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红利期

乔永远 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

林莎 兴业研究分析师

陈敬 兴业研究分析师

股市的红利期


资产价格已提前迈入“后疫情”时代。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后,疫情从控制期向缓和期过渡。债券收益率降到历史低位,股市从超跌走向修复。2003年非典仅在疫情爆发期加速估值下行斜率,对2003Q2的航空、酒店、景点、零售、餐饮等有所冲击,非必须消费品、医药、工业等抗冲击行业反而改善。当前市场是疫情冲击完整路径的加速版,资产价格提前反映疫情冲击属短期效应和松货币、稳增长的政策预期。首周抗冲击属性较强的科技和医药率先反弹,第二周扩散到稳增长预期的上游资源、地产、建材和物价抬升的农业板块。

对冲疫情冲击,从宏观货币政策放松到资本市场改革全面突破。疫情改变了短期经济下行斜率和宏观政策节奏,货币宽松时间早于预期、幅度强于预期。通过LPR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加大社融和信贷规模,通过加大基建投资、适度放松地产等,这些在近期政策安排上都有所体现。此外,疫情加速资本市场改革全面突破。再融资新规于2月14日正式推出。不能仅从单一政策变量维度看待融资新规。2016年去杠杆以来,从限制并购重组、收紧定增融资、限制股东减持、收缩股票质押规模,资本市场政策全面收紧。2020年是2017年的“反转”:注册制在科创板实行、并购重组、再融资政策限制的重新放开。资本市场融资有望结束过去三年以来的收缩周期,重新步入上行轨道。

“后疫情时代”与“强政策周期”,股票市场上行趋势将延续。从北上资金、新发行基金规模、居民加大股市配置来看,市场风险偏好回暖趋势明显。增量资金会延续入场趋势。上市公司层面,资本市场政策友好程度史无前例。大市值公司变得更大、利用外延并购继续扩张;小市值公司数量增加、再融资路径进一步打通。2013-2015年在经济下行、流动性充裕和资本市场政策宽松环境下,中小创成长股快速扩张。当前是新一轮放松周期,并多了注册制,大市值公司依旧可以利用外延并购快速做大,小市值公司数量将继续上升、估值可能继续收缩。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当前尚不顺畅,股票质押是有效的再融资渠道,经历“2013年放开-2017年受限-2018年收紧”之后,融资限制可能再次适度放开。

行业配置:沿着政策红利的三条主线。第一、稳增长+流动性强化催化的基建产业链和成长股的配置逻辑,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建筑材料、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周期板块有望实现盈利端复苏,而“流动性充裕+资本市场改革”的组合更有利于小盘成长股估值提升;第二、对冲传统行业下行、新兴产业崛起,包括光伏、新能源汽车、5G等科技类板块以及医疗信息化建设;第三、监管政策放松、增量资金加速入场催化的金融板块,券商板块确定性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