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陵:防御黄河水患的重地


茭陵:防御黄河水患的重地

公元1855年的清明节,阴雨绵绵,黄河和以前一样开始涨水……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涨水居然持续到了当年的农历六月。那个月的十一日,在河南兰考县东坝头一个叫做“铜瓦箱”的地方,黄河水突然改道向北奔流而去。从此以后,黄河不再经过江苏进入黄海,而是改由山东进入渤海。事先没有任何征兆,黄河从此与废河在此分手,河道在这里转了一个大约90度的弯,由东西向变为了南北向。只留下愕然的废黄河沿线民众,和空躯壳一般的河堤。从此,地图上将这条黄河故道,明确标注出来为“废黄河”。

茭陵就是江苏淮安废黄河边上的一颗明珠。茭陵是淮安区的一个老地名,位于钦工、顺河、苏嘴之间。先是一个村庄,明《正德淮安府志》卷之五《里图》记载:“茭陵村,或云其地有楚元王交墓,故云。茭当作交。”并说其地属马逻乡。《天启淮安府志》亦云:“茭陵村,楚元王墓在其地,当作交陵。”又云:“交岭,楚元王名交,其墓在城东北边河,称为高岭。淮安土音,以交为高也。”《乾隆淮安府志》卷五《城池·山阳县·村》:“茭陵村,亦作交陵,旧云楚元王墓在此。”此时其地仍属马逻乡。

茭陵是防护黄河的重要地方。《光绪淮安府志》卷七《河防三》说:“自车路口,至上河汛大茭陵止。”有一道防御黄河水患的汰黄堤,一名太荒堤,一名太行堤。是明代末年民众修筑的,康熙三十八年重修过。《乾隆淮安府志》卷六《河防》记载,此处属海防厅所管,为山阳、阜宁二县黄河南岸工程,名为山阳县童营汛,还设立童营司巡检署。汛就是防河的地段。府志记载童营汛管理范围为:“上自外河厅上河汛界新港头起,下接下河汛界童家营止,计三十三里,缕堤长六千二十七丈五尺。”其中“小茭陵埽工雍正十年(1732)筑。新港至小茭陵月堤一道、月堤内格堤二道,康熙三十六年(1697)筑。大茭陵埽工雍正十年筑,格堤一道。”有唐家堡、外缕堤、小茭陵、何家庄、大茭陵5个工程点,互相连结成一线。

茭陵原来是防御黄河水患的重地,如今成为排除内涝的关键。苏北灌溉总渠建成以后,渠北积水无法排出。国家在茭陵建抽水站,1979年5月第一期工程即茭陵一站建成,开挖引河,安装12台轴流泵,将积水抽出排入废黄河。1981年启动第二期工程,建设茭陵二站工程,于1986年底竣工,抽水力度更大,2009年茭陵抽水站实施了更新改造工程,2012年底该工程竣工,灌溉总渠以北得以旱涝保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