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选择苏轼的哪一句诗做自己的座右铭来勉励自己?为什么?

骑蜗牛走高速




刘金瑞15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全能的文化巨人,创造了无法跨越的高度。无论是散文、诗、词,还是书法、绘画,都是他那个时代的巅峰。

公元1075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市)任知州时写了这首《江城子》词。它是开爱国情怀豪放派之先河的代表作品。他本人对这首词也相当得意:“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词的上阙以叙事为主,下阙重在抒情。气势雄伟,酣畅开张。

表达了敢于射杀猛虎的雄心壮志,抒发了戍守边疆、杀敌报国的爱国豪情。

苏东坡才华横溢,对国家有赤胆忠心,为人处事又乐观豁达,但他的人生起伏坎坷,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最终客死他乡——

他的遭遇可谓悲惨:怀才不遇,政治上屡受打击,职位上一贬再贬,生活上颠沛流离而又受寒忍饥,不得不常靠兄弟苏辙及好友邻人周济。

42岁时,因“乌台诗案”险些失去了生命,被流放黄州。期间,创作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绝唱。59岁时,花甲之年又被贬流放到广东惠州;接着,又被贬到当时的天涯海角儋洲,66岁时客死在江苏常州,安葬于河南省郏县。

如此的遭遇,但诗人始终保持了超然洒脱、自得其乐的天性,他无怨无悔,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感念苍生,心怀祖国。

他有

“玉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情怀;

他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他有“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从容;

他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淡然;

他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坦然;

他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乐观;

他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洒脱;

他更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铮铮誓言!

而今,我们把苏东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当作座右铭,

不仅是对诗人和他高尚品格的缅怀,而且也是对他一生豪情壮志的向往和借鉴!

  


竹林幽听雨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我会选择这句话当成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全词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喜欢这首词一是因为苏轼一生充满逆境和挫折,但是他豁然开朗的积极面对生活。二是把风雨比喻成人生,向我们传递出一个观点,不要畏惧困难,该怎样的活法随心所欲就好。


这首词描写了苏轼对困境的人生哲理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的春天,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今天的湖北黄冈,成为了一个团练副使。


苏轼雕像


苏轼和朋友一起去春日出游,突然下起了大雨。一般来说下起了大雨,别人都是狼狈四处避雨,而苏轼却偏偏没有,享受着大雨的洗礼,不要去听拿大雨打落在叶子上的声音,我依然悠闲的在雨中漫步。这说明苏轼豁然开朗,面对逆境保持着一种自然的神态。


苏轼词意图


面对逆境也许很多人都会垂头丧气,而苏轼给出了他的哲学理念,竹杖芒鞋顶着风雨前进,轻快犹如骑马,一种豁达喜悦的心情跃然纸上。随后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有大雨联想到人生的风风雨雨,我们不必垂头丧气也不必害怕,而是应该用一种洒脱的自然神态去面对。


联想到现在的疫情危机,很多人都从不同程度上遭受到了逆境,我们的祖国正面临着强大的压力,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垂头丧气,因为有很多的医护战士都奋斗在一线,在国家的政策下,我们一定可以迎来雨后的彩虹。


苏轼画像


总结

人生总是会出现很多的逆境,但是不要害怕逆境,而是应该用一种豁然开朗的态度去面对。一直纠结于此,反而会使自己疲惫。或许这就是苏轼向我们传达的哲理思想吧。


成长伴书行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 ·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最喜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诗意思就是人生就是座旅馆,我也就是个行人。大意是说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所以人不应为过往伤怀,而应豁达处事,不要徒增自己的烦恼。






墨舞人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苏轼的词作《涴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的一句,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人间最有味道的是清淡的欢愉,我尤其喜欢,一直用它勉励自己。

第一,它倡导与人交往的极简主义。现在社会,人心不古,复杂难透,勾心斗角,互相利用,缺乏诚信和真情。如其枉费心机费心费力,不如心中有正直,这样一切问题都不难解决,以正直的不变应世事的万变。

第二,它倡导处理事情的极简主义。许多事情原本并不复杂,只是人为使然,简单问题复杂化,重要问题形式化。除了少数专业性很强或者技术含量很高的事情,大部分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多想,不要画蛇添足,不要节外生枝,不要劳民伤财,按事情应有的规律做就行了。

第三,它倡导生活方式的极简主义。现在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严重,声色犬马,浮躁堕落,搞得身心疲惫,欢愉少而抑郁多。其实生活原本简单,夜眠八尺,日啖二升,有吃有喝冻不着就行,有精力看书喝茶玩头条岂不美哉?





共鸣共勉共赏


  • 苏轼是小编最为佩服的词人之一,苏轼的词在宋代颇为有名,同时苏轼做官也有一套,但是作为一个文学素养奇高的人,苏轼的诗句也极其出名;并且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时,小编这篇文章要给大家分享的便是这么一首苏轼的诗歌,这首诗歌曾经激励了无数人在困境中能够有所感悟,在困境中仍然能够坚守自我本心,最终走出困境,小编便是这首诗的爱好者之一,也是吹捧者之一。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不论是知耻而后勇还是面对生活所必需的勇气,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勇往直前是我们通往成功道路上必须具备的素质。我想象中诗人作诗的场景是这样的:当时皓月当空,水天一色。诗人乘坐着那么一叶扁舟在海水中飘荡,终于等到了这么一天告别了荒芜的蛮夷之地,没有任何怨恨,处变不惊,有的只是面对回归以后的豪气,这样的豪气终究会带领苏轼面对官场,叱咤风云。
  • 时运不济也好,命运多舛也好。任世界给我什么,我都是不畏不惧一腔勇猛豪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浴火涅槃浴血重生,这就是勇。

悠游老爹


喜欢苏轼的诗,感叹他与唐婉的感情之悲凉,一首《钗头凤》道出多少哀婉与无奈。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但要选座佑铭,我却不想选他的诗句,因为目前我的座右铭想与志向和目标相关,又希望达到一种闲庭信步的悠闲感,所以还是考虑考虑别人的吧!

因暂时没有找到完全和心意之词,故在自我介绍中,按自己想法编了一段,谁人能指点下迷津,让我有与想法相吻合,又独一无二的座佑铭?


暮雨長箜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意思是: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举起酒杯祭奠这万古的明月。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这一句本是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无人相知的苦闷和忧郁之情的,但单独看这几个字,加上自己的理解,它就可以成为勉励自己的一句话。

古人祭奠以酒浇地,本词中作者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江月同饮,古事已去,成功失败皆付诸笑谈。

他钦慕豪杰的功成名就,而自己现在虽然是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只有在这赤壁之上咏叹,心事无人知晓,只能和这升起的月亮痛饮一杯,叙述自己的苦闷。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只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句,给人的就是另一种感触,它不仅仅是词人的满腔抱负无处施展的郁闷,更是告诉我们了一个人生态度。

小时候,背负包袱负重前行的是父母;长大后,背负包袱负重前行的是自己。这一路难免会遇见不顺心的事情,有些事更是不能逢人便说,到处诉说自己的不幸。

心灵就像一个容器,坏情绪越积越多的话,早有一天会把这个容器撑破。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要往内看,寻求自我解脱。

这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就给了你很好的解答。失恋了,安慰自己人生如梦,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孤独了,抬头望月,人间还有一轮圆月陪你;被骗了,想想人生如梦,还有什么好烦心的呢……

也许有人觉得这不就是一种“阿Q精神”吗?其实不然,这不是简单的自我麻痹,而是看淡一切,回归生活,寻求内心的宁静。


不定时读书


苏轼是宋代文学的最高代表,他在诗、词、书、画等方面的造诣都颇高,留下了诸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 密州出猎》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上学的时候几乎把他的诗词都背会了,不过现在只记得他寥寥数首诗,其中一首最是通俗好记。那便是《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苏轼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时所写。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景高低各不同”,写的是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看庐山的不同感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带有局限性。游山如此,看待事物也常是如此。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启迪人们为人处事旳一个哲理--由于人们处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的出发点也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想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理性对待,不要冲动行事,才能得出恰当结论,不至于做出后悔的事。


老家伊滨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单从人生意义而不是写景或者寓情的角度来展开讲:

“莫听穿林打叶声”,人生在世正是由于过多的顾及“穿林打叶声”,所以畏葸不前、犹豫不决的时候太多,以至于影响了我们的判断,错过了机会。信息即便是正确的,也可能让我们做出误判,何况各怀心事、各揣鬼胎给我们提供的“事实”和真相?听声知是雨,看竹当虚心。只有在放低自己的欲望,降低自己的需求的情况下,我们才正正能够接近客观的真相。只要欲望太强了,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自己想看到的,也是别人希望我们看到的。

“何妨吟啸且徐行”,既然听声知雨淋,大多数人肯定选择“避雨”,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道境虽深,不怜无德之辈。风雨交加而不能阻君子之所往;炎寒逼迫而难吓断君子之所志。等闲视之,则苦难亦为般若之净土。所以“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君子忧道不忧贫,道之所在,途蹇路舛,安步以当车。没有脚迈不到的山,没有心过不去的坎。即便是竹杖芒鞋,即便是身居陋巷,卧眠陋室,颜回可以箪食瓢饮,不改其乐;长卿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一蓑烟雨任平生”,世间尽是江上客,更无一人是主尊。繁华如烟雨,毕竟晴时皆云散;爱憎如空花,黄土埋尽不甘与情愿。所以这得失、成败、有无、爱恨……便如入眼之“万花”,乱花、渐欲——迷人眼,只有以素淡之心活过,才会“片叶不沾”、“天花不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