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認為是我們在見證孩子的成長還是孩子在見證我們的成長?

文昱文遠


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可能是很多父母都在思考的問題。

我倒是覺得:我們是在見證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在【迫使】我們成長,然後才能見證我們成長

因為,我們比孩子高大的不能只是身軀。

孩子一出生,我們就被迫成長了。

我們要照顧他們柔弱的身體不受傷害、健康成長。

我們要幫他構建對自己、對世界的認知。

我們要協助他四肢靈活、性格健全、心靈健康。

我們要為他規劃成長藍圖、未來的旅途。

這一切,我們是創造者、協助者、引導者,更是見證者。

孩子的成長,很長一段看起來是無意識的;而這樣的成長是在我們有意識的幫助下促成的(這也算是一種督促)。

出牙、能坐、會走、牙牙學語、能跑能跳。這是我們能看到的成長。

孩子上幼兒園了,他去學畫畫、學樂器、學英語、學輪滑等等都是我們去幫他們決定。

要在五花八門中找出真正對孩子游泳的東西,就促使我們去成長。

為此,我們去看育兒書籍、去了解什麼讀物對孩子有用、甚至去上各種父母培訓班。

第一次做父母的我們,需要學習得太多了。

孩子的成長終有一天是要有獨立意識的。

從他開始拒絕,他的成長就有獨立意識了。

他會拒絕他不愛吃的食物,他會選擇自己想穿的衣服,他會哭著鬧著不去某個不想去的興趣班。

這個時候衝突來了,我們做父母的要怎樣去應對?

是順著他?好不甘心!

是硬生生的阻止?又怕對他產生不好的影響。

見證你成長效果的時刻到了。

不是孩子說“媽媽(爸爸),你做的真好”才是見證;而是從一次又一次的衝突與矛盾中就能見證我們是否真正成長了。

“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真的不假。

做父母是一生的功課,從一開始一個受精卵在我們的子宮裡,我們相遇了;孩子出生,肉體分離,孩子來到家庭,和家裡的人物相遇;孩子上學,與我們短暫分離,又開始他新的相遇;孩子結婚生子,與我們的家分離,又帶來新的家。

我們在一次次相遇與分離中成長,甚至是蛻變。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相互碰撞的結果。


不安分的包小姐


奶爸分享下自己的感受吧。

女兒三歲之前,因為各種原因我的陪伴可以說是很少。現在,後悔。

你會問,為什麼?記得看過李玫瑾的一個育兒的培訓,其中一段講親密關係的,她說兒童三歲之前一定要自己帶,這個時期的親密關係是你無論如何在今後的生活中改變不了的,陪伴越少,你們的親密越少,以後你對她的管教,控制力就越少,她需要你的安慰和陪伴就越少,你的失落感會很多,最重要的幼兒時期的教育的指導,她不會聽。

以前不覺得,現在感同身受,女兒無論我給她買多少吃的,多少玩具,在傷心難過的時間她不會來找我,會去找媽媽,找姥姥。我陪她閱讀,唸詩,玩玩具,但是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她不會第一時間想到你,失落肯定是有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無法在她幼兒的這段時期裡好好的為她進行指導和教育。

這是我的成長,也是我現在多陪伴她的動力,她的每一次成長的改變,也是對我最大的激勵,我相信會變好的,也一定會更加親密的。


紅豬的墨鏡


我們在見證孩子的成長,孩子在影響我們心智的成熟。

在沒有孩子之前,二人世界,悠哉遊哉,想吃火鍋了,即使開車一兩個小時,也不會委屈自己饞蟲。唰,又有新片上映了,是我的偶像拍的車,常常看完都已經半夜三更了,第二天盯著熊貓眼上班也無礙。為了誰做飯誰洗碗,也許兩夫妻都在氣頭上,不依不饒 。婆媳關係也挺好的,畢竟交往沒有太多。是的,這些都是在沒有生孩子之前,一切都挺美好的。

生完孩子後,似乎一切都變了,婆媳關係緊張了,因為兩代人的教養方式不一樣,夫妻間也沒有那麼多浪漫了,自己也沒那麼多講究了。所有的重心都在圍繞著娃,寶寶中午吃的不多,是不是菜不好吃,變著花樣也會給孩子做兩個菜。好不容易看中了一款最新的電子設備,正準備付款呢,想著孩子的奶粉尿不溼也要買了,趕緊撤吧!出門逛街,進的店面最多的就是嬰幼兒服飾,買個水果,最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喜歡吃啥,先給孩子買了。

是的,生完孩子後,自己已經不再是自己了,開始承擔著更多的責任,開始為孩子考慮好一切,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自己覺得特別幸福,看著孩子小有成就,感覺自己遨遊了太空一圈回來,倍感自豪。無聲無息中午,孩子成了我們生活的重心。我們見證著孩子的成長,孩子也影響著我們心智的成熟。



彤媽育兒路


個人認為是相互見證,就像我在一本書上看到的那句話“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肩並肩一起成長”,我們和孩子都是在相互影響見證。



01

有了孩子我們為什麼變了


1.改變是因為責任

為了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我們不再為雞毛小事爭吵;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我們工作得更晚了;

為了給孩子更營養的早餐,我們不僅不在睡懶覺,更是成為了一名廚師;

為了給孩子健康的環境,我們戒掉了多年抽菸的習慣;

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我們開始看起了童書,看起了動畫片;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有責任心,我們既然生下了他,那麼肯定會對他負責。


2.改變是因為想變

戒菸、早起、不斤斤計較、努力、負責等等這些代表著優秀自律的詞彙,也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不是嗎?孩子的誕生只是一個誘因,所有的這一切源自我們有一顆變得更加優秀的心,如果我們不想變,別說是孩子,就是孩子的孩子也改變不了。社會上一大把“不負責”的父母大概也是源自於此。



02

孩子是希望,而不是迷惘


1.接納孩子帶來的改變

我們之所以產生了迷惘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們想著“我可以改變,但不是因為孩子而變”,為了孩子改變就彷彿失去了自我,變得不夠獨立。其實大可不必這麼想,我們從出生開始一直到死亡,身份一直在變。我們經歷了嬰兒、兒童、青少年、成年人、男/女朋友,前男/女朋友,丈夫/妻子,爸爸/媽媽,中年人,老年人、爺爺/奶奶等一系列變化,你不可能一直固定一個身份不變的,我們認為沒變的其實都改變了。而有自己的孩子也是我們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有孩子的人生更加完美。所以接納孩子的到來,不必迷惘。


2.從來沒有獨自成長,有的只是彼此相互成長

我們的成長過程都是受身邊人的影響,孩子的到來正好彌補我們的不足之處。我們雖然因為孩子變得更累了,可是我們又變得更開心了,我們因為成長所忽視的東西,有孩子在幫我們找回。我們不必糾結誰教育了誰,我們只要知道彼此在變得更優秀就好了。因為孩子不也是組成我們自己的一部分嗎?


最後,不迷惘、不瞎想,好好欣賞現在既優秀又幸福的自己吧。^_^


報告爸媽


是我們見證了孩子的成長,還是孩子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其實最完美的是彼此在不斷豐盈自己的同時,和孩子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的!

傅雷和傅聰父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傅聰三歲到四歲之間,站在小凳子上,頭剛好能伸到書桌時,就愛聽古典音樂。只要放送西洋樂曲,他都會安安靜靜地聽著,不吵鬧也不打瞌睡。傅雷憑藉自己眼光和智慧看出了傅聰在音樂領域的才華,就決定用適合傅聰的教育方式去培養他。傅雷認為小學課程和鋼琴學習在家會結合的更好,他就把他從小學撤回來。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能獨立思考,他的藝術才有創造性,才能有藝術的靈性。他對傅聰的教學從來不是直接講解,而是讓他事前準備,只用旁敲側擊的方式指引他,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傅聰的思考能力和基本邏輯。

在培養傅聰成才的路上,傅雷就像一個辛勤的園丁,竭盡全力地給這顆種子提供合適的土壤,水分,陽光,雨露。傅雷的才華和在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都非常高。在兒子音樂成長的藝術道路上,不時給予指點。通常用書信,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把自己人生感悟和理念事無鉅細的和兒子分享。傅雷成功地引領傅聰的成長!

在培養傅聰成才的過程中,傅雷也從兒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缺陷。他在書信中也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裡得到的少。使他對人生多增了深刻的體驗。在與孩子相處地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等等

我們看過《傅雷家書》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我國傑出的翻譯家傅雷,他教育兒子非常嚴格,有時幾乎不近人情。施蟄存曾說:他的家教如此之嚴,忘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他理想的人物。


三千金媽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榜樣”、“模仿”的對象,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像白紙一樣純潔的孩子,以身作則是最重要的。 記得孩子很小的時候教育她不要亂扔垃圾,首先自己就要做到,於是即使身邊沒有垃圾袋或垃圾箱,就將垃圾放入自己的口袋或包中,這一舉一動影響著孩子。孩子也因此在這方面養成了好習慣,哪怕只有很小的一片紙屑她也不會隨便扔在地上。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高尚的朋友對話”,讀書的種種好處,我們大家很早就知道。可我總有些不以為然,每每都是以工作忙、事情多為藉口很少讀書,即使有時間,也是去看看電視、上上網,很難靜下心來去認真讀一本書,細細品味其中的意蘊。自從我的孩子上了小學,才讓我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好處和樂趣。 孩子上一年級時,學校組織的讀書活動也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孩子每天晚上的語文作業就是讀一兩個故事給家長聽,然後跟家長交流。孩子很認真,每次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一篇文章要經常讀兩三遍,一開始我覺得有點煩,但看到孩子這麼認真,我也挺感動,於是耐下心來陪 孩子讀。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文章常常能博得孩子的共鳴,彷彿為孩子打開了一扇窗,讓孩子認識了五彩繽紛、廣大無比的世界,同時認識了生活中的真、善、美。而兒童文學作品的純淨透徹、奇特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深深地吸引了我,讓人神往。我給孩子買了楊紅櫻和曹文軒等一些知名兒童作家的兒童作品,跟孩子一起閱讀,純美活潑的文筆和對兒童的生動刻畫,我能從中瞭解更多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想法。漸漸的,我慢慢喜歡上了和孩子一起讀書,而我和孩子交流的話題也明顯地多了起來。讀書時我們不一定是端端正正地坐在書桌前讀,更多時候我們喜歡端兩個小板凳坐在自家的陽臺上,和著花草的淡淡香氣,感受來自書的馨香和一份親情的美好。 孩子在慢慢長大,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做出決定的事情,這時候我們總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給孩子提供一些意見,最後的決定權始終掌握在孩子的手裡。決不會強行要求孩子去做什麼、怎麼做,而始終給她以點撥,充分尊重她的思維,積極引導她。 與孩子共同成長,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愛衝動、愛幻想,使自己的思維也變得年輕了;與孩子共同成長,能減輕許多由工作壓力所帶來的煩惱。為了孩子將來能夠幸福、平安、快快樂樂地過每一天,為了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將一如既往地和孩子共同成長。


沒有理想的做夢人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不仔細看看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就這個問題我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我感覺這個見證是相互的,我們見證孩子十月懷胎到呱呱落地,以及後來的牙牙學語到慢慢的走路,還有後來的上學,都是我們一點一滴的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們在見證孩子的成長。

在他(她)一生下來同時也就參與了我們的生活,從什麼不懂,到模模糊糊記事,在他們的腦海裡有了記憶,他們就看到我們是怎樣的成長,看到眼角的皺紋是怎樣一道道爬上去的,兩鬢的白髮是怎樣一根根長出來的。我們從魁梧的身材到怎樣一點點彎曲的 ,到後來的蹣跚走路,等等……

我們見證孩子一天天長大的同時,他們也見證了我們一天天老去!


成豆逗


很榮幸回答您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是在見證孩子的成長,彌補自身的不足。

有些事情雖然自己經歷過,當然總結出來的經驗也寥寥無幾,比如,我們在看一場球賽,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支持我們所支持的球隊或球員獲勝,但如果沒有解說員的解說,比賽的精彩程度將大打折扣。

所以,孩子就好比我們所經歷過的事情的解說員或放大鏡,來查找自身不足。以此來促使我們,彌補自身以往的不足,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使我們祖國的未來一代更比一代強。有沒有更多的家長跟我的想法是一樣的,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直愛59


這個問題問的好啊,人家都說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我認為確實是的。我的3企小孩生下來就一直帶在身邊,沒有很好的物質給他們,也會煩躁的大哄大叫,但與孩子的關係卻是很不錯的,在每次他們錯了的時候,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更進一步,而我們身為父母親煩躁哄叫看到他們委屈後會自我反醒,生活是一面鏡子,家裡人更能看到你真實的一面,與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學會愛自己愛家人,不好嗎?


xnbaby寶貝


每一個新的起點上,都會有新的挑戰,升小學裡,我們面臨的挑戰僅限於學習方面,隨著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我們所要面對的挑戰也越多:成績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交、為人處事方面……你可別為難,正是這些挑戰,使得我們在各個方面取得了成功或失敗,但這些經驗使得我們能更快地成長,更快地走向成熟!孩子也是一樣,你是什麼樣的,也許他就是什麼樣的,把你的精液好好的傳授給他,讓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