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防線》中剪輯師的時空魔法

《家園防線》中剪輯師的時空魔法

作者簡介:向安宇,中國剪輯師社群會員。在當了三年人民教師以後,回到最初的夢想,一頭扎進影視行業,開始了野蠻生長:做過紀錄片、宣傳片、廣告片、劇情短片……當過導演、策劃、攝影、剪輯師……現在一邊上班做新媒體,一邊和幾位前輩一起做獨立紀錄片。

前言:《家園防線》屬於類型片裡的爽片,這類爆米花電影,大概影評人不會去關注,影視人也不會去拉片分析,我打發時間看片,然後被裡面的一處剪輯震撼到,寫了一段簡短的拉片和分析,發在了朋友圈,有幸得到周宇老師的指點,於是決定認真消化一下他的話,換個角度認真來分析一下《家園防線》裡的這一處剪輯。

這一處震撼到我的剪輯出現在影片第17分鐘。郭斯坦森達(後面我們稱其為“男A”)的女兒在學校被小胖孩霸凌,結果反過來把小胖孩給揍了。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

於是雙方家長被請到了學校,在交涉後各自離校,在學校門口雙方又碰上了,這是第一場戲:小胖孩的父親(後面我們稱其為“男B”),在小胖孩母親(後面我們稱其為“女C”)要求下過來挑釁郭斯坦森達,然後毫無懸念被放倒。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

接著進入下一場戲:女B在回家車上訓斥男C懦弱沒用。

那麼,剪輯師是如何讓校門口的戲過度到車上的戲呢?要怎樣完成時空轉換的“魔法”?

剪輯師在剪輯前要做好案頭工作,把人物關係梳理出來。這裡兩場戲,有兩組對立關係: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

當然前一場戲裡,男A和男B也是對立關係,但是這裡的男B是被女C主導的,更多是個工具人,而且我們不分析校門口這場戲的剪輯,只是分析這兩個場景的轉換,所以我們將對立關係簡化成兩組。明確了劇中人物的關係,我們在剪輯時候才知道該如何區別地處理兩人的鏡頭。

周宇老師說:“核心是,剪輯營造一個重新的時間與空間。”我在想,剪輯師用來敘事、創作的素材是什麼?如果將剪輯比喻成寫文章,那鏡頭、聲音,就是基本的字和詞了。但是換個思路,如果將時間、空間作為基本的字和詞呢?用時間和空間作為素材來結構影片的敘事,應該怎樣做?

為了研究和理解,我嘗試將剪輯師對時間和空間所做的處理一層層拿掉,利用電影裡的鏡頭重新進行了剪輯:

1、普通的剪輯:沒有對時間、空間進行創作;

2、重塑時間的剪輯:沒有對空間進行創作,對時間進行了“延伸”;

3、重塑時間、空間的剪輯:這也是電影《家園防線》裡原本的剪輯。

一、普通的剪輯:

時間:是順序的,且是正常流速的,隨著敘事的推進以不變的速度往前推進。

空間:隨著時間而切換。

那麼《家園防線》裡這段剪輯就變成了:

1、男A看了眼女C

2、女C上車;

3、切到車上

女C男B的對話。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

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剪輯,沒有錯誤,但也沒有剪輯師的創作。

二、重塑時間的剪輯:

接著,我們把這段剪輯升一個級,營造一個重新的時間。

剪輯師是操控時間的魔法師。《守衛家園》裡校門外的這場戲,當斯坦森和小胖孩父母發生直接肢體衝突的時候,每個鏡頭時長更短,鏡頭切換更快,這時候的時間是“1.2倍速”的,更快的節奏讓雙方的衝突顯得更激烈。

當斯坦森和警察對話時候,這兩人不存在對立、不存在緊張,只是警察表示他知道前因後果,不會追究斯坦森打人的責任。這段剪輯更接近觀眾日常生活中對時間的感知,正常的語速,正常的對話,這時候的時間是“1.0倍速”的。

當斯坦森(男A)和小胖孩母親(女C)在各自離開前對望時,剪輯師將這裡的時間變成了“0.5倍速”的。

女C從車頭左方開始,繞過車尾,走到車頭右方,這是一個完整的動作過程,並且是一個輕微的升格(目測可能是48fps),“一般”情況下,這個鏡頭是冗長的,剪輯師通常不會保留這樣一個動作的完整過程。但是在這裡,剪輯師近乎完整的保留了女C繞過車尾的過程,並且中間插入斯坦森對望過去的鏡頭,使得這裡的時間進一步延長。這樣的處理,強化了男A和女C之間的對立,傳遞了緊張、對抗、不安的感覺,同時也傳遞出一個信息:這事兒沒完。對立的雙方並沒有在肢體衝突之後了結,而是進一步升級成了仇恨。這也給了觀眾新的懸念和期待:女C在後面會怎樣報復?

在影視工業網#中國剪輯師社群活動第②期# 周新霞老師的直播中,周新霞老師說:

看一個剪接師會不會剪輯,就看會不會延伸。

延伸,就是看細節地方是不是濃墨重彩了。

在《家園防線》裡,男A和女C在各自離開的時候,互相警惕地、戒備地、仇視地對望,是一個細節,剪輯師將其濃墨重彩了出來,讓這裡的影像傳遞出更豐富的意義。

三、重塑時間、空間的剪輯:

這也是《家園防線》原本的剪輯,我們來拉一下片。

1、男A看向臺階上看熱鬧的老師們,回頭看了眼女兒,然後眼角餘光發現女C,所以轉頭看向女C。這個鏡頭是肩扛鏡頭(手持鏡頭),輕微的晃動也預示了接下來的緊張。

2、女C從自己車頭走向車尾,搖攝跟拍,從左往右方向,緊張的音樂/音效響起,這個鏡頭為升格鏡頭,時長2秒14幀;

3、男A

站在自己車頭,推軌鏡頭,從右往左方向,時長2秒;

4、女C繞過車尾從車尾走向車頭,搖攝跟拍,從右往左方向,這個鏡頭同樣為輕微升格,但較上一個鏡頭景別要鬆一些,時長2秒6幀;

5、男A站在自己車頭,推軌鏡頭,從左往右方向,這個鏡頭比上一個鏡頭景別要近,不斷正反打的同時縮小景別,利用景別的節奏強調對抗,是常用手法;

6、拍打煙盒鏡頭,拍打煙盒的聲音響起並漸大,這個鏡頭是夾接(cut away),只能看到拍打煙盒的手,並不知道誰在拍打煙盒,這種未知也強化了觀眾的不安,此鏡頭僅18幀;

7、男A鏡頭,從左往右方向,男A和女C兩人的鏡頭調度方向也是相反的,以鏡頭調度來強化了對抗關係,此鏡頭17幀;

8、拍打煙盒鏡頭,19幀;

9、女C從車尾走向車頭,1秒3幀;

10、拍打煙盒鏡頭,23幀,拍打煙盒的鏡頭時長,隨著拍煙盒聲音的變大,是漸次變長的;

11、女C從車尾走向車頭,被這輛貨車車頭遮擋住,(轉場)音效響起,拍打煙盒的聲音被遮蓋後消失,男A和女C之間的正反打,其節奏漸次加快,從一開始比較長的鏡頭,越切越短,這個鏡頭僅1秒;

12、煙盒拿出煙的鏡頭,非常短,馬上接炫光轉場,同時有貨車突然顛簸一下的聲音;

13、炫光轉場到女C點菸的鏡頭,這時候觀眾才發現之前拍打煙盒的動作是女C發出的,同時這個鏡頭是逆光,車窗外的逆光還存在,為剛剛的炫光轉場提供了現場光依據,在點菸動作進行到一半時,這個鏡頭切出(cutting on action);

14、越軸到女C點菸動作的後半段(越軸強化了不安),女C點燃了煙,放下打火機,吸了一口煙,女C說臺詞,這個鏡頭是從右邊車窗外向內拍攝,同時焦外有正在開車的父親(男B);

15、切到坐在後座的小男孩(他們的兒子)的鏡頭,小男孩從望向父親的方向轉頭望向母親(即女C),轉頭動作完成的瞬間,鏡頭切出;

16、女C轉頭並同時說臺詞,這個鏡頭是從車的左邊拍攝,帶男B(小男孩父親)的關係鏡頭,這個鏡頭是再次越軸,因為中間切了一個小男孩的鏡頭,越軸顯得不那麼明顯;

17、接著就是女C和男B之間的對話鏡頭,比較常規的車上對話拍攝。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

時間的節奏:

除了上文提到的剪輯師對觀眾時間感知的操縱,我們來更細緻地看一看這段剪輯的節奏。把這個場景裡兩人對抗的鏡頭簡化記錄,是這樣的:

男——女——男——女——男——煙——男——煙——女——煙——女——煙

這樣記錄之後能夠很明顯看出,男A鏡頭、女C鏡頭、煙盒鏡頭出現的次數很平均,都是4次。男A和女C對峙的鏡頭,整體上看,都是越切越快,也就是每個鏡頭的時長越來越短,這種節奏的加速,強化了二人對峙的緊張感。

再拆開來進一步分析,男A出場的4個鏡頭時長分別是:3秒18幀 ➜ 2秒 ➜ 1秒 ➜ 17幀,越來越短。

女C鏡頭出現的4個鏡頭時長分別是:2秒14幀 ➜ 2秒6幀 ➜ 1秒3幀 ➜ 1秒 ,也是越來越快。

上面提到過,男A和女C的鏡頭,相反的鏡頭調度強化了對立,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兩人的時間是不對等的。男A的鏡頭,是正常的幀速率;女C的鏡頭,是升格鏡頭。

從心理感受出發,越難過,時間越難熬。這裡男A和女C的對峙,因為男A剛剛打了女C的丈夫,女C早已不敢像之前那樣囂張,這時候是處於弱勢的,她的時間就慢一些。男A是強勢方,掌握著屏幕的power,也掌握著時間的正常流速。(人物的關係,是需要在剪輯前的案頭工作階段就明確的)

拍打煙盒的動作,本來應該是下一個場景(車上對話)裡的鏡頭,但是被剪輯師以夾接(切出鏡頭/cut away)的方式提前插入了進來。伴隨著這個人物焦灼心情外化的動作,伴隨著急促單調並漸大的拍打聲,給觀眾一種強烈的不安感。

再從時長來細看這組煙盒的鏡頭:18幀 ➜ 19幀 ➜ 23幀 ➜ 19幀+2秒16幀 。伴隨著不安情緒的擴大,也伴隨著拍打煙盒音效的漸大,這組煙盒鏡頭是越來越長的(最後一個拍打煙盒的鏡頭雖較前一個鏡頭短,但那是緊接點菸動作的)。

當然,剪輯師在剪輯的時候,不可能去數幀數,對1/24秒的敏銳度,來自於經年累月的剪輯經驗。這種用鏡頭時長的節奏控制,幾乎是下意識的。

空間的節奏:

北大博導戴錦華教授說:電影的第一主角永遠是、也只能是“空間”。

我的淺薄理解,空間是有很多層次的。比如劇中人物的內心空間、劇中人物的活動空間、演員的表演空間、開放構圖的畫外空間、屏幕的空間等等。

在這裡,我想聊一聊兩個空間:屏幕的二維空間,人物的三維空間。

電影屏幕本身,是一個二維的空間。我發現很多雙人對話戲裡,掌握著更多主動權的角色(強勢方),往往擁有更近的景別,也即,他們佔據著更多的屏幕空間。

比如《沉默的羔羊》裡那段經典的二人對話場景,漢尼拔擁有更多的特寫鏡頭,克拉麗斯雖然也有特寫鏡頭,但她的特寫鏡頭沒有漢尼拔特寫鏡頭的景別那麼近。而且,作為特工的克拉麗斯,一開始和漢尼拔是對等的,這時候她還有特寫鏡頭,隨著談話過程中主動權的喪失,她的鏡頭景別也越來越遠。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

當然,這場對話的權力變更更為複雜,最後克拉麗斯達成了目的,贏了,但是也輸了。

《家園防線》裡的權力關係,就比較簡單:男A掌握著屏幕的權力。在這段剪輯裡,男A的景別越來越近,女C的景別越來越遠(這裡是因演員的調度改變了景別)。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

如果景別沒有變化是怎樣的?在上文中的視頻裡,“重塑時間的剪輯”那個版本,我將男A和女C前後幾個鏡頭的景別,都調整到了一樣(調整過的鏡頭都註明了“此鏡頭有縮放”),可以對照感受一下。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時候,對於屏幕空間還有一個需要關注的點,那就是:是否分享屏幕空間。人物分享屏幕空間,就是分享內心空間。所以,對立關係的二人,導演通常會採用內反打,兩人總是單獨出現在屏幕上,不會共享屏幕空間。

景別當然是由導演在拍攝時候就決定了的,那麼是不是剪輯師在後期剪輯的時候就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地方了呢?

不是的。周新霞老師在中國剪輯師社群的直播裡,提到在處理二人對話時候,從演員說臺詞的鏡頭切出,再次切回來的時候,會稍微放大畫面,這樣就改變了原本說話的節奏,讓節奏更緊了。

回到《家園防線》,如果導演現場只拍了兩個鏡頭:女C從車尾繞過去的鏡頭,男A的推軌鏡頭。那後期怎樣做出節奏來?男A鏡頭可以倒放實現不同方向的鏡頭運動,後面的鏡頭可以稍微放大,如上圖中A2;女C的和男A對視的第一個鏡頭也可以稍微放大,後面鏡頭不放大,也能產生變化。

另一層空間,是人物的三維空間,這是電影中人物活動的空間。《家園防線》中,男A是站在原地不動的,他牢牢佔據著他的空間。而女C,從鏡頭更近的位置(汽車靠近鏡頭的這一邊),走到了離鏡頭更遠的位置,並乘車離開,她喪失了她的空間。

前置cut away(inter cut):

《家園防線》裡這段剪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拍煙盒鏡頭的插入。剪輯的手法裡有cut away或inter cut,這兩個術語通常可以互換,它們的翻譯我見過好幾種:切出鏡頭、插入剪輯、離切剪輯、夾接……等等。指的是在一個鏡頭裡插入一個其他鏡頭,然後再切回來。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

另外,cross cut交叉剪輯,通常是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的動作剪輯到一起。《家園防線》裡是將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的動作放在一起,而且是插入進一個未完成的主體動作(女C從車尾繞過去的動作)間,當這個插入的鏡頭結束後,再次切回了正在進行的主體動作。所以我更願意將其理解成插入剪輯(inter cut)。

插入剪輯可以製造緊張、表現角色心理、插入記憶與思考……等等,這裡不展開。《家園防線》裡,這個插入剪輯的應用,如同畫面的J-cut。

將下一個場景的聲音提前進入是通常意義的J-cut,《家園防線》裡,用到的也有J-cut的手法。比如上文的例子中,下一個場景裡拍煙盒的聲音提前進入了,不同的是將拍煙盒的畫面也帶過來了。

聲音提前進入也好,畫面提前進入也好,其實都是下一個空間的提前進入,是下一個空間對前一個空間的侵擾、融合、同化。女C煩躁的、挫敗的、焦灼的心情,提前進入了。一方面加強了有對立關係兩人間的緊張感,並且將這種緊張感延續到了下一個空間,也就是車上對話的場景裡。下一個空間裡,女C和男B,也是對立的關係,而且女C和男B對立的原因,還是因為前一個空間裡女C和男A的對立所引起的。兩個空間的交融,意味著對立關係的延續。

這種將下一個場景(空間)以插入剪輯的形式提前出現的手法,或許可以稱為“前置插入剪輯”?升級版J-cut?其實無所謂。

在《家園防線》裡還有這樣的例子:女C找到了她的哥哥,讓其哥哥幫她報復男A,在兩人對話的尾聲,馬蹄的聲音和馬蹄的畫面提前插入了進來(進來了兩次)。這裡提前進入的畫面,同上一個例子一樣,都是動作的特寫鏡頭(一個手部特寫拍煙盒,一個馬蹄特寫)。

在下一個場景裡,這個特寫動作的施放者才被揭示出來。轉到下一個場景,男A帶著女兒騎馬,共享天倫之樂。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

一個是夜晚的停車場,充滿毒品、仇恨、陰謀的空間;一個是陽關明媚的森林草場,享受天倫之樂的空間。一個是夜晚,一個是陽光燦爛的白天。時間不同,空間不同,提前進入的畫面和聲音,讓報復者和被報復對象,風暴的醞釀和風雨前的寧靜,仇恨和快樂,交融成一種奇特的觀感。

楊超導演說,電影裡最高級的情感就是:百感交集。我的理解是,電影裡有一些情緒、感覺、體驗,是完完全全獨屬於電影本身的,是無法言傳的。無論是詩歌、小說、散文等等各種文學形式,還是音樂、繪畫、雕塑、舞蹈等等其他任何藝術形式,都無法傳達,只有被稱為第七藝術的電影能傳達給觀眾,讓觀眾無法用其他方式分享、發洩、傳遞,只剩下百感交集。

這種剪輯方法,將不同時間、空間糅合在一起,如同魔法一樣,傳達給觀眾複雜的觀影體驗,這是獨屬於電影的魅力,是隻有電影能夠做到的。這大概也是我第一次看這個片子,被這段剪輯震撼的原因。

這種剪輯方法也許別的剪輯師早就知道並在運用,但是我是第一次注意到,所以對我來說就是寶藏了。好萊塢不愧是電影工業最發達的地方,不管是好片還是爛片,剪輯師在技術上都是很厲害的。這段剪輯無論鏡頭時長的控制、鏡頭運動方向的選擇、景別節奏的表現等等,在細節裡都很見功底。

能不能在片子裡學到東西,就看自己看片子的時候用心與否了。學到一招,就記載下來,然後可以說:這招我會了!哦耶!

如果願意更進一步思考,那就能舉一反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