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上排名前十的武将是哪些?

云少201666388


我认为最靠谱的是唐朝的评估,因为唐朝相对宋朝和明朝清朝离三国时期较近资料比较多。“蜀汉丞相诸葛亮,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不算三国将领)9人上榜。我们不能被三国演义影响,现在刘备集团的武将历史资料比较少所以争议最大,因为蜀汉政权的史书没有多少,一些相关的资料没有流传下来。


网翼飞龙F


三国排名前10的武将都是谁?第5名竟然厉害的叫一声,就能吓死人

三国正史上排名靠前的武将,早已被人们编排成了打油诗词: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

这是说的排名前二十四个武将,若说排名前十的武将,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忠八褚九姜维,第十应为太史慈。”下面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

1、吕布

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不用说老吕就是天下无敌,要知道“三英战吕布”都没被战倒呐! 更精彩的是吕布独战关羽与张飞二人四十个回合,之后,又单挑一百回合,而把张飞打鸣金,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是吕布”。但是,他武功无敌,人品却不怎么样。

2、赵云

被称为“常胜将军”的赵云,一生没吃过败仗。他在长坂,独战曹军八十三万大军,一个人从四更天,杀到大天明,此战斩杀了名将五十头。此外,在镶山他还独战许诸、于禁、李典,并且杀高缆、退张合等英勇事迹,但“长坂坡单骑救主”最为著名。

3、典韦

典韦可是曹操最喜爱的大将,可惜死于乱军之中,他曾经在没有任何装备的醉酒状态下, 一个人独战张绣整个军团,从而以己之命保护曹操逃跑,硬是拖了大半夜,死后都没人敢近身,可谓忠心可嘉。

4、关羽

关羽文武全才,忠义两全,人尽皆知。关羽在土山打退徐晃与许诸二人,虽说斩颜良与文丑,曾有偷袭和马快的嫌疑,但却不是人人都偷袭得了像颜文这样的猛将的。尤其是他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等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5、马超

马超是西凉马腾之子,为刘备所用后,晋升为五虎上将之一。他和张飞大战了二百个回合,不分胜负;二人的实力很接近,最最后还是张飞那边鸣金的。此后,他曾经打得曹操溃败不堪,隔须遁逃,从而声名大噪 。

6、张飞

张飞不但性格耿直,且力大过人,尤其是他在“长板桥”的“一声怒吼,吓死一员大将”的威风,最为经典!论武功能力,张飞要胜过张合,但却逊于马超。曾一回张飞要战马超二百回合不分胜负,最后是张飞先鸣金收兵的,所以张飞只能排张马超后面。

7、黄忠

黄忠是三国里年纪最大的将军,但他却老当益壮,不但是五虎上将之一,还为刘备取得巴蜀立下汗马功劳。他曾与关羽大战一百五十个回合,丝毫没有败像,后来马失前蹄,才算结束,但那是马太差了。所以,黄忠的武力评价应该是很高的。

8、许褚

许褚为曹操最喜欢的爱将,他统领护卫军,曾经与马超单挑不分胜负。当时,许诸与马超大战了二百个回合,都不分胜负,这时许诸双手中箭,败下阵来,这时因为他没力气闪避乱箭才会用手去挡,所以他应该排在黄忠后面。

9、姜维

说起姜维,他可虽文武全才,他不但是令赵云感到恐惧的家伙,还是军师诸葛亮的继承人。

姜维曾秒杀西凉名将郭淮,是巴蜀后期重要将领,可惜生不逢时。

10、太史慈

太史慈,是东吴的将,他曾战平孙策,把高顺打的满地找牙,曾被称为智能双全的奇人。


超能博士


三国正史上,排名前十的武将?既然谈正史,那么,比武力值就有点扯淡了;所以,我们来谈谈军事能力,三国群雄,军事能力能排在前十的武将,都有哪些呢?

此次排名,仅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三国时期,综合军事能力排行榜:


第一名:周瑜

周瑜的军事能力,应该处在三国第一;具体体现,分三个阶段;

  1. 平定江东;有人说,平定江东都是孙策的功劳;其实不然,平定江东没有周瑜,孙策只能隔江遥望,独自兴叹天不佑人;孙策出兵之前,袁术只给了他一千兵马,到了历阳的时候,孙策就有了一支五六千兵马的部队,他这些兵马是怎么来的;实际上是周瑜带兵助阵,周瑜在历阳就加入了孙策的队伍,而且是带兵加入;周瑜跟随孙策攻打横江、当利,全部攻克,之后进击秣陵,打败笮融、薛礼,攻下湖孰、江乘,进军曲阿,击败刘繇;周瑜为孙策出谋划策,亲自领兵,攻城拔寨,功不可没;
  2. 保卫江东,赤壁败曹;赤壁之战人尽皆知,这里不多做赘述;
  3. 进击南郡,击败曹仁;规划东吴谋取天下之大计;周瑜曾说,以江陵出发,顺水而上,利用刘璋、张鲁世仇关系,进击刘璋,然后吞并张鲁,与马超联合,夹攻曹魏,以夺取天下;对刘备,采取分而制之,命令关羽、张飞各置一方,令刘备进据吴郡,以糖衣炮弹使其麻痹,沉醉于温柔乡中;周瑜的计谋,前半段无人反对,孙权令周瑜即刻出兵;后半段被鲁肃反对,形成对立,孙权采纳了鲁肃之言;几十年后,孙权后悔不已;

周瑜的军事能力第一,是肯定的;英年早逝,以三十六岁的功绩,便可入据武庙名将之列,靠的就是军事能力;孙权称帝后,表功劳的时候,周瑜的功劳第一,这点三国志也有明确记载;而且孙权在与陆逊讨论周瑜、鲁肃、吕蒙的时候,只有说到周瑜的时候,是最完美的,孙权明确指出了鲁肃的不足以及失误,又直言了吕蒙的军事能力次于周瑜,这些都是有记载的;

第二名:张辽

张辽的军事能力,在威震逍遥津一战,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以八百死士,冲破孙权数万大军的阵脚,孙权等人惊恐逃命,逃上山顶才得以保存性命;孙权安全之后,发现张辽只有几百人,指挥军士层层包围,张辽领兵奋勇杀出重围,发现士兵没有全部撤出,再度杀入重围,救出了被困兵士;张辽在时机,以及战略战术问题上,拿捏得非常到位;此次冲锋,奠定了张辽七千之众,退破孙权十万大军的基础;此战之后,曹军士兵士气大涨,东吴兵士士气低糜,尽管孙权有十万之众,也难以攻破张辽七千兵士的奋勇抵抗;在孙权撤退之际,张辽再度抓准时机,冲杀孙权,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差点将孙权杀死;

张辽作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大小战役无数,独立指挥战役颇多,基本无一败绩;


第三名:陆逊

陆逊的军事战略眼光,军事战术能力,皆处在顶级水平;虽然一生大战不多,但仅凭荆州博弈关羽、夷陵大败刘备两战,就足以证明其实力了得,排在第三名,绝对不高;


第四名:曹仁

曹仁征战一生,胜多败少,就是最好的证明;胸中的战术性奇谋,说来就来;不管是南郡对峙周瑜,还是樊城对峙关羽,曹仁的奇思妙想,军事奇谋,以及临场应变,足以与顶级名将看齐;

周瑜数万大军进击南郡,先头部队千余将士率先抵达;曹仁为了长三军士气,令牛金三百兵士冲阵,牛金被敌军团团围住,奋死拼杀,眼看就不敌了;谁也想不到这正是曹仁挫敌锐气,长己士气的计谋,所有人都劝曹仁放弃牛金,只有曹仁独领数十骑出阵,冲入敌阵,救出牛金,大胜而归;此后,守城将士们士气高涨,奋死抵抗周瑜的进攻;曹操赤壁兵败,荆州方面局势全线溃败,唯独曹仁主持大局,与周瑜等人僵持了将近一年之久;

三国时期,最会在败中求胜的将领,就是曹仁;在总战略全线失败,将士们都士气低迷的时候,曹仁总能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说服大家坚决抵抗,使得将士们的士气高涨,不顾生死与曹仁共同存亡;

樊城被汉水所淹,水势蔓延到离城墙只有几尺的地方;满城兵士都非常惊恐,唯有曹仁激励将士们,沉白马以示抵抗之决心,使得众将士上下一心,坚决抵抗关羽;硬生生的以数千残兵,守住关羽的主力水军部队;樊城至始至终都不为关羽所破;


第五名:吕蒙

“吴下阿蒙”是个贬义词,但是吕蒙没有“吴下阿蒙”一辈子,他以学习,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从一个军事莽夫,摇身一变,变成了战略、战术型军事大家,为东吴收取荆州之地,立下了汗马功劳;示人以强,不如示人以弱;一个强者,甘愿把自己扮成弱者的姿态,想不打胜仗都难;

做人还是保留点好,我只说前五位;后面五位,请大家自行发挥;排得不好,还请多多包涵;


爱尚文史


三国正史上的武将排名,自然和《三国演义》中有大大的不同,要清楚的知道,历史战场上,可真不会出现两军阵前,由主将单挑,凭匹夫之勇决定战斗胜负的事,并且文臣还是武将间界线也没那么明显,上军治军,下马治民的人物大有所在,所以在正史中去排武将TOP10,应该按战役的胜负和对时局的影响来排名。

第一名,其实毫无争议是曹操。曹操虽然是以丞相之名在统军,不能说他就是文官,他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文武两方面都有极高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终生为汉臣,这点上毫无疑问可以排入武将之列,不象刘备、孙权最终都称了皇帝。曹操自起兵起,收张绣、灭吕布、讨袁绍、征乌桓、伐刘表、败马超、平张鲁,一统北方,是正史中三国成就最高的武功!

第二名,江东大都督周瑜。赤壁之战以少胜多,打败了兵力鼎胜时的曹操,阻止了曹操重新统一华夏的步伐,为三国形成鼎立之势起到决定作用。想想后世苏轼的赤壁怀古,令无数人心神向往。

第三名,又是一位江东大都督陆逊。夷陵之战击败举国之兵伐吴的刘备,为三国定型定势之战,从此后吴之西境几乎再无征战。在三国中期发起的石亭之战,重创曹休,这两场战役都是三国著名战役,影响都颇大。

这前三名,涵盖了三国三大战役胜利方的主帅,无论战役规模和战略影响都是其它战役无法比拟的,而且都是以少胜多,他们不排前三,真是天理不容。

第四名,灭蜀第一功臣邓艾。三国后期,邓艾在关中统凉雍两地人马抗御蜀汉姜维多年,使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司马昭发动灭蜀战役,邓艾父子亲率部队偷渡阴平,直下成都,完成灭国之战,排名第四毫无愧色。

第五名,可以说说关羽了。关羽可以定义是纯武将,一路打出来成为刘备集团的第一武将。成名是万军之中刺杀袁绍先锋主将颜良后全身而退,真让人惊掉下巴啦!而后最著名的就是发起襄樊战役,水淹七军,震动华夏了。演义中把关羽捧得很高,三国志中也有关羽、张飞为“万人敌”,世之虎臣之评价。可最终兵败被杀,也就排个第五吧!

第六名,“吴下阿蒙”吕蒙。吕蒙一生最重要一战是“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虽然是偷袭战,可“兵者,诡道也!”,以战役成效看,排在此位也无可厚非。刘备集团失了荆州,隆中对所定战略失去了一半支撑,诸葛亮也只能抱憾终生,死而后已了。

第七名,小霸王孙策。孙策死得太早,评价功绩时往往被忽视和低估。要知道江东基业的根本地盘,是孙策打下来的,真正吴国的奠基者。孙权在有了江东牢固根据地的基础上,向南、向西拓展。如果孙策不死,真正与曹操争天下者,当是此人。

第八名,老将军黄忠黄汉升。刘备地盘最大时,是拥有荆州、益州和汉中之地,而汉中的地盘正是这个“老军卒”为主打下来的,也正是因此,黄忠在刘备自封汉中王时,能以纯战功封黄忠为后将军以彰其显。

第九名,张辽张文远。张辽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高的军职,远不如上述八人。可逍遥津一战,八百破十万(史实没有十万),让江东小儿闻名不敢夜啼,也打出了以少胜多的骄人战绩。不过此战只为战斗级别,够不上战役级别,排名自然靠后了。

第十名,给蜀汉丞相诸葛亮。估计这个排名,有很多人不服气,可史评孔明就是强政弱兵,强项在行政管理,弱项在军事。虽然在中后期成为蜀军总司令,六出祁山伐魏,虽然有些战斗级别的小胜,可总体上无功而返,空耗国力。排在第十,其实不亏。

这么排并不另类,欢迎讨论!





净月暖阳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武将,真的是有太多了。若是说到排在前十的武将,相信在不同人的眼里,是有不同的人选的。

我们选一些众所周知的三国时期的武将吧。

关羽

说到三国关羽是不得不说的一个武将,他辅佐刘备做了一番惊天伟业。关羽对于刘备来说,就如同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一般。

三国时期,能够和关羽相匹敌的将领还是不多的,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个很爱才的人,曹操对关羽就十分的情有独钟。

本来曹操俘虏过关羽,但是,他并没有杀关羽。而是给他美女,给他美食,给他金银财宝,让他为自己效力。

但是,最终关羽还是投奔了刘备,结果在襄樊之战的时候,关羽差点把曹操给打败。若不是孙权偷偷的和曹操联盟了,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所以说说到三国时期排名前十的名将,关羽肯定是其中的一个。

周瑜

周瑜是东吴的都督,而且属于是文武双全的一个将军。关羽周瑜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是,他打了赤壁之战。

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他带领的五万人马,不惧曹操的百万大军。就是这一份勇气和气魄,也是别人比不了的。

关键是周瑜还打胜了这一仗,正是这一次战役,让曹操意识到自己想要打败孙权,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才有了天下三分的。

所以说说到三国前十名的将领,周瑜是不得不说的。

典韦

典韦应该是曹操最器重的一个将领,尽管说曹操帐下的猛将如云。但是,任何一个人的地位,在曹操的心理都是比不上典韦的。

典韦也是因为曹操而死,在典韦死后,曹操专门还为典韦大哭了一场。

能够让曹操大哭的典韦,肯定是三国时期最为顶尖的人才了,关键是他对曹操一直都是忠心不二的。

若是他死的不早的话,典韦在三国时期肯定会大放异彩的。

赵云

尽管说赵云在蜀汉得到了不公的待遇,他到死连个将军的名号都没捞到,但是,这并不影响赵云个人的能力。

无论是长坂坡一战,赵云七进七出,救出后主刘禅。还是夷陵之战于危难当中赵云拼死救出刘备。

这都是其它将领比不了的。这样的赵云肯定是可以名列三国时期十大武将之列的。

吕蒙

吕蒙是东吴的一个优秀将领,关羽就是被他给杀掉的。能够把关羽给杀掉的人,当然是值得人敬佩的了。

若是没有几下子,想要活捉关羽这样的虎将,当然是不可能的了。

吕蒙也是因为杀了关羽而名留青史的。

吕布、马超、张飞、魏延、张郃、陆逊、张辽这些人都是可以名列三国十大将领之一的。


汉史趣闻


既然说到正史上的武将排名,那一定得以武将的战绩、军事能力、历史评价来作为参考的依据,要知道正史中的武将,没有三国演义中面对面的单挑,也没有单骑闯敌营七进七出的神话,更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

三国正史中排名第一的武将是:关羽关云长。

关羽的战绩在整个三国之中显得非常突出,无人能及,第一大战绩就是白马之战中,关羽在千军万马中斩颜良,这可不是三国演义,也不是拍电影,而是真实存在的战绩,这也是冷兵器有史以来,第一个阵前斩杀敌方主将的记载,这在正史中极其震撼。

想像一下真实的战斗场景,两军对垒,混战之中,关羽单骑直冲敌军主将,一转眼工夫就斩杀了敌将颜良,这可就是真实存在的于万军之中取敌方首级如探囊取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战绩,关羽因此战功被载入史册,还被加官晋爵。

关羽的第二大战绩就是襄樊之战威震华夏,关羽以区区荆州三郡的数万兵力,攻打曹魏中部战区重镇襄阳和樊城,不仅击败了曹魏中部军区最高军事领导人曹仁,而且还围困了襄阳与樊城。

并在之后的战争中,成建制地歼灭了曹魏左将军、唯一的假节钺将领于禁率领的曹魏精锐中央军,并且一战擒拿于禁,斩杀庞德,3万魏军全被俘虏,这是自曹操起兵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损失,一下子就损失了3万机动性极高的中央军,这种辉煌战果,在整个三国中,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并且由于关羽攻打襄樊的军事行动,造成了整个曹魏中原地区的震动,曹魏统治区下的反叛力量全都打着关羽的旗号进行反对曹魏的各种行动,因为关羽一个人,一场战争,导致一个国家核心地区产生震动的,整个三国之中,唯有关羽有这个能力。

这是关羽的战绩,不说别的,光是这两大战绩,三国之中任何一位武将都比不上。

说到关羽的军事能力,确实一流,关羽是早年刘备手下唯一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刘备早年需要分兵迎战,都是让关羽独自率领一军,刘备拿下荆州后,又是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主将,关羽文武双全,既有武力,又有谋略,既懂水军,又能陆战。

关羽的历史评价更不是一般的高,程昱和郭嘉在正史上评价关羽为:”万人之敌“。周瑜评价关羽为:”熊虎之将“。刘晔评价关羽是:”勇冠三军“,曹魏群臣评价关羽是:”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关羽在历史上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进入历朝历代的武庙,最终成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这种历史地位就不是一般武将能比的,所以关羽是三国正史上排名第一的武将。

三国正史中排名第二的武将是:张辽张文远。

张辽原是吕布手下的将领,吕布战败被杀后,张辽投靠了曹操,从此开始了开挂的一生,张辽一生在曹营的战绩非常多,比如有单枪匹马招降昌豨、参与白马之战与关羽一起大破颜良军,跟随曹操参与平定河北四州的战役,尤其是白狼山之战张辽在乱军之中斩杀乌桓单于蹋顿。

张辽的战绩还包括孤军勇闯天柱山斩陈兰、梅成,但张辽一生最大的战绩却是合肥之战以八百勇士大战孙权十万大军,两进两出,张辽亲自斩杀孙权手下两员大将及数十名士兵,打得孙权抱头逃窜。

孙权还因为此战落下了终身阴影,只要张辽镇守合肥一天,孙权就不敢进犯,还由此形成了一个典故”张辽止啼“,说的是只要一提张辽的名字,小孩子立即不敢哭了,这可是不得了的勇猛及凶神恶煞的形象。

关于张辽的军事能力是不容怀疑,诸多的战绩已经体现了这一点,而曹丕将张辽比喻为古代的召虎,张辽在三国正史中排名第二毫不为过。

三国正史中排名第三的武将是:孙坚孙文台。

孙坚是三国早期最能打的武将了,草根出身,一路靠着不俗的战绩打成了一路诸侯,孙坚的武力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在东汉末年三国还未形成的乱世中。

孙坚最突出的战绩就是对董卓的战争,在所有关东联军不敢对董卓发动进攻时,孙坚是唯一一个主动进攻董卓并且还胜利的一支独立军队,曹操也曾主动进攻董卓,但曹操却被打得全军覆没,而孙坚不仅胜了,还成为董卓最害怕的人。

孙坚斩杀了董卓手下的都督华雄,华雄可不是关羽杀的,孙坚不仅杀了华雄,还两次击败了飞将吕布,并且击败了董卓亲自率领的西凉军精锐,孙坚以一支杂牌军,击败了董卓精锐的、身经百战的西凉军,实属不易。

孙坚在长期的战争中完全就是一幅当世名将的样子,不亚于东汉末年三大名将卢植、皇甫嵩、朱儁,所以孙坚排第三。

三国正史中排名第四的武将是:张飞张益德。

张飞是仅次于关羽的万人敌和熊虎之将,对于武力和智谋来说,张飞也不差,在武力方面,张飞有长坂之战阻断当阳桥,率领二十余骑阻止了曹军数千追兵的进攻,这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真事,三国之中也唯有张飞做到了以勇猛镇敌。

在智谋方面,张飞凭借智谋在宕渠之战大败曹魏名将张郃,把张郃打得全军覆没,这可是张飞独自完成的。

张飞美中不足的是军事能力稍微欠缺,有酗酒、毒打士兵的毛病,独自领军能力稍差一些,所以才排在第四名。

三国正史中排名第五的武将是:文鸯文次骞。

说到文鸯,很多人表示陌生,其实文鸯是三国后期到晋朝的人物,是曹魏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的儿子,文鸯骁勇善战,他在史书中有过一次辉煌的战役,就是跟随自己的父亲参与的淮南二叛,当时文鸯才18岁。

文鸯比他父亲文钦显得成熟老到,在司马师大军立足未稳时,率领军队趁夜突袭司马师大营,文鸯在晚上突袭了一夜,毫发无伤,反而搅得司马师大受惊吓,眼睛上的肉瘤迸伤。

这还没完,文鸯撤退后,司马师命令大军追击,文鸯只带了十几个骑兵,杀向魏军,魏军当时有八千多人,文鸯只有十几个人,文鸯还曾单枪匹马冲入敌军,杀伤了数百人,进进出出魏军营地六七次,不仅文鸯没事,反而打得魏军不敢追击了。

赵云长坂坡之战七进七出是假的,可文鸯这个七进七出大战数千魏军却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文鸯恐怖的战斗力。

三国正史中排名第六的武将是:马超马孟起。

马超是西凉军阀中最骁勇善战的猛将,在早期讨伐袁绍部下郭援、高干的战争中,初露锋芒,利用半渡而击攻打敌方,马超脚上受了箭伤也丝毫没影响战争的胜利。

在曹操向西凉扩张的战争中,马超是抵抗曹操最坚决的军阀,曾张打得强大的曹操割须弃袍,差一点就杀掉了曹操,虽然被曹操用计谋击败,但马超从未放弃,一直利用影响力卷土重来。

马超曾经一人独战杨阜与宗祖昆弟七人,马超击杀了六人,重伤一个,这是何等彪悍的战斗力,以一打七而胜利,马超算是武力超强,因此把马超排在第六。

三国正史中排名第七的武将是:孙策孙伯符。

孙策是孙坚的儿子,同样是骁勇善战,以一人之力平定整个江东,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孙策从十七岁父亲孙坚战死后开始打拼,击败了江东刘繇,活捉王朗,硬是在复杂的江东打下一片基业,奠定了东吴的势力版图,孙策可谓是居功自伟。

孙策不仅武力超强,而用很懂得用人,后来辅佐孙权的那一批人,很多都是孙策提拔重用的,像周瑜、太史慈等人都是孙策重用的,以武将独自开创基业,因此孙策排名第七。

三国正史中排名第八的武将是:周瑜周公瑾。

周瑜在三国历史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不仅长得帅,而且颇有军事才能,在早年随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周瑜还并不突出,孙策去世后,周瑜的作用才开始显示出来。

周瑜一生最辉煌的战役就是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赤壁之战中,周瑜采用了黄盖正确的谋略,以诈降计+火攻计大败曹操大军于赤壁,紧接着,在持续一年的南郡之战中,周瑜统领孙刘联军击败了曹仁,夺取了江陵城和整个南郡。

周瑜同时还是一位战略家,向孙权提出了软禁刘备、夺取益州与曹操划江而治的战略,如果不是因为去世得早,估计都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了,所以把周瑜排在第八。

三国正史中排名第九的武将是:邓艾邓士载。

邓艾从魏国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方军事将领,靠的就是自身的能力与军事特长,邓艾是姜维的克星,姜维数次北伐都被邓艾所阻止或击败,然而邓艾一生中最出名的战役,却是魏国灭亡蜀汉之战。

邓艾以绝对的奇计,率领士兵偷渡七百里无人区的阴平小道,兵临成都城下,蜀汉能够灭亡,完全是邓艾一个人的功劳,这种灭国的功劳,完全能让邓艾在武将中排名第九。

三国正史中排名第十的武将是:姜维姜伯约。

姜维在历史上的战绩,别的不说,光是十一次北伐,以弱抗强,就完全能体现姜维的军事能力,蜀弱魏强,可姜维仍然能够率领实力较弱的蜀军对强大的魏国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主动进攻,并且还取得了不小的战绩。

姜维十一次北伐,大胜两次,分别是襄武之战斩杀魏将徐质,还有狄道之战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斩敌数万,这都是了不起的大胜,除此之外还有三次小胜,四次平手,二次战败。

姜维能够成为蜀汉后期的最高军事领导人-大将军,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军事能力,所以在三国正史中的武将排名第十。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如题三国正史武力前十的武将,那么就应该参考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对武将的武力作出综合评定,而如小说《三国演义》里三英战吕布等等的虚构桥段就不做数了。

下面是鄙人做出的排名,也请各位见仁见智吧。

第一名,飞将吕布

吕布善弓马骑射,臂力过人,被喻为堪比西汉名将李广,同样有“飞将”的美誉。在民间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陈寿亦认为: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史书载: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第二名,武圣关羽

《三国志》记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颜良为袁绍帐下第一流名将,关羽真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另外《三国志》还有记载有关云长刮骨疗伤的真实故事,谈笑自若颇具大将风范。

陈寿也写到关张皆万人敌,关羽不愧武圣之名。


第三名,古之恶来典韦

其实典韦并没有斩杀一流名将的战绩,排到前面无非两点力大无比和勇猛死战。

《三国志》记载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另载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典韦力量是超常的,而古代武将单挑时是主要比拼的就是武艺和力量。

曹操最先选择的是典韦作为自己的亲兵队长,这是对典韦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典韦勇猛无畏的认可。最后宛城之战典韦也是力战而死保曹操无虞。


第四名,猛张飞

当阳长板之上,一句我乃燕人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霸气地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义释严颜,平定益州,足显张翼德之有勇有谋。后又大战张颌,并将其击败,猛张飞果然名不虚传。


第五名,虎痴许褚

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三国志》

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三国志》

作为典韦的接班人,许褚是曹操帐下忠心不二的猛将。


第六名,小霸王孙策

年纪轻轻就凭借在袁术处借的千余人马,数年之内就平定大半个江东,成为一方霸主。酣战太史慈,号为小霸王,曹操亦叹狮儿难与争锋。


第七名,锦马超

放任父弟被杀也要反曹的马超人品着实让人看不起,但其统帅领兵的才能还是可以的,在马腾入朝后一直掌管着西北的马家军。

打仗时勇猛异常,曾率领彪悍的西北军击败了并州的高干,并在潼关之战还逼退过曹操。曹操也说出马儿不死我无葬身之地的话,足见曹操对其之忌惮。


第八名,常山赵子龙

长坂坡的单骑救主,虽没有演义里七进七出般精彩,但也凸显了赵子龙的一身是胆。后又有截江追赶孙夫人,前后两次危难之中救出了幼主刘禅,赵云对蜀汉真是忠肝义胆。

在蜀汉的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中都有不俗的表现,不愧常胜将军的名号。


第九名,召虎张辽

曹操独当一面的大将,起初跟随丁原,后从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长期镇守合肥。

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 ,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威震逍遥津”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第十名,百步穿杨黄汉升

黄忠确实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一个老将能挤进前十的存在,年轻时的武力有多可怕因为没有记载已不得而知。入川战役的勇冠三军,再加上后来的定军山大破夏侯渊,也让其成为刘备阵营仅次于关张的大将。


道可特魏


三国演义和真正的三国历史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很多在三国演义里面呼风唤雨的人物,到了正史上并没有多大的能耐。他在三国正史上,一些武将的排名,和三国演义中的排名也有极大的差别。

三国正史中比较有名的武将有以下几个,首先自然是关羽,关羽是武圣,同时也是历朝历代武庙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关羽有一些神化,但是关羽的战绩还是比较硬的。

排在第二位的是张辽,张辽可谓是曹魏阵营的第一大将,他为曹魏江山的兴盛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排在第三位的是周瑜,周瑜一把大火,可谓是断绝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周瑜在世的时候,曹操甚至不敢再次南下。

排在第4位的是陆逊,陆逊在东湖的地位相当的高,可谓是不在周瑜之下,他在世的时候向西边打败过刘备,而北边打败过曹魏,几乎就是当时不败的战神。

排在第5位的是邓艾,邓艾在演绎里面的名气远在五虎将之下,但是在历史上地位却远在五虎将之上,他是灭蜀的第一功臣。

排在第6位的是张飞,张飞和关羽一起是一代枭雄刘备的左膀右臂,为蜀国的兴盛可谓是立下了巨大的功勋。

排在第7位的是曹仁,曹仁在三国历史上似乎名气不怎么大,但是他是曹魏的统兵大将,一直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将之一。他长期镇守襄阳,让刘备还有孙权一直无法突破襄阳,所以对曹魏的南方战线起到了极大的稳定作用。

排在第8位的是吕蒙,吕蒙最牛的战绩就是白衣渡江,最终取得了荆州。可惜吕蒙的命不好,在取得荆州之后很快就染病而死,未能再创下进一步的功绩。

排在第9位的是黄忠,黄忠在汉中一役中立下了相当大的功劳,一战击杀曹魏的大将夏侯渊,为刘皇叔占领汉中,最终解除来自曹魏方面的威胁,可谓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排在第10位的是张郃,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开始最忌惮的人就是张郃了。张命在后期几乎就是无敌的存在,蜀汉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大将可以与之相匹敌。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就按正史来排排名,与大家交流一下。

由于只粗略翻过《三国志》,姑且就以此书做参考了。以《三国志》里有关三国武将个人能力的记载来做标准,至于会不会统兵打仗的,由于这个是很难比较,所以就不考虑了。如果没有写到各位喜欢的武将,还请原谅,并非有意夸大或者诋毁。

第一名、关羽

陈寿总评是这样的: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蜀书》;郭嘉评价:关羽张飞者,皆万人之敌也《魏书》;周瑜评价:熊虎之将《吴书》;程昱评价: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魏书》。

其实,《三国志》里面出现过很多人对关羽的评价,乃至《晋书》里的评价也基本差不多。看来民间尊崇关羽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名、张飞

魏国群臣评: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书》;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蜀书》

《三国志》对于张飞的评价,多是把他与关羽放一起。上面说的“飞亚于关羽”,意思就是排在关羽之后,所以个人把张飞排第二。

第三名、吕布

《三国志》陈寿对吕布总评:有虓虎之勇《吕布传》;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吕布传》。把吕布排第三是因为《三国志》里除了陈寿,再无其他人对吕布做评价,况且杀老虎的本事,和万人敌比起来,万人敌明显要高一些。

但有一处间接描写,显示出吕布个人的武艺高强:“绍令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意思说袁绍手下都惧怕吕布,没人敢上前。还有辕门射戟一事: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可见,吕布的勇猛并非吹出来的,其武艺较其他人也许更全面些。

第四名、曹彰

对曹彰的评价: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手格猛兽《魏书》,意思是说他徒手能与猛兽搏斗,可见是有多厉害。但吕布能杀死猛兽,曹彰只是搏斗,所以他排吕布后面吧。

第五名、孙策

对孙策评价:策骁雄,与项籍相似(裴松之引注)。能把孙策比作项羽,可见个人能力并不简单。

第六名、赵云

对赵云做的总结性评价:强挚壮猛《蜀书》

除了《三国志》,还有裴松之后来做的注,对赵云的事迹描写很多,比如保护幼主(只是说刘备逃跑时,赵云负责抱着阿斗,没有说怎么战斗的事情)、汉水之战生擒夏侯兰、刘备一次战后夸“子龙一身是胆”。至于他个人的武艺,陈寿则是拿黄忠与他放一起写,就是上面说的“强挚壮猛”,与前面几位比起来,是逊色一些。

第七名、黄忠

对于黄忠的评价,与赵云是一样的,是强挚壮猛《蜀书》

第八名、孙坚

《三国志》对孙坚统兵作战写得比较多,有些地方也突出了他的统兵, 比如: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败吕布《孙破虏传》,意思是说孙坚率军打败了董卓和吕布,杀了华雄,但华雄是不是他个人说杀,没有提到。

对于个人武艺,《三国志》说他“勇摯刚毅”

第九名、许褚

《三国志》对许褚的评价:勇力绝人,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魏书》,所以人们称之为虎痴将军。

第十名就不容易找了,马超和典韦看来也可以,但对马超只是说他“负勇”,就是仗着有武艺的意思;对典韦则只是说“旅力过人”,相比同是曹魏的许褚、曹彰,典韦差得多,由于救过曹操,典韦后来被封侯。

如对此排名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





戴草帽的小老鼠


周瑜 孙策 吕蒙 陆逊 关羽 张飞 姜维 张辽 邓艾 孙坚 曹仁 太史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