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動機的發展與年齡和心智發展有關嗎?

老左心理工作室


首先,謝謝西北師範大學左兄邀請。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動機分為匱乏動機和成長動機。其中,成長動機是被高級需要所驅使的動機,是指個體試圖超越他以往成就的動機。在這種動機的驅使下,人們願意承受不確定性、緊張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潛能得以實現。成長性動機就是被自我實現的趨向所激發的動機。

左兄的問題是,成長動機發展與年齡和心智有關係嗎?

我們接下來再看,心智和年齡的發展。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認知發展的過程可以劃分為四個主要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2歲後)。前兩個階段略過。具體運算階段,這一階段發展最典型的標誌就是兒童能夠運用符號進行有邏輯的思考活動。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可以形成對事物的初步符表徵,但他們的認知活動還與身體經驗密切相關。而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則在分類、數字處理、時間和空間概念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此時,兒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下降,他們開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個方面,發展了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從而增進了自己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的典型特徵是抽象思維的發展與完善。這時青少年不再將思維侷限於具體的事物上,他們開始運用抽象的概念,能提出合理的假設並進行驗證,知道事物的發生有多種可能性,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具有更大的彈性和複雜性。

前面咱們講的成長動機,是高級需要驅動的,高級需要必須是具有抽象思維能力,才可能意識到的需要,所以成長動機的發展必須以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為前提,而按照一般規律來言,個體12歲後才能發展出抽象思維能力,所以成長動機和年齡有很大的關係。12歲前,孩子也努力學習、爭當前列的動機是什麼呢,他主要是受匱乏動機(低級需要驅動)、父母期望、社會規則的影響而引發的。

除非有生理缺陷和後天重大心理傷害,心智發展基本上和年齡相關,個體間有差異,但是不會偏差很大。所以成長動機和心智發展也有關係。


紫藤父母講堂


在我的幼兒心理教育父母課程《育兒, 您所不知道的真相》系列講座中涉及到這部分內容, 在這裡簡單就問題本身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成長性動機的發展與孩子年齡和心智的發展息息相關. 所謂成長性動機就是高級需要引發的動機, 換一個角度來說就是激發潛能的動機, 是精神層面的成長性需要.

既然是成長性需求, 當然要與孩子的年齡和心智發展相匹配. 孩子不同年齡段心智發展不同, 2歲左右的孩子, 心智發展到能夠玩遊戲的程度, 並且能夠判斷他人的表情, 到了3歲以後, 心智進一步發展, 已經開始具有思考的能力了, 還能瞭解他人行為背後的動機, 知道爸媽什麼行為是高興的表現, 什麼行為是生氣的表現, 當孩子心智發展到這個階段, 就可以著手培養孩子的成長性需要了, 也就是孩子精神層面的高級需要.

要讓3歲的孩子知道, 快樂除了有好吃的東西、漂亮的衣服外, 還有另一種形式的快樂: 一首優美的詩詞、一段好聽的兒歌、一朵漂亮的花、一幅美麗的畫、一片五彩的晚霞和一個奇特的智能玩具等等. 愉快的情緒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為孩子成長性需要種下優良的種子.

之後,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心智的不斷成熟, 給孩子與之相匹配的成長性需要.


父母心理育兒


這個太深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