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呈祥的歷史淵源

說到中國傳統吉祥圖案,龍與鳳無疑是個中最為耀眼而無法忽略的。它們是中華民族的圖章、徽記、標誌和象徵。有人甚至笑稱,如果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符號按其功能效應的大小排個座次的話,那第一把交椅上坐的無疑是龍,而鳳則是當仁不讓的第二。

  一般認為,龍鳳呈祥之語最早出現於漢·孔鮒《孔叢子·記問》:“天子佈德,將致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之呈祥。”


龍鳳呈祥的歷史淵源

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象徵,傳說中,它善變化,能興雲雨以利萬物。在上古神話故事中,人類的始祖伏羲、女媧都是龍身人獸,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也都與龍有著密切的關係,正因此,才有了“龍的傳人”之說。


龍鳳呈祥的歷史淵源

與龍相對應的,則是鳳。

  鳳,是鳳凰的簡稱,早在遠古圖騰時代,鳳凰就被視為神鳥,它是原始社會人們想象中的保護神,頭似錦雞、身如鴛鴦,有大鵬的翅膀、仙鶴的腿,鸚鵡的嘴、孔雀的尾,是百鳥之王,象徵著美好與和平。

龍鳳呈祥的歷史淵源

鳳的取材對象主要是鳥禽,而鳥禽絕大多數都是喜歡溫暖,喜愛陽光的,因此,鳳凰又被稱為"太陽鳥"、"陽禽","丹鳳朝陽"、"鳳鳴朝陽"、"火鳳凰"也是由此而來。據考證,在新石器時代到盛行陰陽五行學說的春秋戰國時期,鳳大多以"陽物"的面貌出現。

  而龍,因其取材對象多為"水物"、"水獸"和"水象",因而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屬"陰"的。

  秦以後,龍鳳的定位開始發生逆轉。君主帝王們不斷為自己冠以"真龍天子"之名,如秦始皇稱"祖龍",漢高祖之母感蛟龍而生子等等。成為皇權象徵的龍形象開始趨於“陽性”,其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與此同時,鳳也成了帝王后妃的代稱。至此由"陽"轉"陰",趨於"雌性化"。而鳳美麗優雅的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也的確更適合女性。


龍鳳呈祥的歷史淵源

但無論如何轉化,龍與鳳的配合、結合、對應,都反映著古人的陰陽觀。龍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靈異、徵瑞、兆禍、示威;鳳則喜火、向陽、秉德、兆瑞、崇高、尚潔、示美、愉情。

龍鳳呈祥的歷史淵源

神性的互補和對應,使龍和鳳走到了一起:一個是眾獸之君,一個是百鳥之王;一個變化飛騰而靈異,一個高雅美善而祥瑞。也正因此,在玉雕中,代表和合美滿、吉祥如意的龍鳳對牌也是常見題材。很多長輩、朋友還會將之作為禮物贈送給新婚夫妻,祝福小兩口陰陽諧和,龍鳳呈祥。

龍鳳呈祥的歷史淵源

用現在的話來說,龍鳳就是帝皇級別的中國圖騰。我們甚至可以說,中華文化傳播到哪兒,哪兒就有龍和鳳矯健華美的英姿;華夏兒女的腳步走到哪裡,哪裡就有"龍鳳呈祥"。龍與鳳,在玉雕中,代表的,正是陰陽和諧、婚姻美滿和吉祥福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