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今天百草味被百事收购,对于国内品牌被外资收购你有什么看法?

一品茶闻


对于一个国内品牌能被外资收购,首先说明这个品牌在打造品牌价值方面已经非常成功了,而单说百草味这个具体品牌,更是能看出其品牌价值,毕竟,这是上一次被好想你收购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的市场业绩的情况下。

好想你为什么要卖百草味?

2月23日,好想你公告拟通过现金出售的方式,向百事饮料出售郝姆斯 100%股权,作价7.05亿美元(近 50 亿元)。

2016年,上市公司好想你收购百草味,双方曾签下对赌协议:

百草味承诺2016年至2018年归母净利润不低于5500万元、8500万元、1.1亿元。三年内,百草味分别实现净利润5600万元、8700万元和1.2亿元,成为好想你主营业务的中流砥柱。

可以看到,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百草味所贡献的营收分别占好想你总营收的54.54%、75.68%、78.6%和84.21%。

而事实上,百草味的营收虽然逐年上升,但营收增速却有所下滑。2017年、2018年和2019年H1营收增速分别为172.57%、26.3%、15.12%,由此也导致好想你营收增速的下滑。此时,好想你要卖出百草味,称将专注红枣,但也可以理解为,好想你认为百草味的快速增长期已过,资本市场的任务已经完成。

另外一个对于好想你的不利因素是,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零售市场的头部企业上市,使零食市场的竞争压力进一步白热化,而随着该细分市场逐渐被市场关注,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在该领域淘金。

所以,好想你及时卖出,可说是明智之举。

百事为什么要逆行?

那么,面对营收增速却有所下滑的百草味,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百事为什么要砸重金而逆势收购百草味呢?

我们知道,资本对于收购一个品牌都是有非常严格的尽职调查程序的,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能最终达成投资的,都是好项目。

正应了那句话: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百事与百草味最大的互补应该是线上与线下。百事在中国区域主要以食品品类为主,主要有饮料、薯片等。但百事更多的是线下优势,对于中国零食市场这种线上的成功,是百事这种外资公司所不能做到的。所以,百事食品必须把O2O和全渠道发展当做重要策略性重点,而通过收购百草味,正好可以达到线上与线下的平衡,实现渠道互补。

百事会为了雪藏才收购的百草味吗?

很多人会以为百事收购百草味是因为竞争不过中国品牌,才用了收购的方式。

这其实是资本市场最古老的玩法,收购一个带渠道的品牌,肯定比自己重新做一个领域要经济实惠得多。

说到雪藏,也是传统的竞争策略——竞争不过就收了你,然后,把原来品牌雪藏,利用双方的渠道统一使用资方品牌,但首席体验观认为,百事收购百草味不会雪藏这个品牌,因为近50万亿的投资,只为消灭一个品牌,明显是不值得的。

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百事一贯的形象——可乐+薯片,这已经是标准的“高热量、不健康”食品形象了,其品牌多年来在顾客心智中积累的印象已经形成,同时,百草味的品牌形象一直是健康的坚果休闲食品,这种精准的品牌定位绝对不是百事贴上牌子就能占有的。

所以,这次收购,明显是百事想在其零售经营范围中增加休闲零售食品种类的一种战略布局。

至于中资外资的问题,这并不重要,资本市场是没有国界的。合久必分、分久不合,也是资本市场的正常行为,没必要探讨。


首席体验观


23日爆出消息,好想你将控股的百草味以49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了百事饮料。此前好想你收购百草味只花了9亿多人民币,4年时间就赚到了40亿,这钱来的真容易。

虽然收购、并购都是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其实也是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资产转移到更合适的公司手中,会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但是国产品牌被收购总是会牵动大家的神经,认为这是肥水流入了外人田,心里总会不是滋味。

百事收购折射国人自信

历史总是非常的巧合,可口可乐曾经也对汇源果汁开出了180亿的收购计划。本来汇源果汁的朱新礼已经跟可口可乐谈定了收购方案,也认为这事是板上钉钉。

可口可乐有成熟的销售团队,所以当年汇源在收购前,就把自己的销售团队砍掉了一大半,把资金集中到了产品源头,准备在自己喜爱的大农业上一展拳脚。

结果谁知道收购消息爆出后,全民争议,认为这是将民族品牌交给了外资企业,是民族品牌的重大损失。结果经过这一顿吵,收购案被终止了。此后汇源一路颓势,直到现在,朱新礼失信,汇源果汁被强制退市。

百草味在国内也是一个知名品牌,虽然影响力不及当年的汇源果汁,但是目前也是坚果领域的三巨头之一。但是这次的事件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甚至大多数人都不关心这件事,网络上也只是一些财经领域的自媒体在报道。

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经济高速发展后的国民自信,公司之间的商业行为,不再代入个人感情。这是一种理性而健康的现象,在未来会越来越成为常态。

百事为什么要买百草味

百事最近几年的碳酸饮料销售已经严重下滑,目前所具备的最大优势就是线下的渠道优势,所以利用资本去收购成熟的公司,也是发展效率最高的方式。

百草味一直以线上电商为主要销售渠道,随着电商的红利消失,百草味的增长速度以及利润都上涨缓慢。百事看中的正好是百草味的供应链资源,及线上运营能力。百事可以利用自己线下渠道的优势,帮百草味迅速的补齐短板。这也算是一种互补型的收购,对于百事来说合适。

坚果行业格局

目前坚果的三巨头分别是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百草味。良品铺子在昨天刚刚上市,市值突破70亿,发展势头良好。

三巨头中,良品铺子的布局是最稳健的,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合占一半。实体店铺中,联盟的和直营店也是按照1:2的比例出现,风险意识非常强。

三只松鼠也是靠电商起家,但是去年也开始在线下进行快速的开店,全渠道的覆盖。目前增长和利润都不错。

百草味是三个品牌中风险最大的一个,这个原因也跟之前的东家好想你有一定的关系。好想你目前的大枣业务也是一地鸡毛的烂摊子。发展百草味也是有心无力,也可能是受制于资金的压力,所以讲自己的这个核心资产卖掉了。


小渔的创业信条


品牌间的收购,重组,整合属于正当,正常的商业行为。品牌间的收购通常是为了资源的共享,为了扩展消费范围,为了延伸产业空间,百事可乐收购百草味,是百事作为饮料品牌向食品品牌的延展。

汇源果汁曾经被可口可乐收购但最后遭到了政府的否决,中国饮料的国产品牌巨头从此开始衰退直至破产。品牌在老化与衰退的进程中通过被收购不失为一种重新复活的有力路径,而强大品牌的收购又不失为强强联合的有效手段。


品牌布道


企业之间的兼并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只要政府没有过分干涉,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办事的话,没有什么好说的。

美国非常害怕他们的公司企业干不过我国的企业,更怕他们的尖端科技被我国学到,所以如果美国以及国际上一些知名企业被我国的公司企业兼并的话,美国必定阻挠。美国深知他们的社会制度没有我国的社会制度有活力,美国的科技能力在不断地被我国拉尽,美国很害怕自己即将成为被世界抛弃的没有道德底线的国家,所以他们必定阻挠一切我国公司企业兼并美企的事情。

当然了,美国不会阻碍美国企业兼并外国企业,当然也包括我们中国的企业。


升级版大叔


中华牙膏、鲁花花生油。。。多少传统品牌、企业,被卖给外资


大唐安西军骑兵都尉


企业间的正常竟争是常态。

做为个人来讲,可能有民族情节在里面,这也是正常的事,就比如吉利收风台沃尔沃,美打收购库克等,当时当地人也是反对一大片。

但是从企业、资本角度考虑,这就很正常了。钱给足了,什么都好商量了。

或许这些钱分给股东,投资商后,还会诞生一个二个新的百草味出来。


随点随到水产集市


第一,这是市场经济正常现象,不需要过分解读。实际上也有外国品牌被中国收购。如果过分强调意气之争,其实未见得是好事。汇源果汁的发展历程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教训。之前汇源果汁准备出售给可口可乐,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在这种压力之下收购被迫终止。结果汇源果汁现在江河日下,如果当年出手,不好说,情况一定比现在好,但至少在一个资金充裕的母公司之下可能得到的保障会更多一些。

第二,百草味是一个以零食为主的商贸公司。从行业来看,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命脉行业。从经营业绩上看,在国内行业当中排名第二略低于三只松鼠。百事公司收购百草味其实看重的更多的是这个公司的销售渠道。百草味没有什么关键性的特殊技术,是一家主要靠营销立足的企业。这种企业由外资控股对中国的影响不大。

第三,中国零食行业的规模很大,但行业集中度比较差。大量的销售是以个体户小商贩的形式实现的。行业内比较领先的几家公司,占整个市场的份额比重比较小,没有突破一半。也就是说百事公司收购百草味之后,也不可能垄断中国零食市场。至于是否会提升中国零食行业的行业集中度,需要观察后续的发展状况,现在很难直接下结论。

第四,中国现在主要的零食销售公司,都是以营销立足的,在这种模式下的企业基本上已经到了发展极限了。我个人认为这是百草味的创业集团出售股权的最主要原因。在现行的企业运作模式下,后续发展无力,甚至于很有可能因为意外事件的冲击而迅速败落。在这种情况下,将股权出售变现离场是比较明智的一种选择。同时对于公司来说,如果能够获得百事公司后续资金上面的扶持,从营销立足到制造和营销并重的生产模式,企业发展可能有机会再上一层楼。突破现有模式限制之后,有可能带来中国整个行业的大变局。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对公司也不是一件坏事。当然前提条件是百事公司能够深刻的理解中国的经济环境以及行业大背景,不过这一点对于很多外资企业来说并不容易做到,所以后续发展依然有待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