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为他人着想的人吗?如果有,他们又是怎么想的?

秦汝鹊


心理学认为,人类有着被他人帮助和帮助他人的双向需求。

请记住,这是心理需求,或者说是精神需求。而不是道德约束和后天教育下的产物。

被他人帮助的需求,这个很容易理解。某个问题出现了,你无能为力。自然就有向他人求助的需求。

帮助他人的需求,反映了人类长期群居后的演化结果。面对群体共同的灾害时,帮助他人,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这既符合群体的利益也符合个体的利益。而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显然是会令人快乐的。

这种快乐在长期的演化中被写在了基因里。基因表达这个内容的公式是:

帮助他人=使自己快乐。

经过社会人类学家的长期研究,人的所有行为和变化及其结果,其心理特征都可以归纳为一句话: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我们的潜意识早就给出了答案。

我们追求快乐,而帮助他人使我们快乐,所以我们需要帮助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快乐。

既然,帮助他人使我们快乐,快乐是所有人类的需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问出现呢?

很简单,当帮助他人不再获得快乐,而是痛苦时,为逃避这个痛苦,我们被迫放弃那个未成获得过的快乐(痛苦的力量是快乐的力量的4-6倍)。

答案不言而喻,为他人着想的人永远都在,而且随处可见。或许你该想想这样的问题:君以恩予我,何以报君?

提示:请报君,而不是报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