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唐朝的衰落,起始於唐玄宗娶楊玉環開始,你怎麼看?

子冬


自古都說“紅顏禍水”,女人長大太美麗其實就是一種原罪,尤其是亡國之君身邊的美人是最可憐的,一個國家的滅亡最終原因:不在於國君而在於這個狐媚的女人,所以幾千年下來無論是妹喜、妲己還是褒姒都被罵的很慘,其實細想想一個國君自小生活在爾虞我詐的宮廷之中,他們就算再昏庸再喜歡一個女子也不會唯一個小女子是從啊,這些美人不過是就是替這些國君背了鍋罷了。

再者唐玄宗娶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首先說唐玄宗如果自己不沉溺女色不懶怠朝政又怎麼會色令智昏的奪了自己的兒媳婦呢?又怎麼會把朝政交給楊國忠呢?的確唐玄宗在得到了楊玉環以後更加的不理朝政只知道享樂,但是一個人想要墮落楊玉環一個弱女子又能怎麼辦呢?等到安史之亂髮生以後,人們把錯誤都歸咎到楊國忠楊玉環身上,細想以後楊玉環也許是替唐玄宗頂了罪呢?一國之君的錯誤安到小女子的身上,這難道不可悲嗎?

其實早些年唐玄宗也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知道皇位得來不易,可是太平日子過久了人有時候就會生出一些怠惰之心,所以無論是普通人也好一國之君也罷,只要有了怠惰之心在不控制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從此就振奮不起來了,享樂誰不會呢?一味地高樂的後果就是國將不國,有時候客觀分析以後會覺得這些美人的確冤枉,在男權社會之中女人不過就是附庸品罷了,哪有什麼地位呢?





婉兮歷史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中一首,這首詩描述的是唐玄宗皇帝為了取悅自己寵愛的楊貴妃,專門用當時的特快專遞(八百里快馬加急)從嶺南(廣東地區)運送荔枝鮮果到長安(今陝西西安),給楊貴妃品嚐,從嶺南到長安相距3200多里以上,這個運輸荔枝方式的成本,其荔枝的價格與黃金不相上下了,可見唐玄宗對楊貴妃是多麼寵愛。

楊貴妃原本是唐玄宗的兒媳婦,是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在自己最寵愛的武惠妃去世後,經人介紹強行把兒媳婦楊玉環納為自己的妃子,實在是一件奇葩的事,不過這在唐朝真不算什麼事。

唐玄宗其實是唐朝有名的賢君,通過兩次宮廷政變鞏固地位,併成為唐朝自武則天之後的第三位皇帝,唐玄宗前半生英明神武,使得唐朝的國力達到頂峰,並形成了開元之治的大盛世,然而唐朝的命運在唐玄宗納楊玉環為妃後產生了變化。

唐玄宗招楊玉環進入後宮時已經53歲,當時的楊玉環才19歲,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故事人盡皆知,這是唐朝衰弱的原因嗎?

整個唐朝的國力在公元741年,也就是開元之治的時期,達到了頂峰,從741年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唐玄宗把楊貴妃納入後宮是在737年,冊封楊玉環為貴妃則是在745年,唐朝走下坡路的時間與唐玄宗寵愛楊貴妃的時間高度吻合,有理由相信唐朝的衰弱就是從唐玄宗寵愛楊貴妃開始的。

唐玄宗身為一國之君,居然搶了兒媳婦為妃,導致一個帝國的衰弱,不得不說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雖然說唐朝的衰弱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唐朝不斷對外用兵導致國力衰弱,還有府兵制瓦解募兵制興起,導致軍事將領擁兵自重,再比如土地兼併加劇導致社會矛盾加劇等等,這裡主要還是講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導致國力衰弱的原因。

1、由於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導致不理政事,沉迷享樂。

自從有了楊貴妃,唐玄宗逐漸開始不理政事,沉迷享樂,刻章討好楊貴妃,身為一國之君,唐玄宗再也不像自己年輕時候那樣勤於政務,勵精圖治,而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酒色和奢侈上,楊貴妃喜歡穿新衣服,唐玄宗就找了七百多人為楊貴妃製作新衣服,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就修建了幾千里長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一條專門用於進貢荔枝的貢道,這是赤裸裸的奢侈浪費,這需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可唐玄宗根本不不乎。

寵一個楊貴妃還不夠,連楊貴妃的姐妹一起寵,唐玄宗一口氣把楊貴妃的大姐、三姐、八姐全部收入宮中,都分封為夫人,一門四女侍候年過六旬的唐玄宗,唐玄宗還不夠荒淫無度嗎?唐朝還不走下坡路嗎?

2、由於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導致任用奸臣小人為相長期把持國政。

由於唐玄宗寵愛楊貴妃,所以楊貴妃的親戚全部得到重用,正所謂一個得道全家昇天,就是如此了,唐玄宗任用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擔任宰相,自己又不理朝政,導致楊國忠弄權,楊國忠是楊貴妃帶來的,始作俑者當然是楊貴妃。

楊國忠在擔任宰相期間,與李林甫狼狽為奸,一邊打擊異己,一邊為自己專權,甚至連太子一黨也倍受打擊,楊國忠真正掌權後,楊氏一族雞犬升天,形成黨派,楊國忠沒有李林甫的能力,乾的事卻比李林甫離譜多了,曾經兩次發動對南詔失敗的戰爭,又不能很好地控制手握兵權的安䘵山,便在唐玄宗面前極力詆譭安䘵山,卻因為此而導致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的爆發導致唐朝的國力大幅衰減,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就與楊國忠有著直接關係,楊國忠為了擅權,打擊異己,對於不是自己的親信一力打擊,包括安䘵山,安䘵山最終起兵造反,打出的旗號也是“清君側、誅楊國忠”,可見楊國忠是安史之亂爆發的其中一個原因,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但楊國忠這個原因最終都要算到楊貴妃頭上。

正是由於唐玄宗寵信楊貴妃,才來了一系列的消耗唐朝國力的原因,也帶了安史之亂,直接導致大唐帝國衰弱的主因,安史之亂持續了8年,唐朝數百年基業毀於一旦,這都與楊貴妃和楊國忠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雖然楊貴妃和楊國忠一黨在馬嵬驛之變被殺,可是唐朝衰弱的根基已經種下了,安史之亂已經開始了,就連唐玄宗也落得個被太子奪權的後果,孤老一身,這一切都和楊貴妃這個女人有關。

當然也不能過份誇大楊貴妃的作用,畢竟還有唐玄宗這個當事人的原因,唐玄宗是一切事件的起源,楊貴妃是他娶的,楊國忠也是他任用的,包括安史之亂的爆發,唐玄宗也有不可推辭的責任,他沒有解決楊國忠與安䘵山之間的矛盾與平衡,也沒有解決唐朝四處征戰,藩鎮割據,擁兵自重的現狀,更因為自己的放縱享樂導致前半生清明的朝政一片混亂,所以唐玄宗要承擔領導責任和主要責任。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對於把唐朝的衰弱歸結於唐玄宗娶楊玉環時開始的觀點,筆者表示極不贊同!為什麼這麼說,請聽筆者慢慢道來。

不可否認的是,女人真的不比男人差。但從父系社會取代母系社會之後,哪怕出現過若干強勢的女子,如武則天,到頭來還是在駕崩前把權力交還李姓,駕崩後與唐高宗李治合葬,乖乖的做回到李姓媳婦的身份上來。因此說,把一個國家的興亡原因推給一個女人,這是那些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士大夫們推卸責任的一種嫁禍之舉,在為所謂的“紅顏禍水”找到背書的一種意淫。

那麼,唐朝是從什麼時期開始衰弱的呢?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從年代或者哪位帝王在位時期來界定唐朝的衰弱,而應該從軍隊和土地這兩個最為關鍵行業的變化來發現唐衰弱的苗頭或者跡象。

人口對土地的佔有率不合理

封建社會有個歷史怪圈,那就是在亂世之後,人口急劇下降,世家大族遭受到極大地損失,土地大量閒置,這就為新興的王朝提供了均田的條件。因此,在王朝建立之初,舉國上下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可是,隨著國家的穩定,人口的滋生繁衍,新興貴族階級和恢復了元氣的世家大族們的侵佔,國家的均田政策很快就維持不下去了。因此,新一輪的動亂又開始發生,愈演愈烈,最終又走回到前朝的老路上來。就這樣週而復始,王朝更迭,始終沒有好辦法。直到封建社會滅亡,也沒有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總不能為了保持均田制限制人口的增長吧?

這種現象在唐高宗李治時期就初現苗頭,可是 ,隨著武則天的上臺,大肆清洗世家大族和以關隴貴族為代表的軍事貴族集團,解放了大量的土地分配給農民,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這個怪圈的輪迴速度。這也是武則天以一個女人做了皇帝,並且大殺四方,幾乎得罪了所有舊貴族和世家大族之後,卻仍然能夠穩坐皇帝寶座的原因,因為,大量的中小世家和數量最大的普通民眾在武則天的改朝換代中得到了好處。

因此說,唐朝的衰弱應該從唐高宗李治之後就已經初現苗頭,卻被武則天減緩了發展的速度。可是,隨著武則天把權力還給李姓,李姓皇族和關隴貴族就像還鄉團的地主們那樣,瘋狂的反攻倒算,這個歷史怪圈又開始急速發展。

筆者認為,唐朝衰弱的第一個原因是人口和土地的佔有率嚴重不合理,其時間應該是在唐高宗時期開始,在唐中宗和唐睿宗時期奠定,在唐玄宗時期爆發。

府兵制的消亡

唐朝衰弱的第二個原因是府兵制的消亡。就像筆者在前文中說到那樣,建國之初大量土地閒置,這就為實行府兵制創造了條件。士兵們戰時出征,戰爭結束之後,有家可回,有地可種,自然不會流落在外。

可是,隨著土地的急劇兼併,大量的士兵失去了土地,在戰爭結束之後,無家可回,無地可種,要麼被各鎮節度使們招募為牙兵,要麼成為流民,要麼佔山為王,在軍隊中和社會上造成了極大地隱患。

這種現象也是在唐高宗時期初顯苗頭,同樣因為武則天的原因,暫緩了這個現象的繼續發展。可是,隨著武則天駕崩,一切又回到從前。在唐玄宗時期,府兵制度已經名存實亡,募兵制度已經成為了主流,兼之唐玄宗在對待邊將問題上的撫御失策,直接釀成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平息之後,大量的士兵無法回鄉,在別有用心的將領們的招募下,其中的精銳者變成了節度使們的牙兵,病殘者死於溝壑,老弱者成為流民。這種現象不僅使得唐朝失去了大量的賦稅來源和士兵來源,也使得唐朝奉行了多年的在軍事上頭重腳輕的政策破產,變成了頭輕腳重,終於尾大不掉,形成了唐朝的藩鎮割據局面,也直接造成了後世五代十國的亂世。

總結

因此說,唐朝的衰亡不是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根本無法打破上文中提到的那個歷史怪圈,所以在表面上看,是因為人口對土地的佔有率和府兵制的消亡這兩個原因造成了唐朝的衰弱和滅亡,但從實質上來看,無法打破這個歷史怪圈才是真正的原因。


萬事之始


唐朝的衰落,起始於唐玄宗娶楊玉環?

唐玄宗娶楊玉環只是一個八卦事件:父親搶了兒子的女人。只是在這八卦事件之後又發生了導致大唐衰落的安史之亂,因此就說唐朝的衰落起始於唐玄宗娶楊玉環。按這個邏輯推論,我覺得唐朝的衰落還起始於李淵反隋建唐呢。

這種說法真是豈有此理,明顯是甩鍋。

一個王朝的衰落,最主要的底層作用是經濟因素,其次才是人事因素。

底層因素之一:人口幾何級數增長、土地線性增長,很快就將人多地少,百姓生活水平下降,動亂髮生

古代王朝一般都是在經歷戰亂之後建立的。一開始的時候人少地多,只要大家願意努力,就都能過上好生活。但是,人口的增長和土地開發的速度是不同步的。人口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而土地是線性增長的。同時人口增長沒有上限,而土地卻很快就開發完了。

我們來看看幾個朝代的人口數據和動亂髮生的同步性。

隋朝在30年左右的時間內,人口幾乎翻了一番。在隋煬帝大業5年,總人口達到5032萬。隨後發生了什麼?隨後就是大業七年(611年)隋朝多地爆發了農民起義。很快起義遍佈了山東、河北、河南和江淮地區,隋朝不久覆亡。

再來看看唐朝。

唐朝人口在天寶十一年(752年)達到了一個頂峰5997萬。隨後幾年有所減少,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人口為5291萬。盛世大唐此時的人口已經到了頂峰。各地藩鎮的兵多是流民組成。哪來的那麼多流民呢?就是土地無法養活了,出去應募當兵。結果安史之亂很快爆發。

接下來看看清朝的數據:

1851年,清朝人口達到了頂峰4.34億。但人均土地則下降到了1.6畝。結果1851年發生了什麼?就是太平天國起義和捻軍起義。

以上幾個朝代的數據說明了一個道理,農業時代王朝的人口按照幾何級數增長,而土地等生存資料卻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的;增加的人口到某一極限後,生活水平下降,社會開始動亂。過多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人口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平。這就是著名的馬爾薩斯定律。

馬爾薩斯定律在農業時代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概括為以下示意圖:


底層因素之二:氣候在唐朝中葉開始變冷,農業減產,加劇了人類社會的矛盾。

在底層發揮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素,還有氣候問題。

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糧食產量。而唐朝中葉恰好遇上的氣溫變低,氣溫變低則導致糧食減產。

如上圖所示,圖中藍色豎線處。唐初恰好遇上了氣溫高的時段,所以唐朝前期很好。但是就在唐朝中葉,氣溫開始下降。氣溫下降,糧食減產,加劇了人類社會的矛盾。

其他因素:統治者敗壞、人事鬥爭等

在上述底層因素之上,人的因素才開始發揮作用。因為資源不足,不同人群和利益群體之間就開始爭奪資源,在爭奪之中,矛盾會隨機爆發。

此處,我們才能看到唐玄宗在國家治理上的毛病。

這些毛病唐玄宗原來就有。比如在任用人才方面,唐玄宗一直任用他所欣賞的人。原來他欣賞的是宋璟、姚崇、張九齡這樣的人,但到了開元時期,他欣賞的類型卻變成了楊國忠、李林甫這樣的。

原來的宋璟、姚崇、張九齡等,他們在任時,社會矛盾沒有到激烈的程度,所以他們垂拱而治即可,稍微有點作為就被稱為賢相。而到了楊國忠、李林甫當政時,社會矛盾已經激化,他們即使採取宋璟、姚崇、張九齡等的做法,也無法避免矛盾爆發,能不能延緩都不一定。而不幸的是楊國忠李林甫反而挑動矛盾各方,尤其是楊國忠,激化矛盾,為矛盾的爆發創造了條件。

結束語

安史之亂把大唐從頂峰拉了下來。但這與李隆基娶楊玉環沒多少關係,人多地少的矛盾到了爆發點,這才是主要因素。

農業社會實在無法解決馬爾薩斯陷阱問題,這個一直要到工業時代才能解決。

(完)

凌煙閣論史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凌煙閣論史


嚴格來說是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壹二雜談


這是歷史的表面,而本質上唐代在玄宗時期達到了極盛,與他前期勵精圖治、親賢遠佞是分不開的。而從天寶年間開始,玄宗就認為天下太平了,可以好好享樂了,不好好管理國家大事,驕傲自大,罷免賢相,重用奸臣。不思居安思危,死於安樂的古訓。這樣表面的繁榮潛伏著巨大的危機,最後導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由盛轉衰。沒有楊貴妃,會有張貴妃、劉貴妃,玄宗手下盛唐也會轉衰。


獨行扁舟子張傑


我想為紅顏辯白一下,唐王朝的衰落絕不是自唐玄宗寵幸楊玉環開始,當然楊氏得寵於君王,使得楊氏一門“光彩生門戶”,連天子的宗親們都不得不避讓之,甚至諂媚之,以至於長安百姓“不重生男重生女”,可見百姓羨之,必然也更多人恨之,所以馬嵬坡,將士們棄妻兒於安祿山的虎狼師之下,而保天子落荒而逃,所以只能將一腔怨憤瀉在楊氏身上,天子也理所應當的似乎把罪魁禍首處死,那麼唐玄宗是無知小兒嗎?是被人脅迫無權嗎?是失去了對軍隊的操控嗎?似乎都不是吧,郭子儀的御林軍至始至終都是效忠明皇的,那怎麼納了楊玉環國家就亂了呢?一個除了姿貌動天下,才情撩心肝的女人,實在是沒有什麼政治能力,她怎麼會是一個衰落的開始,史書上也沒有任何記載她干預過唐明皇處理國之政事,那麼她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咱們去追尋一下,到底唐王朝的衰落從何始!

自公元618年,從此進入了一箇中國人一直引以為自豪的時代,大唐經過近一百年的發展,經過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貞觀之治,甚至武則天,史家也稱其“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到公元710年,雖然政治PK也是激烈,但國家根基相對穩定,逐步進入全盛時期,李隆基與唐中宗的韋皇后集團的鬥爭也進入最激烈的時刻。

這位韋皇后也堪稱最敢想,最敢幹的女人,不但丈夫中宗李顯在世時,她就公然和武三思各種勾連,後來又覺得既然婆母這個“阿武”都可君臨天下,我來複制一下,大約天下也不會太反對吧,所以與女兒,安樂公主一起鴆殺中宗,這簡直是殘忍而無情,患難時的夫妻,居然這樣結果對方,當然應該天下共討之,所以李隆基在這一次的鬥爭中又取得了最大的戰績,於是父親唐睿宗李旦,也是相當的懂的權衡,當了一年多的天子就禪位於李隆基,大唐由此開始了一個全盛時代!

李隆基第一個年號先天 第二個年號持續使用29個年頭(公元713~公元741),也實在是無數唐詩都不吝溢美之詞來描繪的時代,“憶昔開元全盛日…稻米流脂粟米白”,這是個富足也相對邊疆穩定的時代,更是玄宗識人善任,指點江山的時代,快速穩定了皇位,澄清吏治。史載他“寬賦斂,節徵徭,使天下無事”,並要求地方官“止奸盜,挫豪強”,“勤恤孤弱,勸率農桑”,到開元八年,玄宗在一道敕中說“五穀豐植,萬物阜安,百姓無事,於茲八年以矣”,雖然隔一千多年,我都能想象,他寫敕時的得意與滿足,不過這時他不滿四十歲,所以依然幹勁十足,後宮不過是這位卓越君主的臨時休憩之地。

影響唐王朝衰落的問題也隨著頂峰的到來逐步出現。

第一,邊鎮節度使不斷增加,從710~719年,增加了幽州、河西、隴右、劍南、安西和平盧節度使。也同時出現了,邊鎮軍隊各有指揮,到開元十一年,延邊節度使制度最後確定下來,他們也逐步獲得了更大的支配權,甚至可以自行鑄幣獲得更大的利益,一旦中央出現衰退跡象,沒有幾個有巨大軍權,財權的節度使會誓死捍衛中央政權,而是伺機而動,也許亂世再起時就可問鼎天下,這是埋下的伏筆,是逐步養成的禍患!隨著邊鎮兵特點的變化,府兵制這種兵農合一的制度不再適合,也無法維持,當時的宰相張說建議停止府兵輪流到京師宿衛,於是開始招募壯士充當宿衛,長安周圍的白丁及一些州從府兵約十二萬人,成為了“長從宿衛”,開元二十五年,邊地也開始募兵,府兵制從此從中國歷史上消失,成為了職業軍人的時代,這也的確給逃亡的農民一個新的出路,但到開元后期繁榮已久的危局愈發嚴重,京師宿衛多招募的是市井小販,甚至走雞鬥狗之徒,戰鬥力極差,而且所謂承平已久,沒有良好的訓練,更要命的是百姓皆恥於當兵,可想而知,國家一有危難,他們怎麼能誓死捍衛!那些蠢蠢欲動的人也是窺視這種情況已久,這也是早早埋下的衰象!

第二,唐承隋制,設立三省六部,(六部中的戶部,在唐太宗之前稱“民部”,為避太宗諱而易為“戶部”),所謂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三省長官皆為宰相,互相制約,互為監督!開元元年宰相劉幽求被罷相,這也是玄宗執政時期的特點,宰相跟走馬燈似的換,合心意留下,不對路的走人。劉罷相之後,到開元十二年,都不設僕射,就是所謂主管者,三省長官共知政事的格局被打破,三省制名存實亡,這是唐朝政治體制的重大變化!造成了皇帝現下信任依賴的人權力空前強大,一旦權力歸於一人之手,那麼他只要秉承上意,使其舒心,其它似乎都可以按這個具體執行者的意圖辦了,而一旦有人觸及他的奶酪,那必然是狠狠打擊,哪怕他是所謂忠臣良將!李林甫就一這樣一個姿態出現了,歷史載他“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恆度”,保證著國家機器的有效運轉,國內的經濟持續發展,甚至對土地兼併的加劇也給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不得不說他為宰相時,的確是能臣幹吏,可是對於不依附他的人,也是毫不手軟的打擊,甚至置其死地才安心!有個成語就是形容他的,所謂“口蜜腹劍”,諸位自然就可聯想他的處世之道,也可以想象當時的政治鬥爭之殘酷。李林甫為了獨攬大權,防止節度使因為軍功會進入權力中心,所以極力主張任用胡將做節度使,唐玄宗也極盡拉攏之事,設甚至和安祿山成了幹父子,但卻並沒有從制度上採取措施來保證他們的忠誠與服從,所以一旦中央出現問題,失控就是在所難免。所以玄宗之後雖然一再進行干預甚至是裁撤,其結果就是降而復叛,兵變不斷!這是一個女人能造成的嗎?

如果說有什麼責任,大約李林甫後來的接班人,楊國忠的大權獨攬,楊玉環是前因,楊國忠,原名楊釗,他的長官,劍南節度使讓他去長安找靠山,自然是知道他是楊氏姐妹族兄,自然他順利的得到了引薦,這個人,相當有經濟頭腦,為皇帝出了很多增加財政收入的辦法,以糧食糶變為金銀,解除了皇帝的財政擔憂,自然而然受到玄宗器重,李林甫死後,楊國忠集軍政大權於一人,這是唐代歷史上任何一任宰相都未曾達到的權力巔峰!這的確是先有寵妃,再有楊國忠,但敗象早有,他們是雪上加霜!

第三,其實對玄宗皇帝的心路歷程的分析應該擺在第一位,他是帝國的掌舵人,駛向哪裡,從來都是他在最終決定!這位曾經的開元之主,天才的音樂家,才情超絕的文藝青年,是怎樣把他的帝國從高峰帶入谷底。前文中曾提到他在開元八年的敕令中的志得意滿的表達也是極致了!因成功而嬌縱,因名節而倨傲,就會一葉障目,那麼接著就是以一人之意志,之好惡來判斷和處置,後來對李楊的過度倚重,特別是對宦官的重用為他的後世子孫也埋下禍患,宦官不但有官職還有府宅,特別是玄宗身邊的高力士甚至可以處置進奏的文表,這難道不是危局的一環嗎?玄宗得到了俗世的無上榮光,那麼就還要在神仙的世界去尋找他認為的“治世良方”,在五十六歲時遇上了壽王妃,他第十八個兒子壽王李瑁的媳婦,從此就不能自拔,於是又藉助道家的說法,度她去做女道士,號太真,從此就開始了華清宮的一幕一幕,如果說這是衰落的開始就太遲了吧!不過倒是一個想法的開始“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做門楣”!





閒情小樣


唐朝的衰落是起始於唐玄宗娶楊玉環,但楊玉環不是禍害唐朝的罪人。

唐朝的衰落是唐玄宗太過於信任奸相楊國忠,又重用安祿山,才導致安史之亂爆發,但安史之亂沒有徹底動搖唐朝的根基,因為當時大唐還有一個大人物。

千古第一福將郭子儀相信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亂最後是被郭子儀帶兵剿滅的。


用戶638883浪雞添鴨


由於她們長得國色天香、傾國傾城深得國君喜歡,就在歷史長河中贏得禍亂朝綱和“紅顏禍水”的美名,唐朝的楊玉環就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國家因為一個女人由盛轉衰是有條件的,前提就是這個女人能夠完全的控制這個國家的命脈。就像漢朝呂雉,唐朝武則天,清朝慈禧一樣,成為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那她們的存在確實能夠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比如漢朝在呂雉統治時期國力不斷上升,武則天代唐期間唐朝也不斷變得強大,清朝從乾隆開始就已經衰敗,而慈禧憑一己之力還維持了數十年,她死後才迅速滅亡。

縱觀唐朝歷史,有兩個時期最為鼎盛,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時期,一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時期,前者在李世民的治理下政通人和,國力強盛,後者在李隆基的帶領下經濟發達,使各個小國紛紛歸順唐朝,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唐朝的衰落也是拜這個唐玄宗李隆基所賜,唐玄宗的四個舉動也直接導致了唐朝的衰落。

其一、唐玄宗在剛剛繼承帝位的時候,是個勵精圖治、治國有方的好皇帝,他任用賢能,政治清明,讓大唐有了開元盛世的興盛局面。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經濟也達到了巔峰,本來唐玄宗如果一直這樣治理唐朝的話,唐朝也不至於衰敗,而他自己也能留個千古美名。但是,這時的他開始飄飄然了,聽不了臣子反對的意見,喜歡拍馬屁的。為了能更好的享受榮華富貴,甚至動用大量的金銀財寶,修建了酒池肉林供其享樂。

其二、就和當時的第一大美女—楊玉環有關了,當時的唐玄宗對楊玉環痴心一片,整個後宮佳麗三千,卻獨寵楊玉環一人,楊玉環喜歡吃荔枝,但是盛產荔枝的地方離京城很遠,為了能博得楊玉環一笑,唐玄宗甚至讓侍衛快馬加鞭,從千里之外運回新鮮的荔枝,留下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千古名句。唐玄宗對於楊貴妃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給楊貴妃戴最好的金銀首飾,楊貴妃一串普通的手環的價值都相當於一位大臣一年的俸祿,可見楊貴妃有多麼受寵,所以唐玄宗陷入了和楊貴妃的愛情中,荒廢了朝政。

其三、就是重用奸佞之臣,唐玄宗為了讓楊玉環高興,重用楊國忠,而楊國忠徇私枉法,專權誤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特別是兩次帶兵攻打南詔,更是是損失慘重,可謂是一個禍國禍民的大奸臣。各位忠臣雖然很憤怒,但是楊國忠作為皇帝的紅人,忠臣們也是敢怒不敢言,所以楊國忠一人將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很多百姓也因此失去了養家餬口的土地,民意就好像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導致唐朝國力下滑,

其四、楊玉環的通風報信,安祿山得以大難不死,更是加速了安史之亂的爆發。關於安祿山朝中早有明眼人看出來安祿山有謀反之意,於是上奏給唐玄宗。唐玄宗也擔心,就照安祿山入京,誰知楊貴妃提前給安祿山通風報信,安祿山就將計就計,表示忠心贏得玄宗更加信任,還就此升官了。如果唐玄宗此時就殺了安祿山,就有可能沒有安史之亂了。

楊玉環和以上幾位是有質的區別的,她終其一生只是個妃子,連皇后都不是,國家的權柄始終掌握在皇帝的手裡。人們都說楊玉環的出現迷惑了一代君王,正是她斷送了開元盛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讓安史之亂成為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是,一個擁有的皇權的皇帝才是帝國命運的決定者,與一個沒有權力的妃子無關。大概沒有一個皇帝老兒不愛美女,他們同樣擁有眾多美麗和寵愛的妃子。但是這些人懂得把國事和私情分開,不會因為一己私慾而誤國

唐玄宗晚年縱情享樂,用人決策失誤才是唐朝逐漸走向衰敗的主要原因。楊玉環能影響到皇帝,是因為皇帝,不能管理好自己。我們縱看歷史的時候總是喜歡忽略主旨,而關注那些讀起來津津有味,情節曲折,引人入勝的細枝末節。楊玉環死在馬嵬坡,真可謂下場淒涼。但是憑他一個弱女子,如何在權力慾望極重的唐玄宗手裡撼動大唐江山








文靜視角


就朝代的衰落或毀滅,世人喜歡把這種歷史“背鍋”強加於帝王寵愛的美女身上,商紂王期妲己,唐玄宗期楊玉環,被當作為“紅顏禍水”,一個朝廷的衰落或毀滅並不是由這些女人造成的。

然而,王朝的衰落、覆滅從男權社會統治背景下,女人根本就不是王朝衰落的誘因,只佔其中的一部分因素。唐玄宗在中後期懶政沉色、國力已嚴重衰退,其實楊玉環即時不存在,大唐王朝走下坡路已成定局。

楊玉環國色天仙般的美人,被唐玄宗發現後,從兒子手中生生奪過來作為自己的愛妃,給後人留下詬病,歷代的文人墨客把唐玄宗視作為無道昏君,一定程度上也對唐玄宗有抹黑之處。

唐朝經過李世民與武則天的治理積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名臣姚崇、宋璟等人的有力扶持下唐玄宗治理出開元盛世。在開元年間,唐玄宗知人善用,心繫民生兢兢業業,勵精圖治,把唐朝再次推向了繁榮頂峰。然而隨著姚崇、宋璟的離世,唐玄宗身邊失去了約束,開始變得膨脹自滿,居功自傲,完全沉浸在盛世的美夢中無法自拔。

天寶年間之後,唐玄宗喜歡音律,楊玉環又善於舞技,慢慢沉迷於酒色亨樂,懶惰於朝政,親手葬送了開創的盛世。

好大喜功,挑起南詔和吐蕃的戰爭,軍力軟弱戰爭節節失敗,耗費了大量的國力。軍隊戰鬥力的衰落,從軍隊內部腐敗、奢靡淫逸缺乏有效的訓練,將士離心已開始走下坡路,李世民時期的中央軍彪悍戰鬥力早已不復存在,而存成了貴富子弟撈功績的地方。

不管是任用李林甫還是楊國功為相期,在唐玄宗的包庇縱容之下,把弄朝政、管控官員任用,排除異己、迎奉供養唐玄宗的貪圖享樂。唐玄宗後期最大的識人任用失識,任命有野心的異族安祿山為邊疆兩地節度使,軍政大權於一身,以後來安史之亂埋下隱患。

在安祿山無節制的發展壯大下,內外勾結率領十幾萬叛軍直插長安,各地的守軍接連失敗,還有自動投降者,毫無戰鬥力的中央軍,無法阻擋住叛軍的攻勢,就連洛陽守衛的中央軍都選擇棄城出逃。沒過多久潼關失守,唐玄宗和楊玉環倉皇一路南逃,只帶著少數宮女和少量軍隊,由太子李亨率領著少罦軍隊斷後。

在出逃的路上,太子李亨和一些朝臣就對楊國忠和楊玉環懷恨在心,儘快的把這一對誤國的兄妹處理掉,當唐玄宗逃至馬嵬附近後,因糧食短缺楊國忠跋扈的一面激怒眾人,士兵們譁變把楊國忠當成砍殺,又逼迫唐玄宗把楊玉環除掉,最後迫於無奈只好把楊玉環賜死。楊玉環死後唐玄宗繼續帶著少量軍隊向成都出逃,而李亨率軍駐留下組織力量防守,在十幾個大臣的擁護下登基稱帝。

長達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對繁華的長安城毀損嚴重、留下一片焚燼殘跡。史中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豹狼所號。”——《舊唐書》

經過這次戰亂,廣大的民眾無家可歸,不時的面臨著叛軍的屠殺,大批土地荒廢黎民逃散,百年後的覆面留下了禍因,唐玄宗的作為讓強盛的唐朝中途衰落,非楊玉環一個女人之過,主因在於唐玄宗的墮落,治國荒廢。

長達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有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產生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