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企招人年齡不限而內資企業招人卻有年齡限制?

負不起責


我離開國企後進了一家外企,那年四十歲,感覺到了文化的不同。這裡不允許加班,下班時間到了必須快點離開,否則要說明原因 ,工資獎金及社保都按規定發和交,公休假必須歇,並必須做好年度休假計劃。這裡沒有勾心鬥角與多頭管理,我的上級是英國讀高中與大學的,那年他五十出頭了,但他孩子才上學。畢業於牛津大學,在普華永道和沃爾瑪當過區域領導,經歷豐富,他是個基督徒,我們除了討論專業,也討論哲學,相互尊重,這裡不需要考慮小報告,也不用擔心別的領導插手你的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別的部門也都積極配合,大家都很客氣。當然,也有一些人不自覺,但總體是正能量,僅從制度上看是人性化的。好幾年後我跳槽,但我的老上級每次來內地都會跟我打電話聊天,問的最多的就是最近看什麼書,有什麼推薦的。呵呵,逼得我不停地看書。想想,不同的經歷有不同的收穫。


上堯村夫


我有一個老同事,十年前辭職以後去了一家意資企業。當時他都快四十歲了。去的時候,只是普通技術人員,經過十年打拼,現在在一個美資企業做總監。還有一個同事,四十多歲以後也辭職去了外企,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按他們的年齡,是不符合很多內資企業招聘條件的。

很多求職者都有同感,外資企業不太看重年齡。據我同事講,他們公司四五十歲的普通工程師有好幾個。這與外企和內資企業的文化有關。外企的高管很多都是總部派駐,他們的管理思想與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是不同的。他們奉行實用主義,招人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求職者有無工作經驗,是不是與公司的崗位需求相匹配。其他的考慮的少一些。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外企沒有年齡歧視,這與他們的社會文化和平等意識是分不開的。

而國內企業就不一樣了,招聘的時候大都有年齡限制。特別是一些生產和服務類崗位,很多都要求45歲以下。有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年齡歧視。就如中國的空姐普遍是年輕貌美的女人,都是吃青春飯,過了三十以後就得離開一線空乘崗位。而很多國家不但有空嫂,還有空中大媽。

國內企業願意招聘年輕人,其實是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年輕人工資低。在很多技術崗位,年輕人和一個資深工程師的工資可以相差好幾倍。二是年輕人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很多人過了四十歲以後,反應開始遲鈍,記憶開始減退,在一些體力型勞動崗位,工作效率肯定比不上眼疾手快的年輕人。而企業是逐利的,所以不願意招聘歲數大的員工。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我就在外企,外企基本不招應屆生,5年以上經驗,10年以上經驗最好。我所在辦公室300多人,一眼往去,你能看到很多阿姨級的工程師,外企基本不加班,因為大家都經驗豐富,工作效率奇高,寫出來的代碼水平,文檔水平不是內企公司可以比擬的。

外企很人性化,福利待遇基本也是吃大鍋飯的形式,但是由於大家都是成熟社會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這反而是一個優勢,少了各種內耗。


AIphaDao


我以前就是外企,還是500強。人性化得很,跟個大學一樣單純,同事關係非常和諧,領導特別好,雖然都不在同一個地方了,但是直到現在我們都保持很好的關係,現在像朋友、姐妹,還說給她寄香腸呢。

提倡平等,所有人坐的位置都是一樣的,不存在領導就要單獨搞一間辦公室。最大的頭,碰到了也就是笑著打個招呼,hi xx就完了。對方也會回之一個溫暖的笑容。

經常搞團建。我們有自己的舞蹈房,練瑜伽,跳操,練舞什麼的。有乒乓球檯,有打遊戲的,有桌上足球。還有啥family day,帶孩子來玩的。還有美食節,大家來做好吃的。還有義賣節,大家來賣二手物品。還有啥運動節額,大家做運動掙獎品。

節假日都會搞活動

每週發一次水果

有健康基金,教育基金

有補充醫療保險

15天年假起步,每年增加一天,二十天封頂。五年滿了的話,再加送30天年假,等於說就是50個工作日年假。產假好像是96個工作日,婚假10個。朋友圈同事都是各種曬國外旅遊。各個開心輕鬆,笑臉盈盈。

懷孕的,帶孩子的一般可以晚點到公司,早點離開。

但是那時候,天天工作太過安逸,沒加過班,自己還得給自己找事兒做。每天工作很重複,對於一個想奮鬥的年輕人來說,實在待得心慌。就跳槽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在民營公司老火得很。沒有任何企業文化,沒幾個上心工作的,互相推諉責任,拖拖拉拉,加班經常。。。。。不想奮鬥了。。。。。。

額,我跳槽4個月後,那家公司後來裁了我們部門,賠了n+4工資,大家沒鬧,鬧一下可能更多,深圳那邊裁員,鬧了一下賠了n+6。還有一個剛懷孕的,賠了她兩年收入。我再堅持幾個月就好了😐。這公司吧如果不是碰到裁員,一般情況下只要自己不想走,那就可以賴著,不容易趕走啊。

所以我現在好想去我原來的那種公司額,可是幾乎找不到了。這種外企比普通外企還好,太難得。現在越來越覺得好。

薪酬還是比較有競爭力,按市場來的,每年漲個10%多點。

企業文化是collaboration,wellness,inclusive,innovation。

包容就是不歧視,不歧視性別,年齡,性取向等等,還招了殘疾人呢,有個其他部門的人說她是已婚未育其他公司都歧視,但是我們公司沒有這樣的其歧視,所以她才進來了,很感激。

值得推薦的公司,永遠讚美。這樣的公司對客戶也很好,據說打過客服的都會愛上客服妹子。

這公司工作過的人即使離開都會讚美它的好,只是工作內容可能不符合有些人預期。

當然,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職位坐高了有利益爭鬥了也就沒那麼單純了。但是比一般公司好太多了。

悄悄說,希望這裡不要遇到老同事🤐

隨便放幾張以前照片吧











一朵小發發


每一種企業在人們的腦子裡都會有不同的印象。一提到事業單位、國企,就想到“靠山”、背景和關係;一提到中國的民營企業,人們就會想到工資低、加班、捱罵、粗魯、甚至“剝削”;一提到外資企業,在人們的腦子裡自然會聯想到福利好、工資高、環境好、不加班。這些企業,出現這樣的情況並非偶然。外資企業招人確實很少看到招聘啟事裡有年齡限制,而民營企業幾乎清一色的、全部有年齡的要求。出現這樣明顯對比,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效率和成本的觀念。

1. 外資企業在招聘一個崗位時,會對這個崗位有明確的要求,崗位職責清晰,所招聘的崗位也常常有薪資的範圍(為了吸引到能力強的人才,外資企業崗位的工資相對要高)。大家都知道,外資企業薪資高,但能力要求也高。之所以對年齡沒有要求,是因為他們看重一個人在這個崗位上提供的價值和工作的效率,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但他們的面試流程也比較苛刻。至於人員你的工資成本,已經是提前確定的,他們並不在意。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時間積澱的,所以年齡對於外資企業來說不是問題。

2. 而民營企業在招聘一個崗位時,最看重的首先是人工成本的高低,而且想盡辦法盡最大可能招聘工資低、能力高的人才。而年齡稍大的人,工資往往已經超出了他們的崗位成本預算,也就是說工資要求比較高。於是,民營企業寧願退而求其次,找個年齡相對小的,因為年齡不大的,工資要求相對也低。至於工作效率,只要有個能在崗位上基本撐得住的就OK,因為人力成本是他們首先考慮的要素。

二、對於法律法規和人性的敬畏。

1. 外資企業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們,多是從本國外派到中國的人員,他們在骨子裡已經習慣了其本國的法律法規,即不許有膚色、年齡等限制和歧視,否則就有重罰甚至牢獄之災。來到中國,骨子裡對於法律法規、人性的敬畏讓他們想都不會想到“年齡限制”這個詞。而對於外資企業的執行招聘的人員來講,年齡越沒有限制,他們招聘成功的幾率、招聘的效率也會越高,所以即便是外資企業本地化的中國員工,也不會自己提議年齡上的限制。

2. 民營企業的領導者們、決策者們,都是善於繞過法律法規做事的人。尤其是中國的法律法規中,對於年齡並沒有明確的條款,即便是一些政府單位,也在招聘的時候有明確的年齡限制,造成民營企業更加“有恃無恐”,對年齡加以限制,以便在招聘的人力成本上能夠有所控制。另外,在民營企業的腦子裡,年齡少長的,反應慢,做事沒有效率,思想落後,不如年輕人敢打敢拼。

三、管理機制的效用。

1. 外資企業儘管對於年齡沒有限制,但對於工作效率、崗位價值有著明確的要求。無論年齡大小,在工作上大家一律平等,在做事的時候,也不會考慮和照顧年齡少長之人。甚至年長者被照顧都會有“被侮辱”的感覺。在這樣的管理機制下,年齡大和年紀輕的人唯有竭盡全力,才能生存下來,否則無論年長年幼,幹不來的就給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給你補償走人。在外資企業,只有效益和價值,沒有人情、情面、面子。

2. 中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民營企業的管理機制相對也比較完善,但就是在執行上漏洞太多。安排個工作還要考慮年紀大,能不能吃得消,長者為尊。礙於情分、情面、情感,長者一般都會得到照顧。這是個麻煩事,因為原來四個人乾的或,為了照顧年長者,成了兩個人幹。真要辭退他們,還要考慮補償的問題,這都是成本。所以,招聘年紀大的,有很多的麻煩。所以,民營企業的機制某種程度上無法支撐“不限年齡”的觀念。

四、自身的體驗。

我本人曾經在三家歐美外資企業做過,在三家民營企業做過。兩種企業的工作體驗完全不同。

1. 外資企業:年齡結構的幅度很寬,從二十幾歲到五十、甚至六十的員工鱗次櫛比;工作氛圍相對輕鬆;工作環境優異;培訓機會甚多;員工關係相對輕鬆;工資當然沒得說;工作靈活度大,但工作壓力也大;沒有加班,也不允許加班,除非通過正常的流程申請批准;對於法律法規有著“天然”的敬畏。

2. 民營企業:年齡結構的幅度相對比較窄,二十幾到四十幾歲(現在竟然都要求三十五歲以下了)的員工都有;心理壓力很大,每次彙報工作都會擔心挨批,甚至捱罵;加班時間超長,十二小時很正常;週末幾乎都在開會,即便能休息週日,也會冷不丁來電話臨時要求去公司參加會議;流程又長又慢;工作比較龐雜,除了本職工作之外,常常會做一些和自己的工作職責毫不相關的工作。但是,奇怪的是,成長最快的也是在民營企業,或許是因為“什麼都做”的原因。

第四條有點偏題了。

小結:其實年齡的限制,確實會給企業帶來很多麻煩,招聘變得更加困難,年齡大的人成為了企業的一塊心病。事實上,年齡長有年齡長的優勢,如果管理機制得當,年齡都不是問題,付出的人力成本也不會白白流失,重要的是,招聘的質量。


耕然夫


我在外企工作過3年多,我是經過給他們建廠設計被要去的,當時如果不是為了我們設計院的那幾百萬設計費我才不會去呢!建廠是很苦的。可是在建完廠子之後,外企的幾個老外經理聯名要我留下。我就又幹了幾年,從44歲幹到48歲。我是搞建築設計的,在那裡從事管理工作有點不適應,儘管當時的工資待遇不錯我還是辭職到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工作。一看中國的私企太不正規了!後來又換了兩家企業一個是房地產開發公司,另一個是設計公司總共又幹了6年多吧,一看還真不如第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結果又被老闆要了回來!現在又過來三年,該準備退休了。


阿偉38095546


先說外企招人為啥不限年齡(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一、除非是特定需要,外企一般不對年齡限制,甚至很多外企還喜歡聘用年長的員工,在外企管理層眼裡,年長者一般都有一定經驗和人脈,這對外企紮根地方發展有利。

二、外企管理層不會因為某個員工年長從而影響決定,他們的管理思路很單純:這個活兒你能幹就上,不會考慮其他因素,因此在外企經常有年輕的帶著年長的幹活,企業文化一旦簡單化,職工的思維也就隨之簡單了。

三、外企作為一個外來戶,如果把用人赤裸裸的表述起來,各方面的壓力會撲面而來,因此在用人機制上,他們不會想方設法來鑽律法的空子,一句話:你只要能把活兒幹好就行,幹不好直接走人就是。

再說內資企業招人為啥喜歡年齡限制(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一、受傳統文化“尊老愛幼”的影響,一個“尊”字就限定了企業裡年輕領導在發佈指令時會面臨很多尷尬,工作任務分佈還得充分考慮年長者的體力、情緒等因素,做錯了事情,年輕領導還不敢大聲指責,畢竟老人好“面子”!

二、一個老員工必定有其社交圈,在企業裡,當一個人的社交圈影響到領導要考慮的程度時,工作任務和酬勞分配就很難做到“公平”,這對團隊很不利。年輕人受點委屈,很多人會以“吃虧是福”來戒勉,年長者受點委屈,流言蠻語就會出來,在中國這個講“人情”“義氣”的文化薰陶下的社交圈裡轉一圈後,說不定某個實權大佬就會給企業領導“談話”了。


君子不善言


外企對年齡要求更高,就是要年輕、拼命的那種,而且沒有培養計劃,也不想培養!來了就是所謂“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一個“圈子”,你不到這個圈子,根本沒人介紹,就找不到工作!我之前,在事業單位工作5年,一心想有些作為,投了簡歷給好多外企,他們面試,所謂HR,有的年齡比我輕,故作老成,提出的問題很幼稚,我對他們的工作組織框架很擔心!我反正一直面試,沒有一家歐美外企要我,要麼說我沒有經驗,要麼說我為何先辭職再找工作,可疑!沒辦法,我只好還是到了另一家大型事業單位就業,後來,大學同學來找我辦事,她一直在外企,我感覺她換了不少單位,好多單位都是曾經看都不看我的單位,我很好奇,為何我怎麼也進不去,她為何能換來換去呢,我就問了她,她說外企是要人介紹的,沒人介紹,永遠進不去!另外,聲明下,我這個同學除了長得比我好看些,她的工作能力,說話、辦事,她不能跟我比!這是12年前的事了,我現在倒很慶幸沒去外企,這些年,我在單位組織的培養下,成長很多,資源掌握也多了,這個同學估計還在外企吧,我近年有意疏遠她,她老拎不清,找我辦事太多!我覺得外企,一,對年齡要求更高,他們更喜歡年輕的;二、不會對員工培養,不給成長時間、空間;三、不穩定,老是啥籤合同云云!


蛛蛛俠A


說實話中國的企業就像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任性、無賴、無法無天、後面還有大人庇護,企業一旦違法職工卻面臨工會軟弱的尷尬,仲裁人員的態度粗暴,打官司時間太久等問題,企業不怕你打官司,因為他們知道你耗不起。當中國企業業績虧損需要裁員時,老闆首先考慮的是先把自己的人留下(包括老婆、子女、親戚、還有及時送禮的人)。而政府對企業裁誰不加干涉。而同樣的外資企業裁人時,老闆會很人性的把家中只有一個勞動力的人首先留下,再把家中供養人多的人留下,因為他們國家有這方面的法律監督。老闆也要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這就是差別。


用戶93179940514


首先我們來澄清一下這個問題。外企真的不看重年齡限制嗎?其實只不過限制比較隱形罷了。去年甲骨文等很多大平臺外企大範圍裁員,許多失業的恰恰都是大齡中年。而內資企業一定會卡年齡嗎?也未必。如果現在80多歲仍在前線發光發熱的鐘南山院士想要換崗位,恐怕是有不少公司都爭先恐後地向他拋出橄欖枝吧。

首先,內外企的年齡限制都不是禁令,而是需要通行證。

那通行證是什麼呢?我有個朋友老李,40多歲,餐飲行業資歷經驗都是排名前幾名,工作也認真勤懇,但是裁員的魔爪還是向他下手了,去年尋找工作一直高不成低不就,今年年初又遇上了疫情餐飲行業大出血,整個人現在焦慮的不行。那天就跟一個朋友感慨這事,朋友倒也犀利,她說道“其實也能理解企業,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一樣不少,年輕人沒啥煩惱,加得了班工錢還少,如果事情沒有特別複雜,一些小年輕通過培訓上手也會熟練的,所以為了利益看你咋辦。

公司跟人是一樣,都想在競爭激烈上活下去,你也想活,他也想活,看誰說了算唄。”這番現實的話聽的人很是唏噓。如今這個時代對於優秀的定義已經變了,優秀不再是你在一個公司乾的優秀被上下認可,因為公司隨時都可能被淘汰,行業也隨時會變化,屆時你所有的成就都會被清零。

除非我們U盤化生存,才能夠一直融合變化,不被時代限制。所謂U盤化,即插即用自由協作,價值輸出在於市場需求,而非在於有感情色彩的老闆或公司。


其次,針對女生婚育年齡的限制,外企做的確實必內資好。

就我們瞭解,很多國內企業在校招時卡年齡,比如26週歲以下。那麼有的碩士女生,如果是全職考研兩年,或者工作兩年才考研的,就可能超過這個年齡了。社招中,我們輔導中也發現,25歲以下的女孩求職要容易一些,而28歲還沒生育,會被僱主各種審視——你會不會入職就懷孕生孩子?


這方面外企確實要好一點。為什麼?第一,國外的反歧視法律更健全,很多企業出於對自己品牌的維護,不敢在這方面造次。第二,外企對每個人的婚姻狀況更包容,你是大齡未婚,還是同性戀都隨你,所以不會看到一個27、28歲的女生就覺得你會馬上當媽媽。最後,整體上,外企確實氛圍更人性化,能讓員工做到生活與工作平衡。

面對年齡上的殘忍,那我們該做哪些準備呢?

一是多更新一些知識。電腦系統越來越慢,每過一段時間我們都需要下載新的補丁,何況我們自身呢。傳統我們是上學—上班—退休,很簡單的三段式人生。未來我們很可能會變成上學—工作—轉行—進修—斜槓—退休,所以我們需要結合自身優勢跟蹤一些新技術,進行自我包裝,別把自己僅僅侷限在狹小的圈子裡,多參加一些行業論壇,知識社群,經過一些思維的碰撞,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二是增加睡後收入的能力。為的是多做準備,即使哪天不工作也有收入來源。方式可以是理財,可以是知識變現,就算你現在還沒有,可以先準備準備。

三是不要過分的聽話,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能靠和年輕人拼體力致勝,那麼不如拼經驗讓自己有價值。所以當領導安排一份任務時,不應該只是說好,而是需要多去思考為什麼以及怎麼樣做得更好。這樣才能看出,我比年輕人的優勢。多思考為什麼是將你的想法慢慢地向戰略靠齊明白深層次的“道”,思考怎樣做得更好是為了多自我反思,磨練自己技藝的“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