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息非常低,為什麼很多老年人還是習慣存在銀行?

品多多VV


把錢存在銀行裡,雖然利息較低,但是:既安全,又方便,睡個安穩覺。


兆佳屋㘯


為什麼老年人喜歡把錢存到銀行裡呢?我對這個問題專門做過分析,我先說兩個案例,然後再分析原因。

我的一個親戚家是農村的,是一個退休教師,由於手裡積累了一點存款,聽說網上理財收益很高,而且利息兌付也很及時,於是就投資了20萬元,就是大家熟知的P2P,結果後來平臺跑路,投資到現在也沒收回來,他這種情況,是很多老年人的笑柄,他們覺得雖然存銀行利息低,但是安全,這是最關鍵的。

還有一個是我們單位退休的幹部,他可謂見多識廣,退休後開始下海經商,憑藉自己的人脈關係銷售商業禮品,後來遇到一個紅顏知己,專門做投資,發現經商不如投資賺錢快,結果到處借錢投資,最終結果可想而知,不但雞飛蛋打,連自己的房子也被拍賣了,我們退休的同事都對此耳熟能詳,所以他們感覺還是存銀行牢靠。

上述案例說明,有些老年人也是想獲取高收益的,但是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這給很多老年人起了警示的作用,大部分人辛辛苦苦賺了一點養老錢,是不敢去冒大風險的。

所以老年人喜歡把錢存到銀行,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一是自己的退休金都從銀行代發,月月跑銀行,對銀行的業務比較熟悉,比如利率什麼時候上浮?大額存單什麼時候發行?國債什麼時候開賣?所以他們有自己的投資方式。

二是老年人之間互相會進行交流,像前面說的兩個案例,我都是從老年人口裡得到的,他們對於投資失敗的案例記憶特別深刻,對於一些投資成功的案例,他們認為時間還太短,不能驗證其準確性,往往持觀望的態度,所以還是喜歡把錢存到銀行裡。

三是老年人對現在的一些投資工具不熟悉,大部分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有些人不認識英文字母,對於投資理財的知識更是有侷限,所以我告訴他們創新存款、貨幣基金這些概念的時候,他們理解起來都非常費勁,而銀行存款對他們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容易。

四是年齡大了會變得更加保守,老年人經歷的事情太多,年齡越大越知道自己個人能力有限,這樣人就會變得越來越保守,更喜歡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投資,銀行存款有實體營業廳,有紙質存單,有國家擔保,他們覺得存款更安全。

總之,儘管我們感覺銀行存款利率比較低,但是據我瞭解,老年人都有自己的投資之道,無論是銀行存款還是理財,他們的資金和投資週期安排的都比較合理,長期算下來,投資收益也還是可以的。


互金直通車


這個問題我也經常拿來問自己。

剛開始很不理解自己的爺爺奶奶、父母為什麼到了年底就把一年攢下來的錢存為定期。

後來,隨著自己的年齡慢慢變大,也慢慢地理解他們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為這個問題再加點料。

我認為不僅僅是很多老人習慣這麼做,很多中年人也這麼做(60後、70後)。

話不多說,接下來來談談我是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的。

這是一個從小就紮根在心底的習慣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但也有例外,龍變蟲、鳳變雞、老鼠變老虎。

借這兩句話,我就想和大家說,一個嬰兒最終長大成什麼人,主要由遺傳和環境決定。

遺傳大家都懂,就是從上一輩繼承下來的基因,比如說長得像。

環境呢,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從小到大接受的各種教育,如父母、學校和社會。

由此,我們來談談為什麼老年人總是把錢存在銀行裡。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這些例子:

一個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人,在兒女家生活的時候總是習慣買很多的菜把冰箱塞滿。

一個在飯店經歷過嚴重火災並險些喪命的人,每次到公共場合時總要先知道後門在哪裡。

這些說明什麼?

說明他們的遭遇形成了他們的習慣。

那麼老人存錢的習慣就好理解了。

現在我們所說的老年人大多是40後、50後。

那時候的他們過的是啥日子,過的是飢寒交迫、擔驚受怕的日子。

經常是吃一頓不知道下一頓還有沒有,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如果運氣好、收成好,有了不錯的結餘,還能去揮霍、去投資地產?

當然不會,還是過的“一分錢掰成兩半用”的日子,把結餘都省下來以備萬一。

所以說,老人已經這樣過了幾十年了,早已把這種習慣牢記在心。

存錢在銀行也就不足為奇。

可能也有過拿錢做些其他事情的想法,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排除老人也想拿著錢像年輕人一樣買個基金、股票。


但是實力不允許啊。

不是每個老人都像巴菲特、蓋茨那樣,大多老人都是普通人。

生活在這麼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連年輕人都要時刻努力不讓時代拋棄自己。

更何況本來起點就低的老人們,他們大多沒接受過多少教育。

所以說,就算老人們有想法,但是“不會用”是個天然的障礙。

很多老人目前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但去銀行存錢不一樣啊,多多少少也存過幾十年的錢了。

再加上銀行幾乎已經普及到每個鄉鎮,還有什麼比去家門口的銀行存個錢更省事的事情呢?

年紀大了,不能像年輕人那樣冒險了,更何況還是孩子們給自己的生活費

1.年輕的時候,去多闖蕩、冒險沒多大問題,但老年人不行。

因為年輕人犯錯的成本很低(不違法),大不了是幾個月的生活費。

但老年人不一樣啊,他們大多已經退休,拿著子女的錢和自己的退休金。

這時候再去像年輕人那樣冒著血本無歸的風險去投資,會讓自己陷入非常難的困境。

更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到自己和子女之間的關係。

舉個例子,有很多報道稱老人被賣保險、保健品的騙子把養老的錢都給騙走了。並且因此和兒女的關係也變僵。

2.老年人很多錢都不是留給自己的,大多還是為子女以及自己的孫輩準備的

老年人已經走過了大幾十年的歲月了,該體驗的也體驗的差不多了。

就算還想體驗些新鮮的,但身體已經不允許了。各個感官的能力嚴重退化。

並且老人都想為自己的孩子們做點什麼、不拖累他們。

所以,老年人怎麼會把兒女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拿去做些有風險的事情了

以上呢,就是我的全部觀點,僅供參考。

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進行指教、交流。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


GloryLong


因為老年人跟不上時代發展,不會用手機銀行週轉資金,只能存銀行。其次老年人思想保守,不放心把錢放在網上銀行,認為手中只有拿著存摺放心踏實。

我有個同事,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退休金比較高,每月他都要去銀行取錢存錢,很費功夫,也不方便。我覺得奇怪,就跟他介紹用手機處理工資的好處。

當時是2013年,網上某寶的存款收益曾高達7%,以致我天天看收益了幾塊的,心裡可高興了。從那時到現在我一直這麼做,感覺很好,是穩定安全又收益較高的理財方式。

我先再手機上下載淘寶等購物的,這樣避免去超市浪費時間購物,網上購物選擇餘地大,可比性強,物美價廉,還送貨到門,除了新鮮蔬菜,幾乎所有物品都是網購。

手機上再下載自己支工資的銀行,我還辦了一張借記卡,也把卡的銀行app下載到手機上。這樣購物可先借銀行的錢,每月定期還上就行?

手機上又下載支某寶,把銀行卡、購物都連起來,每月工資下發後馬上存在寶寶裡,購物用透支卡支付,這樣可多得一個月紅資利息。

別小看這利息,日積月累也比較客觀,這幾年光這塊收入近八萬元!要是像前幾年那樣高的利率,更是一筆客觀收入。

這樣做避免去銀行排隊,節省時間,也不用數錢擔心數目不對。特別逢節假期前銀行人特別多,每當看到銀行長長人流我暗自為自己的聰明做法高興。

我把這購物理財方式告訴了同事,說真的當時要不是關係好我真不想說。這麼省事省時省力收益遠比銀行高的好辦法,為什麼不用?

我原以為同事聽了會跟高興,會說感謝我的話,可每想到他說,他父母就相信那張紙———存單,覺得錢放到手機裡看不見摸不著,很不放心。

這幾年銀行也與時俱進了,用了自動存取款機,但是我覺得效率還遠遠不夠,老年人習慣不好改主要是不會用,如果年輕人幫助老人學會使用,我想他們會接受的。

幫助老人學習使用手機存錢,既是孝順老人,讓老人不用出門就能辦理,又能確保人身安全,不會出交通事故,保證資金安全,收益還遠比銀行高,何樂而不為?

歡迎您對我的回答留言!

請關注我,每日為您發戀愛婚姻情感內容。




日得人生


觀點:先反駁一下,並不是所有的銀行存款利息都非常低,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活期利率甚至可以高達4%左右。存款利息非常低的是傳統的大型國有銀行或者是地方性銀行,當然還是有大部分人老年人人喜歡存在這種有營業點的大型銀行。那麼為什麼這一大部分老年人還是喜歡存在銀行呢?

外部因素:現在的理財市場對於大部分老年人還是很不友好的

在很多現實的新聞報道中,很多老年人因為追求更高的收益都陷入了各種理財陷阱中,比如存款變保險、“龐氏陷阱”、p2p暴雷等等,不僅沒有得到相應的收益,有些甚至連本金都虧損了。

《都挺好》這部電視劇中的主角蘇大強不就是看了好友參與投資掙了很多錢,然後我也將自己的養老資金全部投入下去,剛開始是有理財收入,到後來該項目人卻轉走資金逃跑了,導致蘇大強最後本金全部虧損,雖然報案了但最後也沒有追回。

這也導致了很多老年人不願意去追求更高的,所以只想著保證本金的穩定,吃點利息就行。目前理財市場比較混亂,存在著許多不合理不合規的理財、投資產品或者項目。本老年人相對於年輕來說沒有那麼強的辨識能力和承受風險能力,所以其實存銀行對了你們來說是一個比較安全的方式。

內部因素:長時間將資金存入銀行的習慣觀念導致了老年人現在仍然習慣存銀行。

在90年代,那時候的銀行存款利率其實很高,甚至可以達到9%。我們可以看一看近些年來我國銀行存款利率是如何快速下降的。96年以前我們習慣9%的銀行利息,2年過後就只有將近5%的利息,而現在一年期定存只有1%點多的利息了。 我們可以從圖中不斷下降的折線看出,銀行存款利率在迅速下降。中國現在存銀行至少還是有利息的,有很多國家已經出現負利率了,也就是說你去銀行存錢不僅沒有利息,你還要交給銀行錢。

一般老人家存銀行的歷史可能都有二三十年了,他們內心深處認為把錢存銀行才是最放心的。而且又出了這麼多理財產品的虧,所以他們仍舊更習慣於存銀行。

碼字不易,可以給作者一個大大的點贊嗎😍😍如果您覺得回答對您有用,歡迎轉發關注收藏哦⊙∀⊙!

百元理財


因為銀行存款對於老年人來說就是最簡捷、最安全、最合理的理財方式。

老年人基本都是從苦日子裡熬出來的,一點積蓄大多靠省吃儉用、辛勤勞作而來。錢來得不容易,自然加倍珍惜,想找個安全保險的地方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母親就是這樣。年輕時候做小生意,賺錢是按分分毛毛來計的。她的習慣就是把幾毛幾毛湊成一塊,把幾塊幾塊湊成十塊,把幾十幾十湊成一百,然後存到銀行。等到年齡大了,孩子們的孝敬錢也都攢起來,夠整數就存銀行。別的理財方式一來不懂,二來不信。銀行在她心目中的地位簡直無可替代。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根本沒有什麼理財的概念,銀行就是老一輩人唯一的渠道。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理財方式漸漸豐富了起來。但老年人的思維和習慣哪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何況新聞裡又有各種理財被騙的消息,謹慎的老年人也只好相信“最靠譜”的銀行了。

其實老年人存銀行也沒什麼不好。人年紀大了,對於接受新事物有困難,何況那些五花八門的新型理財方式就是年輕人也未必都搞得清楚,何況老年人。簡簡單單直接存銀行,雖然利息低點,勝在相對安全明瞭,也省得子女時刻擔心老人被騙。挺好的。

一般老年人都有兩個信條:1.人多的地方不去;2.不懂的事情不參與。雖然簡單粗暴,也是人生智慧。值得年輕人好好琢磨。

大白話說財經,我是斷斷斷水刀。歡迎留言交流切磋。


斷斷斷水刀


銀行存款利息很低,可為什麼很多老年人還是喜歡把錢存在銀行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習慣。因為現在老年人基本都已經60多歲了。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理財渠道,也沒有那麼多的理財產品。

他們的錢要麼存在銀行,要麼就購買國債。時間久了也就形成了習慣。等到理財渠道極大豐富,理財產品遍地開花的時候,他們也已經老了,傳統的理財意識和習慣,使得他們對當前令人眼花繚亂的理財市場並不感冒。

也有人說是因為信任。長期以來,人們對銀行形成了心理依賴,同時也對銀行具有了天然的信任。認為銀行是最安全的,可以把錢放心放在那裡的一個地方。銀行就像他們的親人一樣。

有很多退休老人們,銀行是他們最願意光顧的地方。尤其是發工資的那一天,他們總會出現在銀行櫃檯前面,親手取出自己的工資,然後再存進去。哪怕只是讓錢經一下自己的手,也覺得踏實。

我的老丈人八十多歲了,自從退休之後,幾十年風雨無阻,在每月發工資的那一天,一大早就高高興興的去了銀行,把工資取出來,雖然已經經過了點鈔機,老頭還是習慣性的數來數去,最後又如數地存了進去。

有時候家裡人覺得他年紀大了,說幫他去取或者通過網銀轉存,他都不同意。當然我們心裡知道,老頭即使不取錢,到銀行走一趟,心裡也踏實。

習慣也好,信任也罷。老年人選擇把錢存在銀行,是最正確的選擇。這也是財富管理的本質,安全是第一位的,老人們也並不是太看重收益。

老人們存在銀行裡邊的錢,是他們一輩子的心血,是他們的養老錢、保命錢,不能有一點點閃失。

這也就是說,老人們為什麼喜歡把錢存在銀行的原因。


南公子


對於老年人,存款不放銀行就是風險,儘管利息很低。

為什麼會這樣?

簡單而論就是,經濟不景氣時,只能靠政策先堵死其它的錢生錢的渠道,然後再用另一政策去到逼大眾消費。

老年人存錢不容易,憂患意識很強烈,所以,那怕銀行利息再低,甚至沒利息,他們也會把錢存在銀行以備萬一,除此之外又能怎樣。


傻逼淨說實話


老年人喜歡銀行存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風險偏好因素。老年人不願意承受風險以換取更高收益,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注重資金的安全性。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二、信息有限因素。老年人無法像年輕人一樣通過互聯網瞭解世界,對於很多新的事物理解能力有限,他們更願意在他們原有的認知範圍內做事。

三、操作能力因素。老年人購買理財的話,基本都只能到銀行廳堂操作,流程複雜也不易理解。而存款是他們習以為常的事,操作起來很順手。

四、信任程度因素。老年人因為不瞭解,所以對新事物都是存在著疑慮。相比之下,他們更信任銀行,而對社會上其他的各種理財機構,存在著不信任感。

五、習慣因素。老人通常都是比較固執,一個習慣一旦形成,絕不會因為某些原因而更改。

我是空谷財譚,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不是習慣,是無耐。特別農村老人,放現金在家可能連命達上。而又不會用網絡支付的高科技。放在銀行都有突然消失的風險,但相對的比較,比放在家裡安全。現在是人,錢,的安全誰也難以保證。孩子上下學,家長人山人海,安全有保證,他們沒有精神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