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跨越祖國山河 相約“雲課堂”

2月24日,浙大城市學院正式開課了!共有228門課程,440個教學班在線“雲上課”,19800多人次“雲聽課”。萬名師生通過視頻直播、互動、答題等手段,有條不紊地開展著各門課程的“教”與“學”。

網絡直播授課對於大部分師生來說,都是新鮮玩意,老師們對網絡課堂的儀式感打造是科學施教的重要一環,他們在試課後得出“平臺的美顏功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直播前一定要洗頭、化妝”的有趣經驗。還有學生打趣道:“只要別讓我露臉,一切都好說。”

开学第一课!跨越祖国山河 相约“云课堂”

工程分院吳越(左)《建築評論》、創意分院方華(右)《書籍設計》

开学第一课!跨越祖国山河 相约“云课堂”

全省本科院校“互聯網+教學”優秀案例特等獎獲得者、信電分院杜鵬英《自動控制理論》

“十八線小主播”為網課直播做足功課

對音質畫面要求較高的課程來說,直播受網絡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太大,這讓全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傳媒分院的石苑老師表示頭疼:“《數字媒體聲音設計》這門課對音畫同步的要求非常高,視頻案例多、課程人數多,但直播中容易出現聲畫不同步等問題,影響學生的聽課體驗和效果。”

开学第一课!跨越祖国山河 相约“云课堂”

石苑準備的教學視頻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石苑嘗試了多種視頻傳達的方式,最終她選擇用學生熟悉且網絡穩定的B站上傳課程視頻素材,它可以用彈幕在線表達,讓同學可以暢所欲言。“網課更像是網戀,同學無法接受老師的訊息,學生的反饋也沒法傳遞給老師。為了彌補交流的損失,就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石苑說,相比平常課堂教學的素材,網上授課平均兩個課時就有15-18個視頻需要處理。一天的課下來,石苑表示,最終授課還是要以學生的體驗感和教學效果為主,所以接下來她也會通過反饋,不斷改進教學和授課的環節,在網課實踐中“痛並快樂著”。

重回主場的“資深主播”有經驗要分享

計算分院的吳明暉教授早在2013年就已經開始錄視頻課,他主持的《深度學習應用開發——TensorFlow實踐》和國家級精品課程《App Invertor——零基礎Android移動應用開發》都在慕課平臺向全國開放分享。這也使他成為了不少“直播小白”的“直播師傅”。他通過網絡給其他分院的老師做過幾次系列培訓:“以前沒有接觸過網絡直播的老師想在短期內完成高質量的直播或錄課都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不僅學生要學,老師也要學,這是一個摸索的過程。”

同樣是“資深網課主播”的商學院教師楊海鋒認為,教育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真實對話,需要大家“在場”。雖然線上授課少了面對面教書的直觀感受和靈活互動,但網絡課程一樣可以發揮獨特魅力。

那些直呼要為老師“刷禮物”的同學怎麼說?

起床、開電腦、打卡。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開課,不用穿過人來人往的地下通道,而是端正坐在電腦前,開始新的學期。

“上了網課之後,我感覺學生和老師的距離變近了,通過網絡,我們和老師的互動增加了,同學們開小差的機率大大降低,太有意思了!”新聞1702班的李壬歆上完網課後直呼對老師“路轉粉”了。

和以往的高級財務會計課不同,今年的課程是一場跨國的直播。商學院耿照源老師因疫情影響被困泰國,但也阻止不了她新學期的第一課。“在課間休息的時間,耿老師搖身一變成為‘旅遊up主’帶我們雲遊玩泰國的海灘。”資產評估1802班的徐孫逸說,“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上課體驗,我們都忍不住想給老師刷小禮物了。”耿老師下週改國際直播為國內直播,那又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疫情為線下教學按下暫停鍵的同時,也為線上教學按下了開啟鍵,是對“互聯網+”教學模式的一種檢閱。學院教務部部長範曉清說,教師教學促進與發展中心逐步形成完備的“互聯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下週學院將在學生層面開展教學效果問卷調查,以基層教學組織為單位,每兩週至少開展1次“互聯網+”教學經驗交流教研活動,分享與交流通過高水平智能教學平臺、釘釘、QQ群、微信群等開展在線教學的經驗,不斷提升“互聯網+”教學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