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为造反密谋10年的宁王,为何43天就被王阳明招的临时军队给平定了?

tiger-liu0816


造反不是人人都可以,燕王行,宁王就不行,第一代宁王朱权寄希望于入股朱棣,把自己的精锐都借给了朱棣,傻傻地希望将来朱棣承诺自己平分天下。他的第五代孙朱宸濠为了实现历代宁王向朱棣和其子孙讨要股权的夙愿,积蓄十年力量一朝反叛,朱家王朝换我坐庄。



从来不曾听到过战鼓雷鸣不曾见过旌旗烈烈,不学无术又养尊处优,没有战略头脑还热衷于纸上谈兵,这就是明武宗时期江西宁王朱宸濠的人生写照。他偏偏不巧风云际会遇到了千古“完人”王阳明,王完人没有向朝廷讨钱讨人,随手拉上江西境内的预备役部队三下五去二地解决了朱宸濠,让整个叛乱事件看上去更像出闹剧。

为了让朱宸濠不北上威胁京城,同时也让自己有一个缓冲准备时间,王阳明略施小计,将一道假圣旨让人携带并故意被朱宸濠俘虏,假圣旨命令湖广和江西周边军事力量于要害地区埋伏,等待朱宸濠出击后一举歼灭。这道假情报让朱宸濠信以为真,迟迟不敢发兵出江西,给王阳明排兵布阵,通知朝廷和周边各地做好准备有了充足的时间。


等朱宸濠反应过来顺江而下直取南京,这一招属于黑虎掏心,如果真成功就能和北京鼎足而立,则造反成功一半。但朱宸濠计较小节,偏偏路过安庆时和它过不去,大军纠结在安庆城下还久攻不下。那边王阳明可动手了,他利用大战前的间隙集结好了兵力,力排众议直扑朱宸濠的老巢南昌,没费多大功夫就击败了宁王留下的弱旅。

所以说朱宸濠志大才疏,他造反前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当年朱棣南下时,他的北京老巢是怎么在南军猛攻下守住的。自己老窝一丢,所有将士的家眷都成了朝廷的俘虏,他们还有心思再跟宁王造反打仗么。王阳明又做好安抚工作,追究主犯胁从不问,官军后方得到稳定,叛军失去了所有支持者,他们在前线成了孤军。


如果这时候朱宸濠孤注一掷,放弃安庆并置南昌不顾直趋南京,他还有一线生机,说不定还能和明武宗叫一下板。但朱宸濠这时就表现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毛病,他的潜意识里是情愿造反不成,也不能丢了老巢南昌,夺回南昌他认为自己还能固守,如攻击其它地方万一不成功将一无所有。问题是造反不成,他小命都不保,南昌更守不住,现在只有一鼓作气顺流东下取南京才有资本讲其它事情。

不过朱宸濠的智商只能选择回军“救援”南昌,他的“救援”其实是自投罗网,王阳明用的是围点打援,专门等着朱宸濠回来消灭你。王阳明从开始的防御转入全线进攻,按他说法,宁王的军队貌似强大人数众多,但是靠抢掠老百姓起家,都是属于窝里横的主,到时候和正规部队真正打硬仗一触即溃。


事实果真如此,双方在九江、南康和樵舍进行了几次主力对决,叛军被打地大败,宁王被活捉,宁王造反总共43天就被王阳明彻底平定了。


看遍山川


一次成功的造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人才谋划、军队战力和后勤支持,显然,宁王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一、人才的谋划

宁王的谋士仅有两个!一个是退休干部李士实,在中央待过,最高当过刑部侍郎,和宁王是亲家,常自比姜子牙和诸葛孔明。另一个是刘养正,是个举人,多次参加科举都不中,也是个自比周瑜和诸葛的主,大概明朝的文人都比较臭美吧?感觉全天下就他最能似的!从这可看出,宁王真的没什么能人能替他出谋划策,连唐伯虎一听宁王要造反都去装疯卖傻逃走了。

二、军队战力

朱棣当上皇帝后害怕别的藩王学他一样造反,所以定下了藩王军队不得超过三卫的规定。宁王的军队主力是他理论应拥有的三卫,但是这三卫也是组了拆,拆了又组!当然,三卫的数量太少了,宁王毕竟有十万大军,但是这十万大军却多是乌合之众,土匪、海盗和壮丁都有,欺负一下老百姓还可以,遇上正规部队就只有被虐的份!后来十万大军在安庆就被挡住了,过都过不去,和王阳明四处忽悠来的乌合之众打都打不过。可见,宁王的军队战斗力差得没法看!

三、后勤支持

宁王在封地江西南昌是不得人心的,人员补充和钱粮支持都是很缺乏。为了筹集造反和贿赂朝臣的钱粮,疯狂压榨地方百姓!即使公开造反后,军队靠拉壮丁,钱粮则靠抢!导致王守仁打南昌时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松进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