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志演義》是一本什麼書?為什麼會有這本書?

作家明月滄海


永聖說:

《反三國演義》,又叫《反三國志演義》,由民國文人周大荒所著。全書六十回,主旨尊劉抑孫貶曹,最後由劉備一統天下。

周大荒,名天球,字大荒,號書生。主學法政,曾任職法官。後來棄職,1924年寓居北京,先後擔任《正義報》、《民德報》文苑主筆,《反三國演義》就是這一時期發表的。

周大荒對三國一些人物,進行了重新描寫,特別看中蜀國五虎將馬超、趙雲。寫馬超南征北戰,無堅不摧,最後攻佔許昌,將曹操七十二疑冢全部挖開,報了家仇。寫趙雲關鍵時刻總是大顯身手,併為他配了馬超之妹馬雲祿為妻,同樣的武藝高強。

書中蜀國五虎將和諸葛亮,最後都被封了王爵。諸葛亮追封琅琊王,關羽封武安王,張飛封武定王,馬超為武威王,趙雲為武成王,黃忠為武平王。

由於成書時,國內北洋政府腐敗無能,軍閥內部派系林立,割據一方。因此周大荒也對當時中國的統一寄予厚望,用一干三國人物,完成了天下一統的願望。

甚至有學者認為,《反三國演義》其實就是北伐戰爭的預演。北伐戰爭是由廣東國民政府發動,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口號下進行的。北伐戰爭的結果,基本上消滅了北洋軍閥,使中國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當然,這就是見仁見智的說法了。






司徒永聖


家中藏有一本《反三國志演義》(以下簡稱《演義》),是於1987年7月去北京出差時購入。讀過若干遍, 回答此問題,首先從作者及成書說起。

一、作者及成書簡介

(1)作者周大荒,又名周天球,字大荒,號書生,湖南祁東縣人。民國初年文人。 早年曾就讀於船山書院,畢業於湖南公立法政學堂。民國初年,曾就職於法院,後離職遊歷於京津兩地,一度受薦任天津高等檢查廳書記官。繼而擔任《民德報》的文苑專欄主筆,曾做過地方小軍閥幕僚。

(2)《演義》始作於1919年,1924年起在《民德報》連載,歷時三年。1930年,上海卿雲書局把它結集出版,平裝八冊,每回都有插圖,總計六十回,是白話文章回體小說。

198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無插圖)、2001年廣州出版社重印。

二、《演義》是怎樣一部小說

(1)《演義》是一部與《三國演義》大唱反調的小說。《三國演義》多被評價為三分虛,七分實,而周大荒在《演義》中僅僅是借用若干三國人物的姓名,其情節事件則純屬虛構,任意發揮。所謂唱反調,不在三國分裂之成因,而在三國紛爭之結局。

小說《第一回-省詐書水鏡留元直-迎徐母孔明遣趙雲》從徐庶進曹營開始,就改寫了《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

作者本就喜好三國,其中最喜趙雲、馬超等,所以在書中增大了趙雲與馬超的內容,盡出其鬱悶之氣,並讓此二英雄成為蜀漢的擎天之柱,最終攻陷許昌。

全書為所有抑鬱不得志或短命的英雄們“平反昭雪”,如徐庶之母被趙雲救出,魏延偷度子午谷成功等。書中的劉備手下眾謀士層出不窮,諸葛亮聰明睿智,足智多謀;而徐庶則識破曹操誆徐母手書的把戲,在趙雲的協助下將母親救出許昌,自己亦留在蜀漢。龐統勝利大逃亡,躲過落鳳坡一劫,得以繼續輔佐劉備。周瑜則一改心胸狹隘之形象,成為很有正義感的英雄,孫尚香就是由周瑜力主嫁給劉備的。諸葛亮為趙雲做媒,迎娶了馬超才貌雙全的妹妹馬雲騄(此人純屬虛構),郎才女貌,雙雙建功立業。書中並對武聖關羽的忠義,孔明的聰明睿智亦推崇備至。

最終,曹操和孫權不可逆的大敗虧輸,劉備率領關張馬黃趙五虎將及一干勇猛悍將,攻必克,戰必勝,橫掃千軍如卷席,最終一統華夏。

全書擁劉、反曹、抑孫更甚,比之《三國演義》有過之而無不及。 觀其小說大要,意在茫茫華夏,理應統一於炎漢苗裔之儔,豈可竊據於亂臣賊子之手。 最後由劉備之孫劉諶正位九五。

(2)將“三國翻案”翻得切實且乾淨利索。 此書名為翻案之作,實為作者抒發胸臆,憤世嫉俗之作。作者痛恨當時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天下大亂局面,故以三國曹魏、孫吳及其黨羽比喻為各路反動軍閥。作者在書中《楔子-雨夜談心傷心弔古-晴窗走筆遣將調兵》中,因其痛悼諸葛孔明隆中對策之誤,出師未捷身先死之哀,以蜀漢比喻王者伐罪之師,希望蕩平軍閥混戰,以求國泰民安。

作者稱要“為一干英雄代造完成一統時局,為馬超、趙雲一時名將打抱不平,令其吐氣”。在作者筆下令其鹹魚翻身,彌補真實歷史上的一段缺憾,而不惜潑墨費神。

《三國演義》蘊涵著大眾讀者普遍存在的一種文化心理上的理想需求。然讀《演義》比之看三國流淚,替古人擔憂而截然不同。特別是欣賞趙雲、馬超之輩,無不感覺心情舒暢,痛快淋漓,情不自禁拍手稱快! 總之《演義》不失為‘’奇書‘’,奇就奇在它是一部獨具匠心、別出心裁之作!


手機用戶德友之書齋


民國時期的歷史架空小說

我從舊書網上二塊錢買的。

周大荒,清未民初人,此書是民國之間完成的,周大荒擔任過幾個地方軍閥的幕僚,此書1919年始作,當時亂局一片,可能希望國家一統,痛恨于軍閥混戰,便假筆之手,重構三國,讓劉備一統天下,漢室再度復興。

只說作品的話,因為我三國穿越架空類的小說都看的要吐了,所以沒什麼感覺,但如果是當時人看,怕不是看得上頭。

全書一改三國演義蜀漢的衰愁一片,簡直把所有的不順全一改而空,徐庶沒去曹營,龐統沒有戰死,五虎將戰無不勝,把趙雲,馬超寫的如天神下凡,尤其是馬超,曹操殺他全家,就反過來寫在潼關殺曹操小兒倉舒,讓曹操也嚐嚐喪親之痛,讓馬超奪關中,殺揚阜,報父仇。攻克許昌。

每個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魏延不是子午谷遺憾終身,那就讓他偷渡黃河立奇功,淮南三叛反司馬,可以,全收到蜀漢帳下。關羽作書欲與馬超試高低,那就讓關羽寫書服馬超功績,大家齊樂融融打曹魏,諸葛亮上方谷燒不死司馬懿,這回開掛造地雷炸死司馬懿,阿斗投降黑歷史,直接讓他遇刺身亡,北地王劉諶補上。

這本書也算是圓了很多人的夢想,蜀漢得以一統天下,漢室得興,結合他所處的年代,可以稱得上超前之作了,現在完全套用這個模板,立馬可以寫個架空三國小說出來,還是前人牛逼,超越如今近百年!

反中求正正史反演,天地混元蜀漢再生,此書正文與評論相結合,前段顛覆歷史,後議三國往事,一發胸臆,震驚當世,不愧是奇書!

彩蛋:馬超之妹馬雲騄,嫁與趙雲,郎才女貌,亦為美談。馬雲騄為虛構人物,不過現在很多遊戲都有涉及,也算是周大荒創造的經典形象吧!


(關注我,更多三國故事)


小白又改名了


清朝周大荒所著,模仿三國演義的章回體奇幻小說。著手劉備集團可惜可嘆之處,進行合理改編,如諸葛亮識破曹操騙徐庶回曹營,派子龍潛入洛陽救出徐母,這樣北伐就用不上孔明,雲長也就不會大意失荊州;北伐的主力是馬孟起和趙子龍,子龍娶了孟起的妹妹馬雲祿,也有惋惜兩員虎將的意思,甚至連後主都提前掛了,是其兒子繼任;反過來,曹營和孫權這邊每戰必掛一兩員大將,結局自然是蜀國一統九州。還是有點意思,喜歡三國的值得一看。


韜光養晦70253992


主要是褒獎劉備,抑制d孫權,貶低曹操。

其給予歷史發展另一種想像,算是構思獨特之處吧。

個人見解,書中蘊涵著讀者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上或內心深處的理想式需求。

從現在,心理學角度來講,還有人對《水滸傳》108將,平反呢?這恰恰是有需求所在。



初易


民國時期文人寫的吧。原因是從小喜歡三國故事,特別喜歡馬超,聽書,看書都是馬超死了就不看了。

主要寫的是劉備一統天下,馬超橫掃千軍,趙雲第二。

不過小說有點流水賬的感覺,文學水準跟現在的網絡小說差不多,根據自己喜好胡謅罷了。情節就是,馬超帶兵滅這個,平那個,偶爾趙雲出出場,其他五虎將基本是擺設,,滅了魏,滅吳,把張昭寫成投降派,哈哈


曼陀羅指吻


簡單的說吧,就是一本滿足個人YY的書,這是一個看三國演義不爽,只喜歡馬超趙雲的讀者自己寫給自己高興看的書。[呲牙]


快樂的牛虻2019


偶看過


頂嘉路鈾


《反三國志演義》是193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大荒。本書從《三國演義》徐庶收母信而歸曹操之後的情節翻案,以馬超、趙雲兩人為主角,兩人一從北路、一從南路,分別掃蕩魏吳,最後一統天下的故事。

內容簡介

《反三國志演義》的作者是民國文人周大荒,他自稱要“為一干英雄代造完成一統時局,為馬超、趙雲一時名將打抱不平,令其吐氣”。如周大荒所言,趙雲成為扭轉歷史發展的關鍵人物,不但救出徐母留下徐庶,還識破呂蒙白衣渡江之計,並與關羽一起夾擊許昌,會同蜀漢諸虎將擊敗司馬、東吳聯軍,改變了歷史走向。

反中求正正史反演,天地混元蜀漢再生,一杯濁酒喜相逢,才子之書漢室一統。說英雄,論成敗。寄寓理想,灼見畢現。幕僚出身的作者,觀古今之變,形滄桑於文字;懷濟世之想,凝智慧於筆端。於不可思議之中,談笑風生之後,營造出一個別有意趣的三國。

該書是三國翻案小說中最著名的一部,作於民國初年。作者周大荒(1886-1951),曾先後擔任《正義報》、《民德報》文苑主筆,並做過兩三個軍閥的幕僚。故該書既有文人指點江山、臧否人物的激昂,又不乏政海宦僚的深穩詭狡。精彩的三國評論與顛覆性的故事情節渾然一體,與《三國演義》相映成趣。

對於這部顛覆性的架空歷史小說,周大荒絕口否認是在賣弄才情,“中國現在的小說家,簡直車載斗量,現在的小說,簡直黃沙煙火,昏天黑地!像這一部小說,算得什麼東西。兄弟有吃有喝,沒那宗犯賤”。按照他的說法,“兄弟這部書,完全在實行孔明隆中對的一篇文章,處處替孔明填愁補恨,吐氣揚眉”。這倒是說出了古往今來架空歷史小說作者的共同心態:為心中的失意者鳴不平,在自己的筆下令其鹹魚翻身,彌補真實歷史上的一段缺憾……


跪射俑


高中的時候看過文筆很差後面就是流水賬,一路殺過去。寫的太簡單了,開頭徐庶沒走,曹操誘殺馬騰結果夏侯惇被射死了,後面曹軍大將挨個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