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致敬抗疫殉職的醫護人員:逆向而行,向陽花會開

都說2020年是過去做好的一年,也是未來最艱難的一年。 確實,一場比戰爭更加恐怖的戰爭就在此開始——新型冠狀病毒。

”白衣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

這並不僅僅是一句話、一個所謂的口號,更是奮不顧身、一腔無畏的精神。都說醫生是白衣天使,其實他們更像白衣戰士!是白衣烈士!

還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採訪,記者問那些即將奔赴武漢支援的醫護人員,他們的神情淡然而又嚴肅,只是堅毅的對著鏡頭說:這是我們的本職,危在旦夕,我們不上誰上。


致敬抗疫殉職的醫護人員:逆向而行,向陽花會開


他們並不僅僅是醫生,也是丈夫、妻子、爸爸、媽媽、兒女。他們除了醫生治病救人的責任,同樣也擔當著其他更多的責任。而就是這樣一群人,義無反顧的去了讓人避之不及的疫情重災區。

在我們耳邊依舊迴盪著白衣褂、破樓蘭時,在我們依舊沉浸惶恐之中時,卻猛然發現,那些在一線奮鬥的白衣勇士們,已有十幾位永遠的把自己留給了那片土地,留在了這一段歷史之中。


致敬抗疫殉職的醫護人員:逆向而行,向陽花會開


中華好兒郎,殉職的烈士們


自新興冠狀病毒爆發以來,全國醫護人員奔赴一線,不分年齡、不分職位,只為了那些被疫情折磨的同胞們。

同樣,醫學北斗鍾南山,84歲戰疫上前線,從抗非典到抗新冠,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與害怕,身處在一線,還不忘教導大家如何正確防疫,為慌恐的大眾帶來希望。

這,是我們的中華好兒郎!


致敬抗疫殉職的醫護人員:逆向而行,向陽花會開


感染學家,李蘭娟,73歲走進ICU重症病房。同樣,抗疫的領軍人物,她是醫學界的權威性專家,卻沒有絲毫的專家架子,走進重症監護,問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只為了能早日研究出針對疫情的疫苗。

這,是我們的中華好兒郎!巾幗絲毫不讓鬚眉!


致敬抗疫殉職的醫護人員:逆向而行,向陽花會開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梁武東,1月25日去世,時年62歲,在本含飴弄孫的年紀,把自己奉獻給了醫院。

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2月7日凌晨去世,時年34歲。當時新冠病毒還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李文亮醫生用生命祭奠了這個惡魔,同時,把新冠疫情帶入大眾的眼簾。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林正斌教授,2月10日去世,時年62歲,這位脾氣溫和,低調的教授就此逝去。

湖北省鄂州市中醫醫院前院長許德甫,2月13日去世。疫情爆發後,這位已經退休的院長,返聘迴歸醫院,其妻也因此而感染新冠病毒。

武昌醫院護士柳帆,2月14日去世,時年59歲。

武漢武昌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專家劉智明,2月18日去世,時年51歲,這位三級醫院的院長,本可不必奔赴一線,卻用生命完成了他最後的堅守。

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彭銀華,2月20日去世,時年29歲。他走了,永遠地離開了,只留下桌子上還未來得及散發的婚禮請帖和身懷六甲的妻子。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普外科醫生肖俊,2月21日去世。

協和江北醫院/蔡甸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醫生夏思思,2月23日去世,時年29歲,年僅2歲的孩子還不知媽媽已經永遠回來了。

這,是我們的中華好兒郎!


致敬抗疫殉職的醫護人員:逆向而行,向陽花會開


“我們的選擇都是我願意,我願意熱血出征!”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句話並不僅僅出現在課本上、聽聞上,而是在實實在在的現實上。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立請戰書:“請不要問我們受否害怕,因為無論內心是否恐懼,我們的選擇都是我願意,我願意熱血出征!”


致敬抗疫殉職的醫護人員:逆向而行,向陽花會開


各界人士都紛紛獻出一份愛心,其他國家也各自捐獻物資,支援中國。2月22日,湖北省疫情防控新聞發佈的數據顯示,全國各地支援湖北的醫務人員已經達到了38000餘人。

醫護人員沒有充足的物資,防護服、口罩等必備物品,全部依靠各界捐贈,才能撐過難關。

在這個春天裡,我們迎來的不僅僅的劫後餘生的欣喜,更多的是對那些殉職在一線的好兒郎的緬懷與悼念。

我們的選擇都是我願意,我願意熱血出征!


致敬抗疫殉職的醫護人員:逆向而行,向陽花會開


他們做到了,他們逆向而行,只為了心中那份堅守、為了向陽花會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