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是怎樣的?

韓澤秀


中國人旅居海外的歷史可能比我們傳統印象中的更為悠久:不是起源近代國門洞開之後,也不是起源於大航海時代,甚至可能早於張騫鑿空西域的年代。傳統的觀點認為張騫的鑿空西域之行開啟了東西方之間的交往歷史,不過隨著考古學界不斷湧現的新發現逐漸證明:事實上早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中原文明就曾遙遠的西方文明通過草原絲綢之路進行著貿易和文化交流。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可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過為何在河西走廊上沒有“絲門”而有“玉門”?事實上早在文獻記述絲綢之路之前2000年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線路已經開通,但它不是為出口絲綢,而是為進口和田玉。早在商代的墓葬中就發現有出自新疆地區的和田玉和出自印度洋地區的海貝,這就足以證明商王朝就已和今天的新疆地區乃至印度洋地區有著一定的商品交換。事實上中國絲綢的西傳也比我們之前想象的要早:早在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之前的公元前5世紀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命運女神雕像就穿上了原產於中國的絲綢,近年來在新疆、南西伯利亞、克里米亞的考古發掘已為我們大體勾畫出完整的中國絲綢西傳路線圖,其中在新疆地區發現的最早的絲綢遺物是戰國時代的遺物,也就是說在秦始皇嬴政之前中原地區和新疆地區之間就已經誕生了絲綢貿易。甚至我們可以再進一步猜測:後世的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遊牧部落都有明確文字記載證明其有過大規模西遷的舉動,那麼在更早的年代呢?我們知道秦國的崛起正是建立在和西戎蠻族的戰鬥過程中,問題是那些被秦國打敗的西戎蠻族去了哪裡呢?當然有一部分被秦國同化,最終融入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但也有不少戎狄部落選擇了向西遷徙,至於這些部落遷徙到了何方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不排除可能這些部落向西一直進入新疆、中亞乃至印度、西亞等地。甚至有傳說認為:中國道家學派的開山鼻祖老子在西行出函谷關後更是一路向西越過中亞地區的浩瀚沙漠一直到達印度並被印度人奉為聖人,由此開創了印度佛教。這就是中華道教和漢傳佛教中所謂的“老子化胡”說,這一說法認為其實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其實就是西行的道家老子。倘若此說屬實,那麼就意味著老子即是中國早期海外移民的代表性人物。

在日本的動畫片《哆啦a夢 大雄的日本誕生》中曾提及日本民族實際上是由來自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北亞以及東南亞、南太平洋等地的民族遷徙融合形成的。這種說法得到了一部分日本學者的認可,同時也在中國的古代典籍中有所印證——周朝文獻《海內北經》明確記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而《山海經》的其它篇章則記述著中國人多次向東海諸島嶼遷徙的事蹟。曾有現代學者根據《東山經》復原古代中原先民向東海島嶼遷徙的路線圖:大黑山島-濟州島-福江島-下甑島-鹿兒島-琉球群島。相比之下可能徐福東渡的故事則更廣為人知。如果說關於這些早期移民的歷史大多湮沒在晦澀不明的神話傳說中,那麼到了遣唐使活躍的年代就出現了明確記載的中日人員流動:如果說李白的好友晁衡是在中國結婚生子的日本人群體的典型代表,那麼當時同樣也有為數不少的中國人旅居日本。公元734年唐朝方面派袁晉卿、皇甫東朝等人護送第十次遣唐使返回日本,後來袁晉卿、皇甫東朝等人及其後代就留居日本。當時日本人將華人聚居地稱之為大唐街,後逐漸演變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唐人街。古代中國人的足跡同樣到達過朝鮮半島: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建立了箕子朝鮮王朝,直到西漢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箕子朝鮮被來自燕國的衛滿推翻,由此誕生了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二個華人王朝——衛氏朝鮮。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黃巢起義、靖康之變......一次次變亂導致中原百姓大量南遷,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內部一個獨特群體——客家人。客家人除了向南進入嶺南、四川等地之外,也不斷有人移居海外。宋元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發展以及指南針開始被應用於航海使溝通中國與東西洋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得到蓬勃發展,一時間大量中國人移居海外,由此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與闖關東、走西口並稱的所謂下南洋的人口大遷徙事件。下南洋的過程一直持續到近現代時期:在這一過程中海外華人甚至在海外建立了一些國家,蘭芳共和國、戴燕王國、納土納島王國、飛龍國、爪哇順塔王國、馬來吳氏王國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代以後海外華人的分佈地域由鄰近的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等地逐漸擴散到全世界,北美、歐洲等地也開始湧現出越來越多的華人人口。截至2018年全球海外華人華僑的數量已達到1億左右:其中85.5%的海外華人華僑定居於東南亞地區。從國家分佈情況來看:華人華僑數量在1萬人以上的有文萊、老撾、朝鮮、尼泊爾、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荷蘭、德國、比利時、意大利、毛里求斯、留尼汪、馬達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馬、危地馬拉、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魯、阿根廷、厄爪多爾、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拉圭、圭亞那、蘇里南、新西蘭、塔希提、西薩摩亞等32個國家和地區;居住華僑華人1000-10000人的有26個國家和地區;居住華僑華人1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有29個國家和地區。其餘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合計起來不過2000多人,多則幾十人,少則三五人。

目前海外華人在人口占比中最多的國家非新加坡莫屬:目前新加坡的人口總數約為561萬。由於新加坡是一個開放型的港口國家,因此生活著大量外來務工者,居住在新加坡的561萬人口中約有396萬是具有新加坡國籍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定居居民。新加坡公民主要分為四大族群:華人佔74.2%左右、馬來族佔13.3%左右、印度裔佔9.1%左右、亞歐混血裔佔3.4%。新加坡華人中4成左右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新加坡是全世界除中國外唯一華人人口占多數的國家,儘管華人在新加坡佔據人口人數,不過由於新加坡的總人口並不多,所以新加坡並非海外華人絕對數量最多的國家。新加坡的鄰國馬來西亞同樣是一個華人數量較多的國家:英國殖民時期曾招募過大量華工前往自己的南洋殖民地以彌補當地勞動力的不足。1957年8月31日馬來半島宣佈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併成立馬來亞聯合邦。1963年9月16日同樣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的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同馬來亞聯合邦合併組成馬來西亞。如今馬來西亞的西部領土就是當年的馬來亞聯合邦,而東部領土就是當年的沙巴、砂拉越。馬來西亞成立後華人佔到了其總人口的42%,幾乎與主體民族馬來族持平。迄今為止馬來西亞的3238.5萬人口中仍有668.55萬為華人,約佔馬來西亞總人口的20.64%左右,這比新加坡的總人口還要多。與此同時活躍在馬來西亞經濟界最頂層的幾乎仍是華人:在最近公佈的馬來西亞富豪榜上前十名中有八個是華人,香格里拉大酒店就是身為馬來西亞首富的華裔郭鶴年的產業。事實上不只是經濟界,馬來西亞的體育界和娛樂界也不乏華人明星: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影星楊紫瓊、歌手梁靜茹......像越南、緬甸、泰國、印尼等其他幾個東南亞國家也是華人分佈較多的國家,這其中印尼和泰國的華人人口數量更是高達1000萬以上。不過東南亞各國的華人的生活情況卻是大不相同。

目前印尼是官方統計的華人絕對數量最多的國家。有著2.58億人口的印尼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如今華人在印尼占人口總數的5%左右。儘管在比例上不算太多,然而由於印尼的人口總數規模龐大,因此即使是隻佔5%左右的華人數量也超過了1000萬人,印尼因此成為官方統計的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印尼華人大多來自於福建、海南、廣東等南方省份。印尼華人大多分佈於雅加達、泗水、棉蘭、北乾巴魯、三寶瓏、坤甸(龐提納克)、錫江(馬卡薩)、巨港、萬隆及邦加檳港等大城市。然而印尼是東南亞各國中華人生活境遇最差的國家,事實上生活在印尼的華人曾經歷過極其恐怖的一段歷史時期,時至今日印尼華人仍對印尼的主體民族有一種抗拒心理。印尼華人儘管在國籍上是印尼人,但他們通常會用“他們印尼人”這樣的詞彙形容印尼原住民。從這一稱呼不難看出印尼華人對印尼主體民族的抗拒意識。相比之下泰國華人在全世界都屬於本土化相當高的華人族群。在泰國華族佔其總人口的14%左右,是除泰族之外最大的族群。泰國華人的同化程度非常高,由於大量華人和華泰混血大多已經完全融入當地社會,因此並不被計算在華人人口之中。事實上包括如今的泰國曼谷王室在內的中部泰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與華人融合的跡象。目前根據泰國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泰國的總人口在7000萬左右,而華族約佔泰國總人口的14%,實際上已接近1000萬人左右,這隻比印尼華人的官方統計數據略少。由於考慮到泰國有大量華人後裔未被列入華人群體統計,因此泰國實際上的華人總數有可能超過了印尼。泰國華人在自我介紹時往往會說“我是泰國人,我是華裔,祖先來自中國”。很顯然在泰國華人的意識中“泰人”和“華人”這兩種身份分別作為國籍概念和族裔概念並不衝突,這和印尼華人使用“他們印尼人”這樣的稱呼構成了鮮明對比。

相比之下馬來西亞華人的生活境遇比經歷過慘痛血淚史的印尼華人要好,但在與當地土著的交往中還是顯得涇渭分明,這和已高度本土化的泰國華人形成了鮮明對比。華人數量佔總人口20.64%左右的馬來西亞是全世界僅次於新加坡的華人占人口比例第二高的國家。然而與奉行各族平等共榮的新加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來西亞始終奉行“馬來人至上”的原則。當初馬來西亞獨立時華人在總人口的佔比超過了40%,幾乎與作為主體民族的馬來人齊平,為此奉行馬來人至上原則的馬來西亞甚至不惜將華人聚居的新加坡踢出了聯邦。即使如此華人仍在馬來西亞人口中佔據相當的比例,在這種形勢下爆發了1969年5月13日的“五一三事件”。這個事件本來是馬來西亞執政黨巫統內部的鬥爭,但被馬來政府轉嫁到華人頭上,從而引發了大規模的民族衝突。此後馬來西亞政府將一直以來實際上奉行“馬來人至上”政策公開化:在各方面對馬來人實行偏袒性政策並限制華人的政治權力。事實上馬來西亞在對華人政策上和印尼一樣採取的是打壓政策,只是馬來西亞華人比較幸運沒遇到印尼華人所曾遭遇過的恐怖事件而已。由於華人在馬來西亞大多屬於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精英階層,所以絕大多數馬來西亞華人在年輕時通常是忙於事業的,晚婚晚育幾乎成為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常態,因此華人社群的人口增長率遠遠不及馬來人社群。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華人佔馬來西亞總人口比例實際上是一直呈直線下降趨勢的。華人在人口數量上呈劣勢,同時又是孤立分佈於不同的社區,難以形成共同的聲音,久而久之就成為各掃門前雪的忍氣吞聲的群體。由於華人長期活躍於馬來西亞商界,因此華人往往成為當地的富裕階層。一部分馬來人不能正視自己與華人的收入差距,他們單純認為是華人搶奪了自己的飯碗,由此形成了針對華人的仇富意識。活躍於商界的華人卻缺乏政治權力,在當地屬於有錢無勢的群體,這就容易成為別人攻擊的目標。馬來西亞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立法禁止華人在公開場合說漢語,當時馬來西亞取締了中文學校並禁止華人私下教授中文,違反者會被逮捕判刑。即使時至今日中文教學雖不再被視為非法活動,但中文依舊被排除在馬來西亞公立教育必修課程之外,華文學校的學歷也不被承認。


當然沒人願意始終作為二等公民生活,多年來馬來西亞華人一直在積極爭取自己的權利。也在一部分馬來西亞華人自發用腳投票:他們選擇前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等地定居。華人在馬來西亞儘管屬於受歧視受排擠的群體,可他們在馬來西亞商界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越來越多的華人精英出走使馬來西亞經濟蒙受了陰影。與此同時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力日漸增強,如今馬來西亞經濟對中國經濟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在這樣一種形勢下馬來西亞對華人的政策有所調整:馬來西亞廢除了禁止中文教學的法規,放寬了對華人政黨活動的限制,甚至馬來西亞政府內閣也出現了一些華人高官。然而目前華人在馬來西亞仍不能享受同馬來人同等的公民權利,各種隱性歧視仍無處不在:大學同樣的專業對華裔和對馬來裔的錄取條件差異巨大;事業單位優先錄取馬來人;稅收條款專門揩華人企業的油,優惠政策只針對於馬來人當法人的企業......馬來西亞的華人財長林冠英還曾因為用中文回答記者問題而遭到馬來西亞國內媒體狂噴。應該說如今馬來西亞華人正在獲得越來越多權益,這主要是基於三方面的原因:其二馬來西亞華人長期以來為捍衛自己的權益而進行持續的抗爭;其二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使馬來西亞方面希望通過華人群體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其三馬來西亞以前公開的歧視政策在國際上早已是飽受詬病。儘管馬來西亞近年來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政策,但始終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華人相比馬來人低人一等的處境。馬來西亞華人群體的確湧現出郭鶴年、李宗偉、楊紫瓊、梁靜茹等精英人士,不過另一方面大量馬來西亞華人精英選擇了離開。目前馬來西亞華人整體上仍處於經濟上相對富裕而政治上受歧視受排擠的狀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我曾在東南亞某孔子學院工作過,回國後,也教過一些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留學生。據親身經驗看,雖說跟印尼華人慘烈的“血淚史”比,馬來西亞的華裔處境稍微好些,但與當地土著交往中,還是顯得涇渭分明,而泰國的華人則屬於本土化最順利的一個族群。舉個明顯的例子,就自己的國家認知來看,泰國華人往往會很自然的介紹“我是泰國人,我是華裔,祖先來自中國”。比如,當年我接觸過的泰國華裔學生,對自己的身份認知都沒有任何異議。在他們的眼中,“華人”同“泰人”一樣,都是泰國公民,自己的祖國是泰國,崇敬的是泰國國王,雖然祖先的籍貫是中國,但兩者之間不存在衝突,他們在升學、就業、通婚方面,也沒怎麼感覺過被歧視。

而印尼和馬來西亞學生,雖然拿著的是印尼、馬來西亞護照,但總把自己當外人,甚至會用“他們印尼人”或者“他們馬來人”這樣的詞彙形容印尼和馬來人原住民。“我們”和“他們”分得很清楚,平日裡跟馬來人種,那些包頭巾的穆斯林幾乎是老死不相往來。

其實,這種國家認知方面的巨大差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政府對華人的政策走向。一個多世紀以來,相比印尼和馬來西亞那種上升到暴力的“排華行為”,以及各種政策層面的歧視,泰國要相對溫和的多。

泰國人對華人的做法非常有深度:他們發現,印尼那種直接對華人的鎮壓和屠殺,攫取他們的財富的排華形式,並不具有可持續性;限制華人經濟力量發展比不上用同化政策,鼓勵通婚,改泰國姓氏,把他們歸化為泰國人,這樣華人經濟就變成了泰國經濟的一部分,那麼,華人的財富也成了泰國的財富。

最典型的是來自梅州的老邱家——他信、英拉兄妹的祖先姓氏。在三代人的經營下,老邱家主動改了泰國姓氏“西那瓦”,建成了世界500強中唯一的泰國企業,家族出了三位總理,他信、他信妹夫頌猜、他信妹妹英拉。這種華人背景家族能坐上政壇一把手的,放在印尼、馬來西亞,估計再發展半個世紀也難以企及。

再看馬來西亞,目前,馬來西亞的三個主體民族按人口多寡論,分別是馬來人、中國人和印度人。其中,華人約為700萬,佔總人口的30%。

客觀看,馬來西亞的華人跟當年土著馬來人的隔閡,已經積澱好幾個世紀了。早在15世紀初,跟著鄭公公下西洋的船隊成員中,曾經有人選擇在此定居,但量不大。真正第一次大批下南洋,是在明末清初之際,當年很多不願接受大清國的明朝遺民和躲避戰亂、饑荒下南洋的華人,紛紛選擇定居東南亞。

此時,正趕上荷蘭人殖民馬來西亞。他們發現,這些北方東亞大陸來的華人,比當地的土著馬來人更好學、更能吃苦,異常勤奮,為人誠信。於是,那些西洋的殖民者們,多喜歡僱傭華人當基層管理人員,用以組織、監督管理那些馬來土著進行重體力勞動,給他們發放報酬,或者執行各種獎懲措施等等。後來英國人強行接手馬來西亞,也是沿用了荷蘭人的這個老路子。

很顯然,在那個年代的馬來人看來,華人就是洋人們的“狗腿子”一樣的角色,狐假虎威,仗著洋大爺的勢力,對自己進行“欺壓”。兩族之間,積怨歷史很長。

還有就是19世紀末開始源自於潮汕和閩南的“下南洋”浪潮,除了主動奔前程、謀生計的,另有大量華工是被當成“豬仔”,販賣過去的廉價勞動力。他信、英拉的祖先邱春盛就是這批下南洋的一員,辛運的是,邱老先生選擇落腳的是泰國曼谷,而非印度尼西亞或者馬來西亞。

這一批跟200多年前就已經定居南洋,給西洋人當管理人員的華人不同,清末初到馬來西亞的華人多數都是幹體力活、做小買賣起家的,通過割膠、採礦、跑碼頭可以勉強維持生計,加上同鄉鄰里之間相互扶持,一點點的集聚起來規模不小的產業,還建立起龐大的華人社區。到了二戰時,華人們已經反客為主,成了當地經濟的主要支柱,並開始謀求政治上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此時,富裕起來的南洋華人二代、三代,也紛紛加入到了救亡圖存的活動中,自費買飛機,開回中國參加抗戰。

戰後,自馬來西亞獨立以來,到上世紀末,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態作用下,馬來人掌控的政府一直明裡暗裡打壓、排擠甚至迫害華人,比如,1969的馬來西亞暴民排華事件,就被評為人類歷史上十大排華事件之一。同印尼一樣,在馬來西亞,很長一段時間裡,公開場合說漢語,私下教中文(正式的中文學早就被取締)都屬於違法行為,要被逮捕判刑。

(歷史悠久的馬來西亞中文學校,都曾一度被強制關停)

然而,長達半個世紀的打壓和排擠,並沒有縮小或者調和各族間政治經濟和能力的差異,不但影響了社會穩定,也給經濟發展嚴重拖了後腿。加上近二十年來,中國國力的增強,世界影響力不斷加大,更有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馬來西亞對中國經濟越來越強的依賴性,還有,馬來西亞華人精英人才不斷地流失,讓馬來政府開始認真的賦予華人“實際平等”的權利,對華人政黨活動的限制也逐漸放寬,馬來政府內閣也出現了一些華人高官。

(馬來西亞最傑出的企業家,有享有“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之稱的郭鶴年,從90年代開始把投資目標轉移到了澳大利亞和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對馬來西亞的經濟打擊不小)

然而,即便如此,出於歷史恩怨、種族與宗教的隔閡,目前華人在馬來西亞,仍不能享受同馬來人同等的公民權利,各種隱性歧視,還是無處不在。比如,大學同樣的專業,對華裔和對馬來裔的錄取條件,差異巨大;事業單位優先錄取馬來人;很多法律和稅收條款,專門揩華人企業的油,優惠政策只針對於馬來人當法人的企業,美其名曰“維繫社會公平、扶持弱勢群體”......對,佔有人口比率絕大多數,在各行各業都毫無理由的享有“優先權”的馬來人,竟然長期屬於“弱勢群體”。

最近發生的,可以參考2015年7月,馬來裔偷華裔手機事件引發馬來西亞仇華風潮。華人店鋪抓到馬來人小偷,送警後,竟然遭到了當地馬來人的打砸搶形式的報復,進而掀起了全國範圍的反華浪潮(下圖),打著的就是“華人欺壓弱勢群體”的噱頭......

畢竟,拋開歷史恩怨來看,馬來人多數信奉伊斯蘭教,跟佛教理念不同,伊斯蘭教本身就比較排斥,而且清規戒律還挺多;此外,由於華人上進又勤奮,在經濟領域明顯領先馬來人,多屬於富裕階層,這就很容易招致馬來人的忌恨和牴觸,引發仇富情緒。

此外,還有馬來西亞的華人強大的家族勢力和宗祠觀念,也讓馬來族感到非常不舒服。

現在看起來,馬來華人比咱們更多的繼承了老時代的那種家族血統和宗祠觀念。時至今日,大部分傳統華人家族,依然保留著家族大事由族長主持,在宗祠商討和決定的習慣。

實際上,也正是這種強大的以血親為紐帶的家族文化,成功維繫了宗族內部巨大的凝聚力,讓他們能夠在異國險惡的環境下得以生存和延續發展。

總之,個人觀察,跟泰國華人學中文多是為了“剛需”和考試(在泰國,漢語是中高考可以選擇的主要外語語種)或者貿易賺錢不同;印尼、馬來西亞的華人對於中國、漢語的熱情往往更主動,更源自內心的“歸屬感”。現在的許多馬來華人家庭,中老年那一代,多數都經歷過長達三十多年的漢語教學中斷期,中文只會說潮汕話或者閩南話、客家話等等,但他們一方面開始勤學漢語普通話讀寫,一邊非常認真、下本兒的督促後代學習漢語。

(馬來西亞華人財長林冠英,他曾因為用中文回答記者問題而遭到馬來西亞國內媒體的口誅筆伐)

總的來看,馬來西亞雖然也屬於一個多民族國家,但卻很難說是一個平等開放包容的國家。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紀60年代初,新加坡“被逼”獨立的經歷。當年,公投的時候,本來說的好好的——“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結果實際執行上,成了“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目前,正如前面說的那樣,馬來西亞華人處境早就大有好轉,雖然偶爾遭遇不公,但比他們的父輩已經強了太多了。很多華人既沒有經濟能力舉家移民去西方國家,也並不想回到沒了親人建在的中國,他們早已習慣了馬來西亞的生活,加上手頭放不下的產業和事業,就這麼一代又一代的堅持了下去。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打個可能不那麼恰當的比方: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地位相當於“二等公民”,和沒有北京戶口但工作和生活都在北京的人差不多。這也是為什麼馬華總會長、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前兩天批評馬來西亞政府的政策,稱是政策原因導致了馬來西亞華人自認為是“二等公民”。

涵叔去過東南亞很多國家,像泰國和菲律賓,屬於華人和當地人融合得比較好的。這種比較好的標準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政策上的無差別待遇;一個是華人社群同本地原住民和其他社群的關係比較融洽,沒有太大的隔閡。相對差一點的就是政策上基本能做到無差別待遇, 但社群間的隔閡和層見比較深,比如緬甸、越南等等。

印尼和馬來西亞則是華人和當地其他社群關係一直存在比較嚴重的隔閡的兩個國家。首先是兩國都發生比較嚴重的排華事件,很多人都知道印尼有過規模很大、後果慘重的排華事件,但知道馬來西亞也有排華事件的人並不多。當然,馬來西亞排華事件的慘重程度和印尼確實要輕一些,但傷亡數百人的“五·一三”排華事件,也是相當慘痛的。

後來雖然由於政府的強力干預以及外部壓力的加大,這種惡性的事件沒有再發生,但馬來西亞華人的地位總體是處在起伏但緩慢下滑的狀態。馬來西亞的華人所貢獻的稅收佔國家全部的八九成,可優越的經濟地位沒能相應地帶來公民地位的平等,反而被作為將“土著與非土著”進行“一分為二”政策的主要原因。至今,華文依然被排除在公立學校的必修課程之外,華文學校也不能進入公里學校系統,要想學華文學費高昂不說,學歷還被國家認可。

這十多年來,華人在馬來西亞人口中的比例下滑得很厲害,從最高峰時的四成左右下降到只佔兩成左右,很多華人選擇了離開馬來西亞。

要說明一點的是,涵叔在東南亞很多國家瞭解到的情況是,雖然總體上在一些國家和地方,華人和當地社群的關係有比較大的隔閡,但日常個體打交道時,這種隔閡並不明顯,在基層,很多華人個體和當地人的關係還是很不錯。包括涵叔在去緬甸、越南時,也總會找機會去特別當地的華人社區走走,遇到其他社群的人,他們不僅對涵叔熱情,和陪同涵叔的當地華人也都很熟絡,有著不錯的交情。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曾在春節期間來到馬來西亞第二大的華人新村雪蘭莪州班達馬蘭,與當地華人華僑一起賀新春。

涵一


華人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正在改善,從經濟領域的領先向政治領域領先的方向發展,並越來越開始左右馬來西亞的軍政大局。

在歷史上馬來西亞有華裔和馬來人兩大族群,華人自唐朝的時候就開始從福建、廣東等地遷徙而來。馬來人則是阿拉伯後裔與當地部落聯合所形成的民族勢力(阿拉伯後裔掌握上層權力),其始作俑者就是荷蘭殖民者,目的是為了對抗華人日益強大的影響力。

馬來西亞建國之初,華人所佔的比率一度超過百分之五十,當時馬來西亞的統治者不得以將華人佔比最多的新加坡從馬來西亞分離出去,即使這樣華人所佔的比率還有百分之四十。此外,馬來西亞當局還以各種藉口,發動對華人的屠殺,造成種種慘案,如今華人佔馬來西亞的比率已經低至百分之二十。

但是馬來西亞華人和東南亞各國華人一樣,比較能吃苦,也很有經濟頭腦。他們很快就脫穎而出,佔據社會多數財富。而中國的日益強大也給予他們保障,馬哈蒂爾重新上臺後,對馬華人的態度有所改觀。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不同,馬來西亞華人傳統保存的非常好,最近廈門大學還建立了馬來西亞分校。可以預見的將來,以馬來西亞為代表的東南亞,必將成為繼非洲和中亞之後,中國又一重要後院基地。


青年史學家


馬來西亞華人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占人口總數的22%左右,被“馬來人至上”種族歧視,成為二等公民。

^馬來西亞華人歌手梁靜茹

大量馬來西亞華人用腳投票,移民新加坡等國。

1,馬來西亞華人分峇峇孃惹和新客

在鴉片戰爭之前,移民馬來西亞的華人,大多與當地馬來人通婚,兒子被稱為峇峇,女兒被稱為娘惹。

1402年,來自蘇門答臘島的一個馬來王子,在馬來西亞建立馬六甲王國。

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從鄭和下西洋開始,就有大量的華人定居馬來西亞,他們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

現在他們不會說漢語,說一種混雜了漢語南方方言和馬來語的娘惹峇峇語。

峇峇孃惹原來被馬來西亞政府視為土著,後來被定為馬來西亞華人的一部分。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開放口岸。英國人從中國南方的福建、廣東一帶招募苦力,到馬來西亞一帶開發錫礦山和甘蔗園、橡膠園。

大量華人開始移民馬來西亞,逐漸超過了峇峇孃惹的人口。

這些華人被稱為新客。

華人的新移民主要經營礦山、蔗糖、橡膠和貿易,經濟收益高,與當地主要經營稻田的馬來人形成對比。

最後馬來西亞華人控制了馬來西亞的經濟,但馬來人控制了馬來西亞的政府公務員和政治。

馬來西亞從英國殖民地獨立時,華人佔了近40%人口。

為了防止華人控制馬來西亞聯邦,馬來人將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排擠出去。

2,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的衝突。

二戰中,馬來西亞被日軍佔領。

看到中國被日本侵略,馬來西亞華人非常憤慨。在馬來西亞淪陷後,馬來西亞華人組織了強大的游擊隊。

日本人分而治之,大力拉攏馬來人,以馬來人的偽軍和警察來對付馬來西亞華人游擊隊。

日本人在馬來西亞發動“贖罪”行動,在馬來人的幫助,將數以萬計的馬來西亞華人抓捕並屠殺。

戰後,以馬來西亞華人游擊隊為基礎建立了馬共。

馬共受到殘酷鎮壓,馬來西亞華人從此噤若寒蟬,在政治上不敢發出聲音。

3,馬來西亞歧視華人政策。

馬來西亞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

在招聘公務員和政府僱傭人員時,優先僱傭馬來人。

定馬來語為官方語言,大學使用馬來語和英語教學。

在教育上歧視華人,給華人建立的華語學校處處設立障礙,國立大學限制華人的入學比例。

馬來政府在文化上歧視華人。

大量的馬來西亞華人選擇到新加坡、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讀書,並移民國外。

馬來西亞華人演員楊紫瓊

4,馬來西亞華人用腳投票。

馬來西亞華人的大量移民和較低的生育率,導致在幾十年的時間,從馬來西亞人口的40%左右下降到22%。

在2006至2016年,放棄馬來西亞國籍的56576人中,49864人是華人。

華人社團、華文教育和華文報刊被並稱為華社三大支柱,艱難地維持著馬來西亞華人的地位。

馬來西亞首富、亞洲糖王、香格里拉酒店老闆郭鶴年,已經將主要資產轉移到香港等地,全家也定居在香港,只有國籍還是馬來西亞。


沂藍書院趙月光


已經有一份回答,對華人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地位作了詳盡的說明。這裡我根據自己在馬來西亞的實際體驗,以及對幾位在馬來西亞的華人朋友的瞭解,做一些敘說。

我曾在馬來西亞、主要是吉隆坡待過十幾天。本來是一次由日本某機構出資的公務訪問,訪問了馬來亞大學以及馬來西亞留日學生會等機構,後來由於丟失了護照和錢包,被一位好心的華人朋友收留,在他家裡居住了一個多星期,因此對當地的華人情況有了一些瞭解。

在馬來西亞的華人自然都是移民,早年來自閩南、潮汕和粵廣地區,也有相當的客家人,除了在家裡和親友圈內還會說老家的話語之外,一般華人之間的交往,主要說普通話(華語)。華人目前大約佔馬來西亞人口的30%左右,這當然是一個比較高的比率。據我所知,當地的華人雖然基本上都加入了馬來西亞的國籍,但是除了一小部分加入主流社會之外,在當地可謂自成一個社會,城市裡有很明顯的華人社區,有華人華語學校,一般的華人小孩都送到華人學校接受教育,大部分華人學校的學歷現在基本上也被政府所認可。所學習的語言,有華語、英語和馬來語,因此,一般新一代的華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這三種語言,只是水準高低不同而已。如果要進入主流社會,一般會直接進以馬來語為主的學校,畢業以後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公務員系統,但這很少。大家知道,馬來西亞的主流社會對華人還是比較排斥的。我後來寄住的那位華人,就曾在馬來西亞政府下面的機構長期供職,會講很好的馬來語,華人的意識相對也淡一些,中等階級,有自己的獨棟住房和汽車。小孩的華語水平,好像不算太高(但也可以交流)。其他我認識的幾位華人,都曾在日本留學,對自己的下一代,都提供非常好的華語教育,他自己在一家日資企業裡擔任高管,一個小孩去了澳洲留學,一個小孩送來中國留學,他自己是一家皇傢俱樂部的會員,曾帶我到裡面去吃過飯,他會講一般的馬來語。另一位華人朋友,在當地最大的一家華人日報當編輯,子女也都接受華語教育,當然英文也都不錯。他們告訴我,馬來西亞政府對華人還是有很多壓制政策,對華人所開的企業,規定必須僱傭相當比例的馬來人,否則就不予批准。

我在那邊感到,華人與馬來人基本上生活在兩個世界中,彼此也極少通婚。因為馬來人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有很嚴格的宗教規矩,每日五次禱告,不能飲酒,不吃豬肉,這對華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吉隆坡有專門的華人街區(是自然形成的),那裡幾乎與國內無疑,商店和食物,完全是中國色彩,可以吃豬肉、喝酒,也有各種華人的娛樂活動。但馬來人的街區就充滿著很濃郁的伊斯蘭風情。我在馬來亞大學訪問時,接待我們的都是馬來人,交流用英語,招待我們吃午飯時,只有雞肉等食物以及白水。馬來亞大學中很少華人,當地的華人朋友告訴我,馬來亞大學是國立大學,學生在學費等方面有很多優惠,一般華人孩子進不去。不過儘管如此,由於華人的努力和勤奮,很多經濟領域華人還是佔了主導的地位。

不過,隨著這個中國地位的提升,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一般馬來西亞當局不敢公然排斥華人了。我的感覺是,好像當地的華人社會,差不多就是一個獨立的社區,與馬來人的交往很少,彼此有點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覺,形成了兩個不同的世界。當然,馬來西亞原本是馬來人的國家,華人只是移民而已。


復旦大學徐靜波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馬來西亞的華人很多比當地人富有,但地位比較低,是二等公民。

根據統計,目前華人佔馬來西亞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幾。

然而,華人承擔了絕大部分馬來西亞的稅收,然而馬來人卻不領情。

薩沙去馬來西亞的時候,從吉隆坡機場回國時,前面和中國老太太因年齡大了,過安檢動作慢了一些。

傍邊坐在那邊的一個黑黝黝的馬來西亞女孩(機場工作人員),就看著她連連搖頭,滿臉鄙視的表情,還和傍邊一個馬來人說話。

薩沙去過幾十個國家,什麼場面都見過,但這樣公開針對中國人鄙視的,還真沒見到過。

當時我一直盯著這個女的看,到她反應過來,也盯著我看了幾眼。

在50年代,馬來西亞的華人還有大概百分之四十,現在是百分之二十三,有很多華人已經離開了。

為什麼會這樣?主要馬來西亞政治上的歧視很多。

比如教育上,馬來人的成績比較差,華人孩子成績比較好。

為了避免華人大量接受高等教育,馬來西亞政府制定了按照人口比例錄取。

這樣一來,即便華人孩子分數比馬來人高的多,也無法進入大學學習。

尤其是專業領域如醫科、工程系、法律、藥劑系及生物科技等,大多是馬來人壟斷的,華人很難學習這些東西。

因此,一些華人孩子被迫選擇去國外留學,隨後就定居在比如澳大利亞這些國家。

由此,馬來西亞華人越來越少,也許這就是馬來人的目的。

除了教育以外,很多政策也是歧視性得。

一個華人這麼說:“政治方面,所有的政府高級職位也多是保留給馬來人,當局還利用種族和宗教分離人民。經濟方面,經商也必須保留一定的股份給馬來人,以前是30%,現在是51%,才可以發營業許可證。”



面對華人,尤其是華人精英大量離開馬來西亞,馬來人中的有識之士也憂心忡忡。

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曾經表示,沒有華裔社群,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面貌;沒有華裔社群的支持,馬來西亞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薩沙


剛從馬來西亞自由行回來,去了蘭卡威,檳城,吉隆坡,感受較深。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比較形象的就是如同在上海做生意,打工的外地人,有經商的能力,但沒有從政的資本,像在檳城喬治市看到眾多華人,遍地中文,疑是到了汕頭,潮州的城鎮,破舊,零亂,在周氏橋,李氏橋那裡,遍佈那種昏暗的,陳舊的老屋,沒有空調,只有吊扇,老人坐在屋裡發呆,有的在門口擺個攤子賣賣冰水,涼茶,冰淇淋,或者是批來的小商品,紀念品,周氏橋,李氏橋原來是小碼頭,房子就是那種在岸邊打樁之後建起的木屋,環境很差,退潮之後,充滿泥腥味,魚腥味,就是不明白,大熱天的就那麼個吊扇,為什麼不裝空調;到了吉隆坡,反差更大,現代化的購物中心,其規模,環境,氛圍,人氣都比上海還要好,而在其周圍又遍佈破舊的住屋,破爛不堪,華人,印度人就住在這裡,但實言,儘管破爛不堪,但不髒,見不到什麼垃圾。街道旁餐廳,飲料店比比皆是,當地人坐在那裡享受自己的生活。總之覺得馬來西亞也是一個貧富差距大,華人沒有地位,但幸福指數較高的國家。


李培福


在馬來西亞 華人比較勤奮而且有經濟頭腦 在經濟上馬來人無法與華人競爭 但在政治上華人沒有地位 就算希盟執政 民主行動黨成為執政黨拿到42國會議席 黨魁林振英出任財政部長 情況還是沒有多大改善 國立大學固打製仍然存在 10個新生馬來人要佔9個 華人優秀學生基本申請不到獎學金 華文統考仍然不被承認 現在又吵吵鬧鬧要求獨小開設爪窪文課程 還有買房子 馬來人比華人便宜15% 上市大公司必須有馬來人股東 必須佔30%以上股份 馬哈帝骨子裡就是種族主義者 時不時就拋出華人富有論 來告訴馬來社群馬來人必須擁有特權 華社只有要到大選的時候才被記起來 講幾句好話隨便承諾幾個競選諾言拉下選票 例如華文統考被承認問題幾十年來每屆大選都被承諾 到現在都沒有兌現 永遠都差一里路 可以講華社就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唯一欣慰的一點 ,馬來西亞華社還算是團結 ,民族認同感很強,到現在無法被同化 ,馬來人也不敢像印尼那樣暴力排華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準超級大國,已經聽不到華人滾回唐山的言論 ,可以講 中國是海外華人的後盾 ,多數馬來西亞華人也知道感恩 ,比較親華 。


hyman27


我知道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很討厭別人叫他們馬來西亞人,你如果叫他們馬來西亞人,他們絕對會更正你,我是馬來西亞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有很強的經濟實力,馬來西亞10大富豪,有九個都是華人!雖然有經濟實力,但是在政治方面確實一踏糊塗!

再早些年,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已然被華人所掌控,但是華人不夠團結,不想參與到政治裡邊,從而導致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使得馬來西亞土著掌握了大量的權力,



而在掌權之後,帶給華人的不是安定和和平,華人處處遭到打壓,排華現象很嚴重!

也就是最近幾年,由於中國的快速發展,使得華人的地位略有上升,但是還是沒有那麼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