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养殖,新手老手路过别错过,不做这点,你的蟹种成活率不高

根据多年来渔业科技示范户河蟹养殖的有关情况来看,每年总会有一小部分示范户反应蟹种放养后成活率偏低,总结河蟹放养后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放养时间:

生产实践证明,蟹种放养以冬放为宜,其优点有:

1、此时气温低,蟹种活动能力弱,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不易损伤蟹体,放养后成活率高。

2、蟹种放养后,能很快进入冬眠状态,逃跑机率小。

3、蟹种越冬后,能很快适应水体新环境,开食早,生长快。

4、有利于蟹池混养鱼种、虾苗的投放及其它配套工作的安排。

二、蟹种选择:

  1、蟹种越冬期间管理不善,池塘丝状藻类大量繁殖,蟹种鳃部被藻类覆盖,呼吸困难,这样的蟹种放养后会因首次脱壳不隧死亡的较多。

螃蟹养殖,新手老手路过别错过,不做这点,你的蟹种成活率不高

  2、从事蟹种贩卖生意的商贩,从别处购进蟹种用网箱暂养在自己的塘口,等有客户需要时再出售,如果暂养时间短还好,倘若暂养时间长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蟹种放养后成活率。

  3、蟹种本身患烂鳃病或有纤毛虫寄生,这样的蟹种本身呼吸就困难,再加上捕捉、运输等操作刺激,放养后其成活率也会较低。

  4、蟹种销售的起始阶段都是用手抄网从水草底端进行捕捉的,这样捕捉的蟹种没有问题。但当到最后时往往会排干池水进行徒手捕捉,甚至采取挖洞穴的方法进行捕捉,这样的蟹种鳃部会被浑浊的泥水呛着而影响呼吸,放养后成活率也会大打折扣。

  5、蟹种培育过程中饲料管理不当,摄入大量营养导致隐性成熟的比例太高,这样的蟹种放养后在养殖过程中会形成自然成熟死亡。

三、蟹种质量要求:

(1)蟹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无伤无附着物,倒地后能迅速翻爬下河。

(2)选择附近育苗场就地购苗,避免长途运输,减少中间环节。

(3)蟹种捕捞方法:宜选购灯光诱捕,流水诱捕的蟹种,注意禁购徒手捕捉,药物诱捕的苗种,此方法对蟹种损伤大,放养后成活率低。

四、蟹种的运输、放养

运输方法:

采用蟹苗箱装运,目前普遍采用网袋装运,因网袋体积小,质软怕压,蟹种装袋后相互翻爬,再加上运输颠簸,蟹种极易受伤。

用蟹苗箱运输,蟹种活动余地大,又避免相互翻爬和挤压。

装箱前,蟹苗箱用水浸泡湿透,均匀布放少量水草。每只蟹苗箱可装蟹种3000—4000只。运输时间控制在4—6小时之内,途中每隔1小时洒一次水。

放养方法:

蟹种经长途运输,离水时间长,蟹种鳃丝萎缩。到达池口后,应先将装有蟹种的蟹苗箱放人池水中浸泡2—3分钟,再放在岸边20—30分钟,反复2—3次,让其慢慢吸足水,再放人池中,这样可避免蟹种因突然吸水过多而“胀死”。


如塘口面积大,或大水面放养时,可事先围出1—2亩水面进行短时间暂养,待蟹种适应新水体后,再放人大水体中,以防其逃遁。

螃蟹养殖,新手老手路过别错过,不做这点,你的蟹种成活率不高

五、放养密度和规格:

池塘养蟹面积小,敌害生物少,可以强化投饵,发展精养,提高养殖产量。一般亩放蟹种1200—1400只,规格每千克400—600只。

大水面养蟹面积大,敌害生物多,管理难度大,应适当稀放,提高河蟹上市规格,一般亩放蟹种600—800只,规格每千克200—300只。

六、加强管理

1、彻底清塘

放养前抽干池水,清除杂草,挖出过多淤泥,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彻底清塘消毒。

内塘选用内外表面光滑的钙塑板做防逃墙,大水面采用网拦并在拦网上端缝硬质塑料薄膜防逃。

2、移栽水草

蟹池中移栽水花生、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均匀分布在蟹池中,覆盖率在40%以上,模拟自然生态条件。

螃蟹养殖,新手老手路过别错过,不做这点,你的蟹种成活率不高

3、管好水质

池水水质要求清新、溶氧高。冬季水位保持1.5米以上,以维持较高水温。水位过浅,须及时补水,防止蟹种被冻死。

水质过肥,及时更换,防止蟹种窒息死亡。

4、适当投饲

越冬期间如天气情暖,水温在4℃以上,蟹种会少量摄食,可投喂少量切碎的小杂鱼、虾蚌肉等,补充营养,防止蟹种体质消耗过大而死亡。

  对策:

  尽量就近购买当地蟹种,对那些培育过程和蟹种健康状况了解比较清楚的塘口可优先选择。如确需购买较远地方蟹种的,最好提前到达蟹种销售企业,查看蟹种培育的池塘环境、培育塘口档案,检查蟹种健康状况、隐性成熟情况,并全程跟踪蟹种的捕捉过程,确保购进健康优质的蟹种。

二、蟹种下塘时操作不当

  1、经长途运输的蟹种,到达养殖塘口后直接放入池塘,由于蟹种经过长途运输,体内缺水,此时蟹种直接下塘会导致蟹种大量吸水不适应而造成死亡。

  2、经长途运输的蟹种,到达养殖塘口后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使用药物浸泡进行体表消毒,导致蟹种大量吸入药液而中毒死亡。

对策:

  长途运输的蟹种在放养前要将蟹种放到池水中浸泡2~3分钟,再取出,如此反复2~3次,此时蟹种的鳃已基本吸足水份,然后再用3~5%的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洗蟹种进行体表消毒10~15后分钟后再将蟹种捞出放入池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