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新冠肺炎,却有其他疾病,疫情期间如何处理

眼下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此时身体出现不适应该怎么办呢?日常又应该如何控制病情?别急,今天我们一次性讲清楚。


一、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居家抗疫八大要点


疫情期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该采取更为严格的预防措施:


没得新冠肺炎,却有其他疾病,疫情期间如何处理


1、减少聚集性活动。避免去疾病流行地区和人员密集地方,不去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的市场,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


2、开窗通风。每天应通风2~3次(雾霾天除外),每次30分钟左右。


没得新冠肺炎,却有其他疾病,疫情期间如何处理


3、保持手部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后、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捂,应该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保持环境清洁。保持室内物品清洁,表面可用75%酒精或消毒液擦拭或喷雾消毒;保持餐具清洁;勤洗勤晒衣被。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但应保证安全,身边有人保护;规律作息。


没得新冠肺炎,却有其他疾病,疫情期间如何处理


6、健康监测与就医。主动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温测量和症状观察。


7、保持电话畅通。若出现身体不适,不要惊慌,立即告知社区医生,按要求到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就医出现紧急情况及时联系社区医生或急救中心;建议将急救电话设置为快捷操作。


8、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对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要恐惧,不信谣、不传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听音乐、唱歌、跳舞、微信联系亲友等方式,放松心情。


没得新冠肺炎,却有其他疾病,疫情期间如何处理


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该如何控制基础病情?


1、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管理好血糖


有糖尿病的患者,在疫情期间在做好常规防护、消毒之外,更要注意按医生要求治疗和管理已有的慢性病定时检测血糖,坚持服药。


糖尿病患者一般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同时,应根据饮食量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既要防止血糖过高,也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另外,还应关注学会自测心率、脉搏,以免发生急性心律失常事件。


如果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疫情期间,可先通过各大医院的网上问诊平台,跟医生沟通一下,适当对药物进行调整等,以免因血糖水平异常引起一些并发症。


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多做呼吸操


有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闭关战“疫”期间,房间应注意适当通风,但也要注意预防受凉感冒等,可每天在家里做呼吸操、体操等,来锻炼肺部功能。


另外,疫情期间,有些患者听信一些偏方,在家中通过熏醋、熏艾等方式来消毒。对此,医生表示,目前无明确证据证明这些方式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建议大家还是要通过医用酒精擦拭、含氯类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方式来消毒。否则,不仅消毒不成,熏醋、熏艾灸等还可能引发有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呼吸道不适,甚至诱发气道高反应疾病。


没得新冠肺炎,却有其他疾病,疫情期间如何处理


3、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备足常用药


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坚持用药,并坚持每天测量血压,控制血压平稳达标。

若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等危急情况之一时,请及时联系医生或到医院就诊。


同时,备足常用药物也至关重要,应尽量避免患者为了开药而到医院排队挂号等待,承担不必要的交叉感染的风险。


没得新冠肺炎,却有其他疾病,疫情期间如何处理


4、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如患有恶性肿瘤需要定期静脉输液化疗治疗的患者,在经治医生评估风险后,接受医院安排及时入院完成化疗治疗,入院期间配合病房安排做好个人防护。


如经过评估无需到院内进行治疗的患者,可在咨询医生、掌握用药及居家治疗注意事项后居家治疗。


5、其他情况


对于患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病情稳定、定期应用生物制剂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可考虑在医师指导下,短时期改用口服治疗方案,或适当延长给药间隔,必要时再回医院接受治疗。


三、慢性病患者身体不适应该如何处理?


1、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要注意分辨是何种原因导致发热


若未接触过感染人群,居家环境清洁,且判断是明显受凉感冒,尽量不要急着到医院就诊。可在严密观察体温情况下服用抗感冒药,多喝水。


但若持续发热,且出现干咳、乏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则要及时到定点医院由专业医生评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身体出现其他非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慢性病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次数,降低感染风险。无论是去医院还是零售药店开药,可请子女或抵抗力较强的家人代替。


按照实名制就诊管理办法,被委托人代开药时,需持患者有效身份证明(身份证和社保卡)、确诊医院的门诊病历(或出院诊断证明),到医院代开药品。除此之外,也可以携带医生开具的处方,选择正规的、配备执业药师的连锁零售药店。


如果出现必须去医院的情况,务必做好就医前的准备以及就医途中和就医时的防护。


(1)就医前要做好预约和准备,选择能满足需求的就近医疗机构。减少就诊时间和就诊科室,尽量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医院,避免去发热门诊、急诊等科室就诊;减少陪同就诊人员。


(2)就医途中,患者和家属做好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私家车和出租车;注意防寒保暖,全程佩戴口罩。触摸公共设备后,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并及时、规范洗手或消毒(可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


(3)慢性病患者要规范就医。尽可能减少在医院的逗留时间,患者就医、检查和取药时,尽量保持与人的距离至少1米;如需住院,除必要外出检查治疗外,不离开病房。


(4)就医后的及时处理和科学应对。患者和家属返回家后立即更换衣服,及处理戴过的口罩和手套;规范洗手、面部等暴露部位;尽快清洗或消毒衣物;对私家车内相关物品表面进行消毒;就医后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接触其他人,做好自我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