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過韓國電影《流感》嗎?是什麼感受?

賣了多多


《流感》:韓國災難電影,比《釜山行》更能體現人性!《流感》講述的是致命感冒病毒大爆發的時期,消防員“姜智久”與女醫生“金仁海”共同踏上尋找病毒宿主之路,並在途中發生的一連串故事。影片處理得相當成熟,流感造成人心恐慌,社會失序混亂,導演貼切營造了人類與致命感冒病毒展開的苦戰,心驚膽跳的情節一氣呵成。另外,張赫在片中與童星樸閔夏的互動,非常精彩。女主角秀愛不是大美女,但片中散發出媽媽的味道。而樸閔夏太可愛,太會演戲,幾乎搶光"媽媽"的風采。

片中的一個小高潮,是張赫主動承認自己被感染,替下那個小女孩那一幕。雖然秀愛有些為難,有些感動,有些震驚,但她還是什麼都沒說,任由健康的張赫被人帶走。可我卻千萬分的理解她。隨便拉一個母親問問,是要犧牲別人的性命還是自己孩子的性命?根本用不著問,我們就知道答案。至於張赫會做這個決定,想來也是因為他身上極重的責任感認為這個孩子被感染他也有一定的責任,所以才站了出來。這種災難片,最值得探討,也最不值得探討的,就是人性。人性的醜惡,會讓你驚愕到難以置信。比如那個所謂隊長,完全沒有一絲道義可講,沒什麼好說。可是人性的光輝,比如張赫,明明可以走,偏要留下來救人,因為他自己知道自己是救援隊的。我還是願意天真地相信邪不壓正。人性的光輝,只要閃耀一次,就能照亮很多人,照亮很多事。我堅信。在看到小女孩差點被活活燒死一幕,我很憤怒,也很痛心。即使原則上,被感染的就要被送往病區。但是她明明已經注射了抗體,無論手段如何,結果就是小女孩是有可能痊癒的。可是所有人都無視了這個可能。這不能說是誰的責任,只能說,越是重大的問題,一旦制度有漏洞和缺陷,那造成的損失將是難以想象的。

韓片中充滿了一種自嘲和危機感,《殺人回憶》中樸探員拿著根香蕉說自己的國家就JB大。《漢江怪物》中政府的嘲諷更是淋漓盡致。《流感》則是對於美國對於韓國的控制表示了強烈的不滿,最後抗爭的勝利就像是《真愛至上》法國總統的一番演講一樣令人振奮。但這也僅僅是階段性的,就像是上個世紀巴黎和會上顧維鈞拒絕在條約上簽字一樣。這裡的歷史背景是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韓美兩國簽署了《美韓共同防禦條例》,如此一來,美國便一直駐軍於韓國。《流感》裡就充分反應了一個民族自尊心的問題。

一部具有深度的災難片,一部嚴肅的災難片,節奏緊湊,環環相扣,充分重視因果定律,各角色的行動有理有據,在災難的表象下挖掘人性的醜與美,比病毒更可怕的卻是人性的醜陋,但世界是陰陽的,有醜就有美,正是這瞬間的美帶給人們生存的希望。災難片看過很多了,但跟病毒的災難片除了殭屍一類唯一讓我想到的就是《伊波拉病毒》了,相比西式病毒片裡變異的行屍,韓國的《流感》並沒有表現的那麼極致,一切事件的起因和發展過程都基於自然生活的基礎,沒有過分誇張的設定,完全是一部“現實主義”災難片。但就是這種災難片也同樣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震撼,與美式災難片注重於感官刺激的不同,本片更注重災難發生時各方人們的反應,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異發展,對於沒有經歷過類似場面的人來說,想象這樣一出事件的確需要頭腦的大風暴,讓事件更加貼近於合情合理這是一件極其需要技術的話,稍有一點差池便會看出作的成分。

在災難中,一個的自身素質,也常常會給一個國家形勢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那些平時工作認真負責的普通人,總是會在關鍵時刻,也難以放下自己那微不足道的使命。而平日碌碌無為,靠敷衍上級度日的人們,在災難面前也絕對不會瞬間煥發人性的光輝。關鍵就要看,那些有良知,有責任心的人處在社會哪個位置上?在底層可能無所謂,但如果不幸在上層,那就是全社會的真正的災難。在這個世界上,與人有關的制度永遠伴隨著漏洞和缺陷,若不到生死關頭,那些有責任感的人也沒有魄力去與體制抗爭。這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悲哀,只有生死麵前,美德才會被人尊重。《流感》:韓國災難電影,比《釜山行》更能體現人性!


良子曰


流感病毒很可怕,呼吸道傳播,隨機一個噴嚏,咳嗽也許就是無法記數的病毒傳播,整個區,省,甚至整個國家都將水深火熱,三年級的非典,電影也生動形象的對病毒進行了特效。作為一個初入醫院職場的小生,慎得慌,也深知口罩的重要性了,本小主發誓,以後在病房必帶口罩,哼,悶死我自己也不冒風險。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走,尤其是剛入職的我,深感比流感更可怕的是流言。所謂人言可畏。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難免是生存在人中。無論是合租房裡的室友,還是工作單位的同事,亦或是家裡的父母,每天我們需要與他們交流。

父母也許可以任性些,然而,我們只是嬌縱因為他們不會離開你嗎?終究她們會離開你,請好好對他們說話,珍惜每一次在家的日子。承認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是很偉大的,但是我們不應該站在人性的最高點去要求他們,他們也有私慾和貪婪,我們要做的是懂得,並且讓這些不美好淡化,做好我們自己。另外對於他們的嘮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而室友和同事,也許另當別論。尤其作為新同事,總覺得要謹言慎行,因為你的一句話說給任何一個同事,而他或她對你的評價印象定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傳播出去,人云亦云,一傳十,十傳百,千千萬萬。或許說的有點嚴重了但也是切身感受,papa醬的對立面就是被流言抨擊的馬蓉。不是嗎,人言可畏。我們不希望每個人喜歡我們,但願沒有人討厭我們,這是我所期盼的。

對於各種貼身圈子,我總覺得我們應該謹言慎行,少說多聽,對於別人的求助則應盡力而為,中庸之道,張弛有度,始於足下。

是的,比流感更可怕的是流言。願我們都有一個舒心的生活。


流木快樂


你好 我是show影視,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毋庸諱言,這是一部非典型韓國災難片。影片信息量較大,有好萊塢大片的韻味,但各個層面的滲透、部分環節的處理略顯青澀。

該片延續偶像劇風格,啟用帥哥美女作為主角。開頭偷渡情節給人一種不祥的預感,氣氛渲染比較成功。正片開始後男女主角的對手戲使電影節奏明顯慢了下來,並且“蛇頭”、倖存者的情節和主角情節沒有融為一體,出現了分層。

男主是憨厚堅毅的個人英雄主義形象,女主則延續了偶像劇中矛盾叢生情節下的母親形象。

片中小女孩這一角色定位準確、表演成功,既增加了演技分,又增加了情感分。與之相比較,男女主角間的感情戲反而顯得拖沓又多餘。

男主同事也是偶像劇中典型的幽默男配角形象,片中這一人物設定比較合理,給這部災難片注入了一絲清新氣息。

總統的出現是該片又一大亮點。角色性格鮮明,既具備沉穩冷靜的政客風度,又不失性情中人的果敢豪邁。這個角色使影片得到了昇華,同時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幾處細節值得注意:

“蛇頭”打開集裝箱看到橫七豎八的屍體,男主闖入禁區看到慘不忍睹的萬人坑。這兩個場景遙相呼應,看得出導演在佈局上是有想法、有套路的。

服從是軍人的天職。那個機槍手在連續接到開火命令不得已的情況下,採用預警式掃射。地上的一排彈坑讓觀眾的心懸到了半空,而這種由遠及近的預警式掃射給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也是機槍手作為軍人所能做到的極致。這個細小的環節體現了導演心思之縝密。

美軍戰機的起飛和韓方地對空導彈的出現只是短短几秒鐘的時間,卻將影片瞬間推向高潮。這裡足以看出導演鏡頭運用的功力。







show影視基地


  • 流感這部電影看著很不錯,推薦大家都看一下,加上近期的新冠肺炎,也能讓我們更好的認識人類在無知面前的渺小,無奈和悲哀!
  • 先說一下流感吧,它是一種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高熱,乏力,咳嗽等症狀,傳染性強。
  • 再說一下這個電影,以前看過這個電影,現在因為疫情,又重新看了一遍,流感是由金成洙導演,秀愛,張赫主要的韓國災難驚梀電影,講了韓國致命流感病毒大爆發,消防員姜智久和女醫生金人海共同尋找病毒宿主,在途中發生一連串的故事!

韓國電影向來都是以敢拍出名,在中國觀眾眼裡,看到很多韓國電影都是(這都敢拍)心裡都是這樣想的,但也反應了韓國社會的種種問題,大部分好的電影都是寫實型的,我們覺得它好看,不是指他在在藝術價值或者類型片的創新對世界電影的貢獻,而是我們對韓國電影獨樹一幟的題材風格,背後強大的工業體系的分外羨慕

前幾年的多部電影,釜山行。小姐,哭聲,辯護人,都有這個元素!在中國的網上,韓國有改變國家體系的電影,這種聲音屢見不鮮,它的成功依賴國家主義精神,韓國電影人為保護本國電影所做的鬥爭,為韓國電影的發展鋪下了穩固的道路!光頭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閨女的鉛筆盒


《流感》是一部災難驚悚電影,毋庸諱言,這是一部非典型韓國災難片。影片信息量較大,有好萊塢大片的韻味,但各個層面的滲透、部分環節的處理略顯青澀。情節很精彩,高潮也設計得很好,是直指人心,指出了人的脆弱,值得一看。

《流感》裡的小女孩,叫美日。圓圓的小臉蛋,說話的時候總喜歡撅著小嘴。揹著書包走在路上的時候,書包旁邊的掛飾一擺一擺的。

當電影裡病毒擴散的慢鏡頭開始播放時,我的心就被揪了起來。我心裡無時不刻不在祈禱,千萬不要讓美日出事。

因為美日的母親金仁海在醫院應對突發的病情,所以美日只好自己一個人放學回家。一邊是醫院緊急的病情,一邊是放不下的女兒,金仁海只好拜託偶遇的消防隊員姜智久去接自己的女兒。

這時,街上、地鐵上、超市裡,已經開始慢慢的蔓延開病毒,危險無處不在。

病毒爆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淪喪,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人都可能是自私的存在,就像影片所表現的那樣,一場流感之所以會如此猖獗,領導者也難辭其咎,首要處理不得當,導致的是百姓的恐懼與不信任,更不應該讓犧牲成為道德的藉口。

在這方面,影片通過小女孩的遭遇襯托出人物的內心同時,也為故事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整部影片的連續性得到保證,讓觀眾能始終沉浸在故事中去。影片對於人物情感的刻畫也比較真實,能夠讓觀眾真真切切的去感受這場災難帶給我們的教訓和啟發,雖然部分劇情有些誇張和投機,但個人認為這並不影響影片的觀賞性。

感情戲一直都是韓國電影的強項,本片同樣是一部感情戲十足的電影。當小女孩面對槍口擋在媽媽面前時;當士兵甲摘掉面具跪在媽媽的輪椅前時,有多少觀眾潸然淚下?這是親情。當男主面對母女二人和更多需要營救的人左右為難時,男主的同事出現了,頂替男主砸開柵欄,使男主可以專心保護母女二人。

無論男主、女主、倖存者、總統、議員、美方代表、軍官,每個人都有問題和錯誤,但每個人又都有苦衷。本片沒有任何一個成年人是絕對的正面或反面人物,這也是該片的一大特點。






Sunning


《流感》主要講述了一群東南亞人在偷渡往韓國的途中,幾乎全軍覆沒,死在了集裝箱內,唯有一名叫孟瑟的男人獲救,並逃脫混入了鬧市之中。

然而,僥倖活下來的孟瑟身上攜帶著致命豬流感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於是,在短短一天時間內,病毒迅速蔓延至城市的各個角落,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被感染,被感染者會出現發熱,渾身起小紅疹的症狀。

而最令人絕望的是,該病毒的抗體還未被發現,感染者們只能眼睜睜等待死亡降臨。

女主金仁海是一名醫生,不久前遭遇了一場車禍。

可被消防員救出來之後,她不僅沒有心存感激,反而要求消防員智久幫她去尋找丟失的包,因為包裡有著對她很重要的論文資料。

對金仁海“一見鍾情”的消防員智久費力尋回她的手提包後,正巧金仁海的女兒金美日剛好來電找媽媽……

第一位病毒感染者是最初發現偷渡集裝箱的人的弟弟,弟弟發病後被送往金仁海所在的醫院救治,確診為豬流感病毒。要想治療這種病毒就必須找到病原體,再製造出治療劑。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政府決定封鎖當地,甚至要求所有人“脫光”衣服接受檢查,將被感染者隔離,而隔離區則與“停屍間”無異。

不幸的是,金仁海發現女兒美日也被感染了,但她不希望女兒被隔離,於是偷偷把美日藏了起來。

而知道實情的消防員智久則代替美日進入了病毒隔離區。

此時孟瑟已經被捕,疑似體內已產生抗體,金仁海出於“私心”,決定冒險一試,將孟瑟的血清注入美日體內。

就在注射血清時,美日被人發現,並被強行抱走,送往“停屍間”。

智久在被朋友救出後得知此消息,立刻趕往“停屍間”尋找美日。與此同時,一名作戰隊員看著眼前被感染的母親與身旁被感染的兄弟,奔潰下說出了實情:“並沒有治療劑,只是把感染的人送去焚燒。”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轟動和抗議。被感染的作戰長官趁機煽動人群,與政府作鬥爭。

但是美帝總指揮為了防止全國乃至全球的感染,決定採取全封閉的方案,任何人衝過封鎖線都格殺勿論!金仁海為了保護自己即將衝過封鎖線的女兒,不幸被槍射中。小女孩美日看到媽媽受傷,立刻不顧危險護在了媽媽身前!

而後美帝指揮官又下令轟炸機炸人群,韓國總統終於站了出來:“你要轟炸?那我就用對空導彈將你們的戰鬥機擊落!”韓國總統和美帝總指揮之間展開了犀利的博弈!幸運的是,這場生死博弈韓國總統取得了勝利!隨著總統的一句話:政府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會拋棄各位的。所有人緊繃的弦終於鬆弛,展露了笑容。

後來的後來,美日被確認體內存在豬流感病毒的抗體,這場災難終將過去.....

有時候在災難面前,人類醜態百出,人性的冷漠暴露無遺。

而人性這個話題就是人們最關注的,也是能迅速讓人們產生共鳴的,大家都對這個社會抱著美好的幻想。

災難,一面將人性的醜陋、自私與冷漠展現的淋漓盡致,另一面也能也散發出人性善良的光輝。

在災難面前,有視人命為草芥的冷漠,有自私自利的哄搶,甚至有人為了求生而做出損人利己的行為。

但也並不缺少單親媽媽對女兒深沉無私的母愛,消防隊員強大的責任感以及對單親媽媽的一往情深,作戰隊員之間以及消防隊員與朋友之間的兄弟情。不拋棄,不放棄,正義感,人性美是影片想要傳達出的情感。院長還是願意天真地相信邪不壓正。不管人性再自私,政治再黑暗,最後終歸還是要回到光明和正義。








陽光影話


在這個特殊時期,觀看《流感》這部電影。

真的是無力吐槽。

如果這個是一個真實的在韓國發生的事件的話,我只能說在我們中國真是太幸福了。

看看裡面政府是怎麼對待那些病人的。

直接開槍擊斃,把屍體一堆一堆的當垃圾焚燒。

裡面的人物,上至總統,下至平民百姓。一個個都是弱智。

女主角就把口罩摘下來,男主完全就是個人英雄主義。

唯一的溫暖就是最後的小女孩。

總之看完這個電影感覺導演都被驢踢了腦袋。






橘色電影


流感觀後感

毋庸諱言,這是一部非典型韓國災難片。影片信息量較大,有好萊塢大片的韻味,但各個層面的滲透、部分環節的處理略顯青澀。

該片延續偶像劇風格,啟用帥哥美女作為主角。開頭偷渡情節給人一種不祥的預感,氣氛渲染比較成功。正片開始後男女主角的對手戲使電影節奏明顯慢了下來,並且“蛇頭”、倖存者的情節和主角情節沒有融為一體,出現了分層。

男主是憨厚堅毅的個人英雄主義形象,女主則延續了偶像劇中矛盾叢生情節下的母親形象。

片中小女孩這一角色定位準確、表演成功,既增加了演技分,又增加了情感分。與之相比較,男女主角間的感情戲反而顯得拖沓又多餘。

男主同事也是偶像劇中典型的幽默男配角形象,片中這一人物設定比較合理,給這部災難片注入了一絲清新氣息。

總統的出現是該片又一大亮點。角色性格鮮明,既具備沉穩冷靜的政客風度,又不失性情中人的果敢豪邁。這個角色使影片得到了昇華,同時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幾處細節值得注意:

“蛇頭”打開集裝箱看到橫七豎八的屍體,男主闖入禁區看到慘不忍睹的萬人坑。這兩個場景遙相呼應,看得出導演在佈局上是有想法、有套路的。

服從是軍人的天職。那個機槍手在連續接到開火命令不得已的情況下,採用預警式掃射。地上的一排彈坑讓觀眾的心懸到了半空,而這種由遠及近的預警式掃射給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也是機槍手作為軍人所能做到的極致。這個細小的環節體現了導演心思之縝密。

美軍戰機的起飛和韓方地對空導彈的出現只是短短几秒鐘的時間,卻將影片瞬間推向高潮。這裡足以看出導演鏡頭運用的功力。

有一點需要說明一下。有些觀眾認為韓國演員的表演誇張、過火,個人認為也不盡然。樓主就是吉林人,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瞭解的。

要知道他們是朝族不是漢族,他們說的是韓語不是漢語。無論是南方、北方還是吉林的朝鮮族,他們的語言中有長音和滑線音,說話時面部表情豐富。就像印度人說話喜歡聳肩歪頭比手勢一樣,都屬於民族習慣問題,並不完全是表演的問題。

中闋:引人深思戲中戲催人淚下情外情

感情戲一直都是韓國電影的強項,本片同樣是一部感情戲十足的電影。

當小女孩面對槍口擋在媽媽面前時;當士兵甲摘掉面具跪在媽媽的輪椅前時,有多少觀眾潸然淚下?

這是親情。

當男主面對母女二人和更多需要營救的人左右為難時,男主的同事出現了,頂替男主砸開柵欄,使男主可以專心保護母女二人。

這是友情。

當男主得知女主有過婚史並有孩子時沒有放棄;當母女面對死亡威脅時男主挺身而出,捨生忘死保護母女二人。這種經歷了死神考驗的情感已超越了普通的友誼。

這是愛情。

無論男主、女主、倖存者、總統、議員、美方代表、軍官,每個人都有問題和錯誤,但每個人又都有苦衷。本片沒有任何一個成年人是絕對的正面或反面人物,這也是該片的一大特點。

想重點談談總統這個角色。

瘟疫流行,死傷無數,青瓦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在勢態發展到近乎絕望的程度時,在白宮強硬態度的壓力下,議員們妥協了。他們決定放棄病患,全部處死。千鈞一髮之際,是總統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置各方壓力於不顧,救萬千生靈於水火。無論此舉正確與否,至少能讓觀眾群情激奮,拍手稱快。

那麼事後這個總統一定會火吧?支持率一定會直線飆升吧?

明者自明之,不明者說了你也未必相信。沒有什麼可歌可泣,沒有什麼表彰會,沒有什麼災難面前湧現出的一大批英雄人物,更不可能有“災區人民目前情緒穩定”的報導。而總統,必定下臺。

民眾方面:雖然有些國家的憲法中規定了不可抗力的免責條款,但民眾並不買賬。無論起因怎樣、過程長短、結果如何,總統的支持率下降已成定局。

執政黨方面:為確保執政地位,執政黨會遵循國際慣例,採用“丟卒車”的方式,讓總統辭職以平息事態。

白宮方面:半島的特殊局勢使韓國成為美國在遠東地區戰略部署的重要環節。美韓聯盟是一個大方向,是不允許破壞的,在這個大方向下的任何事情都是小事。韓國總統的舉動已經觸碰了美韓聯盟的底線,來自大洋彼岸的壓力將是持續的,不可忽視的。

至於在野黨方面就不用多說了,他們連晚飯都來不及吃就已經在起草不信任案了。

這是本片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戲中戲。

下闋:高句麗突破舊路思密達再譜新篇

西方人提起亞洲電影,首先想到的是日本和印度。而近十年間泰國和韓國電影蓬勃發展,大有趕超前者之勢。泰國的優秀電影主要集中在鬼片和恐怖片上,而韓國電影卻是全面發展。

言情片和偶像劇一直是韓國影視代表。唯美的畫面、緩慢的劇情、坎坷情路、帥哥美女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韓國影人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侷限性。他們不斷拓寬思路,借鑑經典,尋求突破,自我完善,高質量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呈現,近年來更有百花齊放、不拘一格的勢態。

從《老男孩》到《假面》、從《不可饒恕》到《蒙太奇》,韓國復仇片撕心裂肺。

從《共同警備區》到《殺人回憶》、從《七天》到《盲證》,韓國懸疑片精彩紛呈。

從《鐵線蟲入侵》到《摩天樓》、從《恐怖直播》到《流感》,韓國災難片驚心動魄。

從《薔花紅蓮》到《考死》、從《看見惡魔》到《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韓國恐怖片血雨腥風。

看到韓國電影的崛起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這就涉及到一個電影是否有國界的問題。

應該說電影既無國界也有國界。

個人認為我們不該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韓國電影,認為棒子的電影都有一股泡菜味不值一看,那樣只能讓我們的觀影旅途錯失一道亮麗的風景。而那些冰天雪地赤身裸體後空翻360度跪地不起的影迷也大可不必偏激,韓國電影還沒好到令影迷膜拜的程度。只要是個人認為好的電影就應該加以肯定,認為不好的電影也沒必要愛屋及烏。

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影無國界。

至於中韓兩國電影質量的比較,竊以為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小範圍的一個鏡頭、一段劇情之類的比較還是可以的,但任何整體性的比較都是不具說服力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體制、不同的追求方向、不同的欣賞人群……難道我們看個電影還要繞過這麼多的不同點而在人種上尋找相同之處從而強行比較嗎?

也許韓國導演會說:給我十億人口我能領跑亞洲;也許中國導演會說:給我幹掉廣電我能稱霸全球。但這並不可信也並不現實。沒有人原意在太多的不同中進行比較,沒有人原意在太多的假設中尋找真相。

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影也有國界。

我不會排斥韓國的科幻片,那一種挑戰可以給我們樹立典範;

我不會排斥韓國的涉朝片,那一灣海峽同樣讓我們夢繞魂牽;

我不會排斥韓國的生活片,那一份不羈不再令我們自命不凡;

我不會排斥韓國的律政片,那一張癬漂又該讓我們情何以堪……






娛樂8那些事兒


在這個特殊時期,觀看《流感》這部電影。

真的是無力吐槽。

如果這個是一個真實的在韓國發生的事件的話,我只能說在我們中國真是太幸福了。

看看裡面政府是怎麼對待那些病人的。

直接開槍擊斃,把屍體一堆一堆的當垃圾焚燒。

裡面的人物,上至總統,下至平民百姓。一個個都是弱智。

女主角就把口罩摘下來,男主完全就是個人英雄主義。

唯一的溫暖就是最後的小女孩。

總之看完這個電影感覺導演都被驢踢了腦袋。








大海笑


這是部幾乎完美的災難片,沒有宏大的場景,沒有炫目的特效,沒有超人般存在的男主,有的只是讓人直麵人心的震撼,一種由內而外的震撼。上至國家元首,下至黎民百姓,在災難面前,每個人都性格豐滿,每個人的行為反應都經得起推敲,沒有生硬尷尬的臺詞,沒有讓人吐槽的不合理。而且影片情節緊湊,層層遞進,故事有頭有尾能自圓其說,而且一個接一個的高潮迭起讓觀眾完全進入影片當中。當災難發生在遙遠的電視機裡,每個人都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宣揚人權,但如果災難有可能發生到你身邊了,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切身利益成了最重要的判斷標準,這就是人性。試想想,如果是你,你是那96%嗎?或許說這叫做自私,但是套用辯證法,沒有絕對的自私,也沒有絕對的無私。影片中閃耀著道德光環的人物就是絕對的無私嗎?男主奮力去就小女孩和女主,多少是因為喜歡上女主。女主在發現自己女兒感染了時,仍然偷偷隱瞞。如果小女孩跟男主一點關係都沒有,男主的兄弟最後還會奮力去救她嗎?所以說沒有絕對的自私或者絕對的無私,關鍵是直麵人性後對度的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