劉備去世之前為何要說趙雲不可重用,他究竟是怎麼想的?有何特殊原因?

姒莞萱


大家好,彈指千年為您解答!

據筆者所知,劉備並未說過趙雲不可重用這樣的話,而趙雲一直不被重用,確又是事實。那為何趙雲不能被重用呢?

筆者大膽推測,趙雲是文臣,至少他武將的身份應該值得商榷的。事實上在成都武侯祠裡,趙雲是位列文臣之中的,筆者認為這有極高的可信度。

《三國演義》中將趙雲劃歸為五虎上將,但是史料《三國志》當中並沒有這方面的記錄。《三國志》對趙雲的評價是,機智、忠義、勇敢,全書裡並無一句提及趙雲是武將。

大家之所以認定趙雲為武將,無非是因為他兩次營救阿斗、生擒夏侯蘭、定軍山大敗曹軍等等,《三國志》中關於長坂坡救阿斗的記載,並未作詳細介紹,只是簡單描述:趙雲發現阿斗和甘夫人走失,便掉轉馬頭回去尋找,而後過了沒多久,趙雲抱著阿斗帶著甘夫人,回到營中。第二次救阿斗是發生在孫權派人想抓阿斗回東吳的時候,當時趙雲和張飛一起帶兵去攔截,然後成功救回阿斗。第一次找阿斗純屬尋找與武將身份無關;第二次是和張飛一起的,趙雲發揮什麼作用並不是很清楚。

還有就是關於趙雲生擒夏侯蘭,這個事件就更加好解釋了。夏侯蘭不是武將,只是律法學者,因此趙雲生擒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定軍山大敗曹軍,趙雲發揮的更多是智多星的作用。

我們再看劉備對趙雲的使用,不難發現,劉備一直把趙雲當做智囊和管家。趙雲一直以來沒斬殺過一名敵將,也沒攻破過一座城池,也不曾當過先鋒統帥。所以才有人說劉備瞎了眼不重用趙雲。事實當真如此嗎?

筆者認為劉備識人用人本事是勝過諸葛孔明的,甚至可以說和曹操差不多。趙雲跟隨劉備多年,忠心絕對不用懷疑,劉備也不可能看走眼,因此不重用趙雲的理由就很簡單了:趙雲不是武將,雖然有膽有謀但是武力不足,做後勤管理正好用。

所以趙雲一直跟隨劉備卻從不領兵,為的就是揚長避短,物盡其用。 傳聞劉備拿了成都之後,有武將要求分田。趙雲:“天下尚未安定,不應該奪人田宅,而應該歸田還宅以聚民心。”關羽身死之時,劉備痛心欲復仇。趙雲勸止:“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如果先滅了魏國,孫權自然就臣服了。現在魏國曹丕篡漢稱帝,正不得人心,不伐魏而與吳交戰,不是用兵良策。”這樣的大局觀和判斷力可不是一位武將所能擁有的。

結束語:以其說趙雲是武將,不如說他是最勇敢、最魅力、最有武將氣質的文臣。


彈指千年


劉備在三國時期的用人水平不亞於曹操和孫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曹操與孫權,比如說曹操提倡的“唯才是舉、不論出身”,可是如果我問曹操提拔哪一個出身低微的人才,你會發現並沒有。

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全部出自世家大族,荀彧與荀攸出自穎川荀氏,程昱出自在兗州士族,郭嘉出自穎川士族,賈詡出自涼州士族,曹操手下掌握兵權的不是曹氏就是夏侯氏宗親。

孫權手下的張昭、周瑜、魯肅、陸遜無一不是出自世家大族,唯有劉備打著皇親的旗號,行屌絲之實。

三國政權中也唯有蜀漢政權算是草根出身,劉備、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等,基本上都是社會低層出身,劉備之所以能維持這麼一個草根政權,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

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關羽有勇有謀,不僅武力超群,同時謀略過人,所以關羽是鎮守荊州的主帥,張飛號稱萬人敵,熊虎之將,勇猛有餘,謀略不足,所以張飛沒有作為鎮守一方的大將。

魏延出身低微,是劉備的部曲,相當於私人財產,但劉備發現了魏延的才能,一路將魏延提拔為與關羽同等地位的漢中太守和鎮遠將軍,如果說唯才是舉,恐怕劉備的力度遠大於曹操,劉備才真正做到了不看出身,只看才能。

諸葛亮富有戰略,精於治國,長於內政,文韜武略俱全,所以劉備將諸葛亮定位於自已的蕭何,所以劉備打仗不帶諸葛亮,讓諸葛亮鎮守後方,足兵足糧,如同劉邦對蕭何的定位一樣,劉備對諸葛亮的定位就是丞相,而諸葛亮確實也起了丞相的作用,這就是劉備的用人,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再比如說法正精於奇謀,但為人睚眥必報,所以劉備只用法正的奇謀,將法正帶在身邊作為首席參謀,而沒有讓法正參與內政,還有許靖,是個大名士,但沒有具體的才能,所以劉備把許靖供奉起來給予高位,而沒有實際權力。

蜀漢政權的每個人都因為自身的優劣,被劉備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這就是劉備的用人,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對於趙雲,劉備是怎麼用的呢?

趙雲在三國亂世中是被本郡百姓推舉為帶兵首領,最早是跟隨公孫瓚,因為公孫瓚過於殘暴,不是追求仁政的趙雲所期待的,所以在不久之後,趙雲以家兄病逝離開公孫瓚。

趙雲在公孫瓚處結識了同樣投靠公孫瓚的劉備,在為家兄奔喪數年再次出山時,就開始追隨仁義的劉備,一直到趙雲去世,始終追隨劉備,不離不棄,無論劉備是顛沛流離還是四處逃亡,趙雲跟關羽、張飛一樣,始終跟隨劉備,這就是趙雲的忠心,也算是劉備的個人魅力。

正史上的趙雲軍事實力並不突出,但是為人正直,一生追求仁政是整個三國無人可比的。

有幾件事能顯示出趙雲的正直和仁義,第一件是趙雲拒絕了桂陽太守趙範將他的寡嫂樊氏獻給趙雲,趙雲不願意與趙範這樣的投機小人成為親戚;

第二件事是趙雲在劉備拿下成都,準備拿百姓的田產和財物分給自已的將士時,趙雲為了百姓的安寧,以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理由勸諫劉備不要拿百姓的資產,要安撫好百姓,爭取民心,劉備還接收了趙雲的勸諫。

第三件事是趙雲在關羽失荊州被孫權殺害後,勸諫劉備不要發動對孫權的戰爭,要以大局為重,但這次劉備並沒有聽從趙雲的勸諫。

對於一個如此重視民心,愛戴百姓的趙雲來說,他算是應驗了自已一生追求仁政的理想,同樣,要不是劉備如此仁義,恐怕也不會引來趙雲的一生跟隨。

趙雲的特長是正直與仁義,還有絕對的忠心,所以劉備把趙雲視為自已的貼身近臣,除了為劉備作戰之外,趙雲在劉備時代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劉備的近臣守護劉備的家小。

長坂坡之戰,劉備只顧自己逃命,是趙雲護送劉備的妻子和當時唯一的兒子劉禪安全逃離曹操的追捕,雖然劉備的兩個女兒被曹純俘虜,但在當時重男輕女的社會,趙雲能夠在亂軍之中安全護衛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和兒子劉禪,就已經不容易了。

赤壁之戰後,趙雲同樣是做為劉備的近臣,大部分時間是保護劉備的家小,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孫夫人時,是趙雲居中守護,劉備率領兵馬進入益州時,還是趙雲守護劉備家小,孫夫人回東吳時,想要帶走劉禪,仍然是趙雲阻攔並再次救了劉禪。

什麼是重用?

重用就是把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官職有多高,地位有多高,但一定是絕對的信任。

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劉備的角度來說,建國立業即使事業開創得再大,還是要傳給自已的兒子,也就是劉禪,劉備最重要的親人就是他的兒子劉禪,而這個最重要的親人的安全問題,劉備從頭到尾都交給一個外人來守護,如果不是劉備信任趙雲,也實在沒有其他理由了。

看看曹操你就明白了,兵權全部在曹氏和夏侯氏手中,為什麼?因為曹操信不過外人,只相信有親戚關係的同族中人,外姓將領即使再有能力,也依然是曹氏和夏侯氏的手下,回過頭來看劉備,你就會明白,劉備對趙雲這個外姓將領是何其的信任。

將自己老小的性命都交給趙雲守護,這是劉備對趙雲的絕對信任,劉備在發動夷陵之戰時,趙雲雖然勸阻過劉備,但劉備仍然將趙雲安排二線的位置,劉備在夷陵戰敗,還是趙雲第一個趕到前線救了劉備,這就是信任,雖然有政見不同,但從來不代表劉備不信任趙雲。

劉備這麼信任趙雲,會在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嗎?

當然了,重用與信任是有不同含義的,你信任一個人,未必重用他,比如劉備信任糜竺,糜竺是劉備的最大投資人和幕後金主,但由於糜竺能力不突出,劉備只給了和許靖一樣的虛職。

再比如你信任你的家人,但並沒有安排你的家人在你的企業中擔任重要職務,有可能是你的家人能力不足,有可能是理念不同,從來不影響信任,便畢竟沒有重用,這就是區別。

從劉備給予趙雲的官職和地位來說,雖然沒有重用,但也沒有輕用,蜀漢政權早期的四大封疆大吏之一就是趙雲,當時關羽鎮守荊州,魏延鎮守漢中,這兩個地方是蜀漢最重要的邊境,也需要安排最重要的人防守,所以關羽和魏延是絕對的重用。

再比如張飛,長期鎮守二線的閬中,相對於關羽和魏延的地位來說,張飛確實稍遜一些,但也並非輕用,而是人盡其才。

而趙雲剛是鎮守東部邊境江州的將領,與張飛算是同等地位,雖然算不上絕對的重用,但並不是輕用,同樣是人盡其才。

劉備這樣的安排,說明本身就對趙雲是既信任又中用,根本就不會在臨死前對諸葛亮說趙雲不可重用的話,劉備說不可重用的是馬謖,而不是趙雲。不過劉備說什麼都不重要了,因為諸葛亮執政後,完全是按照他自已的風格和思路來執政,劉備的話,諸葛亮有聽,但並沒有全聽。

比如劉備說馬謖不可重用,諸葛亮沒聽,劉備說劉禪如果不堪大用,可以取而代之,諸葛亮不敢聽。但劉備是絕對沒有說趙雲不可重用。

從諸葛亮對趙雲的安排來看,諸葛亮對趙雲也是頗為信任和重用,能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擔任疑兵吸引曹魏關中軍主力,這一重任諸葛亮交給了趙雲,而在劉備時代獨當一面,鎮守漢中多年的魏延成了諸葛亮北伐軍的前鋒,這已經是諸葛亮對趙雲的重用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大家好,我是司徒,聽我聊歷史,關注我不迷路。

談起三國,那可有的說了,人物太多,劇情複雜,但是我們今天要聊的是五虎上將趙雲,趙雲這個人我認為大家應該在熟悉不過的了,小說三國裡面是把趙雲這個人寫的近乎齊神,不過趙雲相比關羽而言確實謙遜,又比張飛多了份穩重。也是小說讓趙雲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印象。

趙雲

早期的趙雲一直在公孫瓚的麾下效力,後來因為哥哥的死,他離開了公孫瓚,時隔七年趙雲與劉備在鄴城相見,從此趙雲便一生追隨劉備,替他出生入死。這是屬於小說部分(作為蜀國的常勝將軍趙雲,雖然名聲響亮基本上沒有打輸過什麼仗,他經歷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等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趙雲除了軍事才能之外,政治才能也是非常優秀的,趙雲曾經引用霍去病的事蹟來勸誡劉備將農田和房子還給百姓。在關羽張飛去世之後,還曾勸誡劉備不要伐吳。)不過這些來自於小說,也是後人對趙雲的誇獎。真正的歷史趙雲其實沒有那麼的閃耀,趙雲在歷史中只是粗略的記載了兩件事,第一就是長坂坡救主,第二就是與鄧芝在箕谷抵擋曹真大軍,敗而不潰,後貶為鎮軍將軍。

說來話長,長坂坡之戰中,曹操追殺劉備,劉備為了逃命於是弄丟了自己得妻兒,危難之中是趙雲孤身一人去救劉備的妻兒,不過也是沒有七進七出那麼誇張。自從趙雲這一出之後,劉備便認定趙雲的用處在於貼身保護於他,趙雲得武功高強,並且有勇有謀,最適合保護劉備了。劉備不重用趙雲,而是給趙雲名義上的高官,五虎將的其他四位被分為前後左右將軍,官位遠在趙雲之上,趙雲與他們之間的最少差了兩個等級,所以劉備並沒有重用趙雲。趙雲不得重用的原因可能是如下:1.當時門閥制度較為嚴重,趙雲出生布衣,投靠劉備也沒有帶一兵一卒,自然成為別人的嫁衣。2.趙雲做官過於清廉,在朝中不會鞏固自己的勢力,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親信和勢力,只有趙雲單槍匹馬,自然人微言輕。3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衝鋒陷陣,人才濟濟,趙雲得不到施展也是正常,趙雲本身也是缺乏領軍的才能,但是趙雲格鬥很強,所以一直在劉備身邊貼身保護。

這個題目的說法並不贊同,劉備也不是不重用趙雲,只是他會用人,會抓住人心,讓他們都在合適的位置上盡忠。


司徒歷史


劉備臨死前說過趙雲不可重用?絕不可能!查閱史料,發現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臨終託孤時從未說過什麼趙雲不可重用之類的遺言,他反倒是對諸葛亮大力推薦的馬謖很不以為然,於是提醒諸葛亮馬謖喜歡誇誇其談,但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馬謖,字幼常,“白眉”馬良之弟 。馬氏家族是荊州世家大族。他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尤其是博學多才, 自幼熟讀兵書,喜歡議論兵法、謀略,常能觀察到細微之事,而且他分析起來鞭辟入裡,頭頭是道,因此頗得諸葛亮青睞與賞識。

經諸葛亮大力舉薦,劉備也與馬謖接觸交談過,但總覺得馬謖雖然軍事理論基礎紮實,談起兵法來也是口若懸河且有理有據,但總覺得這人很浮誇,身上缺少點實在的東西,劉備把他和重經驗論的謀臣黃權、馬忠,以及他兄長、不善言辭卻踏踏實實的馬良比較起來,這“實在”二字就在他身上更加明顯稀缺。

劉備進而想到,諸葛亮毫不掩飾對馬謖的欣賞,自己身後他若真的重用起馬謖來,恐怕會有些不妥,甚至會產生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

於是他在率大軍東征孫吳前特意提醒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希望諸葛亮對其進行多方面考察,再行定奪。諸葛亮雖未做聲,但對此話大不以為然,依然任命馬謖為參軍。

後來馬謖的表現,尤其是失守街亭一事,足以證明劉備看人的眼光準過諸葛亮。在知人善任、拔人於微賤方面,劉備確實甩諸葛亮幾條街。劉備在時,蜀漢人才濟濟,將星閃耀,謀臣如雨,其事業達於巔峰。他一死,蜀漢人才很快出現斷層,尤其是到了劉禪執政的中後期,居然無人可用,竟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擅權攬政、用人失察的諸葛亮難辭其咎。

再看看趙雲。《三國志》記載,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本來是軍閥公孫瓚的部下,當公孫瓚派前來依附他的劉備幫助田楷抵禦袁紹時,命趙雲跟隨劉備,兩人很是投契,無話不談,趙從此成了劉麾下的一員大將,跟定了實力弱小的他,忠心耿耿,不離不棄。

曹操南伐荊州時,劉備被其擊潰,被迫南逃江陵,在當陽長坂(湖北當陽東北)被曹操親率的數千“虎豹騎”追上,慌亂中,劉備丟下妻小,帶諸葛亮、張飛等縱馬往南奔逃。

當時趙雲也在亂軍之中,他身上抱著的嬰兒,就是後來的蜀後主劉禪;他並未往南逃竄,而是奮力保護甘夫人,就是劉禪的生母。由於趙雲拼死救主,浴血搏殺,使劉備妻小脫離了一場浩劫。

之後,劉備封其為牙門將軍,還由衷的誇讚道:“子龍一身都是膽”!

劉備率軍取益州(今雲、貴、川)時,趙雲留守荊州。後來,劉備從葭萌關回攻劉璋,諸葛亮率趙雲、張飛、劉封等人溯江西援,相繼攻城略地,平定州縣,一直打到江州(四川巴縣),分派趙雲自率一軍從外水至江陽(四川瀘州),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成都。

劉備襲奪益州後,封趙雲為翊軍將軍,並賞賜金銀、田莊。建興元年(223年),後主劉禪攫升趙雲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侯,後又調任鎮東將軍。

建興五年(227),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兵出祁山伐魏,趙雲隨其進駐漢中。第二年,諸葛亮出兵,事先故意散佈蜀軍將穿越斜谷道(秦嶺山豁,今陝西郿縣西南)直搗關中,曹魏大將曹真中計,調集大軍前來抵禦。諸葛亮派趙雲、鄧芝率偏師去對抗,自己率主力突然攻打祁山(今甘肅西和境內)。由於趙雲、鄧芝兵力單薄,是用做疑兵以牽制曹軍主力的羸弱之兵,而曹軍則盡遣精銳,因此,趙雲部在箕谷(秦嶺山谷,今陝西褒城以北)被曹真擊敗。

但趙雲機智冷靜,他聚集兵力,堅守營地(斂兵聚谷),所以損失並不大,不至於有大敗虧輸的局面出現。

馬謖失街亭後,蜀漢北伐大軍進退失據,諸葛亮只得放棄已到手的隴右三郡,退回漢中。諸葛亮點驗部隊,發現諸路軍中以趙雲所率一軍損失最輕微,可他卻有功不賞,還將趙被貶為鎮軍將軍。建興七年(229年),趙雲病故。蜀後主劉禪追諡他為順平侯。

趙雲為人正直,武藝高強,且看淡名利,從不爭功誇好。

劉備始終倚其為左膀右臂,一直對其篤信無疑,只可惜很少給他直接統兵作戰的機會,只用其為中護軍,也就是拿他當“警衛室主任”之類的高級保鏢用,確有大材小用遺憾。

同時這也從另一個側面看出趙雲之忠誠,否則也不會成為劉備的親隨、貼身護衛。由此可以判定,劉備臨死前絕不可能說什麼趙雲不可重用的謬語,他說的是隻善紙上談兵、且喜歡信口開河的馬謖。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江湖上的確有傳說,劉備臨終託孤對諸葛亮說:“趙雲不可重用。”但在史料中找不到相關的記載,死無對證,就不能絕對說有也不能絕對說無。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

陳壽對趙雲的評價是:

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這是說趙雲跟老將黃忠都是身強力壯,勇猛無比。瓜牙並非貶義,其意是劉備的得力干將,就像灌嬰、夏侯嬰是劉邦得力幫手一樣啊。(夏侯嬰,被封汝陰文侯,又稱作滕公。)

姜維對趙雲的評價是:

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這是說趙雲一生跟隨先帝劉備,勞苦功高。能夠遵循法度,性格溫和而有賢能,做事仁慈而賢德。就是趙雲渾身是膽,但不驕傲自大,盛氣凌人。

對於趙雲的人品、行為都沒有任何負面的評價,無論時人還是後世,觀點都是一致的。

但有一種觀點認為劉備一直不重用趙雲,說趙雲僅僅就是劉備的保鏢之類的議論。

在豹眼看來,保鏢一說那是在前期,即便是保鏢那也未必是不重用。比如典韋、許褚都是曹操的貼身保鏢,是最信任的人。

但豹眼閱讀這段歷史,的確有劉備沒有重用趙雲的感覺。總以為趙雲應該有更大的成就和封賞。

214年,劉備取得益州,賞賜法正、諸葛亮、關羽、張飛為一等,封賞很厚。但不見對趙雲封賞如何,這肯定不會少他的,與四人相比,差一點也說得過去。

219年,漢中之戰,劉備取得勝利,自立為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封張飛為後將軍、假節;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封黃忠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但不見對趙雲有任何封賞,除了一句“子龍渾身是膽也”之外,啥也沒有。這有失公允。

關羽斬殺顏良,曹操上表封為漢壽亭侯;

劉備佔據荊州封張飛為新亭侯;

208年,馬騰接受曹操徵召到許都,被拜衛尉,曹操上表封其子馬超為都亭侯。

劉備自立為王后,因為關羽、張飛、馬超都有亭侯的爵位,就沒有再進爵,都賜假節。

老黃忠因為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賜爵關內侯。

但趙雲在漢中之戰中的漢水之戰,立下大功,賜一個關內侯是起碼的,但沒有。

黃忠是老將,將再老,以前那是替人家打工出力,趙雲作為保鏢,可不僅僅是跑前跑後,就長坂坡護阿斗一件,足可以賜爵關內侯。

赤壁之戰後,拜趙雲一個偏將軍。名曰將軍,僅僅比裨將好一點,是很低級的雜號將軍;劉備佔據成都後,封了趙雲一個莫名其妙的翊軍將軍,無人曉得是個啥級別,也沒有爵位;漢中之戰後,既沒有升遷也沒有爵位。

有說法是前、後、左、右只有四個,趙雲好說話,就委屈一下。平衡是必須的,也可以理解。但爵位是無限的,到了這時,還不給一個關內侯,實在說不過去。

劉備自立為王后,遷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由牙門將升為鎮遠將軍。儘管也沒有封侯,但這個鎮遠將軍,有時候也算雜號將軍,但在三國時期,卻是正經的將軍封號。難怪劉備此決定,令全軍上下一片震驚。

221年,劉備稱帝,張飛晉升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

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關羽、黃忠都已去世,沒有分封,但趙雲一直還在幹他的翊軍將軍。

直到223年,劉備病死,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徵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封永昌亭侯。

且不管啥時候封的徵南將軍,也不管鎮東將軍是不是比徵南將軍要高,那可是幾年前魏延的封號。

從這個過程看出,劉備不僅沒有給趙雲更多的立功機會,在封賞上對趙雲太薄。

一種說法是,劉備對趙雲並不信任,因為趙雲在劉備取得益州時力諫不要把田產分封將領,引起對立情緒,又在劉備東征孫吳時力諫,應該先討伐曹魏。這些事令劉備不高興,因此對趙雲不重用,封賞不多。

也有說法是劉備把封賞趙雲的機會留給劉禪,以期望趙雲忠心看護劉禪。這的確是帝王託孤時常用的伎倆,但即便如此,劉備對待趙雲太薄實在說不過去。

同時,還衍生出劉備為了控制諸葛亮,故意為之。也就有了劉備臨終囑託:“趙雲不堪重用。“

這些都是猜測,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就劉備做事的套路,完全可以做得出來。

在豹眼看來,劉備對趙雲太薄,留給劉禪做人情的因素是有,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根本而言,趙雲是忠義雙全,其心在漢朝廷,而不是蜀漢。

有說法趙雲與劉巴、雍茂都曾經勸阻劉備稱帝。雍茂就因別事被劉備殺死,劉巴看事不好,全力張羅劉備登基稱帝的一切禱文、詔誥、文書,因此逃過一劫。

劉巴、雍茂的事,在《三國志·蜀書·劉巴傳》裴松之註解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有記載,但沒有查閱到趙雲也勸諫過。

但從劉備對待趙雲的態度來看,這可能是真的,趙雲也能做得出來。

儘管趙雲“柔賢慈惠”,但在大忠大義面前卻毫不含糊。

至於劉備要控制諸葛亮,這事恐怕劉備真的有此心。說劉禪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就自代之,也就是個順水人情。

諸葛亮想取代劉禪,不管你劉備咋想咋做,都解決不了問題。

但劉備恐怕不會說“趙雲不可重用的話”。馬謖就是個例子,不管你劉備說啥,諸葛亮該咋用還是咋用。

不管劉備是否說過這樣的話,對於趙雲的事,劉備沒少操心。

究竟如何,友友們自己去品味吧。


豹眼看歷史


趙雲跟隨劉備的時間很長,但是有一點很奇怪,趙雲一直都沒有得到過劉備的重用,在臨死前還說不可以重用趙雲,那麼是不是劉備不信任趙雲呢?其實在劉備心目中,趙雲是一個非常可靠的部下,這反映在很多事情上,當年劉備的妻兒被搶走的時候,他是委派趙雲前去營救的,後來趙雲也沒有辜負劉備的期盼,讓後主劉禪可以平安歸來,如果劉備不信任趙雲,他怎麼會將這個重任交給他呢。

另外如果劉備不信任趙雲,也不會讓他一直在自己手下,劉備身邊除了關羽和張飛,就是趙雲了,可見趙雲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而劉備之所以在臨死之前囑咐不可以重用趙雲,其實主要是因為劉備很瞭解趙雲,他希望趙雲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如果讓趙雲參與政治決策,反而錯用了人才。趙雲這個人十分的正直,而且在作戰時很勇猛,這些都是趙雲的優點,但是趙雲為人過於耿直,他這樣的性格在官場上無法順利和其他臣子交流和接觸,時間久了自然會引發各種爭端和矛盾,趙雲也可能會因為自身的這個性格缺點而失掉性命。

所以趙雲更適合作戰,而不適合參與政治,劉備在和趙雲相處的時日裡面已經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不希望趙雲受到重用,這也可以看做是劉備保護趙雲的一種方式。

那麼劉備這樣看趙雲是不是對他的誤解呢,其實還真不是,通過關羽和張飛被殺之後趙雲的舉動就可以明白到這一點。當時劉備在得知關羽和張飛被殺之後,他當時的第一個念頭自然是報仇,也決定要舉兵征討東吳。這個時候趙雲卻站出來反對,他認為當時不應該先征討東吳,而是應該對付曹操,而且趙雲也有自己的理由。在趙雲的心目中,曹操才是勁敵,如果將曹操滅掉了東吳的日子還能長嗎?趙雲感覺當時也有作戰時機,因為在曹操離世後,他的兒子曹丕開始篡位,曹魏當時的政治很混亂,很適合馬上討伐。

其實趙雲的這些觀點並不是錯誤的,也可以說趙雲的眼光長遠,但是他卻沒有站在劉備的角度上看問題,關羽和張飛可是一直追隨劉備的忠心耿耿的兄弟,他勢必要先給他們二人報仇,而且當時臣子們都支持這一做法,如果劉備按照趙雲的說法去做,那豈不是無情無義,所以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趙雲確實不應該被重用。


歷史小地主


劉備和趙雲的關係,已經跳出了上下級關係和君臣關係,起碼在劉備心中是這樣,是大家絕對想不到的關係。


妖百慧查閱了《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演義》等等書籍,不管正史還是演繹,都沒有關於“劉備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的記載,可見這只是杜撰。


《三國演義》中能把趙雲列入了蜀漢的五虎上將,也有一定原因,妖百慧就抽絲剝繭,從幾個方面,展現一個真實的劉備和趙雲關係。

01

初次相遇,相見恨晚,奠定了劉備和趙雲深厚的友情。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1)漢末軍閥混戰,北方有兩大軍閥,一個是袁紹,一個就是白馬將軍公孫瓚,趙雲跟著公孫瓚。但是公孫瓚小家子氣,任人唯親,盡幹些不仗義的事,這讓趙雲這位忠肝義膽,決心追隨明君誓死奮鬥的人大失所望。

期間劉備正好投奔了公孫瓚,於是趙雲就結識了劉備,兩人促膝交談,劉備的理論開闊了趙雲的視野,劉備的胸懷正是趙雲一直想追尋的,於是趙雲和劉備相約,終生相隨不會背叛他。

但不久之後,趙雲因家兄去世離開公孫瓚回家。這是不是劉備給他支的招就不得而知,因為史冊上沒有記載。

“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7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2)大家都知道劉備有關羽和張飛兩個結義兄弟,是生死相交的朋友,但在劉備心中能和關、張一樣地位的還有趙雲,甚至更好。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三國志.關羽傳》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三國志》注引《雲別傳》

有資格和劉備同塌而臥的人,整個三國只有關羽、張飛和趙雲,足見劉備與趙雲感情之深厚。

02

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如銅牆鐵壁,任誰也挑撥不動。劉備和趙雲的關係是一種親情家人關係,而不是面上說的“親如兄弟”這麼簡單。

有人說劉備極度相信趙雲,為什麼趙雲的職位比關、張低兩三級呢?還不如後來的馬超、黃忠和魏延。妖百慧查閱了大量史書,雖然歷史上記載不多,但也看出了這其中的隱秘。

(1)歷史上趙雲一共救過2次阿斗。“第一次是在當陽長坂坡,劉備的軍隊被曹操打敗,甘夫人把阿斗交給趙雲就投井了”。當趙雲單槍匹馬衝入曹軍去尋人時,有人向劉備告密說趙雲投降曹軍了,劉備說:子龍不會棄我而去的。並拿起身邊的手戟擲向告狀的人。

玄德曰:“子龍從我於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


當時張飛聽了告密還當真了,要去追上趙雲殺掉他,劉備說:趙雲跟隨我,心如鐵石一般堅定,富貴根本就動搖不了他。

玄德曰:“休錯疑了。豈不見你二兄誅顏良、文丑之事乎?子龍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龍必不棄我也。”

劉備還斥責張飛說:不要再懷疑了,趙雲此去曹營肯定有他的道理,我料定趙雲一定不會背叛我!

第二次是周瑜為了拿回荊州,設計讓劉備夫人孫尚香帶阿斗回東吳,想通過挾持阿斗來控制劉備,卻被趙雲阻止,面對劉備夫人孫尚香,趙雲照樣從她手中奪回了阿斗。

(2)劉備還讓趙雲掌管自已的內事,就是家事,劉備在娶孫權的妹妹孫尚香時,東吳有圖謀,結果趙雲站在劉備房前,誰也不敢妄動。“孫夫人帶來的侍衛和官吏有不法行為,都是趙雲來約束的。”

(3)劉備每次出門去談判,身邊帶的都是趙雲,而不是關羽和張飛,趙雲幾次危難中保全了劉備。

(4)有些話別人不敢說,趙雲敢說。關羽死後,劉備和東吳種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急於想為關羽報仇討伐東吳,趙雲勸諫劉備說:“應該先北伐曹魏,滅了曹魏自然就能收復孫權,伐吳並非上策。”


可以說趙雲和劉備之間無話不談,雖然趙雲話少,但他在劉備面前說話是不用顧忌的,張飛和關羽還都被劉備斥責過,但趙雲從來沒有,劉備相信他,把他當做自家人,這和關張二人的兄弟關係大不同。

03

蜀漢中後期,趙雲很少被委以重任,職位也不是很高,那是劉備對他的一種保護措施,因為劉備視他為家人,他與劉備一損俱損。

劉備和部將有3中關係,第一種是如馬超、黃蓋、魏延之類的,能幫劉備打天下的忠臣良將;第二種是關羽和張飛,情同手足可以一起謀天下的兄弟;第三種就是趙雲,生死相依的沒有血緣關係的,但能夠當自家人對待的親人。諸葛亮是謀士另當別論。

(1)趙雲跟隨劉備初期,劉備人手少,也派趙雲打過不少戰役,等到劉備兵強馬壯的時候,就很少派趙雲參戰了,這是劉備對他的一種保護。作為一家人,劉備不需要趙雲再去冒險參戰,給他的職位都比較安全。

(2)“劉備在世時,趙雲在蜀漢的地位並不高,不如關羽、張飛,也不如黃忠、馬超、魏延、高翔等後來跟隨劉備之人。”《三國演義》中寫趙雲是五虎將之一,是作者演義了,不可信。

就是因為劉備和趙雲的這種自家人關係,劉備不可能把趙雲的職位升的太高。因為劉備還在創業階段,還需要人為他打天下,如果劉備將趙雲的職位升到最高,恐怕涼了戰功卓著的一班人的心。


劉備給他安排了二流將軍位置,誰也說不出什麼來。正好趙雲跟隨劉備,本就不是為了富貴,這些趙雲和劉備息息相通,所以沒有怨言。二人早就相約,劉備把他當做家庭一份子,把家人都託付給趙雲。

(3)《三國志》中關於劉備臨死前託孤,只寫到招了諸葛亮和李嚴,沒有寫趙雲。

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但是《雲別傳》中寫到趙雲勸諫劉備先不要伐吳,先伐曹,劉備不聽,開始東征,留下趙雲在江州做後勤。”劉備兵敗於秭歸,趙雲帶兵營救,一直打到永安,東吳大軍退去。

此後趙雲應該是一直在劉備身邊沒有離開過,劉備病重白帝城託孤之前,恐怕很多話早已和趙雲交代清楚了。關於劉備和趙雲說了什麼,一家人,該說什麼猜也猜得出來。

(4)“儘管趙雲官位不高,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輕視他,關羽和張飛這兩個心高氣傲的人,對趙雲也是恭恭敬敬,喜愛有加,”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這和他與劉備的這種親情關係是分不開的。

(5)趙雲的職務大都在中軍,多數時候在劉備身邊,劉備對他的信任可見一斑。不管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等人名氣有多大,都不及趙雲得到劉備信任多。


04

結束語。

(1)史書上對劉備家人記載極少,因為趙雲和劉備的這種特殊親情關係,記載的也極少。諸如長坂坡救阿斗這樣的路人皆知的事件才有記載。劉備入蜀之後,劉備的家人和趙雲的消息就很少出現了。這也是因為劉備的保護,劉備不說,趙雲不說,外人誰知道呢?

(2)雖然《三國演義》將趙雲演義為蜀中“五虎上將”之一,史書上並無此記載,但趙雲絕對有五虎上將的勢力。諸葛亮、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魏延等等所有人,都是劉備的政治圖謀夥伴,只有趙雲不是,他跟著劉備不是為了的富貴,是作為家人在支持劉備。

(3)有人說趙雲不被重用,只是劉備的保鏢、禁衛隊長,妖百慧認為這種說法不對,趙雲做過太守,參加過諸多戰役,這不是一個保鏢能勝任的。只有“一家人”,才能解釋清趙雲官職不高,後期又很少參戰,還能得到劉備絕對信任的原因。

所以劉備臨死前也絕不可能說趙雲不可重用的話!本文是妖百慧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評論。


妖百慧1


完全是劉備維護政權的馭人之術。

1.劉備臨時前委託諸葛亮扶持自己兒子阿斗治理蜀國,如果不行,讓諸葛亮取代他兒子。

2.深知趙雲忠心不二,武藝高強。讓趙雲幫助自己兒子阿斗維護政權,如果有小人等危脅到他,可以殺之…

通過對兩位老臣的委託,明面可以體現劉備仁義大德的君主風範,實則帝王都是孤家寡人,不信任任何人…核心就是讓兩位老臣相互制約,保護自己兒子阿斗,維護蜀國基業。權力給諸葛亮,不重用趙雲,為的是不讓趙雲進入諸葛亮的利益圈內,更好的監督諸葛亮,如果危脅到兒子阿斗,可以殺之。雖然趙雲無大權,但是他能力在萬人軍中,取敵將首籍的本領。



諾客商信


劉備並沒有在臨終前說過趙雲不可重用,於情於理也都不可能講這樣的話。而趙雲一生確實沒有如演義小說裡一樣受到重用,這個是由其自身性格特點、能力特長以及客觀政治需求所造成的,並非劉備主觀上的不願意重用。

劉備臨終曾託孤諸葛亮,講了句“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劉備之所以要提醒諸葛亮馬謖不能重用,是因為諸葛亮將馬謖作為了自己重點培養的對象,諸葛亮身系蜀漢國運,重點培養的接班人當然是劉備託孤時最擔心的,而趙雲無論如何也不會被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故而也沒必要說趙雲不可大用的話。

趙雲是個怎樣的人

近些年有人言趙雲的能力其實一般,能夠位列所謂的“五虎上將”是拜陳壽所賜,若非《三國志》將趙雲與“四方將軍”同列一專,趙雲的名聲也不會這麼大。但回過頭看看趙雲的經歷,他能夠與關、張、馬、黃入列一傳是合理的。

明朝學者徐奮鵬評價趙雲是三國時期最完美的人,這個評價基於趙雲身上沒有任何汙點,是對品質的褒獎,這一點毋庸置疑,趙雲表現出來的忠肝義膽、仁義愛民、剛正不阿,怎麼看都是為人臣的標杆。但水至清則無魚,如果說劉備一直處於前期的寄人籬下階段,趙雲無疑是最受歡迎的人,而劉備畢竟是將事業越做越大,出淤泥而不染的趙雲就成為劉備集團裡的一個另類,甚至是某些人的絆腳石、眼中釘。


劉備入主益州時,本為激勵將士,承諾將士入成都後可以適當拿取府庫中的錢財,這在主公眼裡是一種激勵機制,面對這種情況政治家會如何做?劉巴預測府庫被哄搶一空後會帶來一系列經濟問題,並拿出瞭解決方案——印製值百錢的銅板進行流通。而趙雲則不一樣,面對這種局面,勸諫劉備不可為之,當有人提議將成都田產與房產分給諸將士時,趙雲又是勸諫不可,這裡是體現了趙雲愛民,識得大體,胸懷格局,他的這一勸諫也迎合了劉備的心,畢竟劉備是要籠絡人心的,一直唱的白臉,就等著人來唱紅臉,而這個唱紅臉的正是趙雲,他也因此得罪了許多文武官員。


關於趙雲的品質,我覺得他正直的有些執拗,這一點在劉備東征孫權時格外明顯,他一直強調蜀漢的首敵是曹魏,而非孫權,這個道理莫說是劉備,恐怕連啊鬥都明白。但劉備這次東征是飽含著國家戰略的決定,畢竟“隆中對”這一國策中,荊州的戰略地位關係著蜀國未來數十年的發展方向,劉備是帶有賭徒心理的,因此將伐吳作為稱帝后的一號令,此時的諸葛亮尚且未做出明顯抵制,趙雲如此強烈的否定必然讓劉備失望。這一點容易讓人聯想起魏國的荀彧,無論如何都要正直立命,抵制曹操稱魏王。

趙雲的能力與劉備的用人

趙雲的軍事能力在當今飽受非議,一方面是由其身份地位倒推出來的,一方面是在正史中實際戰績反應出來的。前者認為趙雲在劉備稱漢中王之後,武將中的地位甚至不及魏延,後者則從關、張、馬、黃的經典戰績中對比出趙雲的軍事能力確實不及四方將軍,認為趙雲是一位將才,不是一位帥才。


其實對於帥才的定義無非就是將領的統馭能力以及臨場指揮能力,趙雲可能更多的是表現出勇字,畢竟劉備對趙雲的評價就是“子龍渾身是膽”,但在這個評價的背後是趙雲在漢中戰場上對曹軍上演的一場“空城計”,只是羅貫中將此計戴在了諸葛亮頭上,這體現的不光是勇,更多的是趙雲的臨場發揮以及謀略。

劉備與劉璋決裂時,趙雲和張飛、諸葛亮從荊州入蜀馳援,攻下巴東、巴西后,行至江州時分兵,其中趙雲是走江陽、犍為郡一路,這是其統兵自主作戰的一個經厲,而且犍為郡是當時蜀中的大郡,與蜀郡、廣漢郡號稱三蜀,也是蜀中賦稅的主要來源。趙雲獨自率軍平定蜀中大郡就證明了其統帥能力,完成任務後從成都南面與劉備等部完成對成都的合圍,可以說益州之戰趙雲的作用很大。


但在益州之戰中,劉備召集諸葛亮、張飛以及趙雲入蜀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龐統在雒縣陣亡,倘若龐統不死,可能蜀國的人事格局會有很大變化,關羽和諸葛亮等也許就會留鎮荊州,形成蜀漢政權東部戰區的核心集團,我認為這樣也更有助於蜀漢政權的派系平衡。

既然入蜀已成定局,那麼諸葛亮等一眾荊州派與元老派,與益州本土勢力以及劉焉曾帶入益州的東州派就形成蜀中錯綜複雜的政治體系。這就導致了劉備用人上帶有很大的權衡性,劉備攻打益州時就已經發現了益州的問題,那就是東洲派與益州本土派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益州內部出現了大面積引狼入室的現象。這個對於君王來說是最為忌憚的,因此劉備的用人策略必須要平衡各方勢力的利益。



從這裡也能理解為何蜀國文臣之首並非諸葛亮了,官階上許靖、劉巴、法正、糜竺皆要高於諸葛亮,這非諸葛亮能力不行,而是權衡各方勢力,以及維持人才輸送的渠道。當然這裡有虛職和實職,有才能者多居實職,有聲望者多居虛職,許靖就是高位虛職的代表。

劉備用人上還要兼顧降將,對於降將的重用往往是提升君主聲望的重要途徑,也是人才吸引的重要方式,生逢亂世,誰不想投奔一個有度量的君主呢?劉備佔領漢中之後以魏延駐守一方面是因為其入川之戰時的傑出表現,一方面就是體現對降將的重用,霍峻、黃忠、馬超、黃權、吳懿等皆是如此。



這其中馬超稍顯特殊,劉備對馬超重其名而輕其實,這是由於馬超的軍閥身份以及反覆無常的經歷使劉備有所顧忌,而其背後的漢都亭侯身份,或者往更遠了說是漢伏波將軍之後,以及羌族血統背景又不得不佔據高位,這種政治意義遠大於其實際軍事能力。也正是這種身份使馬超的政治覺悟要高於任何一方將軍,畢竟是官僚體系中長大的,所以劉備奪取漢中以後是由馬超為首勸晉劉備為漢中王,劉備作為政治回饋,將其列為四方將軍是理所當然。

從這一點來看,趙雲是有勇有謀,漢中戰場上的趙雲也有空城計退敵的亮點,卻在劉備時期一直掛著翊軍將軍的雜號軍銜,理應是劉備事業做大後,犧牲了趙雲的個人利益來權衡各方勢力,任人唯親的名聲是不利於劉備集團發展的,關張二人作為元老派裡的代表,佔據了高微,那麼趙雲、簡雍、孫乾等人就必須做出讓步,將為數不多的高位留給需要籠絡的人。

那麼趙雲真的就沒有實權嗎?並非如此,劉備出征東吳前期,由於張飛的突然離世,江州戰區的最高指揮出現空白,劉備便以趙雲頂替了張飛,督江州軍政,這裡能體現劉備在危機時刻最信任的還是趙雲這位老夥計。

說到信任,恐怕劉備一生最不會懷疑的人除了關張,就屬趙雲了。這位忠肝義膽的將軍在劉備白手起家時便一路相隨,兩次護幼主啊鬥脫離險境,當劉備入川時,孫夫人么蛾子不斷,劉備便以趙雲管制內務,這種外將管理君主內務的事情恐怕在整個三國時期都屬罕見!

說到趙雲兩次救幼主於險境,我覺得劉備在生前未對趙雲做出提拔是想將人情留給兒子,在所謂的“五虎上將”已去其四的情況下,劉備即使再給予趙雲一定提拔也毫無意義,這個人情讓啊鬥來做,對其接管蜀漢政權更有利,畢竟啊鬥生性懦弱,即位之初沒有威嚴的話,只好多留一些恩賜讓他來做,所以趙雲在建興元年開始,從中護軍、徵南將軍、昌亭侯到鎮東將軍,這一路提拔升遷的速度要高於劉備在世時的任何時期!

綜上所述,我覺得劉備沒有重用趙雲是受限於為數不多的官位,以及錯綜複雜的蜀漢官僚體系,當事業弱小時,沒有那麼多人才任命,劉備甚至可以與趙雲同榻而寢,但當蛋糕越做越大,就必然代表著融資進來的股東越來越多,那麼利益分配就不能夠如前期一樣,以免企業崩盤。而將人情留給兒子應該是劉備最後能為劉禪所做的事情,故而也不可能說出趙雲不可重用的話!

參考史料:《三國志》、《後漢書》


棍哥觀史



趙雲,字子龍,三國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大名鼎鼎的“常勝將軍”。然而,卻有這樣一個謠言: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趙雲不可重用,是真的嗎?

趙雲不論是劉備生前,死後,都是受到重用的,下面依據演義及《三國志》中相關內容,分析得出下列三個原因。


其一,劉備與趙雲第一次見面,便對其青睞有加。演義第七回,公孫瓚與袁紹爭奪韓馥的冀州,兵敗被河北大將文丑緊追不捨,幸得小將趙雲相救,五六十回合戰退文丑。隨後,公孫瓚重整旗鼓,與袁紹互相攻伐,被袁紹大軍戰敗。這時,在平原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不辭勞苦,相救公孫瓚。公孫瓚為玄德介紹新得大將趙雲,劉備與趙雲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玄德、關、張動問畢,瓚曰:“若非玄德遠來救我,幾乎狼狽。”教與趙雲相見,玄德甚相敬愛,便有不捨之心。


其二,劉備為救援徐州,名為向公孫瓚借兵馬,實為相借趙雲。自從上次在公孫瓚大營中與趙雲相見後,劉備對其另眼看待,認為其是一員猛將,更是一個忠義之人,是值得結交的朋友及收服的大將。在解北海之圍後,聽到徐州糜竺向北海太守孔融及自己求救,劉備自覺自己兵微將寡,沒有能力對抗兵強馬壯的曹操,去了也沒用。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去公孫瓚處借三五千兵馬,實際上是向其借大將趙雲。劉備去了公孫瓚大營,先說了相借幾千馬步軍,隨後直言借趙雲。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瓚曰:“我借與君馬步軍二千。”玄德曰:“更望借趙子龍一行。”瓚許之。玄德遂與關、張引本部三千人為前部,子龍引二千人隨後,往徐州來。


試想,在單位,如果一個人有本事,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你,如果其他單位領導向你單位暫時抽調骨幹,想到的也是你。是個領導都喜歡聽話、聰明能幹、業務熟練之人。誰也不喜歡偷奸耍滑、互相推諉、眼高手低之人。

其三,劉備重用趙雲,將自己的家眷甘糜兩位夫人及小阿斗交給他。古代帝王的御林軍統帥肯定是他的親信,如果不是信任他,重用他,怎麼會將自己的老婆孩子交給他。萬一這個人意志不堅定,被敵人收買,主公剛剛遭到失敗,後方就被人出賣,老婆孩子被總管拿著投奔敵人,邀功請賞去了。


趙雲無疑是忠誠的,自從跟隨劉備後,任勞任怨,不管劉備遭受多大的失敗,都不離不棄。如長坂坡有人向劉備告發說趙雲投降曹操了,劉備堅決不信,說了句“子龍定不負我而去”。這是多大的信任啊,肝膽相照。趙雲曾兩次救小主人阿斗,一次為長坂坡從曹營手中救阿斗,另一次為江邊從孫尚香手裡救阿斗。夷陵之戰,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而歸,正是趙雲千里救援,才將其救回白帝城。總之,趙雲多次相救劉備及劉禪父子,還不求回報。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陸遜聞是趙雲,急令軍退。雲正殺之間,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於馬下,殺散吳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其三,劉備死後,諸葛亮重用趙雲。劉備死後,後主劉禪年幼,大權在丞相諸葛亮手裡。諸葛亮發動一系列軍事行動。如七擒孟獲和第一次伐魏,都有老將趙雲的身影。尤其是第一次伐魏,趙雲以七十歲高齡出征,作為伐魏的一路軍,和副將鄧芝大戰曹魏眾將。趙雲取得裡陣斬韓德一門五將的戰績。後來,馬謖丟失街亭,蜀漢大軍陷入被動,不得不撤退。其餘方面大軍丟盔棄甲,唯獨趙雲與鄧芝率領的軍隊,沒有折損一人一騎,輜重等也沒有丟失。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二人正欲起身,忽報趙雲、鄧芝到來,並不曾折一人一騎;輜重等器亦無遺失。孔明大喜,親引諸將出迎。”


總結:劉備臨終前,並沒有說不可重用趙雲之類的話,而是說的馬良的兄弟馬謖名過其實。無論是劉備生前,還是他死後,諸葛亮當權時,趙雲都是受到重用的,為蜀漢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愧為“五虎上將”之一。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