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挽留,是因为明知道留不住。
宝钗是多么精明且深沉的人,如果她没有考虑成熟,她不会轻易提出这么重大的决议。而她一旦提出来了,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不管是尤氏也好,李纨也好,虽然不如王熙凤能干,也有基本的智商。留不住宝钗,她们心里很清楚。
不挽留,还因为不知道该不该留。
前一夜出了抄检大观园的事,第二天宝钗就要搬走,原因何在,大家心知肚明。不,你要说凤姐故意不搜蘅芜苑、是嫁祸于宝钗,你的理解就太狗血了。不管怎么样,宝钗是凤姐的娘家表妹,要把风月丑闻嫁祸给自己的娘家表妹,凤姐是疯是傻?
不是因为有没有抄检蘅芜苑,而是因为抄检本身。抄检大观园,就等于公开宣布:大观园这个未成年人的乐园,现在却成了不洁不净的污秽之地。王熙凤反对抄检,探春、晴雯、以及众人的或明或暗、公开不公开的反抗,都是基于这一点:自己公开宣扬丑闻。
丑闻一旦宣扬开去,大观园就不洁净,不适合少男少女们居住。三春二玉是没办法,你能躲到哪里去?宝钗却是有路可退。虽然一样住着贾府的房子,但有生母陪伴教养,总比跟一群“不洁净”的丫鬟婆子在一起要好吧?
宝钗告辞,虽然说得客气,其实态度很坚决,含义也很明确:你们这样的污秽之地,我为什么要住下去?为什么要让你们连累我清白的名誉?
李纨听出了这个意思,虽然左右为难:拦着宝钗吧,怎么能拉人家清清白白的姑娘在这污秽之地?不拦宝钗吧,就等于默认了大观园的“不干净”,怎么跟头脑不清楚的婆婆王夫人交代。所以李纨也照直说了:“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不是挽留,也不是答应宝钗离开,只求推卸责任而已。至于尤氏与李纨的相视而笑,宝钗的话只是个引子,上承的是她们先前的对话。
尤氏洗脸,小丫鬟没有照规矩跪下捧脸盆,大丫鬟批评,尤氏借阻拦大丫鬟,说出这样的话:“只会讲外面假礼假体面,究竟作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这句话一出口,李纨马上理解她意指抄检之事,尤氏也不避讳,再敲实了一句:“你倒问我!你敢是病着死过去了!”
这句不客气的话,包含着多重意义,其中有一层的意思是:抄检行动的策划人自以为隐秘,其实除了“病着死过去”的,大家都已经明白了。
自己宣扬丑闻,这么没水平的事,因为是王夫人的安排,所以尤氏与李纨都不便公然批评。而尤氏对李纨这句不客气地顶撞,李纨也并不生气,因为完全理解尤氏的不满是冲着王夫人,而不是冲着自己。
李纨之所以进住大观园,因为她有“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照顾小姑子小叔子的责任。虽然她不好权、不弄权,大观园出了丑闻,她也难辞其咎。更何况昨夜也抄检了稻香村,把李纨也作为嫌疑对象对待过了。
所以尤氏虽然不客气,李纨并不生气,反而有惺惺相惜之感。因为宁国府的尤氏,替她表达 了对王夫人的不满——虽然说得这样隐晦。
她俩正在用隐语讨论抄检大观园、宣扬丑闻之事,宝钗就前来告辞,隐晦地、却是毫不含糊地证实:抄检行动的确起到了宣扬丑闻的作用。不仅被抄检的李纨知道,不仅被抄检的惜春的监护人尤氏知道,连没被抄检的宝钗也知道,并且迅速作出回应——比只敢在背后指桑骂槐的李纨尤氏迅速得多,也坚决得多了。
李纨不想承担允许宝钗搬离的责任,但对宝钗搬离所暗含的反抗,却是心有戚戚。尤氏作为受害人家属,也对有人坚决反抗深感同情。她俩之间,自有一种默契。说什么话都不合适,只有相视而笑了。
閱讀更多 棲鴻看紅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