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方舟多次谋易主 重要子公司债务逾期

近日,华讯方舟收到深交所发出的监管函,对全资子公司南京华讯方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华讯”)债务逾期披露不及时,违反《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深交所希望公司及全体董监高吸取教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南京华讯是华讯方舟开展军用通讯业务的重要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1月2日~2月20日,南京华讯46次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最大的一笔为16万元,最小的一笔仅1236元,合计157万元。

2月21日下午,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致电南京华讯询问债务逾期及被法院强制执行情况,行政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2月20日刚刚复工,具体情况也不太清楚。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南京华讯并不是没有钱偿还债务了,请以公告为准,不要恶意揣测。

当前,华讯集团正在转让华讯方舟的控股权,早前对接的是深圳国资委旗下的远致投资,近期出现了新接盘方仁东集团。仁东集团还控制了另一家上市公司仁东控股,实际控制人霍东在2018年2月入主该公司,一年半后即筹划将控制权转让给了北京海淀区国资下属的海科金,相关协议已于2019年11月正式生效。仁东控股重要股东曾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霍东让仁东控股脱胎换骨。当前面临困境的华讯方舟与霍东入主前的仁东控股有诸多相似之处,霍东的到来能否起到积极作用?

重要子公司亿元债务逾期

华讯方舟2月19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华讯因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债务逾期,逾期本金1亿元,债权人是江苏银行南京北京西路支行,贷款时间2018年12月27日,逾期时间2019年12月26日。华讯方舟系上述债务担保人,承担连带担保责任,逾期贷款本金1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06%。华讯方舟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与相关债权人协商和解方案,争取尽快与债权人就债务解决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包括但不限于展期、部分偿还等方式,同时也在通过加快回收应收账款、处置资产等方式全力筹措偿债资金。

2月20日,深交所向华讯方舟发出监管函。深交所注意到,南京华讯贷款逾期时间为2019年12月26日,而公司迟至2020年2月19日才披露上述公告,违反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1.11.3条的规定,希望公司及全体董监高吸取教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1月2日~2月20日,南京华讯46次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最大的一笔为16万元,最小的一笔仅1236元,合计157万元。2月21日下午,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致电南京华讯询问债务逾期及被法院强制执行情况,行政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2月20日刚刚复工,具体情况也不太清楚。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南京华讯并不是没有钱偿还债务了,请以公告为准,不要恶意揣测。

天眼查数据还显示,南京华讯2月份以来有多起经济补偿金纠纷案件,上诉人为7名自然人,疑似为劳务纠纷。

南京华讯是华讯方舟重要子公司,是上市公司开展军用通讯业务的重要主体。

2014年11月,中国恒天、恒天纤维与华讯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前两者将所持恒天天鹅(时名,即现在的“华讯方舟”)29.8%股份转让给华讯集团,转让总价13.4亿元。此次交易完成后,华讯集团成为恒天天鹅的控股股东,吴光胜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当时,华讯集团承诺,将择机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2015年7月,恒天天鹅重大资产置换交易实施,上市公司将传统的化纤业务置出,置入华讯集团所持南京华讯100%股权、成都国蓉100%股权。此番交易完成后,恒天天鹅开始涉足军事通信及配套业务,并在2015年10月正式更名为华讯方舟。

在此次交易中,南京华讯100%股权评估值为16.34亿元,增值率达到1320%,由此形成商誉逾10亿元。当时,华讯集团承诺,南京华讯2015~2017年度净利润为1.62亿元、1.87亿元、2.17亿元。2015年,南京华讯仅实现净利润8290万元,未能完成业绩承诺,华讯集团因此补偿上市公司7671万元。2016年度、2017年度,南京华讯顺利完成了业绩承诺。

2018年度,华讯方舟对南京华讯计提3.06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是导致上市公司当期亏损的重要原因。2019年度,华讯方舟预计亏损10亿元~15亿元,预计期末净资产-5亿元~1000万元,造成该种局面的原因之一便是上市公司对南京华讯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判断公司因收购南京华讯的商誉存在减值风险,预计将会全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约为8.62亿元。

此外,南京华讯董秘李湘平1月21日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在未正式聘任新董秘之前,暂由华讯方舟董事长吴光胜代行职责。

控制权转让正在推进

华讯集团退出华讯方舟之意由来已久,但进展不太顺利。

2019年7月30日,华讯方舟控股股东华讯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光胜就与远致投资签署了《框架协议》,华讯集团拟将其所持华讯方舟18.94%的股份转让给远致投资,交易总价8.62亿元。此次交易若能实施,远致投资将成为华讯方舟第一大股东,恒天集团持股比例14.94%仍为第二大股东,华讯集团持股比例降低至10.52%位列第三大股东,上市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远致投资是深圳国资委全资子公司,华讯集团总部亦位于深圳。当时,华讯方舟表示,此次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引入远致投资可以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但华讯集团与远致投资的《框架协议》迟迟未见实质性进展,华讯方舟2019年10月底披露的当年三季报显示,该事项目前处于项目尽职调查阶段。然而到了2020年,华讯方舟控制权变更交易又有新变化,仁东集团入局。

1月21日,华讯集团、吴光胜与仁东集团签署《框架协议》,仁东集团拟通过增资华讯集团、受让华讯集团股权等方式取得其51%股权,达到控股地位。与此同时,吴光胜将其名下所持华讯集团33.86%股权委托仁东集团管理,并协调华讯集团其他股东将所持不低于17.14%股权委托仁东集团管理,合计委托股权比例不低于51%,期限自正式股权托管协议生效之日起至仁东集团及取得华讯集团的股权达到控股的比例时止。

华讯方舟对此表示,若后续各方能签署正式的股权托管协议,未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能将由吴光胜先生变更为霍东。霍东,持有仁东集团99.9%的股权。《框架协议》还做了分工,在委托期限内,华讯集团的地产、金融业务板块、上市公司华讯方舟的投资及资本运作(包括但不限于再融资、并购重组等)等由仁东集团依约定委派之人士负责推进实施,华讯集团的其他业务(如卫星通信、军工、太赫兹)由吴光胜继续具体负责经营管理,仁东集团有知情权、监督权及重大事项最终决策权。

后续公告显示,目前华讯集团存在部分股东股权受限和部分事宜未协商一致的情况。吴光胜为华讯集团的创始人,担任董事长职务,直接持股比例为33.86%。华讯集团还有其他13名股东,类型包括基金公司、生产电源材料的公司、通讯产品公司、私募股权合伙企业、融资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等,确实略显复杂。

因这一控制权变更交易,华讯方舟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深交所要求华讯方舟说明仁东集团通过增资、受让方式取得华讯集团不低于51%股权和通过托管方式取得华讯集团不低于51%股权同时进行的原因及可行性,此次托管和转让交易对前次披露的上市公司股份协议转让和控制权变更事项造成影响等。华讯方舟回复称,《框架协议》的意图并非通过两种途径同时达到不低于51%的目的,而是先行选择推进不以持股为前提条件的股权托管方式,结成战略合作关系,使得仁东集团获取华讯集团的控股权,依其经营管理方式统一进行管理。

华讯方舟回复深交所表示,华讯集团与远致投资签署的《框架协议》仅为交易各方意向合作的原则性约定,截至目前各方尚未就最终方案和交易条件达成一致。华讯集团与仁东集团约定,华讯集团与远致投资交易的后续安排,将由相关各方在正式股权托管协议签署前加以最终确定,故此次公告的华讯集团股权托管等事项不会对前次披露的上市公司股份协议转让和控制权变更事项造成影响。

接盘方仁东集团

华讯集团持有的华讯方舟股份已遭冻结,对于冻结原因,公告中有这么一段话:2018年发生“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相关方面对华讯集团高度关注,从金融、客户、供应链、行业监管及媒体等多方面进行了靶向绞杀,正常业务开展受到很大影响。

这样一个被多方“靶向绞杀”的华讯集团,仁东集团是否有足够的接盘实力呢?

公告显示,仁东集团注册资本20亿元,致力于产业投资、金融科技、实体经济、基金、投行等业务发展,旗下北京仁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仁东(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有仁东控股(002647)24.66%和5.27%的股份。仁东集团2018年2月才入主民盛金科,2019年7月就筹划了控制权变更事项,具有国资背景的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科金”)将通过受让表决权方式成为新的控股股东。

仁东集团方面与海科金签署的托管协议显示,此次权益变动完成后,海科金通过股份托管的方式持有仁东控股1.19亿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1.27%。同时,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海科金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控制仁东控股28.94%的股份表决权。在托管期限内,海科金对受托股份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据各方同意,委托方因标的权利托管应按托管年度向受托方支付托管费。如托管年度为完整公历年,该托管年度的托管费应为2000万元。在托管期内,海科金承诺将与仁东控股建立正式战略合作关系,将以提供融资及增信等方式,支持上市公司的业务经营、并购重组等;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原则上不超过50亿元。

2019年11月,仁东控股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实施进一步审查决定书》,意味着上述托管协议及一致行动协议正式生效,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海科金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

市场对仁东集团脱手仁东控股的交易也颇多质疑,认为新东家海科金不仅分文未花,反而将获得2000万元/年的管理费。对此,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早前曾采访了仁东控股重要的自然人股东景华,其表示霍东受命于危难之际,他的到来使仁东控股脱胎换骨重获新生。景华说,霍东入主后连续增持,在担任董事长的一年多时间里让仁东控股甩掉了多年未能豁免的非标年报,并令公司前期收购的广东合利资产组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价值,未发生商誉减值。景华认为,国资受托表决权获取上市公司控股权是一种符合现代潮流的探索,海科金与仁东控股业务相近、合作顺利,未来双方还有很多业务领域可以合作共赢、资源共享。

2019年11月初,仁东控股曾公告,拟在12个月内向海科金借款不超过10亿元,借款年利率不超过7.5%,主要用于公司经营、周转使用,支持公司对外投资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仁东控股资金仍然非常紧张,2016年收购广东合利金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90%股权的交易尾款1.56亿元,仍未支付给交易对手张军红。

霍东此番要入主的华讯集团,同样处于危难之际,资金紧张、业务下滑,所持上市公司华讯方舟的股份也遭司法冻结。后续,华讯集团、仁东集团会如何推进交易,如何支持上市公司健康稳健发展,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将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