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昆明市中医医院援鄂日记」春天已来,山河无恙

时间:2020年2月19日 小雨转晴  星期三

讲述人:陈斌

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天色还是灰蒙蒙的,下起了毛毛细雨。坐在车内,不经意间看见路边的桃树枝头冒出几个红色花蕾,还未绽放。时间飞逝,转眼间来到已经赤壁市人民医院已经一周了。每天发生的事都历历在目。

「昆明市中医医院援鄂日记」春天已来,山河无恙

12日早上,我们挥泪告别了送行的父母妻子、同事好友,耳边还回荡着出征前庄严的宣誓和领导殷切的嘱托。13日上午7点30分参加紧急会议,听取赤壁市疫情防控情况介绍。8点开始住院患者疫情摸底排查。在现场讨论决定,立即由云南医疗专家队领衔组建第十重症区、第十一危重症病区。我将进入第十隔离病区负责重症救治工作。

14日隔离重症病区物资完全到位,病房工作流程、应急预案、会诊流程制定完毕,医护人员全体就位。早上9点第一位重症病例转入,患者为老年男性,病例资料显示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胸部CT双肺病变明显进展。大家立即讨论起来:“发病10天,双肺渗出较前增加,近3天来呼吸窘迫,氧合指数明显下降,符合新冠病毒肺炎重症病例特征,第二周病情最为凶险,应加强支持力度。”

「昆明市中医医院援鄂日记」春天已来,山河无恙

“同意,从鼻导管吸氧改为经鼻高流量氧疗,准备呼吸机待机,效果不佳更换呼吸机支持。”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监测近期血糖波动明显。”

“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泵强化胰岛素控制方案。”

“血象入院后进行性下降,淋巴细胞计数很低,常规抗病毒方案疗效不佳。”

“目前抗病毒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可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尽早截断病情。”……

每天的工作就这样在集体讨论和忘记时间中忙忙碌碌,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昆明市中医医院援鄂日记」春天已来,山河无恙

从普通病区逐一排查重症病员,联系其他病区主任和主管医师沟通转诊方案。穿隔离衣、查看病人、脱隔离衣、反复洗手、洗澡,查看患者资料,指导修改医嘱,讨论研究病人的病情,查看资料学术界关于新冠肺炎又有哪些新的进展,自测体温。大家一边工作,一边总结和交流,怎样早期识别轻症患者向重症患者转变、怎样及时处理重症的各种并发症、怎样避免重症患者转变为危重症,这都需要我们在临床中仔细去观察,不断积累更多经验,供同行们参考和借鉴。

「昆明市中医医院援鄂日记」春天已来,山河无恙

分配给我的救治重症的工作很特殊,每次只要出场,一定是常规的治疗方案已经很难发挥作用的时候。这需要像侦察兵一样,敏锐的目光扫视病人身体表现出来的每个体征细节、缜密的思维抽丝剥茧每个监测数据背后隐藏的病理生理机制演变、集大成的智慧在错综复杂的病情中将标准化治疗模块整合拓展出个体化多器官支持决策。呼吸支持治疗操作确实是个非常高危的工作,气溶胶也会传播病毒。当戴着已被雾气模糊的护目镜趴在患者面前做插管时或使用呼吸机行开放通气支持设备的时候,患者气道开放以及压力升高,数以亿计的病毒会瞬间从呼吸道里迅速喷射出来,涌向面部,充斥整个房间,风险可想而知。可是,医生不像盾牌一样挡在前面,还有谁能筑起患者和死神之间的隔离带呢?抢救工作的每一秒都在和死神拼速度,也每一秒和死神擦身而过。不过,能从鬼门关把病人硬生生地拽回来的感觉真好。

「昆明市中医医院援鄂日记」春天已来,山河无恙

昨夜电话突然响起,病区出现新情况,一名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周立明、廖文静和我马上披上衣服赶回病区,我们重症医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同事一起立即应对处理。带着三层手套、穿着厚厚的隔离服、起雾的护目镜,凭借以往脑海中解剖定位印象,我一边安慰患者,一边将探针向血管方向轻轻推进,勾住针柄回抽,血液随着针尖缓缓流进注射器。导管进去了,大家被重压的心才又落了下来。病区负责人周立明沉著冷静,一条条指令下去,护士和呼吸治疗师配合默契,娴熟操作着呼吸机。监护仪上患者心率逐渐恢复正常,氧饱和度也一点一点的提升,患者从极差的情况到逐渐平稳......

离开病房,我挥手擦头上的汗水时才注意到,手表显示今天是农历雨水节气。古谚云:仲春之月始于雨水,桃始华。春天已来,苍穹朗朗,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