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要搬出大觀園,李紈和尤氏為何不挽留,反而相視而笑?

不挽留,是因為明知道留不住。

寶釵是多麼精明且深沉的人,如果她沒有考慮成熟,她不會輕易提出這麼重大的決議。而她一旦提出來了,就沒有挽回的餘地。不管是尤氏也好,李紈也好,雖然不如王熙鳳能幹,也有基本的智商。留不住寶釵,她們心裡很清楚。

寶釵要搬出大觀園,李紈和尤氏為何不挽留,反而相視而笑?

不挽留,還因為不知道該不該留。

前一夜出了抄檢大觀園的事,第二天寶釵就要搬走,原因何在,大家心知肚明。不,你要說鳳姐故意不搜蘅蕪苑、是嫁禍於寶釵,你的理解就太狗血了。不管怎麼樣,寶釵是鳳姐的孃家表妹,要把風月醜聞嫁禍給自己的孃家表妹,鳳姐是瘋是傻?

寶釵要搬出大觀園,李紈和尤氏為何不挽留,反而相視而笑?

不是因為有沒有抄檢蘅蕪苑,而是因為抄檢本身。抄檢大觀園,就等於公開宣佈:大觀園這個未成年人的樂園,現在卻成了不潔不淨的汙穢之地。王熙鳳反對抄檢,探春、晴雯、以及眾人的或明或暗、公開不公開的反抗,都是基於這一點:自己公開宣揚醜聞。

醜聞一旦宣揚開去,大觀園就不潔淨,不適合少男少女們居住。三春二玉是沒辦法,你能躲到哪裡去?寶釵卻是有路可退。雖然一樣住著賈府的房子,但有生母陪伴教養,總比跟一群“不潔淨”的丫鬟婆子在一起要好吧?

寶釵要搬出大觀園,李紈和尤氏為何不挽留,反而相視而笑?

寶釵告辭,雖然說得客氣,其實態度很堅決,含義也很明確:你們這樣的汙穢之地,我為什麼要住下去?為什麼要讓你們連累我清白的名譽?

李紈聽出了這個意思,雖然左右為難:攔著寶釵吧,怎麼能拉人家清清白白的姑娘在這汙穢之地?不攔寶釵吧,就等於默認了大觀園的“不乾淨”,怎麼跟頭腦不清楚的婆婆王夫人交代。所以李紈也照直說了:“你好歹住一兩天還進來,別叫我落不是。”不是挽留,也不是答應寶釵離開,只求推卸責任而已。至於尤氏與李紈的相視而笑,寶釵的話只是個引子,上承的是她們先前的對話。

寶釵要搬出大觀園,李紈和尤氏為何不挽留,反而相視而笑?

尤氏洗臉,小丫鬟沒有照規矩跪下捧臉盆,大丫鬟批評,尤氏借阻攔大丫鬟,說出這樣的話:“只會講外面假禮假體面,究竟作出來的事都夠使的了”。這句話一出口,李紈馬上理解她意指抄檢之事,尤氏也不避諱,再敲實了一句:“你倒問我!你敢是病著死過去了!”

這句不客氣的話,包含著多重意義,其中有一層的意思是:抄檢行動的策劃人自以為隱秘,其實除了“病著死過去”的,大家都已經明白了。

寶釵要搬出大觀園,李紈和尤氏為何不挽留,反而相視而笑?

自己宣揚醜聞,這麼沒水平的事,因為是王夫人的安排,所以尤氏與李紈都不便公然批評。而尤氏對李紈這句不客氣地頂撞,李紈也並不生氣,因為完全理解尤氏的不滿是衝著王夫人,而不是衝著自己。

李紈之所以進住大觀園,因為她有“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照顧小姑子小叔子的責任。雖然她不好權、不弄權,大觀園出了醜聞,她也難辭其咎。更何況昨夜也抄檢了稻香村,把李紈也作為嫌疑對象對待過了。

寶釵要搬出大觀園,李紈和尤氏為何不挽留,反而相視而笑?

所以尤氏雖然不客氣,李紈並不生氣,反而有惺惺相惜之感。因為寧國府的尤氏,替她表達 了對王夫人的不滿——雖然說得這樣隱晦。

她倆正在用隱語討論抄檢大觀園、宣揚醜聞之事,寶釵就前來告辭,隱晦地、卻是毫不含糊地證實:抄檢行動的確起到了宣揚醜聞的作用。不僅被抄檢的李紈知道,不僅被抄檢的惜春的監護人尤氏知道,連沒被抄檢的寶釵也知道,並且迅速作出回應——比只敢在背後指桑罵槐的李紈尤氏迅速得多,也堅決得多了。

寶釵要搬出大觀園,李紈和尤氏為何不挽留,反而相視而笑?

李紈不想承擔允許寶釵搬離的責任,但對寶釵搬離所暗含的反抗,卻是心有慼慼。尤氏作為受害人家屬,也對有人堅決反抗深感同情。她倆之間,自有一種默契。說什麼話都不合適,只有相視而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