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漢文帝代替漢獻帝,能不能讓曹操安心做個名臣?希望有理有據,拒絕曹吹?

嚴紅軍


漢文帝雖是一代明君,但曹操也是一代梟雄,雖沒篡位登基卻有奪位之心,不甘居人之下、其子最終也成功廢漢自立成為曹魏開國之君。因此即使漢文帝代替漢獻帝,曹操也不會安心做個名臣。


小龍女5505


這個問題相當有意思。回答之前,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漢文帝和漢獻帝相似之處。

首先,這兩個人在做皇帝之前,都是一個十分低調的諸侯王。漢文帝很小的時候就被封為代王,國都晉陽。漢獻帝是封為陳留王,因為是小孩,也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

第二,這兩人都是被權臣扶上皇位。漢文帝是被陳平和周勃扶上的,而漢獻帝是被權臣董卓扶上來的。有意思的是,漢文帝劉恆去長安登基的過程中,小心小心再小心,深怕又中了計,喪命黃泉路。先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而離長安城五十里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最後,小心的劉恆終於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繼承了皇位,住進了未央宮。而漢獻帝繼位時,年齡過小,並沒有感受到這個位子上的巨大壓力。即使到了後來年齡大點的時候,漢獻帝仍然沒有什麼過於謹慎的表現。所以,漢文帝在行事這方面,是完勝漢獻帝的。

第三,繼位以後,都面對權臣。漢獻帝的權臣就很明顯了,董卓,李傕,郭汜,曹操。每一個在漢獻帝面前都是高高在上的感覺。而漢文帝,在面對權臣周勃時則表現得成熟很多。文帝即位後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負責守衛皇宮、京城,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後,對於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一一賞賜、封官晉爵,對於被呂后貶斥的劉姓王也恢復了稱號和封地,同時,對於跟隨父親劉邦開國的功臣們也分別賞賜、分封。這是行賞,拉攏多數人。其次,對周勃和陳平這樣得權臣,因為擁立文帝有功,所以每次上朝結束後,出來時總是很驕橫的樣子,似乎也不把文帝放在眼裡。而文帝則表現出對他們得打壓。你看,一賞一壓,帝位得到了前所未有得鞏固。

以上我們分析了漢文帝比漢獻帝得優勢在哪裡。下面,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漢文帝能否使曹操安心做一個能臣。

第一,漢獻帝面對的曹操,比周勃和陳平可是強得多的。軍權是最大的權,文帝深諳此道,所以在他進入未央宮的當天夜裡,就命令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周勃和陳平是真心實意地擁戴漢文帝稱帝,而曹操,很明顯他是很想自立的,之所以迎奉漢獻帝,主要還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明顯是曹操的傀儡。如果曹操迎奉的是漢文帝,曹操會乖乖地交出軍權嗎?我認為肯定不會。因為漢獻帝做傀儡的時候,不是沒有努力爭取過,明裡暗裡都對曹操下過黑手。我想即使換成漢文帝,要奪取軍權的方式也不過漢獻帝的幾種手段。獻帝沒有成功,漢文帝小心翼翼地籌劃密謀,也很難達到效果,因為中後期的曹操,根本就不進宮去面見漢帝了。換成文帝又有什麼辦法呢?

第二,東漢末年與西漢初年的天下大勢從根本上就不同。西漢初年,人心穩固,休養生息,天下人都不希望再發生戰亂。而東漢末年,正是各路地方軍閥混戰的時候,沒有幾個諸侯是希望天下一統的。包括曹操。曹操的戰略家毛玠制定戰略時就鮮明地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我想,即使漢文帝下黑手成功了,曹操的軍隊也不會乖乖順從地聽從漢文帝的調遣,很有可能是曹操指定的人來統帥,比如夏侯惇,比如曹仁,比如曹洪。

第三,曹操的成功,跟他手中有天子這張牌關係真的不是很大。曹操的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實行了屯田制。士兵平時為農,戰時為兵。這樣,己方糧草,軍餉有保障,跟同時代的任何一個軍閥相比,也不會吃虧。我們今天看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往往是因果倒置了。是因為曹操開始成功了,他才敢迎奉天子,而不是他迎奉了天子,才能成功。仔細想一下,一個被袁紹嫌棄得不要不要的天子,真正到曹操手裡時,作用又有多大呢?最終不還是憑軍隊的實力說話嗎?

當然,漢文帝也不是一點機會沒有,如果曹操迎奉漢文帝的時候,漢文帝明確自己的要求,堅決不去許都,哪怕洛陽再破敗不堪,也要留在洛陽,並且要求曹操做出有利於自己方面的行動,曹操也不是什麼過於可怕的人,在不是自己的主場上,曹操應該會安分許多。如果漢獻帝能趁機拉攏一部分曹操手下的能臣猛將,成功的天平一定會慢慢向漢文帝這邊傾斜的。


歷史U意思


當然不能了,舉個例子吧!

漢武帝強不強勢?厲不厲害?但是剛繼位時,也只能做傀儡,隨時擔心被廢,因為上面還有個竇太后。

漢宣帝劉詢厲不厲害?北擊匈奴,滅了權臣霍光家族,但是,霍光活著的時候,也只能做傀儡,走在霍光旁邊,嚇得汗流浹背

北周武帝厲不厲害?但是也得屈居權臣之下,隱忍12年,560繼位,572年殺權臣宇文護,

皇帝是貓,臣子是鼠,貓的爪牙不鋒利了,老鼠就會戲貓。

臣子忠於皇帝,並不取決於臣子的人品道德,而在於君臣實力的博弈,

如果皇帝大權在握,臣子就服服帖帖,做個忠臣,

如果臣子大權在握,皇帝就是傀儡,臣子就是權臣。

漢武帝、漢宣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剛繼位時做傀儡,是因為權臣(太后)掌握大權,而後掌握大權,才能做強勢皇帝。

曹操掌控大權,漢獻帝就只能做傀儡,隨時被廢,隨時被殺,想要奪權,幾乎不可能,至少在205年後,他是沒機會奪權的。

什麼是實力權力呢?支持你的人多,支持對方的人少,怎麼樣樣取得支持呢?人事權、兵權、財權,這三個,漢獻帝掌握哪個?

皇帝能不能奪權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皇帝是否強勢和手腕是否高明,而在乎實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機沒有東西,拿什麼跟人鬥?


南朝居士


無論誰處在漢獻帝那個位置上,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的!

皇帝也是一個人,他不是神,他的權威需要他身邊的大臣幫襯和烘托。如果大臣們團結且忠心,那麼皇帝的皇權就會穩固,皇帝的威儀就會讓全天下人不自覺地感到敬畏。

漢文帝是高祖的兒子,擁立他的陳平、周勃又是高祖的老臣,在這些人的擁護下,漢文帝才從一開始都不敢來長安繼位(怕被殺),到後來大權在握、君臨天下。所以說皇帝的面子是大臣們給的。

反之,如果大臣不給面子,皇帝就是個虛有其表的空架子,漢獻帝就是典型。

獻帝原本是陳留王,被董卓扶上帝位,之後董卓專權,獻帝就是個傀儡,皇家威儀蕩然無存、顏面掃地。隨後呂布殺董卓,又被李傕、郭汜擊敗,長安一片混亂,獻帝帶著一幫大臣流落民間,在返回洛陽的路上顛沛流離,和要飯的差不多,這讓本來就沒有多少的皇帝顏面徹底拍到了泥土裡。所以這個時候曹操接到了獻帝,可想,獻帝哪裡有政治資本和曹操對抗?

如果曹操是個忠臣,就像諸葛亮那樣,那漢朝還真能再一次振興,可曹操偏偏不是。獻帝身邊的那些大臣,手上沒有軍隊,在曹操面前不堪一擊,除了屈服就是被曹操除掉,比如孔融之流,名氣是很大,但曹操殺他就像碾死個臭蟲。

在這種情況,不論是誰處在獻帝這個位置上,其下場都是一樣的。


caniforget999


絕對不可能。

我們先從宏觀環境再到人物角色來分析一下東漢末年的社會環境,由於大漢帝國的衰落,要麼是宦官外戚專權、要麼是皇帝昏庸無能,引起全國上下矛盾更加突出,以至於最終爆發了黃巾起義,為了鎮壓黃巾起義,東漢幾乎耗盡了所有的國力。在黃巾起義平定之後,西涼之地的羌人開始叛亂,駐紮在三輔的西軍由張奐董卓帶領平亂,由於羌人突然的叛亂駐紮在黃河的東軍也被迫調取支援董卓。

黃巾起義時候,因為兵力不足,朝廷只能調遣護衛京師的南軍七署和保衛皇宮的北軍五營,總兵力差不多10萬左右,但是黃巾起義只豫州一州就已經到達了幾十萬人。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豪族眼看指望不上朝廷,只能自己出錢招募士兵,到了後來因為朝廷的宦官外戚爭權奪利,於是袁紹就建議何進打著清君側的名號恐嚇何太后誅殺十常侍。但袁紹的計劃沒有成功,反倒是十常侍誅殺了何進,皇帝被宦官挾持到了氓山才被盧植追回,而這個時候董卓率領西涼三千鐵騎殺入洛陽,把持了朝堂,京師的兵馬大部分都被董卓被收買,這也就是董卓之亂。

之後一個叫周瑟的人建議董卓將朝中很多知識分子外放,其實他的本意是希望這些知識分子組織兵馬前來勤王,但是由於這些人之間產生了不信任,再加上一些豪族的鼓動,於是這些高級知識分子逐漸成了亂世割據的諸侯。

大漢帝國是自秦朝以來第一個大統一的王朝,所以漢皇帝在人民心中的威望非常大,因此曹操才會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舉措。但是曹操迎立天子並不是為了中興漢室,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當時忠於皇帝的楊彪一族被曹操全部罷免,董承和劉服因為玉帶詔事件也被曹操處死,此時劉協身邊就徹底沒有自己的親信了。

從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天下割據,從討董義軍會盟失敗開始,如果沒有軍隊註定就會滅亡 ,沒有了穩定的環境,以當時曹操的個性來看,他一定會組織自己的軍隊,這就是為什麼他會成為奸雄的原因。


公元前


從道德層面上來講,曹操絕對超過歷史上99%的權臣!

曹操晚年,早已大權在握。他若稱帝,在魏國境內沒有任何人敢反對。他之所以最終也沒有邁出那一步,只因為曾經忠君報國的情懷。

這個情懷束縛著他的慾望和野心,讓他沒有做出弒君篡位的事情來。也守住了作為一個漢臣最後的底線和體面。

曹操在他的《述志令》中,講述了他一生的理想和奮鬥。我讀過幾次,感覺他寫的其實很真誠。他講到: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

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他又舉了幾個例子,齊桓公,晉文公之所以流芳千古,就是因為他們以大事小,雖然自己很強大,仍然奉周王室為主上。這是最高的道德!他又舉了樂毅、蒙恬的例子。

蒙恬被胡亥勒令自殺。蒙恬痛心疾首,說蒙家對秦國忠心耿耿,已歷三世。現在統大軍30萬,完全可以造反,但是卻沒有,就是因為卻不能辱沒先人的教誨、忘記先王的恩惠。

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曹操說他自己看到樂毅蒙恬的事情,也要感慨流淚。

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當親重之任,可謂見信者矣,以及子植子]兄弟,過於三世矣。

我們信用了大量述志令中的內容,只是想更好的展現曹操的內心世界。這個述志令是他自己寫的,有些是真話,有些可能是忽悠人的假話。但細細讀之,此文又何嘗不是一次真誠坦白。


曹操起初,真是一心一意要為國家建功立業,當一個名臣。隨著時局的變化,權力和勢力的增長,曹操的思想也在發生著變化。他肯定也矛盾過,也考慮過稱帝的事情。最後他選擇了一輩子當漢臣。大漢在他手裡,沒有亡!他興復了漢室,哪怕只是名義上的。

這何嘗不是了了曹操自己最初的心願。

寫了這麼多曹操的心理。其實只是為了說明一件事,曹操沒有稱帝,沒有殺死漢獻帝,只是因為他不願意那樣做!

誰去當那個漢獻帝,都改變不了被操控一生的悲劇命運!

因為曹操實在太強了。而漢獻帝的實力太弱小了,根本沒有閃閃展騰挪的空間!始終被困在宮城之內,仁你才智再高,又有何用!

別說是才智平庸的漢文帝,就是漢武帝也白撘,劉邦都不好使。因為曹操一個人的智謀,足以碾壓他們。更何況還有一眾謀士武將,數十萬雄兵。

雙方實力相差過於懸殊,怎麼鬥?!


上將噯福斯


漢獻帝是董卓立的傀儡,後面李傕、郭汜以及曹操時期,獻帝都是無兵無地,寄人籬下,沒有人拿他當回事。甚至當初漂泊在外,有人勸袁紹迎獻帝,袁紹還嫌棄不要他,這才被曹操撿了便宜,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問題的關鍵不是誰做皇帝,而是這個皇帝有沒有真材實料,而真材實料說白了就是有沒有兵,有沒有地,有多少人擁護。曹操顯然又不是一個安分的人,換了陶謙、孔融、甚至劉備可能都還會聽獻帝指揮,曹操就算了,活得太明白了。


太宗歷史


偉大帝王是要建立在有強權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曹操前期還是忠君的,但是曹操集團為了利益和權力就會推動曹操不斷擴大權力,最終取代漢帝,在沒有軍權情況下無法實現漢臣集團取代曹操集團,那樣無論是誰,曹操都不可能成為名臣,更何況漢文帝。


富元製作


是哪個帝都沒有,當時東漢已經爛掉了,軍閥並起,都靠剿滅黃巾軍發了家,袁紹、袁術、馬騰、孫堅、劉表,都成了一方豪強,再說漢獻帝實際上並不昏庸,可惜生不逢時,桓靈之後,氣運已經不在漢了,即使不是曹操,獻帝也照樣是傀儡!


普渡閒人


別說漢文帝就是秦王漢武唐宗宋祖都沒有用,因為這時曹操己經把握了行政司法軍隊的大權。皇帝己成傀儡王朝更新不可避免只是時間問題。[摳鼻][鼾睡][驚呆][錢][吃瓜群眾][呆無辜][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