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艺术有哪些角色行当?

萌萌小笑笑


  • 秦腔作为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其表演行当分工较细,程式性强,唱做念打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先后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演员并且流派纷呈。


经过逐渐发展,至20世纪,秦腔的行当稳定为“四生、六旦、二净、四丑”。

  • 所谓四生,指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六旦指正旦、小旦、花旦、老旦、彩旦、武旦,二净指大净、毛净,四丑指大丑、小丑、老丑、武丑。


  • 还有另外的分法:生下面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旦下面分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丑旦;净下面分大净、二净、三净;丑下面分纱帽丑、方巾丑、小丑、武丑。
  • 每一个大行当下面又可分许多小行当。如按前一种分法,须生下面又可分为正生、老生、红生、马褂生、鞭子生、靠把老生、衰派老生等;小生又可分为文小生、武小生、文武小生、贫生等。行当划分之细表明了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细腻和个性刻划的鲜明。如须生所扮演的是中年以上男子,这是其共性,而老生则是其中年岁较老、性格较稳重的人物,表演上要求唱做并重,如《李陵碑》中的杨继业,《走雪》中的老曹福。红生则扮演威严神勇、刚毅正直一类的人物,如《下河东》中的赵匡胤。马褂生扮演身着箭衣马褂的将帅,能文能武,如《桑园会》中的秋胡,《五典坡》中的薛平贵,《四郎探母》中的杨延辉等。鞭子生扮演外出骑马带箭的壮年男子,要求动作大方,飘中有稳。如《逃国》中的伍员等。靠把须生扎靠和使刀枪把子,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如《定军山》中的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等。衰派老生扮演贫病交加或穷困潦倒的衰颓的老人,如《三滴血》中的周仁瑞,《卖马》中的秦琼等。



  • 以某个行当为主角,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折子戏。如须生戏《出棠邑》、《大报仇》、《金沙滩》、《临潼山》等,正旦戏《白玉楼》、《五典坡》、《春秋配》、《三上轿》等,花脸戏《杀船》、《五台会兄》、《赤桑镇》等,丑角戏《教学》、《打砂锅》、《张松献图》等,小生戏《苏秦激友》、《渔家乐》、《截江救主》等。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到,秦腔行当的划分和细化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秦腔丰富的剧目提出了用多种行当塑造这些人物的要求;另一方面,行当的表演艺术成为秦腔表演重要的艺术积累,通过这些行当可以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来。


秦腔须生


谈及秦腔也同其它戏曲艺术一样,都有生、旦、净、未、丑,只是伴奏与地域形式不同罢了,细化则分为老生、小生、武生,旦角分彩旦、刀馬旦、青衣、花旦,武生分文武、洪生,净角分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未一般指小花脸,丑一般分文丑或武丑,各剧种也都是大同小异声腔不同罢了,展现人物特征都离不开程式化的动作和伴奏乐器的不同之分,初浅的回答,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