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曾国潘的那句“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THMCX8369


看了前边几位的回答,觉得没能理解这句话真实的含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里这一段话和曾国藩的行为相互印证。这段话的意思是奉劝学习者,要做事情有始有终,要有恒心。不要朝秦暮楚。面对的诱惑很多。兴趣也是一样,需要管理。学习的目标也是如此,

同样国外也有一个寓言,我也是听父亲反复的讲了好多年,一直到父亲去世,才知道其中的真实含义,有一家人很穷,突然神明告诉家庭主妇,这三天你可以选择做你想做的事情,但是不要停下来,剩下三天,主妇分别从早晨开始做衣服,第二天做面食,第三天做什么我记不起来了。每天都是从早到晚不停下来,布总也量不完,面也总是擀不完。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比喻了人的一生。从早晨到晚上比喻从少年到老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比如医学,物理学,数学,甚至做一个木匠都没有尽头,学会做家具还要学会认识木料,还要学会认识和掌握漆料,学习怎会有尽头。要做到心无旁骛才能有说成就。

看书学习也是如此,一本书,情节有悲有喜,知识有难有易,不能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就放弃。要坚持有始有终。

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一个预演,民谚常说“三岁看老”,成语有云“见微知著”,小事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品性,小事也能磨炼一个人的品性。

一本书不看完不读其他书,是读书的一种方法,是曾国藩个人的读书方法,他不建议碎片化的学习,这本书几页,那本书看几页,断章取义式的学习。当然也是曾氏自己做事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您说呢 ?


帅气大叔


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来回答这个问题,评价曾国藩的“一书未完不看他书”这句话,首先我们不能光看字面意思,字面意思很好评价,就是认真专注的先把一本书看完,再看其他书籍,不能朝三暮四今天看这本书明天又去看别的书,到头来一每一本书都没有看多少,更不用说得到其中的道理和智慧了。

通过系统的了解曾国蕃的人生经历及其著作,结合自身理解。我认为曾国藩的这句话本意是读书是快速不下来的,需要静下心、沉下气慢慢去品读,方能会其意,得其道理与智慧。东翻西阅的读书不是给自己读的,是做样子给外人看的,到头来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没有点滴收获。只有一本一本的去认真研读,坚持每天读一点,不求多读,只需把每天的阅读认真记下自己的心得感悟,认真揣摩作者的意图,触摸灵魂,才能化为自己的思想,应用日常之事。

现在很多人都是买了一堆书,一本还没读完就着急着去读下一本,并且理直气壮的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多么断章取义呀,岂不知后一句就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只是粗劣的翻看一遍,连一本书的精要都不能领会,更别说会意了。因此,只有坚持不懈的认真阅读,以曾国藩为榜样,才能把书读透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才会真正的使我们终身受益。以上为个人浅论,余愿与诸君共勉。谢谢大家!


公子灵均


曾国藩此人其实本身是很笨的,读书全靠死记硬背,有一个曾国藩读书的笑话,说曾国藩年轻时在家,晚上挑灯读书,刚好有一个小偷去他家里偷东西,小偷就藏在了他家房梁上,心里想,等人都睡了就动手,但是没想到曾国藩读一篇书一直读到快天亮还没背会,小偷实在等不及了,也着实生气,就调下房梁对曾国藩说,你这个人真是太笨了,你读的这篇文章我在上面听着,都已经会背了,你自己竟然还不会背,你这样还读什么书啊!说完拂袖而去。从这则故事里就能看出曾国藩有多笨,所以曾国藩说一书未完不看他书,完全是针对像他一样的笨人,大可不必都效仿之。一本书读不进去了,换一本来读就是换换脑子,也未尝不可,一味死读书则是落了下乘,是不可取的。






東山客


读书也是有学问。

曾国藩的“一书未完不看他书”,因时代不同,我们没有必要深究他的当时历史以及他如何做的,只用一个简单的道理就行,那就是:书要一本本完整来读,不能半途而废。

读书的目的是吸取别人好的经验或思想,最好是“了然于胸,为我所用”。所以,根据书的不同,我们可以采取精读和泛读两种方式。精读,就要慢慢品,并做好读书笔记;泛读,看看简介、目录,翻翻重点及新鲜感的东西即可,当然重要的、感觉有用的,也应做下笔记。

总起来说,我认为书要尽可能多读,有些应精读,有些应泛读,这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了。

读书,会让人有学识;读书,会让人有修养;读书,也会让人更成功!

愿您读书愉快,并能因读书而改变您的人生命运!



青林秀士


曾国藩强调读书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曾国藩做事,包括读书,不投机取巧,下笨功夫,下狠劲,最终大有收获,科举考试一路绿灯。

与曾国藩同时期的,那些自以为比曾国藩聪明的同学,比曾国藩早中秀才的人,嘲笑曾国藩下笨功夫的人,在曾国藩考中进士后,很多人仍然还是秀才。曾国藩笑到了最后。

事实就是如此,你不下苦功多读、多写、多背诵,写作水平上不去;你不认真工作,工作成绩上不去;你不锻炼身体,汗流浃背,体能上不去,啤酒肚就无法改善。

提高写作水平,增加工作成果,好体能、好体形,这些你觉得美好的东西,又有哪个是可以轻松得到的呢?

下笨功夫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不怕慢,就怕站,聚腋成裘,聚沙成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积小功为大成。

用下笨功夫的耐心和毅力,为自己的人生求发展,把遇到的各种困难、危险和障碍都慢慢消磨掉。

在微小进步与微小优势不断积累中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提升,收获成功与美好生活。

这或许是曾国藩读书给我们的启示吧。



知无为而有益


他说的这句话书面意思就是一本书未看完,不看其他书。但是延伸出来,我觉得可以体现在做人做事上面,这件事没做完,不做其他事情。也体现出曾国藩做事善始善终,不会半途而废。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仅仅是个人理解。




伊人素素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这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的读书观。换言之,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不要急吼吼地换另一本书。这种提醒在当下颇有现实意义。不少人热衷于买书,书房里也有不少名著。只是翻书,哪能领会书之精要,更遑论有“会意”之乐了。读名著,不用心读完,就难得其精妙。读了一千本闲杂书,不如读完一本名著。不仅要读,还应做笔记,“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 抄则不能记” 。不少人把读不下去名著归咎为太忙,没时间。这不是一个高明的借口。真正有阅读信仰的话,再忙也能抽出时间。


LHC否极泰来


各有各的看书办法。一般是一本一本地看,有时为了查找一些不了解的事情,可能根据书本上 的提示找到相关书籍先看看,也是一种读法。总之,书是工具,不应该死读,成为书的奴隶。


金山玉月8668


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的意思!一本书会有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读书是为了得到思维方式,而不是为了别的,一旦翻开一本书,就需要逼着自己看完,即使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不能看半书,那是得不偿失,浪费时间是最可耻的,时间最贵,请珍惜!


一个冒牌的读书人


专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