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致敬抗疫殉职的医护人员:逆向而行,向阳花会开

都说2020年是过去做好的一年,也是未来最艰难的一年。 确实,一场比战争更加恐怖的战争就在此开始——新型冠状病毒。

”白衣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

这并不仅仅是一句话、一个所谓的口号,更是奋不顾身、一腔无畏的精神。都说医生是白衣天使,其实他们更像白衣战士!是白衣烈士!

还记得,之前看过一个采访,记者问那些即将奔赴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他们的神情淡然而又严肃,只是坚毅的对着镜头说:这是我们的本职,危在旦夕,我们不上谁上。


致敬抗疫殉职的医护人员:逆向而行,向阳花会开


他们并不仅仅是医生,也是丈夫、妻子、爸爸、妈妈、儿女。他们除了医生治病救人的责任,同样也担当着其他更多的责任。而就是这样一群人,义无反顾的去了让人避之不及的疫情重灾区。

在我们耳边依旧回荡着白衣褂、破楼兰时,在我们依旧沉浸惶恐之中时,却猛然发现,那些在一线奋斗的白衣勇士们,已有十几位永远的把自己留给了那片土地,留在了这一段历史之中。


致敬抗疫殉职的医护人员:逆向而行,向阳花会开


中华好儿郎,殉职的烈士们


自新兴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全国医护人员奔赴一线,不分年龄、不分职位,只为了那些被疫情折磨的同胞们。

同样,医学北斗钟南山,84岁战疫上前线,从抗非典到抗新冠,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与害怕,身处在一线,还不忘教导大家如何正确防疫,为慌恐的大众带来希望。

这,是我们的中华好儿郎!


致敬抗疫殉职的医护人员:逆向而行,向阳花会开


感染学家,李兰娟,73岁走进ICU重症病房。同样,抗疫的领军人物,她是医学界的权威性专家,却没有丝毫的专家架子,走进重症监护,问诊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只为了能早日研究出针对疫情的疫苗。

这,是我们的中华好儿郎!巾帼丝毫不让须眉!


致敬抗疫殉职的医护人员:逆向而行,向阳花会开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1月25日去世,时年62岁,在本含饴弄孙的年纪,把自己奉献给了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2月7日凌晨去世,时年34岁。当时新冠病毒还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李文亮医生用生命祭奠了这个恶魔,同时,把新冠疫情带入大众的眼帘。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林正斌教授,2月10日去世,时年62岁,这位脾气温和,低调的教授就此逝去。

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前院长许德甫,2月13日去世。疫情爆发后,这位已经退休的院长,返聘回归医院,其妻也因此而感染新冠病毒。

武昌医院护士柳帆,2月14日去世,时年59岁。

武汉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专家刘智明,2月18日去世,时年51岁,这位三级医院的院长,本可不必奔赴一线,却用生命完成了他最后的坚守。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2月20日去世,时年29岁。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只留下桌子上还未来得及散发的婚礼请帖和身怀六甲的妻子。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普外科医生肖俊,2月21日去世。

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夏思思,2月23日去世,时年29岁,年仅2岁的孩子还不知妈妈已经永远回来了。

这,是我们的中华好儿郎!


致敬抗疫殉职的医护人员:逆向而行,向阳花会开


“我们的选择都是我愿意,我愿意热血出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并不仅仅出现在课本上、听闻上,而是在实实在在的现实上。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立请战书:“请不要问我们受否害怕,因为无论内心是否恐惧,我们的选择都是我愿意,我愿意热血出征!”


致敬抗疫殉职的医护人员:逆向而行,向阳花会开


各界人士都纷纷献出一份爱心,其他国家也各自捐献物资,支援中国。2月22日,湖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已经达到了38000余人。

医护人员没有充足的物资,防护服、口罩等必备物品,全部依靠各界捐赠,才能撑过难关。

在这个春天里,我们迎来的不仅仅的劫后余生的欣喜,更多的是对那些殉职在一线的好儿郎的缅怀与悼念。

我们的选择都是我愿意,我愿意热血出征!


致敬抗疫殉职的医护人员:逆向而行,向阳花会开


他们做到了,他们逆向而行,只为了心中那份坚守、为了向阳花会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