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不是200年來第一大書法家?為什麼?

瑤湖子


二百年來第一大書法家肯定不是曾國藩。我知道的是行楷第一大家是梁詩正,他是雍正、乾隆兩朝元老,也是乾隆最喜歡的書法家。篆隸第一大家是鄧石如,他是中國篆書二李之後千年的又一大家!


禮儀達人


曾國藩書法不能算200年來第一。曾國藩1838年終於及第,位列三甲,賜同進士出身。1854年,曾國藩在家鄉組建湘勇對抗太平間,從此開創了事業的高峰。曾國藩在公事之餘,勤習文章和書法,他的文章造詣不遜韓愈、蘇軾,對書法也頗有建樹。他的書法取法唐人,尤其得顏真卿柳公權法度,但過於謹慎和保守,缺乏個性和創新能力,他的書法在清代只能排在中下游。200年來,書法造詣第一的,應該是曾國藩的好友何紹基。

何紹基1836年中進士。當時當時京城有各個地方所建的會館,湖南會館當時在京城非常有名,三湘學子經常聚在一起交流,何紹基與曾國藩從此有頗多交集,鑄就了一生的友誼。何紹基的書法,以顏真卿為根基,兼學歐陽通,進而上溯篆隸,涉獵北朝碑刻,草、篆、分、行熔為一爐,被稱為有清以來第一人。





瀚霖八字


不是,曾國藩官居一品,對後世影響極大,被稱為聖人,其書法屬於文人書法

其實,曾國藩突出的書法成就被他的其他偉績所掩蓋。我以為,曾國藩是晚清偉大的書法家之一,不論是行書還是楷書,獨樹一幟,完全可以包世臣、何紹基並列。

一、勤學苦練

曾國藩天資不高,但後天勤學苦練,其勤其苦遠超常人。5歲啟蒙,6歲入塾,21歲取秀才,23歲中舉人,24歲在北京會試未中,次年又落第,直至27歲中進士,列朝考一等第三名,道光皇帝親拔為第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至此,曾國藩的學生時代功德圓滿。這一段經歷讓我無限感慨,一是學習真能改變命運;二是屢敗屢戰永不言退。

期間就書法而言,曾國藩只是打下了一點點基礎,可以說還沒有入門。按照他自己的回憶:早期學顏真卿、柳公權的字,用去的紙數以百計,可就是學不到其中真諦。但曾國藩和普通人不一樣的地方,在這一刻就顯現出來了,那就是:越是不行越要努力,他不斷磨練自己耐心和韌性。

40歲前,曾國藩書法無一可取。但40歲後,堅持不懈,用紙數以千計,已有心得。經過漫長的8年時光,特別是在48歲後反覆臨摹李北海的《嶽麓寺碑》,突然間,量變質變,下筆有神,如遊雲驚龍,功到自然成。此刻曾國藩已儼然一代書家。

從書法到人生,他就是不斷自我攻伐、自我砥礪,不斷脫胎換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一生,值得學習,令人敬佩!

二、書法特點

在點畫方面:曾國藩的書法以行楷兩體為主,點畫勁挺,端莊凝聚,外參嫵媚,一點一劃兼具歐柳顏趙李之遺韻,卻又是自家風範。在結體方面:欹側險峻堅守沉穩,嚴謹工整不乏峻厲,緊湊凝鍊中不失疏朗,充滿著一種剛健挺拔的浩然正氣,正如其性格剛正不阿,大義炳然。在章法方面:氣貫縱橫,恢弘成篇,從不拖泥帶水,自帶雄直之氣,通觀之,氣韻流美,每字每行都洋溢著一代大儒深厚的文化底蘊,飄蕩著晚清聖人的絕代風華。

三、定位幾品

當我駐足於曾國藩的作品前,當我的眼光碰觸到那些一百多年前的偉大作品時,我的心怦然亂跳,好像是在和這位中興第一名臣對話,不由得羞澀地低下了頭。因為我知道,即使窮就一生也不能達到聖人的十分之一。但今天后學斗膽寫了這篇文章,有話要說:按包世臣的“神、妙、能、逸、佳”五品列分的標準來看,我以為:曾國藩的書法作品應屬“妙”品上之列。不知是否?高手指教!


段華為


你好,曾國藩書法影響肯定是沒那麼大的,在200年來的各大書法高手中前面都排不到。近200年有集大成者的劉墉,開創碑學之宗的鄧石如,特別是鄧石如篆隸尤為突出,鄧石如是兩千年之後再興漢隸絕學的第一流書法家。

鄧石如寫篆書是以隸作篆,而他寫隸書則又融篆入隸,即所謂“篆從隸入,隸從篆出”。包世臣指出了鄧隸的這一特色:“山人移篆分以作今隸,與《瘞鶴銘》、梁侍中《石闕》同法。

清末碑學尤為昌盛,有吳讓之,趙之謙,伊秉綬,何紹基,吳昌碩等人都才藝突出。即使到近代的沈伊默,于右任,沙孟海,啟功等書家的書法水平都比曾國藩高。

曾國藩在書法方面沒有什麼突出的貢獻,是很難與各大家相提並論的。


長林翌安


這個肯定不是,曾國藩在理學方面頗多建樹是真,但一個人不可能各項皆稱冠,其書法成就只是一般,比同時代的人好不到哪裡去,只不過因為其做到了滿清自吳三桂以後漢人第一高位,位高權重,而很多人獻媚之。相比而言,被稱為晚清書法第一人的何紹基的書法成就要超越曾國藩很多。





東山客


那何紹基沒意見?



玩轉長沙窯


肯定不是他,究竟是是誰,還沒有公論,因為沒有出現第二篇《蘭亭集序》。


tiger爸爸


不是,是毛澤東。不是技巧。是以縱橫四海,氣吞山河的氣勢來獲得的書法家名號


靜觀客


曾國藩不是書法家,相反他寫字的水平在早期的時候還不怎麼好。曾國藩在他的日記中曾經這樣寫到:年輕的時候練習寫字樓不能臨摹一家之體,一會兒摹王羲之,一會兒又練顏真卿,沒有一個章法,終無所成。近些年在軍中,因字寫得難看,遭到很多人的恥笑。

而後期曾國藩體會到了“恆”的重要性,則明白了凡做一件事,無論大小難易,都要有始有終。練習寫字,先求圓勻,再求敏捷。一天能寫楷書一萬字,少或七八千,愈多愈熟,則手腕毫不費力。

這也是曾國藩留給後世人的啟示。


易經傳播小助手


不是,啟功先生都不敢說他是200年來第一書法家。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並非是各家論文化一定有個高下之分,而是各家對文化的看法不同。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書法,可能你覺得米芾的書法好,他覺得王羲之第一,我覺得啟功最好。所以不能說曾國藩是200年來第一大書法家。而且曾國藩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並非是由於他的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