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廣西堅定信心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原標題】疫情當下,廣西堅定信心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收官之戰一定要打好打贏

有的扶貧車間停工停產,有的貧困戶考慮風險因素不願外出;一些地方採取封閉措施,致使部分生產資料運不進、農產品賣不出;飲水安全提升工程、道路建設等扶貧項目進度延後;一些第一書記、工作隊員和幫扶幹部暫時難以到崗到位,溝通聯繫困難……

新冠肺炎疫情,給廣西脫貧攻堅帶來嚴峻挑戰和多重影響。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面對當下疫情,自治區黨委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自治區主席陳武親自主持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強調要堅決打贏打好“四大戰役”“五場硬仗”,實現剩餘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出列、貧困縣摘帽,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自治區對大化、都安、隆林、那坡4個極度貧困縣,樂業、羅城、融水、三江4個深度貧困縣,靖西、環江等7個貧困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縣市,以及138個貧困發生率在5%以上的貧困村實行掛牌督戰、全程督戰。

自治區九部門迅速出臺七項17條措施為決勝脫貧攻堅保駕護航——

設立貧困地區農產品和生產原料物流輸送“綠色快捷通道”熱線電話,制定貧困地區農產品和生產原料統一通行標識。

貧困戶在3月31日前、4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發展的產業,獎勵標準在原定單位補助基礎上分別增加50%、30%的補助。

2-6月期間赴區外務工或在當地就業扶貧車間、企業穩定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按照疫情期間工作月數,給予每人每月不低於200元穩崗補助。促進就業扶貧車間復工復產達產,並加大村級臨時性扶貧崗位開發力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客商往來停滯,採收人工短缺,廣西晚熟柑橘銷售遇到較大困難,部分冬菜採摘銷售也受到一定影響。自治區農業農村、商務部門要求各地通過電話、網絡等,主動加強與銷區大型超市、採購平臺、連鎖營銷商等客商的聯繫,達成購銷意向。

不等不靠,全區各地各級積極作為,力求實現防疫與扶貧雙贏——

“我們主要通過推動服務轉向、企業轉產、員工轉崗,確保貧困戶穩定就業,增加收入。”桂林市扶貧部門負責人介紹,該市積極協調相關企業,組織服務型扶貧車間把服務對象由平時的遊客轉向本市城鎮居民。分類指導所轄縣(市、區)扶貧車間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和產能條件,及時轉產口罩、防護服、橡膠手套等急需物品。

為抓好春耕備耕工作,鐘山縣農業農村局組成6個工作組68人分片區下沉到村裡,一方面繼續加強疫情防控,一方面以春耕備耕、復工復產為抓手,狠抓脫貧攻堅。立足實際,發揮自身優勢,緊緊抓住“菜單式”產業扶貧機遇,帶動農民有效增收。目前,該縣已備化肥2140噸,農膜6.3噸;已與有資質的種業公司合同訂購雜交水稻種16萬公斤、玉米種子2.8萬公斤,農資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已完成犁耙田1.25萬畝。

2月18日,南寧市江南區江西鎮同寧村5000對肉鴿終於搬入“新家”。兩個月前,江西鎮計劃用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打造同寧村扶貧肉鴿養殖基地。疫情嚴重影響了肉鴿的銷售行情,養殖戶的信心開始動搖,村委新建的兩棟鴿棚無人問津。“我是黨員,我來想辦法!”該村返鄉創業致富帶頭人許國增,在特殊時期又一次當起脫貧攻堅的先鋒。鎮黨委政府與同寧村兩委給許國增開闢了“綠色通道”,加快審批程序、簽訂合同和撥付資金工作,還從集體經濟追加註資10萬元。

在貧困地區,9112家區內定點扶貧單位派出的5000多名第一書記和3.7萬名工作隊員,全部按時到崗,既當疫情防控一線戰將,又當脫貧攻堅尖兵。

眼下,八桂大地的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壯鄉兒女眾志成城,有信心打好打贏這場收官之戰!(記者 韋繼川 原文編輯:覃柳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