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的评分怎么这么低?

Amuwa


【主要原因集中在军备失真和逻辑断裂两个问题上!】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野心太大,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想把中途岛战役的前前后后360度展示,同时还要兼顾主角的英雄故事,最后的结果就是有点像纪录片,剧情度较差。

关于军备失真

一些军事迷对这部电影颇有微词,也许为了场面上的好看,在电影中船舰的数量,还有一些武器的性能都和历史中真实情况有所出入。比如珍珠港停泊的战列舰的数量就比历史记录的多。另外电影里的各方军队的军服似乎也和真实记录有出入。这本来就是一部军事迷喜欢的电影类型,结果存在失真,减分是难免的。

逻辑断裂,需要观众自己补坑

这部电影展示了历史上很多的片段,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并没有把之所以然说清楚,如果你不懂历史,绝对会懵。比如美军最后是怎么确定AF指的是中途岛呢?其实是美军从中途岛发出了一个假电报说淡水处理设备坏了,然后日军截获电报以后转发了出去,就成了“AF快没有淡水了”。还有美军为什么要用陆军轰炸机炸东京也没交代,鹦母螺号潜艇也是亮相一下就没交代了,有点莫名其妙。

这都造成了对非军事迷来说,看起来有障碍,减分同样难免。

结语

这电影场面宏大,特效更是非常精彩,画面感绝了,很多画面都可以用来做屏保。但是在细节上这部电影还是没做好,最终军事迷不是很满意,一般观众不完全能看懂,自然得分不高。


十三盘娱乐


整部电影我都没搞懂许多人的作用

出场人物挺多 但是每个人的行为都让我特别不理解

男主第一次打完仗忽然就回家 带着老婆忽然就参加晚会 老婆忽然就质问为啥我老公不升职 然后她老公忽然又被调到其他战舰 然后又忽然升职????

每一个人物都给我这种迷惑的感觉

我真的全程都没看懂在干嘛呢

出场的人物挺多 但是感觉每个人都长得差不多

后面轰炸的时候都炸偏了 那个飞行员害特别高兴???

特效做的也没有特别好

为啥还能7.7分😢



洋洋爱剪辑


你好,我是做影视领域的创作者,我很高兴回答您的《决战中途岛》的评分怎么这么低,下面由我来为您解答:

1.片头37年美国海军访问日本时,挂在日本海军将官的房间里的照片里竟然有39年空母r飞龙」试航时的照片以及44年「鸟海J在菲律宾塔威塔威锚地的照片。

2.珍珠港里面竟然停着至少四艘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现实中只有两艘,一艘还在干船坞),甚至还有纽约J

3.「企业J空袭马绍尔群岛的时候,竟然在塔罗阿岛用鱼雷机攻击了一艘「金刚」级战列舰(现实中,四艘「金刚」在这个时间点说,要么在南洋,要么在日本本土,就是不在马绍尔)

4.中途岛战役当天的模型问题:二航战所有的空母都是飞龙J,”加贺J 的模型舰桥位置似乎反了。

5.百斯特机队看到南云一机舰的时候,那-幕的俯瞰图里飞龙被5艘大和围着...

6.中途岛的陆基轰炸机没有SB2U

7.IJN海航飞机做的不走心,几乎只有零战

还有一.些诸如命运的五分钟之类的错误的说法,还有之前有大佬吐槽过的军服之类的问题。(貌似这里面的96神炮防空火力密度有点过分?)

不过整体还是不错的,至少还能看[捂脸][捂脸]






小谢影视圈


因为路人看不懂,因为非军迷看不懂。从珍珠港到中途岛决战,中间发生了太多可以大书特书的故事。珍珠港不说了,都知道拍烂了给个镜头过一遍,也别纠结日军的塑造什么的,这是中途岛不是恋爱珍珠港或者虎虎虎。杜立特空袭,刘亦菲为此故事的后面营救环节拍了一部电影。整个空袭行动从哈尔西带领舰队冒险突进,到大黄蜂b25甲板起飞,到轰炸和迫降以及中国付出巨大牺牲营救,这本身就是一部史诗影片的底子了。电影里就给了半个小时不到讲述,路人谁特么看得懂能体会杜立特80勇士的无畏和中国军民的悲壮?

珊瑚海海战,列太太沉没但也让翔鹤瑞鹤重伤,以至于后来“只有”四艘航母,不然约克城三姐妹拿什么打?这个重要剧情也仅仅只有一个模型和画面,路人还根本看不懂这是发生了啥更别说建模偷懒用一个模型了。约克城大破被拖回来三天出港边修边出动确实体现无敌的美帝损管,但是她也不能所有戏份都给企业吧。企业这么nb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继承了大黄蜂和约克城上的精英飞行员,约克城上的死神Vt中队更是绝对的主力。

当然还有我都忍不住的糟糕文戏,镜头快速切换不知所云,路人连人都没认清就开打了牺牲了。另外极其脸谱化南云忠一和山本五十六,命运的五分钟是不存在的,山本五十六更是分兵出动,自己在万里之外坐在大和上see。当然对于路人最好看的是后面40分钟,只要打起来了dick best俯冲投弹了就是真的爽,不过代价是不知所云地看完前90分钟,所以评分不会很高。另外对于军迷来说,由于可见的经费,出现了诸如五条大和、企业号反复沉没等bug;还有日本幻想中的舰队防空火力,被鱼雷机中队吸引住的零式战斗机忙于抢功而无法有限爬升应对从天而降的sbd,sbd的损失也大部分来自反应过来的零式的围追堵截,不过空战毕竟很难拍。总之肯定不够完美还原,瑕不掩瑜,军迷可以打出8.5-9分吧,十年少见的纯军事片。


影剧视野


首先题主这种抖机灵式提问特别无聊,没人觉得这很有趣,真的。

7.6不算低啊,又不是逐梦演艺圈那种分。

这次这个电影:

对日方的还原呈现非常不尊重(已经不是“不还原”了)。

对美方的塑造尚可,但没有新意,就是塑造了一批最为人所知的英雄好汉,这些英雄好汉相互也没有区分度。贝斯特和迪金森的区别是什么?历史上迪金森这个人真不是个样板戏式英雄。

不过美方人物的相貌都很还原,这是优点,虽然台词塑造略坑,写得有点水。

部分战争戏因为经费所限过于失真,比如防空96神炮。

最奇特的一点就是这片真的没怎么打鸡血,对史实的美化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一堆营销号突然开始狂刷“反政治正确神作”,“堂堂正正打鸡血”,“老派战争片”,不明白为啥。

相比之下还是要再说一遍,76版中途岛真的不错,可以当低配《大决战》看。再发一次这段,可能确实经过越战教育的美国人才能拍出最好的战争片:

随便截了一段视频,老版中途岛的结局,罗切福特和尼米兹在港口迎接企业号回港:

罗切福特:我有点好奇如果马特(片中虚构主角,约克城号上的高级飞官,约克城弃舰后迫降企业号,参与了对飞龙的攻击,返航迫降时迫降失败阵亡,算是众多飞行员事迹的融合)知道我们打赢了这场仗会怎么想。

尼米兹: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他会说什么,他会说“将军,这不对劲啊”,我们到底是比日本人更厉害还是更幸运呢?

此时靠港的企业号上,斯普鲁恩斯和参谋长布朗宁上校无精打采地走上舰桥露天部分,尼米兹看到后向二人敬了个礼,斯普鲁恩斯无精打采x2地回了个礼。旁边的布朗宁没有敬礼,还白了领导斯普鲁恩斯一眼。

全片在美式军乐进行曲中就此结束。什么都不用多说了。

你真的让我选一部《中途岛》推荐,那还得是这部:无聊的和领导寒暄,庸俗的同事间勾心斗角,会死人的战斗,这就是战争。

多说一句态度问题,这次这个片的态度………咋说呢,卖情怀可以,但真的不认真。

比如我之前答案也说过,视频里出现这大哥斯普鲁恩斯是个特难演的人,76版也没完全演好,但76版起码尝试了………以下三段是76版中途岛原台词:

1)(弗莱彻将军和刚接到临时指挥任务的此人握手)

弗莱彻:恭喜你呀!雷蒙德!(本片弗莱彻演得挺好)

斯普鲁恩斯:(冷笑一下)谢谢,我依旧感到很不安。

2)(斯普鲁恩斯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哈尔西,此2人对话比较随意,因为现实中关系还算铁,这一点符合史实)

哈尔西:(老朋友寒暄)这个病TM太难受了………你这次来有啥事?最近混得咋样?

斯普鲁恩斯:我主要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推荐我指挥)是皮疹脑转移了吗?

原话。另外这句台词在上译国语配音版中因被判定为骂人话而被河蟹………

3)(斯普鲁恩斯和布朗宁中校争论作战安排,史实中USN打得最烂十分丢人的部分,片中被部分美化,可以理解)

布朗宁:你要让飞机马上全部出动,但是敌人的航母不在一起呢?他们分兵怎么办?

斯普鲁恩斯:哦。那我们就坐着等死吧。

现在再看结尾视频里这段是不是有点意思了………这就是用心。





艾薇萌芽


这片子已经上了半个月才去看 感觉之前宣传挺弱的豆瓣评分也就7.6 这两天看到安利 , 幸好去影院看的!

太值得 但是评分好迷 在豆瓣评分通货膨胀的今天竟然才7.7

这个片子真的值得去电影看 虽然只是2D但是观感刺激一点不逊色 好多以飞行员视角的镜头

而且没有丑化日本 也介绍了了中国人民的付出牺牲

飞行员被俘想起来在建川博物馆里看到 日军把被俘的飞行员推到火炉里烧死 还有后来国府给中国百姓发小册子 宣传画 告诉大家美国人掉下来得救他们

片子没有俗套的爱情线 出场人物虽多却不繁冗 每个角色都有记忆点很鲜明

男主真的好帅

还有就是在舰队视角打飞机 和平时在电玩城玩射击游戏的感觉好像 飞机像漫天掉 战争真的

愿世界和平吧





时间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对于以二战历史为题材的的电影,好莱坞拍摄的有很多。比如《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虽然讲的都是二战的故事,但前者是以救赎为主题,后者是用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反映美国人的战争观。《决战中途岛》显然跟这两部影片不同,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途岛之战的影片,影片里面的出场人物也是全景式的,从最高指挥官到普通士兵都有刻画。这部影片的故事结构很像《独立日》,这也是艾默里奇非常擅长的。

  总体来说,《决战中途岛》的视觉体验还是非常强烈的,导演艾默里奇是这方面的顶级大师,影片里面的战争场面借助现代电脑特效营造得非常逼真,尤其是战斗机俯冲轰炸和炮弹从空中落下的镜头,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血与火的大战中。对于那些喜欢历史和电影的激烈打斗场面的观众来说,《决战中途岛》的是一部不错的选择。

不过,对于这样一部从各方面来讲都还不错的战争大片,为什么评分这么低?中美两地的票房都不太理想?

  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这部影片选择的上映时间不对。像《决战中途岛》这样一部以美国人视角拍摄的战争片,要想取得全球观众的认同,需要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公映,比如“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日”之类的。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就很难让普通观众有走进电影院的欲望。

  其次,美国观众这些年在漫威电影的视觉轰炸下,早已习惯了那些匪夷所思的“宇宙大战”,比如《美国队长》系列和DC漫画公司的《神奇女侠》之类,这些漫画电影中对战争场面的游戏感刻画,让观众的视觉神经已经变得麻木。毕竟,对于历史知识缺乏的美国普通观众来说,二战是一个很久远的事情了,他们对《美国狙击手》的认同感就要远远大于《决战中途岛》这样的战争历史大片。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类似《珍珠港》和《决战中途岛》这样的影片,其实更加适合在战争刚结束不久的情绪下拍摄,那时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可以最大地凝聚民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战争的反思会逐渐占据上风,好莱坞的战争电影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不管是《敦刻尔克》还是《拯救大兵瑞恩》,里面都有类似的主题。相比之下,《决战中途岛》中对于战争的反思并不多,有的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最后就是剧情太散和结尾决战的笔墨不足。这场战争本就是坚持到最后,克服种种困难才取得胜利的结果,主角的心路历程不应该是曾经不顾生命最后醒悟顾及生命。

总而言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贺贺视频坊


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这部影片选择的上映时间并不合适。像《决战中途岛》这样一部以美国人视点拍摄的战争片,要想取得全球观众的认同,需要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公映,比如“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日”之类的。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就很难让普通观众有走进电影院的欲望。

  其次,美国观众这些年在漫威电影的视觉轰炸下,早已习惯了那些匪夷所思的“宇宙大战”,比如《美国队长》系列和DC漫画公司的《神奇女侠》之类,这些漫画电影中对战争场面的游戏感刻画,让观众的视觉神经已经变得麻木。毕竟,对于历史知识缺乏的美国普通观众来说,二战是一个很久远的事情了,他们对《美国狙击手》的认同感就要远远大于《决战中途岛》这样的战争历史大片。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类似《珍珠港》和《决战中途岛》这样的影片,其实更加适合在战争刚结束不久的情绪下拍摄,那时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可以最大地凝聚民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战争的反思会逐渐占据上风,好莱坞的战争电影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不管是《敦刻尔克》还是《拯救大兵瑞恩》,里面都有类似的主题。相比之下,《决战中途岛》中对于战争的反思并不多,有的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飞边电影


  《决战中途岛》改编自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扭转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后反法西斯盟军节节败退的局面,同时,这也是世界历史上著名“以小搏大”的战役之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说起《决战中途岛》,得着第一个感觉就是:惊奇。


  惊的是,好莱坞这么多年树立的“视觉奇观+狗血爱情”式战争电影模式(没错,说的就是那部《珍珠港》),被这部与上世纪70年代经典战争片(《虎虎虎》、《最长的一天》)的表现方式与精神内核几乎“同宗同源”的作品打破了;


  奇的是,与此前不佳的风评比起来,这部《决战中途岛》中展现的严谨细腻与波澜壮阔、彰显人性与斗智斗勇,基本上达到了史诗级战争大片的标准。能够在中国、美国同步上映,对历史、军事爱好者的观众说,尤其是一大幸事。


  这部电影如何体现史诗感呢?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开篇,一直讲到了日军旗舰“赤城”号覆灭,这样几乎覆盖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剧情庞大而繁杂,在执导过《独立日》、《2012》的好莱坞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相对精准控制之下,《决战中途岛》的故事讲得相对紧凑、不算冗长,特别是对这段战争历史感兴趣的观众,一定明白这中间的“分量”。




  这些年的好莱坞战争电影,往往是“人物推动剧情”(如《血战钢锯岭》),但在《决战中途岛》中,堪称史诗级的故事背景和剧情框架,就足以支撑起整部电影,全片落脚于“战争中的人”这个核心看点上,即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之下,讲述战争中各色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也就是上世纪战争电影中最拿手的“群像戏”。


  《决战中途岛》并非“训练实战打鬼子”这种人物成长式的简单叙述,相互叠加又互为关联的三条主线剧情中,既囊括了美日双方从高层运筹帷幄的战略决策过程,又以奋战于战争一线的普通一兵为视角,展示战争带来的残酷破坏与人性的善恶之争。


  正因为《决战中途岛》是一部具有“战略级”视角的战争电影,与观众们习惯的那些“战术级”战争电影比起来,是有一定“观看门槛”的,说白了,只有太平洋战争和参展双方的关键人物有一定了解,这部电影才能看出门道、很有味道。


  虽然该片的主创团队尽力用浅显、直接的方式呈现历史与战争,也不可避免的让很多普通观众对这部片子嗤之以鼻,此外,拍惯了科幻灾难大片的罗兰·艾默里奇,对历史战争片的把握确实有一定瑕疵,整部电影上上下下,所有的工作人员应该对整个历史的了解都不算很深入,尤其是对历史上的许多军事武器,不是很了解。在影片当中出现的许多武器很多都是模型,但是在这些模型的建立方面,他们没有做到一一对应,比如说其中有一个航母在历史上应该是列克星顿级航母,而在电影当中被换成了约克城级航母。这样明显的调换,对于一些历史军事热爱者来说,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还有一些对军事制度不太了解的方面,比如中将和大佐是不可能随随便便站在一起的。如果要站在一起,一定会区分出谁是长官谁是下属,而在影片当中中将和大左居然站在了一起,没有悬挂任何参谋绶带。搞到最后好像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1号长官,其实在历史上这是不可能出现的状况,军队当中有军队当中的制度,而且是非常严格的制度,不可能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另外在武器的装备方面。在军事武器的涂装规范上,影片也没有做到精益求精。在影片的战斗机涂装上可以看出垂直面是海蓝色水平面是雾灰色,但这样的涂装方式是完全不符合当时美国军队的涂装规范的。因为当时为了保证在垂直面方向上更好地降低空中的可见度,美国军队所采用的涂装方式是全部是蓝色,包括军舰甲板之上也是全部涂成蓝色,这样就可以让甲板与战斗机融为一体,在高空当中就可以有一定的隐藏作用。这样看来电影在这方面也是没有做到精细的。


豆瓣7.7分的评价算不上很“中肯”,也是不可避免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0d0002044c0e6d48d9\


夕阳西下67



这次这个电影:

对日方的还原呈现非常不尊重(已经不是“不还原”了)。

对美方的塑造尚可,但没有新意,就是塑造了一批最为人所知的英雄好汉,这些英雄好汉相互也没有区分度。贝斯特和迪金森的区别是什么?历史上迪金森这个人真不是个样板戏式英雄。

不过美方人物的相貌都很还原,这是优点,虽然台词塑造略坑,写得有点水。

部分战争戏因为经费所限过于失真,比如防空96神炮。

最奇特的一点就是这片真的没怎么打鸡血,对史实的美化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一堆营销号突然开始狂刷“反政治正确神作”,“堂堂正正打鸡血”,“老派战争片”,不明白为啥。

相比之下还是要再说一遍,76版中途岛真的不错,可以当低配《大决战》看。再发一次这段,可能确实经过越战教育的美国人才能拍出最好的战争片:

随便截了一段视频,老版中途岛的结局,罗切福特和尼米兹在港口迎接企业号回港:罗切福特:我有点好奇如果马特(片中虚构主角,约克城号上的高级飞官,约克城弃舰后迫降企业号,参与了对飞龙的攻击,返航迫降时迫降失败阵亡,算是众多飞行员事迹的融合)知道我们打赢了这场仗会怎么想。尼米兹: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他会说什么,他会说“将军,这不对劲啊”,我们到底是比日本人更厉害还是更幸运呢?此时靠港的企业号上,斯普鲁恩斯和参谋长布朗宁上校无精打采地走上舰桥露天部分,尼米兹看到后向二人敬了个礼,斯普鲁恩斯无精打采x2地回了个礼。旁边的布朗宁没有敬礼,还白了领导斯普鲁恩斯一眼。
全片在美式军乐进行曲中就此结束。什么都不用多说了。

你真的让我选一部《中途岛》推荐,那还得是这部:无聊的和领导寒暄,庸俗的同事间勾心斗角,会死人的战斗,这就是战争。

多说一句态度问题,这次这个片的态度………咋说呢,卖情怀可以,但真的不认真。

比如我之前答案也说过,视频里出现这大哥斯普鲁恩斯是个特难演的人,76版也没完全演好,但76版起码尝试了………以下三段是76版中途岛原台词:

1)(弗莱彻将军和刚接到临时指挥任务的此人握手)

弗莱彻:恭喜你呀!雷蒙德!(本片弗莱彻演得挺好)斯普鲁恩斯:(冷笑一下)谢谢,我依旧感到很不安。

2)(斯普鲁恩斯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哈尔西,此2人对话比较随意,因为现实中关系还算铁,这一点符合史实)

哈尔西:(老朋友寒暄)这个病TM太难受了………你这次来有啥事?最近混得咋样?斯普鲁恩斯:我主要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推荐我指挥)是皮疹脑转移了吗?

原话。另外这句台词在上译国语配音版中因被判定为骂人话而被河蟹………

3)(斯普鲁恩斯和布朗宁中校争论作战安排,史实中USN打得最烂十分丢人的部分,片中被部分美化,可以理解)

布朗宁:你要让飞机马上全部出动,但是敌人的航母不在一起呢?他们分兵怎么办?斯普鲁恩斯:哦。那我们就坐着等死吧。

现在再看结尾视频里这段是不是有点意思了………这就是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