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摄影阅读01」唐东平《咀嚼日常的味道》

公益摄影阅读计划

诚邀100位摄影教师、摄影编辑、图书作者和文化名人为广大影友推荐100篇(本)文章或书籍,让这些专业人士给我们推荐有益的精神食粮——理论性和学术性的书籍和文章,大家一起来精读,细读,读有质量的文章和书籍,帮助摄影人启迪心路,敲击智慧之门,让我们看到光亮所在。

「公益摄影阅读01」唐东平《咀嚼日常的味道》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

北京电影学院“十佳教师”


从事摄影教育和摄影理论研究近三十年,曾获国家广电部优秀工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北京电影学院“师德十佳”等奖励。


参与编撰《中外影视大辞典》,著有《摄影师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人像摄影的光线处理》、《人像摄影》、《摄影作品分析》、《摄影画面语言》、《远在摄影之外》等十余部著作,发表摄影专业论文、文章多篇。他的著作多已成为国内摄影专业的教材。

《咀嚼日常的味道》

我们知道,对于普通人的观看来说,外观表象很难抵达物质本质,摄影的价值就在于它向人们揭示了我们该如何观看的一系列思考,并时刻保持反思自己摄影观看这一行为的自律与警惕,不断从个人面向、历史面向与社会面向的深度与广度上反观自己的这个获意行为本身。由此看来,摄影的关键不只是在于揭示与诠释,更在于是能否引发进阶的深层次的思考和想象,所以我们的摄影人一直在思考如何创造这样的视觉奇观?如何在取景时找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摄影叙述结构?可是,这种获意行为选择本身就很受局限,摄影叙述者的话语语境及其特色绝大部份必须受制于摄影资源(被摄对象本身)特点与观看的落脚点位置(观看视点位置与观看方式),能够进入到摄影画面之中(或隐藏于画面深处)的摄影者的真实的个人思想与情感到底又该如何呈现呢?


摄影属于视觉化的呈现,不同于文字需要通过大脑的重组,然后构建想象与再创造,才能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象,它以最直观的形式给予我们最强烈的视觉呈现,所以,摄影师在采用摄影方式表达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善于克制,以避免滥用手中的特权。其实,摄影画面的优雅,完全掌控在摄影人的手中。


众所周知,复制,是摄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一大特性,为了避免复制性所带来的同一感,摄影表达方面的陌生感、间离性、偶然性和突发性,这些不可复制的因素,则成了摄影人最为明智的一致追求!


然而,并不是说摄影语言形式都必须是全新的才会显得有价值,如果你能够拍摄出具有经典模样的摄影作品,只要你愿意你喜欢,这些价值就已经在哪里了,因为不管是人的价值,还是艺术创作的价值,其实都是自定义的。唐诗宋词都是过时的艺术样式,但是在今天如果你也能写出那样的诗词来,那也还是不错的。所以不能以形式的新旧来论作品的好坏。今天我们过分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新与旧之区别,似乎是只要是新的就是好的,旧的就一定是不好的。其实,过分地追逐新鲜事物,赶时髦,也是一种“跟风”与“从众”,也是没有头脑的一种表现。


归纳起来,摄影人的功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想方设法从摄影技术技巧中超脱抽离出来,用心去看去想去做,尽量接近本质;


二是要从理性中超离出来,养成用直觉去感受与体悟的习惯,培养好自己的直觉感受,遇到搞不定的情况,就让自己的直觉跳出来,检验一番,则自有分晓;


三是要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洞见真实的历史,以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全面看(保持距离,看清全貌)、深入看(贴近局部,放大发现)、变换视角看(全方位多视角的观照),看见你不曾看见过的,这就是摄影的魅力与智慧,它能够不断地帮助我们去发现去审视去思考去挖掘去提升。这里有快门意识、瞬间意识、永恒意识,有摄影的时间表达、空间表达、

真实感表达等摄影所独有的感觉。


我很欣赏华北电力大学佟忠生老师的作品,他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以摄影人之目光满怀欣喜地打量着自己周遭的生活,在行走中认认真真地咀嚼日常的味道,不以刻意寻找宏大叙事来张罗主题,也不以猎奇影像的魔幻为前提,只是一味地淡定,一味地闲云,一味地轻灵,因此,他能在都市的拥挤与喧嚣中发现一隅又一隅的安宁,在世故的尘俗之中找回孩童的率真,在庸常中审察到日常的隽永,在平淡之中约略见到雄奇的模样。当然,实际操作中他也会努力地将影像与现实相间离,形成不一般的审美距离,并在画面之中传递着他拍摄过程中的得意与窃喜!总的说来,佟老师无意于时髦的创新,不会刻意于去拍摄别人没有拍摄过的照片,只是他所拍摄的照片,有着自己的本味。很多人以为照片抓眼球,就是好照片,其实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好照片,并不在乎一时的抓眼球,而是在于能够耐久的观看,这才是摄影基本功的最充分体现,表面上稀松平常,其实内里头功夫十足。


现代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说:“生命的乐趣正是因为存在诸多不确定。所以,我们活着,便是不断地把这些不确定的事情变得确定。任何结果,经由一定过程得来,才变得有意义,否则,便会让人觉得淡然无味。”摄影不只是发现美,还要创造美。摄影不光可以记录历史,还能激活我们的记忆,赋予我们的生命以全新的活力,用那些充满魅力的细节找回我们活着的意义!


艺术作品的魅力说到底是人格的魅力。


2018年7月14日 于北京

「公益摄影阅读01」唐东平《咀嚼日常的味道》

公益行为 有你有我!

关注中艺摄影微课堂,获得更多公益摄影阅读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