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大叔挖出4件国宝:专家连夜赶来做工作,上交国家奖励1500元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文物素来是史学家们探求前朝秘密的窗口。春去秋来,沧海桑田,曾辉煌灿烂的国度淹没于历史的云烟,连同往日的器物一起深埋地下,了无痕迹。,任凭地上春种秋收。机缘巧合之下,有人打破了泥土的封印,让着往昔辉煌露出一角,供人窥探。

有不少人曾在田里、河边挖出过文物,但受限于专业知识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珍贵的文物再次沉寂,但也有一些文物被专家抢救,得以重见天日,供人们研究欣赏。湖北的农民王小元就有幸挖到了文物,并上交了国家,使国宝得以重见天日。

60岁大叔挖出4件国宝:专家连夜赶来做工作,上交国家奖励1500元

王小元

误把国宝当废铜

湖北浠水农民王小元在湖边从事淘沙工作,某天傍晚下班回家途经沙堆时发现沙堆中有什么东西泛着墨绿色的光,王小元壮着胆子上前用木棍探试,发现竟是一堆金属,不禁心中一喜,急忙上前挖开沙子查看,不曾想下面竟还埋着几件相同的器物。

王小元把这4件“宝贝”挖了出来,用手一掂量,约摸着有十多斤,按当时废铜的市价,这一堆可以卖得3、400块钱呢,抵得上王小元几天的工资。他赶紧收拾起这几件“宝贝”回家。

走在路上,王小元碰上了一名相识的后辈,向他炫耀自己捡的的“宝贝”卖废品能得不少钱呢。后生一看,说:“你这可不是什么废铜,这看起来像是编钟,可是文物呢!”王小元农民出身,没读过几年书,一时间也难辨真假,心里拿不下主意,索性先背回了家。心想等明日再做处置。

60岁大叔挖出4件国宝:专家连夜赶来做工作,上交国家奖励1500元

专家连夜鉴定,国宝重见天日

这边王小元人才回家不久,他得了“宝贝”的事情就传遍了十里八乡,这“宝贝”在王小元家还没过夜呢,这边村支书就带着县里的文物鉴定专家到了门口。

王小元看见这“宝贝”连县里的专家都惊动了,连忙把那4件器物拿出来让专家鉴定。经过仔细的鉴定,专家激动地说:“这可是周朝的编钟,是国宝啊!”这4件编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的编钟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只有上层阶级才有资格使用。

1978年我国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是较为完整的编钟,也只演奏过3次,而这次的4件编钟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却是属于商朝的器物,年代更久远,研究价值不可估量。

王小元心想自己真是有眼不见泰山,差点把国宝当废品卖掉。专家和村支书向王小元做工作普及了我国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王小元同意上交国宝,让博物馆更好地保护国宝。

事后,

浠水县向王小元发放证书和奖金1500元,让王小元十分惊喜,本以为只是依法上交,没想到国家还给自己奖励。

60岁大叔挖出4件国宝:专家连夜赶来做工作,上交国家奖励1500元

董宏哲

华夏土地下的秘密

历朝历代的灭亡都伴随着动乱,仓行逃走的人们来不及带走所有的东西,只好将其丢弃或掩埋,以待自己他日重回故里。但他们终究是没能再踏上这片土地。

周原,便是这样的一片土地。它是周朝的发源地,后来也逐渐发展为颇具规模的城镇,但进入西周后,社会出现了大的动荡,王公贵族们纷纷出逃避难,把带不走的珍宝埋了起来以待自己日后所用,但动乱平静后,周朝迁都。这些珍宝就长眠于地下。

沧海桑田过后,周原成了一片片农田,因贵族出逃慌忙,来不及深埋,故而日后随着耕作工具的改进,人们终于触碰到了地下的器物,董宏哲就是这样一个人。

60岁大叔挖出4件国宝:专家连夜赶来做工作,上交国家奖励1500元

董宏哲像平日一样在田里劳作,却挖出了不一样的东西,他认得这些东西似乎是文物,还不等上报,附近的村民就听说了这件事,纷纷涌到董宏哲家的田里,摩拳擦掌,也想挖一两件宝贝,董宏哲制止了他们,向他们解释私藏文物是违法行为,于是,众人赶忙上报当地文化局。

当地文物局得到消息后,迅速封锁了现场,并联系考古队前来勘察。考古队经过一番探查,小心翼翼地开挖了,在离地面不深的坑中陆陆续续挖出了保存完整的一批青铜器,共计37件。初步估值为1亿元人民币。这批文物的出土填补了我国相关史学研究领域的短缺。发挥了文物的价值。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陕西华县太平庄的农民殷思义身上,1957年殷思义在田里耕地时,犁撞到了地下的硬物,为了防止后续再撞上,他便挖了出来。挖出的东西是个碗具,看着像个鹰头,身上还被犁划了一道口子,殷思义只当是个普通的碗,便拿回家当作鸡食槽了。

60岁大叔挖出4件国宝:专家连夜赶来做工作,上交国家奖励1500元

殷思义

一年后,北大考古系的张万钟来华县考古顺便向附近村民宣传文物知识,来到太平庄宣讲时就遇到了殷思义,殷思义便讲起自己一年前挖到的奇怪碗具,张万钟赶忙到殷家查看,这个鹰头碗具竟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且形状十分独特稀有。

后来考古队在殷思义的田里挖掘出了一座新石器时期的古墓,许多文物得以重见天日,为新石器时期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物资料,若不是殷思义主动讲起自己的发现,恐怕这座古墓还要再沉寂多年。

在华夏的地下,仍有无数的文物在沉睡,仍有无数的秘密等待人们开启。近代中国,流失了无数珍贵的文物,除去被掠夺的一些,还有许多是被私自倒卖出境的,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贩卖民族的遗产,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

60岁大叔挖出4件国宝:专家连夜赶来做工作,上交国家奖励1500元

我国严禁珍贵文物私自夹带出境,也不允许将挖掘出的文物私自收藏倒卖,文物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文物身上积淀的是历史的痕迹,他应当在博物馆大放异彩,揭开前朝的秘密,而并非流连于各大拍卖场黯然失色。

我们应当鼓励文中这种自觉上交文物的做法,虽然在一些人眼中这样是“亏了”的,但我们的心里应当明了,唯有这般,才是无愧于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才不愧对先人。

倘若明知文物珍贵,却拒不上交,占为己有,甚至公开买卖,这样的行为使得珍贵严肃的历史文物沦为玩物,如此这般才是令人不齿,愧对先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