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天后宮史話

天后宮即天妃聖母靈祠。相傳宋代福建莆田姓林的女子,在海難中勇救漁民,死後人們立廟祭祀她。自宋朝開始,一直到明朝,累有封賜。到清康熙十九年,加封為“海神天妃”,民間稱作“海神娘娘”。旅順天后宮,當地老百姓習慣上稱“大廟”。

旅順天后宮史話

俄國人拍照的旅順天后宮全景(源自網絡)

旅順天后宮原址位於旅順港灣街,建於元代,是旅大地區最早建的天后宮之一。它既是官方祠祭的寺廟,也是民眾信仰的場所。有文字記載明清時期進行了三次大修,其中明朝兩次,清末一次。

據《旅大文獻徵存》(卷六)記載:旅順口舊有的天妃聖母靈祠,在明代永樂年間便已“歲久倒塌不堪”。永樂乙酉(公元1405年)春三月,武臣保定侯孟善巡視旅順口時,參拜天后宮,見到祠廟年久失修,決定重修天妃聖母祠。永樂丙戌(公元1406年)二月廿六日動工,次年八月十五竣工。孟善及遼東都指揮徐剛於永樂六年(戊子,公元1408年)四月立“天妃廟記”石碑,詳述重修的經過。


旅順天后宮史話

旅順天妃廟永樂六年碑(源自網絡)

明嘉靖年間又重修一次,有“大明嘉靖二十四年,乙巳仲秋月重修”的碑文可證。

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候補道員北洋前敵營務處兼船塢工程總辦劉含芳也曾整修一次。據《創修天后宮序》記載,那時的天后宮“如來菩薩諸佛殿,參錯掩映,官民祈禱,靈應如響。香火由是鼎盛”。

康熙年間,旅順水師營官兵,每年春秋兩季乘木帆船出海巡哨。每次出海前,主帥帶領官兵到天后宮祈福祭祀,祈求護海之神保佑巡海平安。

旅順天后宮史話

旅順天后宮局部(源自網絡)

光緒廿四年(公元1889年),俄國強租旅大,俄軍要在天后宮一帶修建海軍俱樂部。殖民當局逼迫住持心一禪師拆毀廟宇。心一和尚姓李,安徽壽州人,原是清軍一個哨官。甲午戰後,落髮出家。他秉性剛直,不畏強暴,具有愛國之心。為抗議俄軍拆廟,他組織廟裡僧人搬運柴草,置於寺廟周圍。俄軍若強行毀寺,便與廟宇共存亡。俄軍見心一法師態度強硬,擔心引起眾怒,便拿出兩萬盧布做動遷補償。這筆補償費根本不夠用,沒辦法,佛家遇上俄國兵,有理說不清。歷經元明清3個朝代的天后宮,只能另選地方,重建廟宇。

旅順天后宮史話

天后宮戲臺上演出傳統劇目(源自網絡)

光緒廿五年(公元1899年),心一法師在旅順教場溝西山(現大連市第55中學的位置)重修天后宮。心一晝夜經營,善人君子以補其短。新建的天后宮,有如來佛殿3間,僧人住室3間,東西客室3間。中間是高大樓殿,供奉天后。殿樓左右看臺各3間;另有戲樓、鐘樓、鼓樓。新建天后宮規模宏大,金碧輝煌。每年夏曆三月廿三為旅順天后宮廟會。屆時,進香朝拜者絡繹不絕,盛況空前。

旅順天后宮史話

農曆三月廿三廟會看演出(源自網絡)


旅順天后宮史話

天后宮外的集市(源自網絡)

重修天后宮的情況,載於心一禪師碑文“修天后宮序”。此碑立於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七月十五日。石碑從大連市第55中學校園內挖出,現存旅順日俄監獄博物館。《旅順口志》有碑文全文記載。

在旅順只要提到太陽溝羅振的大雲書庫,就必然涉及到天后宮。1945年10月,蘇軍借用太陽溝羅公館和大雲書庫,將羅振玉30萬冊藏書掀到樓下。在羅家人的協助下,旅順政府租車將書運到老城區大廟裡,這個大廟就是天后宮。解放後,剛剛重建幾十年的天后宮改為學校,初為小學,後為大連市第55中學。如果旅順城裡天后宮還在,保留著一方淨土,聽晨鐘暮鼓,享用人間香火的海神娘娘一定會把大海的子孫佑護。

旅順天后宮史話

在天后宮的原位置上俄軍建的水兵俱樂部(源自網絡)

當年,建55中學東面教學樓時,樓前北邊有一座廟宇尚存,作為施工的庫房。現在這裡天后宮的痕跡一點也沒有了。當年趕廟會的人已是八九十歲了。如果想了解天后宮更多的內容,必須進行搶救性的挖掘。俄國強租旅大時期,旅順港灣街叫尼古拉大街,俄軍在天后宮舊址建水兵俱樂部。日軍佔領旅順後大街改為東鄉町,水兵俱樂部改為水交社。水交社的外牆地基還在,以此可以找到當年天后宮的準確位置。

注:水交社是日本海軍省外圍團體,於1876年3月21日所創設之日本海軍將校親睦、研究的團體,其名稱來自《莊子》書中“君子之交淡若水”的句子。該組織的總裁是由現役海軍將官的皇族擔任,社長為現任海軍大臣兼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