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湖泊總面積佔全國一半,大部分是鹹水湖,資源如何利用?

蔣華浪


我國有兩大湖區,分別是青藏高原湖區和長江中下游湖區。相比之下,青藏高原湖區的眾多湖泊無論是在水域面積、湖泊數量、還是在蓄水量上都要數第一。



不僅如此,我國科學家還發現青藏高原上的湖泊仍然在增多,水域面積和蓄水量也在變大,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參照了近50年來的衛星遙感數據,資料來源既有我國的衛星遙感圖像和數據,也有美國等國家的衛星遙感數據和圖像,綜合分析發現青藏高原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的數量,已從20世紀70年代的1080個湖泊增加到2018年的1424個,40餘年中增加了344個,湖泊面積更是從4萬平方公里增至5萬餘平方公里,增加了1/4,我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面積約為4450平方公里,所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淨增面積比2個青海湖還大。


以色林錯為例,這個湖泊相比於40年前面積至少增加了46%,接近於增長了一半,專家們預測這個湖泊將來很可能會超過青海湖,成為我國第一大湖泊。


青藏高原湖泊群成因一般認為有四種,分別是冰川的侵蝕作用形成的冰蝕窪地、地殼斷裂或塌陷形成的斷成峽谷或者窪地、山體塌陷到河流中或者山脈隆起堵塞河流形成的堰塞湖,另外還有一些小規模的熱熔湖塘,是雨水融化了寒冰城的凍土形成的。

由於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都是內流湖,河水注入之後很難再流出,無法形成水流轉換,經過長年累月的蒸發作用,導致湖水鹽度比外流湖要高一些,所以這些湖泊大部分都是鹹水湖,不過測量發現,青藏高原上大多數湖泊的鹽度並不是特別高,可以作為灌溉用水,而且這些水資源都十分乾淨,有很多都可以作為飲用水使用,因此青藏高原上的湖泊也被認為是我國寶貴的水資源寶庫。



或許是受全球變暖的影響,近幾十年來,青藏高原上的降水量有所增加,再加上全球變暖容易導致冰川融化,所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數量、面積和蓄水量都有所增長,但是受降雨量影響作用更大,因為湖泊數量與面積的增長與降水豐沛的年份。


不過在幾十年的過程中,這些湖泊並非一直在持續增加,在1970年代至1995年的25年間,大部分湖泊實際上呈現萎縮狀態,但在1995年之後,青藏高原湖泊的數量和麵積總體呈現持續增加趨勢,而且增長速度很快,今日所統計的青藏高原湖泊增長量大都是近20年間實現的,其水資源來源主要得益於西風和印度洋季風水汽輸送和當地水循環的增強,因此說青藏高原湖泊群數量和麵積20年來增加1/4也不為過。青藏高原又被叫做“亞洲水塔”,可以說“亞洲水塔”蓄水量幾十年來已大大增加。


但若從分佈區域上來看,卻並非是青藏高原上所有的地方湖泊數量和水量都在增長,因為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魯藏布江流域未見湖泊數量和麵積增加,其他區域則均在擴張。研究還顯示未來這些湖泊還將呈持續擴張態勢,這一態勢或將持續到2035年。


科普大世界


青藏高原湖泊眾多,湖泊的成因不同,湖泊的理化性質也有很大差異,發展階段也參差不齊。在這種獨特的高原氣候、複雜的地質地貌影響下,如何利用好資源,朝著什麼方向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下圖是青藏高原的湖泊分佈。


青藏高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湖泊群最密集的地方,也是世界上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據統計僅青海、西藏兩省區就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全區湖泊總面積為36889平方公里,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52%,總儲水量幾乎等於我國東部平原湖泊(包括五大淡水湖)儲水量的7倍。

一般來說,青藏高原湖泊按照洩水狀況可分為內流湖和外流湖兩類,內流湖匯入水與蒸發建立了動態平衡,最後演化成鹹水湖,如青海湖。外流湖指外界注入的水與流出達到動態平衡狀態形成淡水湖,如扎陵湖。(下圖)

就湖泊的外流湖與我們國家很多大江大河有著密切關係,是它們的重要補給水源。例如三江源地區的湖泊總面積超過 1.3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湖泊為外流湖,黃河源頭的扎陵湖和鄂陵湖對黃河有很好的調節作用,這些湖泊的利用方向應當從源頭的生態環境考慮,防止人類活動過度的干擾,保護好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實施封山育林,維護那裡的原生態,真正地成為13億中國人民的“水塔”。

青藏高原內流湖分佈較多,湖泊成因非常複雜,有的是因為斷裂凹陷形成的構造湖,有的是第四冰川冰蝕作用形成的冰蝕湖,還有受地形因素影響形成的沉積湖。這些湖泊大多經歷淡水湖---鹹水湖---鹽湖----鹽礦,合理利用礦物的有用成份,發展化工業,利用湖泊中富含鉀和鋰等資源。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開發鹽湖提鋰技術,加快產業佈局。

如果開採條件成熟,或者鹹水淡化的技術成熟,成本下降,提高鹹水湖利用價值,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綜合開發利用。

青藏高原海撥高,降水量少,蒸發旺盛,生態環境比較脆弱,開發利用好這些湖泊,在發展經濟中促進生態改善和環境保護,在保護生態中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


地理縱橫


不適宜開發的地方就不要亂開發,留下一片淨土給旅遊者神往,沒什麼不好,中國不能光是高樓,也得有大美河川!北上廣三大超級灣區,外加長江黃河兩岸珍珠帶,已經足夠14億人工業化發展了。其他地方會有區域性中心城市,但缺水和僅靠陸運不可能成為國際大都市(血管太細),也不便發展大規模工業和處理排放(血管太細),所以別想了。中國已經過了四處造城的階段了,大城市都缺人開始搶人大戰了!

所以農業和部分服務業可以試試,海水稻、對蝦、部分海藻、等等一些耐鹽鹼養殖。


天行健www


發展旅遊業呀!而且西藏也是這麼做的,又保護資源,又能帶動一方致富!這邊的湖都特別美,藍的讓你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9420攝影


養海魚,絕對賣個好價。。現在中國的吃貨太多,高品質海魚越來越少。。


我的青春永在


受海拔和氣候影響,利用率不高,不要搞啥大的發展,發展發展旅遊業和生態養殖,保護好環境比發展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