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觀滄海
我是情義無價,回答問題看法。
序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死在沙丘,本來遺囑有意傳給公子扶蘇,但被趙高、李斯和胡亥三人陰謀篡改,而立胡亥為太子,並且假詔下令扶蘇和蒙恬自殺。李斯安排親信持假詔到上郡,命令並監督了扶蘇自殺,扶蘇選擇了自殺。蒙恬拒絕自殺,被現場剝奪兵權,之後囚禁。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變。
假如蒙恬協助扶蘇起兵奪取皇位,那就是與李斯、趙高和胡亥為代表的中央勢力相抗,畢竟胡亥是名義上的太子。胡亥和李斯手裡有秦始皇的遺詔,李斯又是當朝丞相可以代表皇帝,所以就能夠調動全國的兵力資源來打擊扶蘇。至於,扶蘇奪取皇位能否成功,下面從雙方兵力、政治因素和朝中政治勢力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秦朝當時兵力情況,以及雙方所能調動的作戰兵力:
1.蒙恬、扶蘇方面的兵力情況:
蒙恬當時是北方統帥,副手是王離,領兵駐紮在上郡,扶蘇為監軍,統領兵馬30萬,部署在長城一線,任務是以長城為險隘對北方匈奴進行遏制和抵禦。
如果蒙恬和扶蘇決定起兵,全部兵力也就是30萬,基本沒有什麼人員可以作為補充兵力之用。
2.李斯、胡亥方面的中央政府兵力情況:
屠睢當時是南方統帥,監軍是趙佗(秦始皇的侍衛出身),率領兵馬50萬,主要在兩廣一帶,控嶺南、懾百越。屬於中央調動,至少可以抽調40萬兵力用於中央應對兵變。
章邯率領約10萬部隊,監督修驪山墓和阿芳宮,其他京城及各郡部隊約90萬人。屬於中央調動,如發生兵變,至少可抽調50萬大軍(甚至更多),來阻擊應對蒙恬、扶蘇的部隊。
同時,中央統一安排修建阿芳宮、驪山墓地及各馳道、水渠的徭役等大約100萬人,這部分人,是可以作為中央軍的兵員補充。
綜上對比,蒙恬、扶蘇所率部隊,對陣李斯、胡亥的中央勢力,兵力對比約是1:3,且蒙恬方面沒有後續兵力作為補充,在兵力和後勁方面都明顯不佔優勢。
二、蒙恬、扶蘇起兵奪取皇權的政治因素影響:
在任何朝代,都講究一個“師出有名”,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個充足的理由,否則不會被世人所認同。
沙丘之變,李斯、胡亥和趙高已經把秦始皇的遺詔更改,立了胡亥為太子,無論真假,這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實,改變不了。這種情況,在全國各階層來說,就只會認胡亥是未來的皇上。況且,李斯一夥還羅列了扶蘇、蒙恬的很多錯誤,以秦始皇的名義進行斥責,並下令要他們自殺。
在這個時候,蒙恬、扶蘇不遵聖諭,就是“抗旨不遵”,可以按照謀逆罪論處。如果再起兵想奪取皇位,那就更是“師出無名”,造國家的反。這種情況下,他們手下數十萬兵的思想,估計大部分人都會想不通,不會積極響應的。
缺乏正當的起兵理由,而盲目起兵,就會人心浮動,作戰力量就必定不會團結一心、勇敢向前。因為師出無名、倉促起兵,就會造成人心不穩、人心離散,所以打仗必輸。
三、秦朝當時政治權力情況,及雙方的對比:
1.蒙恬、扶蘇方面的政治勢力:
扶蘇在“焚書坑儒”時,因多次進諫觸怒秦始皇,被貶至上郡,遠離了朝廷中的權力圈子,也就與一些朝中實力派人物走的不多。
蒙恬是北方統帥,屬於中央統管,在全國的高級將領方面可以進入前三名,也算不上絕對的領先,還是有潛在替代者。
蒙毅,上卿,蒙恬的弟弟,趙高的死對頭,與他同級別的至少有80人以上。
他們的政治勢力,核心就是蒙恬兩兄弟,因為屬於造反,別的人基本不敢靠近。
2.李斯、胡亥方面的中央政治勢力:
李斯,左丞相,他既是秦朝統一六國的開國功勳,又協助秦始皇治理國家多年,從中央到地方擁有超高的影響力,也擁有強大的網絡關係,絕對是實權派人物。
趙高,中車府令,太監,他跟著秦始皇多年,是秦始皇心腹之人,在政府的各級層也會有一定的勢力。
馮去疾,右丞相,與李斯一起協助秦始皇處理國家事務。
屠睢,南方統帥,屬於中央統管,在全國的高級將領方面可以進入前三名。
章邯,督建驪山墓和阿芳宮,屬於中央統管,在全國的高級將領方面可以進入前三名。
綜上對比,蒙恬、扶蘇一方的政治勢力,對陣李斯、胡亥的中央勢力,因李斯的地位影響力太大無人撼動,加上“師出無名”,會有大部分官員不支持,所以對比結果不超過的1:3,出於絕對弱勢。
結語:
秦始皇的死,事處突然,扶蘇沒有思想準備,自然他想的也不會太多。這個情況,與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和朱棣的“靖難之變”無法比,他們都是早有預謀和做了長期準備的,而且其本人在軍中都有很高的威望,手底下也經過多年地培養,籠絡了一大批實力將領和謀士,加上某些方面也算師出有名,所以能夠贏得勝利。
凡能成就大事的人,無不是城府深,能隱忍的梟雄。然而,扶蘇這個人的個性,相對偏善、不狠,還有點迂腐,從他不聽蒙恬的意見就可以看出,這也註定了他悲劇式的命運。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師出無名,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全體人員的思想、決心,所以不會勝利。
情義無價,真誠分享。歡迎關注點評,感謝有您。
情義無價品歷史
這就是為什麼秦始皇死了後,李斯趙高隱瞞消息,然後派人賜死扶蘇蒙恬的原因了。
因為如果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傳出去,而又沒有太子的情況下,其他皇子就有機會爭奪了,扶蘇和在咸陽的其他皇子都有機會,而扶蘇又跟蒙恬在北方,手握30萬重兵,如果他們以“清君側”的口號造反,扶蘇上位不是不可能。
但是,如果隱瞞消息,而直接派人過去賜死,這樣他們短時間內很難串聯,也就很容易賜死扶蘇了。
想想看,如果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傳出去了,蒙恬私下跟扶蘇商量好,然後私下跟其他將領串聯,第二天召集士兵,打起“清君側”大旗,30萬精銳,奪取皇位也未可知。
所以,他們敗在了時間差和信息不對等上。
為什麼趙高派去賜死他們使者到了,他們就不能造反呢?
顯然,蒙恬手下的將領不可能都是他提拔的,還有丞相或者秦始皇提拔的人去牽制他們,如果都是蒙恬提拔的,即使派人去賜死,他們也可以造反。
但是,如果不是他們提拔的,那就必須提前商量好,給別人足夠的利益才能讓他們跟你造反,這就需要串聯了。
南朝居士
既然問的是如果,那我們就來假設一下,扶蘇蒙恬接到賜死詔書,蒙恬是不願意奉詔的,這時扶蘇也不願去死,那隻能先把下詔之人殺掉或扣押,然後火速派人調查情況,因為當時秦始皇已死的消息還被趙高隱瞞,但也不可能一直隱瞞下去,假設扶蘇兩人知道了秦始皇已死,這時再傳檄天下胡亥趙高犯上作亂,弒殺了秦始皇,爭取支持,你想胡亥一個小屁孩,趙高一個太監,素來也沒什麼人望,但扶蘇名聲一直較好,蒙家又是世代忠良,支持者多寡一望便知,蒙恬再攜三十萬虎狼之師踏平咸陽就指日可待了,所以扶蘇登上皇位的概率還是很大的。今姑且妄言假設之,須知一切皆有可能。
東山客
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的過程中,病死於沙丘,秦始皇在臨死前,曾叫趙高手寫一份詔書,內容是讓扶蘇到咸陽參加葬禮,並安葬秦始皇,這份詔書還沒有發出去的時候,秦始皇就去世了,於是趙高扣留了這份詔書,私下找了胡亥與李斯,三人密謀參與了政變,這便是沙丘政變。
胡亥、趙高、李斯三人封鎖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首先偽造了一份秦始皇給丞相李斯的詔書,詔書的內容是立胡亥為皇帝繼承人,接著又以秦始皇的名義偽造了一封給扶蘇的詔書,詔書的大概內容是:
扶蘇和蒙恬帶領幾十萬軍隊駐守邊疆,已經十幾年了,士兵傷亡很多,沒有立下半點功勞,(扶蘇)反而多次上書直言誹謗我(始皇帝)的所做所為,因為不能回京當太子,日夜怨恨不滿。扶蘇做為人子而不孝順,賜劍自殺!將軍蒙恬和扶蘇一同在外,不糾正他的錯誤,也應該知道他的謀劃。做為人臣而不盡忠,一同賜命自殺,把軍隊交給副將王離。
胡亥、趙高、李斯三人以不孝的罪名賜死扶蘇,以同黨的罪名賜死蒙恬,當使者帶著這份詔書來到邊境找到扶功與蒙恬時,扶蘇當場哭泣就要自殺,蒙恬怎麼勸也勸不住,於是扶蘇立即自殺,而蒙恬不肯自殺,被使者關押起來。
扶蘇的死讓不少人為之惋惜,明明與蒙恬在一起手握大秦帝國的30萬邊防軍,蒙恬是主帥,負責率領軍隊作戰,扶蘇是監軍,相當於皇帝派到軍隊中的使者,為何兩人不能起兵造反呢?如果扶蘇和蒙恬起兵造反,有可能成功嗎?有多大的成功概率?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明確扶蘇與蒙恬所在的位置與立場,可以這麼說,扶蘇與蒙恬如果造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成功概率是0。
千萬不能站在上帝的立場看待這個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扶蘇與蒙恬是不知道秦始皇去世的,以現代人觀點來看,胡亥、趙高、李斯三人所發逼死扶蘇與蒙恬的詔書是假的,但在當時來看,這份詔書就是貨真價實的。
首先要明白的是,秦始皇下發的所有詔書都是自己口授的,不需要始皇帝親自寫,由趙高或者李斯手寫詔書,寫完之後,再蓋上秦始皇的玉璽,然後再由專門的使者派發,這份發給扶蘇的詔書明顯就是趙高或李斯手寫,然後秦始皇的玉璽是在趙高處保存的,蓋上一個章也是真實的,所以送到扶蘇處的詔書,雖然是偽造的,但卻是千真萬確的,所有的流程都是真的,只是秦始皇死了。
所以扶蘇接到這份詔書後立即就準備自殺,扶蘇和蒙恬又不知道秦始皇死了,當蒙恬勸扶蘇不要自殺,而是要核對情況的時候,扶蘇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父親命兒子死去,還要請示什麼!
看到沒有,扶蘇針對的是秦始皇說的這句話,因為詔書沒有問題,上面的字跡扶蘇也認識,包括玉璽的印章,使者的人選,全部是真的,扶蘇的第一反應就是秦始皇要賜死他,沒有任何疑問,也沒有任何懷疑,扶蘇雖賢,但不傻,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扶蘇並不知道秦始皇死了,當時秦始皇才50歲,扶蘇以為就是秦始皇逼死他的,父親讓兒子自殺,並不需要理由,這就是扶蘇自殺的原因,他敢反秦始皇嗎?借扶蘇十個膽子也不敢造秦始皇的反。
扶蘇一自殺,蒙恬就失去了依靠和造反的理由,最終也只有自殺的份。
這是根據扶蘇與蒙恬當時的真實情況所做出的分析,是基於他們不知道秦始皇已經去世的情況下做出的,如果扶蘇與蒙恬知道了秦始皇去世,他們敢起兵造反嗎?有多大的成功機率?
答案同樣是沒有成功的可能,成功概率是0。
首先,秦朝的軍隊沒有私兵,全部是為國效力的,即使蒙恬與扶蘇長期統領長城軍團,他們也沒有隨意調兵軍隊的權力,只有皇帝有這個權力,調兵是需要虎符的,虎符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如果扶蘇與蒙恬起兵,30萬長城軍團有多少士兵跟隨,這是很大的未知數。
秦始皇去世了,胡亥、趙高、李斯三人以詔書的形式立了胡亥為皇帝,這個過程扶蘇也好,蒙恬也罷,都沒有辦法找到證據推翻這個結果,因為胡亥是以真正的詔書上位的,而秦始皇又死了,簡直就是死無對證,所以大秦朝名正言順的皇帝是胡亥,同時胡亥、趙高、李斯三人進入首都咸陽後,就能號令天下,並且能夠提供所有真實有效的憑證,比如詔書、玉璽、證人,你說朝廷相信誰?
其次,秦軍是軍功爵位制,造反找誰算誰要爵位,沒有爵位士兵為誰打仗?扶蘇和蒙恬要造反,首先要解決士兵的問題,這個軍功爵位制就是繞不過去的坎,還是廢除軍功爵位制,再許一個空頭支票,承諾成功後如何如何榮華富貴,但秦軍長久以來深受秦制,為什麼會跟著扶蘇和蒙恬造反呢?
再次,秦法嚴苛,造反可是誅三族的罪,所有鎮守邊境的士兵家屬基本上都在咸陽或者關中,造反?家中的三族都保不住,又有誰肯跟著扶蘇與蒙恬一起拼命,而且還是一個沒有前程的拼命。
最後,扶蘇與蒙恬身後沒有一個成熟的政府來供應一切物資、兵員與武器裝備。包括整個長城軍團的所有軍需裝備都得靠秦朝政府從後方運來補給,前線士兵才能繼續生存下去,就算你蒙恬有在前線屯田,能解決30萬人或者造反士兵的軍需借給嗎?不能,沒有糧食和物資,有誰為扶蘇和蒙恬而戰呢?沒有人。
所以扶蘇和蒙恬是不可能造反的,造反不僅是死路一條,沒有任何成功的希望,而且三族皆滅。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秦始皇去世後,蒙恬輔助扶蘇起兵,也很難奪得皇位。
一、秦朝官員和平民,不知道胡亥是篡位,胡亥會獲得這些人的支持。
對於官員來說,胡亥繼位,可能有些出乎意料,但也並不是不可接受,畢竟當時的胡亥和趙高,還沒有表現出殘忍嗜殺的一面,他們不可能想象到秦二世的倒行逆施,也不能想象到將來趙高指鹿為馬時的專橫。還有一個關鍵人物李斯的支持,李斯是當時的丞相,權利相當大,能夠團結一批中層官員。或許很多人會懷疑趙高,但應當不會懷疑李斯。因為從明面上來看,李斯在胡亥篡位這件事情上,沒有獲得可以看見的利益。
蒙恬和扶蘇如果起兵,從名義上來說屬於造反。又沒有證據證明胡亥與趙高相互勾結,改了始皇帝的詔書,這樣,他們在道義上是處於不利地位的。沒有朝廷大臣的支持,就會失去基層官員的支持,就會失去秦國平民的支持。這樣,他們起兵就完全成了造反,要打回咸陽阻力重重。
二、與朝廷軍隊相比,蒙恬的長城邊軍優勢不是很明顯
史書上記載,蒙恬最多曾經率領30萬大軍駐守北疆,長期與匈奴作戰,戰鬥力肯定是相當強的。但後來在鉅鹿之戰中,王離率領的這支邊軍只有20萬。所以30萬這個數字,包括了發配邊疆從軍的苦力,還有修築長城、提供給養的後勤人員,實際的戰鬥人員,應該不超過20萬。陳勝吳廣的手下週文,率領起義軍進攻戲水時,秦國一次發動刑徒及奴生子共計75萬人進行阻擊,這還不是正規軍。可見秦國的動員能力很強,蒙恬的20萬大軍想要攻到咸陽,難度不小。
最關鍵的,這麼大規模的用兵,後勤保障是個問題。蒙恬作為邊軍將領,駐軍在陝西榆林附近,這裡能提供的補給有限,其軍隊所需的糧食,全部需要朝廷供給,如果一旦反叛,胡亥和李斯一旦切斷糧食供應,那蒙恬就只能靠搶了。一支得不到各方支持的叛軍,靠搶奪來維持的話,其戰鬥意志也成問題,有可能還沒到咸陽,士兵和將領早跑光了。
就這兩點,已經註定扶蘇和蒙恬很難有所作為。所以,掌握朝廷中樞的胡亥,發詔書讓扶蘇自殺,並不是全沒有把握。
子冬
扶蘇,嬴姓,常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仁,有政治遠見,經常勸諫其父親,後因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觸怒秦始皇,被派到上郡監督軍隊,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逝,死前詔令扶蘇即位,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蘇登基後,對他們不利,於是扶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如果蒙恬助公子扶蘇的話,還是會有勝算的
戰鬥大黃蜂
很難!
原因是秦的兵制,秦是軍功制,靠軍功上位,而軍隊方面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土兵也是隻有上沒有將,制度太過嚴厲,恩責分明,加上是糧食那些都掌握在中央手裡。一句話。軍隊出發糧草先行。沒有吃的能幹嘛呢?群眾也不敢支持他們,因為秦朝的憲法太過嚴厲,一個連坐制讓多少人膽寒!
所以秦朝的時候軍隊很少造反。包括白起這麼大的V都沒敢造反,只敢獨身一個跑路,還是沒逃過一刀。
蒙比的上白麼?
因為李斯趙高他們拿的是一個有法定程序的遺詔,這一點就可秒殺扶蘇了。
主要是秦朝嚴苛的法治社會,造成這一切的後果,秦人們都中規中矩,根本就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以造反也只有個失敗的下場。還不如自殺了,還能保存兒女低線一個全屍!
蓉兒是妹紙
蒙恬扶持扶蘇起兵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原因有三:
第一,沙丘之變後,趙高李斯秘不發喪,矯詔賜死扶蘇。但是除了胡亥他們三人集團知道外,隨行將士和朝野都不知道秦始皇已經去世。如果蒙恬扶蘇起兵,就是反叛,就是大逆不道,必然招致秦國全國的反抗!出師無名,必然大敗!
第二,蒙恬兵團北守長城,擁兵30萬,在秦國的總兵力了不佔優勢。秦國尚有屠睢、趙佗的南方軍團50萬人,咸陽衛戍部隊5萬人,以及秦始皇陵寢修築的徭役幾十萬人。面對強兵,勝算不高。
第三,扶蘇寬厚仁和,如果順利繼位必然是一位萬民擁戴的好皇帝。但是,在這政變面前,政治上顯然不是趙高李斯這樣的野心家的對手,特別是面對趙高這樣無所不用其極的陰謀家,起兵也必然招致失敗。
歷史不會重陽,我們在都為扶蘇蒙恬抱屈,都在為大秦國惋惜的時候,不得不承認野心家趙高的“技高一籌”,九勸李斯,把位高權重的李斯拉下水,搞定李斯,把持胡亥,政變已經已經成功一大半了。至於扶蘇蒙恬,原本不在話下,因為他手裡有皇帝有丞相。
探秘追蹤
如果扶蘇不自殺而是聯合蒙恬起兵爭奪帝位的話,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
正所謂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秦統一六國後軍隊北分為兩支,一支背派遣到南方開發嶺南並長期駐守於此地。另一支則是由蒙恬率領的30萬大軍駐守北方邊塞。
顯然30萬大軍離秦國都城比駐守嶺南的軍隊更近,而帝國都城守軍有限並不可能抵禦30萬大軍的。
再者公子扶蘇本就是始皇長子,又深得民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其所受到的認可定然比胡亥要高,因此起兵爭奪皇位時所受到的阻力也會較小。
反觀胡亥,除趙高和李斯支持外並無任何有力的助力,要抵禦扶蘇和蒙恬率領的30萬大軍幾乎是不可能的。
博史鑑行
個人認為勝率很大。第一扶蘇為人寬仁,又深得民心,又是嫡長子,繼位名正言順.第二蒙恬是名一流軍事統帥,手握幾十萬秦軍精銳,反觀當時胡亥趙高之流把朝堂搞的烏煙瘴氣,他們手裡也無大量精銳部隊,很難與扶蘇蒙恬軍隊抗衡。只有扶蘇一起兵,全國大部分兵馬必將響應,因為胡亥趙高不得人心,而扶蘇是嫡長子,寬厚仁德待人,深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