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明清之際的女真人的生產方式是怎樣的?當時的他們還算是嚴格意義的漁獵民族嗎?

盧溝曉月lxy


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過去東北地區的氣候條件了。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東北的氣候條件都不是特別如人意,而且冬天還特別寒冷。雖然今天的東北冬天也非常冷,但是在溫室效應的暖冬之下,比過去強多了。

所以東北地區糧食作物一年只能成熟一季,這不管是對明朝控制的遼東還是遼東邊牆以外的女真來說都一樣。對人口稀少以及生產力落後的女真族群來說更為嚴重,所以女真人不得不通過狩獵、採集等方式來彌補種植業的不足。

所以女真男子從小就要練習射箭以及武藝,為了能同猛獸搏鬥。畢竟,那年頭深山老林的猛獸一個個都是戰神級別,沒有一身好武藝等於去送人頭。而且還不能逞個人英雄主義,必須要團隊協作,這也是木蘭秋獮的來源。

所以狩獵一來可以獲得生產生活資料,二來可以鍛鍊男子的武藝和團隊協作精神,三來可以強化心理素質。這也是為什麼滿洲兵敢於在離明軍只有二十步的時候才火器齊射,就因為心理素質過硬,不至於見到敵人就嚇尿褲子。

由此而來的也就是清弓,因為如果能遠距離射殺猛獸,也不用非得同猛獸搏鬥,所以清弓的特點就是磅數大,普遍都達到了100磅的級別;而且箭矢都是一米左右的重箭。除了攜帶量少的缺點之外,優點就是射程遠,殺傷力大。也許野豬這種猛獸能抗住兩三箭的射擊,兩軍對壘的時候往往敵人就能被一箭斃命。

當然我說的這都是建州女真,因為建州女真次女真族群當中最接近明朝,因此受明朝影響採取農耕經濟,但是由於氣候條件導致不得不採取狩獵和採集等生產方式,用獸皮以及人參、鹿茸等物品從明朝、朝鮮交換生產生活資料。

對於西邊的海西四部來說,除了農耕經濟以及狩獵、採集等生產方式作為補充之外,還有遊牧經濟。因為海西四部鄰近蒙古,受蒙古影響比較大,而且葉赫部的葉赫那拉氏還是來自於蒙古的土默特氏。至於再往北的黑龍江女真,後來叫索倫,則是漁獵經濟了。

畢竟環境如此,再加上和明朝、朝鮮以及蒙古缺乏交流。比如建州和海西好歹還有城市建築群,雖然比不上明朝,索倫還是屬於部落分治狀態,比分裂成八大部的建州分的還散碎。

這同時也導致了女真缺乏中心化組織,力量合不到一處,哪怕是有再多敢於同猛獸搏鬥的勇士都無濟於事。直到努爾哈齊完成了中心化之後,女真才具有同明朝抗衡的資本。

而且今天東北人的很多性格也和東北的氣候有關,比如說能喝酒以及幽默感、豪爽。因為冬天寒冷,喝點酒可以去寒,暖和身子;冬天大雪封山封門,從事不了經濟生產活動,那就大家聚在一塊喝酒嘮嗑,講講笑話逗逗樂,或者唱歌跳舞,以此來打發時間,這種冬天的生活方式在清初就有不少人漢人提到過,說關外的滿洲人冬天圍在一起喝酒嘮嗑或是唱歌跳舞;當然也可以摔摔跤,練練身手。

同時過去東北地廣人稀,能遇到的人不多,可能出門就能遇到野獸,比如說滿族搖籃曲裡面就有一段歌詞是狼來了,虎來了,狗熊爬牆了,所以遇到一個生面孔不容易。而遇到生人對於當時的女真人來說那真是不得了的事,肯定好吃好喝的招待,以此來交個朋友。然後這也造成了東北人的一個缺點,好面子。

換句話說,這是東北的歷史積澱,也難怪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說17世紀的滿洲人是具備樸素主義精神的民族。而當滿洲完全漢化,或者說是儒化之後,這種樸素主義精神就再也沒有了。就好比在音樂方面就有一句話說的是滿族無音樂(我這不是放炮),因為儒化之後大家都之乎者也去了,還唱什麼歌跳什麼舞。畢竟在儒家的意識形態中,唱歌跳舞的要麼是底層的勞動人民要麼就是四民之外的賤民。

總體上來說明末清初滿洲在經濟生產方面具有多樣性和地域性,這既有氣候條件比較惡劣的原因,也有地域的原因。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已經不能算是漁獵民族了,首先在明朝末期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所有的部落,實力強大,建立了政權,交好蒙古國。劫掠漢人,強迫他們種地,女真人慢慢已經學會耕種。後來清朝開始他們也被漢文化慢慢改變,開始當地主,成了農耕文明中的一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