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多方出手 破解“田間之困”

聚力多方出手 破解“田間之困”

園壩村村民採摘兒菜(本報記者李春梅攝)

聚力多方出手 破解“田间之困”

北川“農資貨郎車”上門服務助春耕(本報記者楊檎攝)

綿陽新聞網訊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多地反映時令農產品因疫情防控運輸受阻、團體大宗消費停止而嚴重滯銷。市供銷社在抓緊疫情防控的同時,充分發揮供銷優勢,一方面及時蒐集掌握、宣傳推送全市滯銷農產品信息,另一方面千方百計打通渠道、促進銷售、助農渡過難關。

受新冠疫情防控影響,遊仙區信義鎮園壩村農戶種植的兒菜嚴重滯銷,農戶心急如焚。“得知園壩村兒菜銷售難的信息,我們立即進行現場察看,廣泛發出助銷信息。”市供銷社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瞭解了具體滯銷情況後,市供銷社共聯絡5家愛心企業出資近4萬元採購了滯留在田裡的約100噸兒菜,同時按照企業的捐贈意向,聯繫落實捐贈對象及數量、安排協調配送調運及車輛入城等事宜。

“我們還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進行銷售。從2月17日起,鎮機關幹部紛紛利用自己朋友圈進行宣傳,為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出力。”信義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黃文福說。

其他愛心企業也陸續對滯銷兒菜進行採購。四川國華禎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綿陽文昌祖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欽甲,計劃採購67噸;市供銷社改制企業綿陽市三彙集團及其綿陽瑞升物業有限公司計劃採購近30噸;市供銷社改制企業綿陽市寶源物資回收利用有限公司計劃採購5噸。

目前,信義鎮園壩村兩委和村蔬菜產業發展龍頭企業正在加緊組織農戶採收、整理,聯繫落實裝運車輛,將於近日全部配送到位。

本報訊(記者 彭雪)連日來,受疫情影響,農村小散戶的農產品售賣成為了大問題。而在涪城區吳家鎮開啟的有組織的“田間市場”,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在吳家鎮中心橋村5組村民龔君柏的花菜地裡,幾位村民正在選菜、拔菜。原來這裡正在進行“田間市場”交易,龔君柏數著錢說,“今天半天就賣了近兩百斤了,估計再賣個兩三天,我的菜就賣完了。”

為解決小散種養農戶農產品銷售問題,中心橋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歡和鎮幹部通過調研後,決定在該村試點開啟“田間市場”,在鎮村幹部的組織下,讓本村、本鎮和外面通過批准的菜販直接到農戶菜地裡交易,解決農產品銷售和部分群眾蔬菜需求問題。

最近幾天,陳歡大多數時間都紮在菜地裡,現場組織交易。目前,全村除大戶蔬菜種植戶外,各類蔬菜存量約20餘噸,目前賣出2.7噸,實現銷售收入8000餘元;雞、鴨、魚類存量13.5噸,賣出500多斤,實現銷售收入5000餘元。

涪城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屈輝介紹,目前全區正在積極構建供需數據庫、建立銷售渠道,解決疫情防控時期農產品滯銷問題。中心橋村的“田間市場”,在解決散戶的農產品銷售方面有積極作用。區農業農村局將加強指導、嚴把防疫和農產品質量關,讓該模式進一步完善,讓小散種養農戶得實惠、群眾餐桌更有保障。

本報訊(冷釗李承隆記者楊檎)“這個玉米有多高,我一畝地要買多少種子?”“我那個地是陰山,用哪種種子好啊?”……近日,在北川馬槽鄉木坪村和諧文明示範院牌坊前,一群戴著口罩的村民正在有序地挑選著農資商品。

“請大家戴好口罩慢慢來,不要急,更不要把口罩取下來,大家有需要幫助或諮詢的問題可以找我。”戴著口罩和黨員志願者袖套的北川羌族自治縣馬槽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熊曉琴,一邊維持村民選購農資的秩序,一邊耐心地勸導。“今天一共跑了兩個村,木坪和黑亭,服務村民60多戶,他們買了辣椒、玉米、豆豆等種子,還買了地膜和除草劑,可能有13000元的農資貨物。”熊曉琴說。

據馬槽鄉工作人員介紹,開春之前,該鄉黨委就將復工復產納入近期重點工作,專題研究,統籌部署,抓防疫也要抓生產,抓生產必須抓春耕。近幾日因為施行居家封村和取消逢場等政策,村民一是出不了門,二是買不到農資,很多村民家裡缺少種子等農事的必需品成為了一個突出問題。之前使用的村集中統一採購模式滿足不了村民差異化的需求,在蒐集情況彙總需求後,鄉黨委決定推陳出新,由鄉上協調組織種子、農藥方面的優質商戶,把原本固定的農資店“搬”進村裡,以貨郎車的形式,拉足貨物走村串戶,同時每一趟送貨都有鄉上領導幹部和黨員志願者跟車,不僅做好協調,還為群眾服務。

目前,馬槽鄉根據3000畝高山蔬菜的種植量,聯繫優質商戶籌備的種子有辣椒2000餘包(1000粒/包)、四季豆900餘公斤、白菜和蘿蔔6000餘袋(10克/袋),另外還有玉米種子1400餘公斤。(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靈越 李春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