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汉骂”火了:“相互理解”跟“服务做细”都很重要

“相互理解”跟“服务做细”都不可或缺。

“业主汉骂”火了:“相互理解”跟“服务做细”都很重要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文 | 熊志

日前,一段业主群内的“汉骂”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一位微信名叫“雨儿”的女业主,因小区进入全封闭式管理模式后物资配送不合理等问题,激动之下连发多条语音,怒怼超市套餐制配送捆绑销售、配送物资价格较贵、社区不作为。

买一袋大米,还必须搭配草纸、酱油……该女业主的“汉骂”,夹杂着部分脏话,但收获了很多业主和网友的支持。录屏在网上传播开后,所在区政府进行了督促整改,社区承诺努力改进工作,将为业主按需购买,超市则取消了套餐捆绑搭售,但表示“阴阳套餐”不存在。

疫情期间,在防控大局之外,民生问题同样无小事。这一纠纷之所以搅动舆情,也是因为它触及的基层生活保障服务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普遍存在。

尤其是疫情严重的地区,为了控制疫情扩散,各小区都采取了严格的封闭隔离措施。市民的很多正常生活需求,只能依靠业委会和社区统一协调解决。人手不足之下的服务效率与质量,势必跟民众的期许有些差距。

理论上讲,相较于让每户居民罗列具体的购物清单,再将零零碎碎的清单整理,在评估民众需求品种类的基础上,提供多种将生活必需品搭配的简要套餐,其实能方便商超终端的分拣,社区端配送和计价,效率会更高。

在“战时模式”下,社区或那些商超网点代居民采购、配货送货、包管分发等,工作量本就巨大。若要满足市民差异化的生活物资点单需求,负荷只会进一步加重。我从湖北老家返深之后,在居家隔离过程中发现,所在社区二三十户左右湖北籍隔离居民的采购需求,已经让社区人员手忙脚乱了,以至于出现多次物资送错的情况。

此次事件发生地管控更严,那些人口较多的大型社区,仅仅是生活物资采购配送这一项,无疑都要耗费巨大精力。要知道,很多社区服务人员都是招募的志愿者,本着公益热心来冒着风险提供服务。所以我很能理解有些社区工作者的“反馈”——“自己做了这么多事,却不被理解”。

理解是相互的,具体到本次事件来说,业主需要理解社区服务的难处,承受封闭式管理带来的不便,不宜单向思考问题;从超市到社区,也不妨尽可能将服务做细。具体来说,在套餐中减少非必需品搭售;做到及时沟通,解释套餐制缘由,也让采购价格更加透明化。

由此可见,“套餐制配送”并不是问题,但居民、业委会、社区之间,还缺少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解决机制,在诉求应对上出现了迟滞。

所幸的是,这次录屏的视频火了以后,各方迅速回应,表态强化服务保障。这无疑是更优的局面:借由这类事件,民众的“服务更精细化”诉求得到了回应,而几方的“不易”也都被摆在了明面上,“相互理解”也有了更多的可能。

跳出此事看,疫情本是一场治理与服务能力的大考。从部分社区小区让外地回来的住户提供5道证明,到此次生活物资配置引发的“汉骂”,都呈现了疫情防控的某些衍生问题。这些问题表明,位于防控一线的基层承压之下,确实容易出现服务上的“不细致”,站在居民角度,有些该理解的当理解;站在社区等基层单位的角度,有些问题该解决也得解决。

说到底,面对此类问题,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基层服务也要尽可能做得更细。这不是针对某个地方,而是一体适用于各地。就眼下看,事发地对民众的意见和诉求,确实有了高效率的响应和解决。也希望基层服务与民众预期能相向而行,共同将末端防控与服务工作做好,减少“各自委屈”带来的嫌隙冲突。

□熊志(媒体人)

“白酒防新型肺炎”:醉翁之意恐在酒? | 新京报快评

“强制休息令” :休息不误“抗疫”功 | 新京报快评

万众一心齐“战疫” ,打好武汉湖北保卫战 | 新京报快评

以积极灵活的政策调度,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 新京报快评

公共场所体温检测互认,也是高效抗疫良策| 新京报快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