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為他人著想的人嗎?如果有,他們又是怎麼想的?

秦汝鵲


心理學認為,人類有著被他人幫助和幫助他人的雙向需求。

請記住,這是心理需求,或者說是精神需求。而不是道德約束和後天教育下的產物。

被他人幫助的需求,這個很容易理解。某個問題出現了,你無能為力。自然就有向他人求助的需求。

幫助他人的需求,反映了人類長期群居後的演化結果。面對群體共同的災害時,幫助他人,實際上就是幫助自己。這既符合群體的利益也符合個體的利益。而成功地解決了問題,顯然是會令人快樂的。

這種快樂在長期的演化中被寫在了基因裡。基因表達這個內容的公式是:

幫助他人=使自己快樂。

經過社會人類學家的長期研究,人的所有行為和變化及其結果,其心理特徵都可以歸納為一句話:追求快樂,逃避痛苦。

我們的潛意識早就給出了答案。

我們追求快樂,而幫助他人使我們快樂,所以我們需要幫助他人,以使自己獲得快樂。

既然,幫助他人使我們快樂,快樂是所有人類的需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提問出現呢?

很簡單,當幫助他人不再獲得快樂,而是痛苦時,為逃避這個痛苦,我們被迫放棄那個未成獲得過的快樂(痛苦的力量是快樂的力量的4-6倍)。

答案不言而喻,為他人著想的人永遠都在,而且隨處可見。或許你該想想這樣的問題:君以恩予我,何以報君?

提示:請報君,而不是報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