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万物生,这样做才养生!


雨水|雨水万物生,这样做才养生!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今天就是雨水,这个时节,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但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雨水节气昼夜温差较大,雨水多,湿气重是这个节气的气候特点。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饮食:去湿气

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忌寒性生冷食物,健脾利湿。

唐代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粥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粥中加入一些药材后,还能治疗一些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

祛湿佳品粥非薏苡仁党参粥莫属。

雨水|雨水万物生,这样做才养生!


穿衣:“春捂”

雨水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倒春寒”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春捂”最重要的是捂好腿和脚,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差,容易遭风寒侵袭,尤其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儿童,受寒后容易引起感冒、哮喘等疾病。

运动:宜和缓

起居方面也要做到早睡早起。随着气温回升,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同时要注意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易受风寒。


春天象征希望,立春不是春,雨水万物生。疫情也连日见好,各地有序复工,生机萌发,真正的春天开始了。有风来,有雨来,也有花开,才是真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