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冲锋在前,演绎着一首首动人的抗疫“战曲”……

他们冲锋在前,演绎着一首首动人的抗疫“战曲”……

疫情面前,没有什么岁月静好,

总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乐清很多干部、群众冲在第一线,

有的夫妻搭档,有的全家上阵,

演绎着一曲曲动人的抗疫“战曲”。

岗位不同使命相同

在蒲岐镇华一村,有这样一个家庭,面对疫情,一家三口共赴防疫一线,岗位不同使命相同,只为守护更多家庭的平安。

他们冲锋在前,演绎着一首首动人的抗疫“战曲”……

“疫情一定会被我们打败,蒲岐加油,坚持就是胜利。”王秀微是华一村网格员,1月26日上午参加村里召开的防疫部署会议后,立刻投入防疫工作中,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统计排查。1月28日开始,她在华一村卡口值守,对岀入人员进行登记、量体温。

1月31日,有群众反映华一村一出租房内,有湖北籍人员返乐。她立马前往,经核查,该对象是从温州坐滴滴返乐的云南人,她通知责任医生前来量体温检查情况,医生要求其居家隔离14天。在此期间,她每隔一日与其电话联系,解决其生活所需。王秀微说:“说不害怕是假的,家里有不到2周岁的孙女,可我是一名网格员,不退缩,勇往直前是我的职责。”

王秀微的儿媳谢传玲是乐清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疫情当前,她主动申请到乐清市人民医院特九危重新冠病人病区。2月初,她进入该病区,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不停歇工作,让往常最简单的操作都变得困难重重。

最让谢传玲牵挂的是家里年幼的女儿,“许久没有见到家人了,许久没有抱抱女儿了,许久没有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了……希望团队的齐心协力,万民同心,让这场战役的胜利号角早日吹响!”谢传玲说。

王秀微的儿子王崇是蒲岐镇消防队员,他在前线保驾护航,曾多次护送隔离对象到集中隔离点。(记者 陈海燕 通讯员 黄宇枫 胡云青)

一家三人各守阵地

病毒来袭,北白象镇小港村的余小添一家人选择“逆行”,用实际行动阻击疫情蔓延,用自己的爱去守护更多的人。

“90后”余小添是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温州市中心医院南白象院区)感染科的一名医生。

他们冲锋在前,演绎着一首首动人的抗疫“战曲”……

1月 24日上午,余小添通过网络注意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人数在不断上升,加之冬季流感发热与普通感冒发热的患者众多,料想到医院发热门诊的工作量会剧增,便收拾好行李匆匆赶往医院。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虽然担心,但一家人还是选择默默支持,正如他母亲所说:“作为家人,我们肯定紧张、担心,但是碰上疫情,我们觉得有更多的家庭等着我儿子、需要我儿子,容不得我们去担忧太多,我们要全力支持!”

在医院,余小添穿上了防护服与同事们一起接诊发热病人,夙夜奋战。确诊病例一天天增加,他一直守在隔离病房为患者检查,开导、鼓励他们,几个小时下来,护目镜起了雾,额头上也布满了汗珠。怀孕的妻子因为担心给他发消息,他也只能隔着屏幕报平安,并嘱咐妻子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肚子里的宝宝。

2月11日,余小添接到母亲带着哭腔的来电:“小添,你奶奶走了。”从小就疼他的奶奶再也见不到了,坚守岗位十几天的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因为疫情严峻,没办法回家尽孝,重新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他又投入到了工作中。每每换班休息的时候,他就会在心里暗暗鼓劲:余小添加油!温州加油!这场“战役”,我们必胜!

余小添的妻子范奕佳是南华寄宿学校的一名教师,怀孕的她还冲在前、做在先。范奕佳表示,近期“报表”就是他们的“主战场”,假期里里学生流动性较大,全面排摸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班级的学生名册,她逐一打电话询问家长近期的情况并登记在册,然后统计各种数据,核对后上报。她经常会接到新的任务,然后又按“群里询问-全面统计-核对上报”的流程再走一遍。

余小添的父亲余承新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参与村里的志愿活动,加入到疫情防控的宣传和排查工作中,协助社区、村级干部轮流值守卡口点。

余承新坦言:“看到乡镇干部最近这么辛苦,他们也是冒着风险奋战在一线,我们能为他们分担一点是一点!”(记者 郑望喜 通讯员 陈妮雅)

叶彩娣:“十项全能”网格员

叶彩娣是龙西乡仙人坦村的网格员,同时是党员、巾帼志愿者。疫情来袭,她第一时间在战“疫”一线挂帅当先锋,日行三万步,挨家挨户讲解疫情防控知识,排查市外返乡人员。

他们冲锋在前,演绎着一首首动人的抗疫“战曲”……

“新型病毒恶浪涛,齐心协力心一条,白衣天使最可爱,逆行前线逞英豪,万众一心救同胞,花开春暖在明朝……”这首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创作者就是叶彩娣。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一直热爱文艺,业余时常会给龙西的山水景色创作生动的打油诗。想到疫情防控工作最重要的是提高群众意识,她脑子一转,很快就创作出了一首疫情宣传的顺口溜。在走村入户宣传时,她就给大家一边念顺口溜,一边倡议大家加以重视。

在村里,她排查、巡逻、测量体温、订菜、送菜、买药、送病人、传递信息,每天为组里343人测量体温,早晚两次,风雨无阻,驻村干部称她“十项全能”。

前阵子,村里有一名密切接触者结束隔离期满回家,因要继续居家隔离,生活物资告急。叶彩娣得知后,二话不说,冒着大雨去后山自家菜园里摘了一麻袋的蔬菜。当她把菜送到对方家门口时,她蓝色的网格员制服已经湿得可以拧出水来。

刚返回家中换好衣服,她的手机屏幕又亮了起来:“彩娣,帮我买点胰岛素”“彩娣,帮我买几斤豆腐”……一个多月来,她的两部手机每天都会收发无数信息,一天起码要充两次电。

面对村民的需求,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开着她的小车逐户送药送菜。遇到紧急情况时,她饭都来不及吃,就匆匆换上防护服送村民去医院,有时候回来已是深夜。(记者 蔡甜甜 通讯员 史亚琪)

干金龙:“黑脸”干部办法多

2月21日一大早,清江镇渡头村驻村干部干金龙早早带着封条来到村里,根据手机里存有的最新监控照片,核实村民聚集情况,凶巴巴地把村民劝回家:“道路卡点撤销了,但我们村是重点村,还是要‘硬隔离’。现在还是防疫关键期,都快回家去!”一个上午,他贴了十来张封条(该村2月15日起针对擅自出门的村民进行口头、红色、封条“三警告”)。

他们冲锋在前,演绎着一首首动人的抗疫“战曲”……

“现在正是大家蠢蠢欲动的时候,这几个带头的更要严重警告,跳过口头警告和红色警告,直接贴封条!”他“黑”下脸来。

据了解,渡头村这五六日共贴出约300封条。除了警告村民外出,还有230多条被一一贴在了出租房的单间房门口。

接着,他来到渡头村村楼,该村党员、网格员、巾帼志愿者组成的红色代办小队正在分拣生活物资。该村位于清江镇中心,是清江中心菜市场所在地,菜场休市后,该村红色代办员统一代购生活物资,但本村的个别商户还是会私自为村民送货。机智的干金龙早早地手写好一张商户联系方式单,他说:“我们原先一个个电话打过去,警告他们不准私自送货。但很快发现,堵不如疏,治理不如怀柔,商户有货,就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红色代办队伍。既规范了人员流动状况,节省了执勤干部的人力,又解决了商户滞销问题,大家的物资也更加丰富了。”(记者 陈清清)

周星法:一个月没见到儿子

为村民送菜、卡口值守、电话对接防控工作……一个多月来,城东街道后所经合社驻村干部周星法总是忙不停。

后所经合社是城东街道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该经合社居住人口有7000多人,外来人口集聚,疫情防控任务较重。周星法与村干部们连续加班加点,通过实地走访和致电联系,第一时间就把人员底数彻底摸清。

随着疫情防控的升级,后所经合社实行了全封闭式管理。周星法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们以党员网格为战,层层压实责任,全面做好宣传。每隔50米就有一个党员志愿者,点面结合,形成辐射圈,劝导村民居家。为让居民安心居家,后所经合社成立了送菜小分队,把贴心服务送到每户的家。“管人先稳心,做好村民的服务工作很重要。”周星法说,把新鲜蔬菜送到村民家中,虽然比较辛苦,但为了大家的安全一切都值得。

周星法家住芙蓉镇,以往上班都是乐清城区和芙蓉镇两地跑。此次为专心投入一线的防控工作,他从正月初一至今,一直以单位为家,9岁的儿子近一个月没看到爸爸,父子俩只能偶尔抽空打个电话,但往往没讲几句话,周星法又要忙着沟通工作了。

即使由于长期在一线抗疫被要求隔离期间,周星法也不曾停歇,一直通过电话、微信等远程方式对接有关工作。在“熬”过隔离期后,他又重新投入工作,近期积极引导村里的党员干部给孤寡老人及生活困难户们送去慰问品。(记者 陈露)

>> 乐清恢复婚姻登记办理啦,提前预约方式看这里→

>> 乐清22家餐饮企业获临时团餐配送许可,多种套餐可供选择~

>> 全力保障重要物资供给、企业降本减负……乐清暖心政策大礼包请收好↓

>> 乐清首位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可救治危重症患者

>> 乐清高速恢复正常通行啦!

>> 乐清13号通告!调整完善当前疫情防控措施

>> 撤卡≠撤防!乐清人千万别放松,请再坚持一下,关键时刻来了

他们冲锋在前,演绎着一首首动人的抗疫“战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