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在線解讀“十三條”政策措施丨已預研儲備多項政策 分階段、分領域出臺實施

http://video.scol.com.cn/zb/2019/0225niushimiao.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童童 攝影 華小峰)為緩解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困難,半個月前,四川省政府出臺“十三條”具體政策措施。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如何?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2月25日,四川日報全媒體集群邀請來自省民營辦、省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司法廳、省稅務局、省金融監管局等“十三條”政策措施起草牽頭部門嘉賓對此開展解讀,並回答企業和網友們的問題。

在线解读“十三条”政策措施丨已预研储备多项政策 分阶段、分领域出台实施

其中,省發改委綜合處副處長牛士淼就“十三條”政策措施中涉及省發改委牽頭落實的具體進程,我省還有哪些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的措施,作出解讀。牛士淼提到,目前我省已預研儲備一些政策,將分階段、分領域來出臺實施政策。分階段主要為當期和長期,疫情消除前和疫情消除後,分領域主要針對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外貿等具體領域。

問題1:為便於“十三條”政策措施具體落實,我省明確了每一條政策措施的責任單位和參與單位,其中,省發改委牽頭落實的有哪些,落實情況如何?

第三條,涉及對參與疫情防控相關中小企業實施臨時電費補貼的問題,與第九條,涉及利用省級預算內建設資金支持疫情防控急需項目的問題。

針對第三條措施,主要是對參與生活物資保供的商場、超市、連鎖便利店、批發市場等商貿流通和生產防疫藥品、醫療設備、物資器材等疫情防控相關的中小企業,電費按照目錄銷售電價的30%給予補貼。為落實這項措施,省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廳、商務廳、經信廳進一步會商,在2月11號制定印發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對參與疫情防控相關中小企業實施臨時電費補貼的通知》,進一步明確補貼範圍、補貼標準、補貼方式、補貼期限和工作流程。在政府網站、單位網站、微信公眾號都對社會進行了公開,也留下具體聯繫人和電話,便於政策落地落實。

其中,補貼範圍,企業名單按照註冊所在地屬地原則,由各地商務局、經信局會同發改委、財政局及供電企業審核確定後上報省上;補貼標準為目錄銷售電價的30%;補貼方式,主要考慮簡化流程明確職責,由企業註冊所在地政府和省級層面各自承擔總補貼金額的一半,分別兌付。省級層面承擔的電費補貼由供電企業在當月結算電費時直接扣減,同時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省屬電網以及各地方電網將相關數據及時反饋用電企業,以及所在地市(州)人民政府。企業註冊所在地政府承擔的電費補貼,由用電企業直接向所在地財政局申報領取,供電企業做好配合工作。目前,市(州)正在上報企業名單,省發改委將積極推動儘快落實落地。

除做好這項工作外,省發改委還在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的對於執行兩部制電價的企業給予靈活性支持的文件,主要是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幫助企業度過難關。目前除電費以外,支持鼓勵相關市(州)按照價格管理權限,對企業用水用氣出臺一些靈活的價格措施。各地對這項安排也積極響應,據瞭解,包括成都、遂寧、達州等地在用電用氣用水等方面也陸續出臺了一些臨時的價格優惠措施。

針對第九條措施,主要是利用省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來支持疫情防控急需的項目建設。落實“十三條”過程中,支持疫情防控急需項目建設,省發改委第一時間拿出近4000萬元,對相關項目進行了支持,包括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測檢驗中心(含P3實驗室)項目;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5家新型冠狀病毒療救治部省級定點醫院實施改造24間負壓病房及配置4輛負壓救護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精準診斷研發平臺和疾病流行病學大數據研究平臺等。

2月18日,省發改委牽頭起草報請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分類有序推進全省重點項目復工開工的通知》,將使用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安排疫情防控專項補助,對列入今年全省重點項目名單的項目,於2020年3月10日前復工開工的,經項目所在地發展改革部門認定,由省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給予50萬元疫情防控專項補助。省上700個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4.4萬億元,年度預計投資6185億元。截至2月24日,省重點續建項目和在建新開工項目,復工率達64.4%。包括天府國際機場、成自宜高鐵自宜段、成都大運會體育中心及大運村等項目均已復工。

除此之外,我們還積極為企業服務,今年我省共有3支企業債券獲得核准發行,總規模超116億元,將有力支持我省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我省64家企業納入國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其中20戶企業已累計獲優惠貸款9.95億元,助力企業全力投入疫情防控。

問題2:應對疫情政策制定方面,怎樣才能更有針對性、更接地氣?

出臺政策主要是立足實際、解決問題。比如“十三條”政策措施,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我們做了一系列調研,加大疫情期間經濟運行監測的頻度和力度,第一時間(2020年1月)建立監測調度機制,分析研判各方面情況,每日跟蹤、每週收集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企業運行情況,及時掌握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潛在性的一些問題。

二是堅持目標導向。2月3日,組織17個省級相關部門,專門召開應對疫情穩定企業發展的專題會議,分析研判疫情對全省重點領域、有關行業和中小企業的影響,研究支持受疫情影響較重行業和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當然,除了這些部門之外,還聽取了地方政府、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等各方面的意見。也包括吸收了一些民主黨派、工商聯、包括一些商協會的意見。關鍵是解決當前最緊迫的問題,讓困難企業先活下來,這也是制定政策的出發點。

三是堅持務實管用。政策制定過程中,跟蹤調查了21個市州200多家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聽取企業的心聲和呼聲,企業當前最需要什麼,企業最想讓政府解決什麼問題,把這些問題分門別類梳理出來,從這個角度出發來研究政策。“十三條”政策措施是近年我省出臺最快的政策之一。

問題3:為促進企業儘快復工復產,後續我省還有哪些具體措施?

不管是幫助企業復工復產,還是降低疫情影響穩定經濟增長,目前已經預研儲備一些政策,分階段、分領域來出臺實施政策。分階段主要是當期和長期,疫情消除前、疫情消除後,分領域主要是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外貿等大的領域。

疫情消除前階段,政策導向最緊要的是讓企業先活下來,促進經濟加快恢復到正常軌道。

一是大力推動復工復產。落實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市(州)共同協作的工作機制,實行“一企一項目一策”,協調解決實際問題。按疫情分區分類復工,促進企業復產達產。創造條件幫助企業職工返崗,實現人員健康流動。加強關聯配套企業復工復產統籌力度,系統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協調運行。根據疫情防控進展及時調整交通衛生檢疫措施,做好物流運輸和供應鏈保障。截至2月24日,我省14000多家規上企業復工率超過80%、達到了88.4%

二是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貫徹落實好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強化主管部門責任,確保政策落地見效。加強政策評估評價,加大對企業精準定向支持,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用工、社保費用、融資負擔等專項政策,督促指導市(州)出臺相應配套政策,協調水、電、氣等經營企業適當下調或緩收相關費用。

三是切實強化要素保障。加強航空、鐵路、公路貨運調配,保障物資正常運輸。加強煤、電、油、氣穩定供應,確保能源安全平穩生產、輸送。主動摸排企業融資需求,緩解企業貸款到期償還和流動資金緊張壓力。

有些政策,不管是國家層面、省級層面、市縣層面,都在陸續出臺,目前出臺一些,後續還會有一些。

疫情消除後階段,政策導向最關鍵的是讓企業活的更好,政府全力以赴穩定經濟增長,暢通經濟循環,給企業創造更好發展環境。省發改委正在系統謀劃進一步做好全年經濟工作的綜合性政策措施,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這個綜合性政策目前是十大方面,很多方面都包括惠及企業方面的措施,省發改委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論證,比如在消費方面,支持文化旅遊、餐飲住宿等行業企業發展,大力支持線上消費、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等相關企業發展。比如在產業方面,工業領域,對企業技改項目年度固定資產投資額較大的給予一定額度投資補助。對一些骨幹工業企業、升規入統企業,給予一定額度的一次性獎勵。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優化醫藥產業佈局,推動汽車製造業轉型升級。穩定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全面落實已出臺的系列支持政策,視情況適當延長部分政策執行期限。當然,包括服務業方面,旅遊業、物流業等都會提出一些惠企、利企、便企的舉措。

這些政策都在研究中,有些已經在徵求意見,相信很快就會出臺,將全力支持企業發展,不但讓企業活下來,還要讓企業活的更好,助推企業做大做強做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