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父母如何避免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你有哪些好办法呢?

邬太狼新家庭教育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父母自身的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大多数是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往往是恨铁不成钢,所爆发出来的无名之火,造成无法控制。

为人父母者往往认为,我在外面工作非常忙,压力非常大,为了家和孩子操碎了心,孩子还这么不听话,所以想用严厉的语言去规范和校正孩子的行为。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追根溯源,造成现状的责任主要在父母,其次在孩子。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简要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平时没有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你爱看电视,他跟着学看电视;你爱打游戏,他跟着爱打游戏。反过来,如果你爱看书,他也会跟着养成看书的习惯!

所有,培养孩子兴趣是为人父母,做好孩子教育的第一步。

二、没有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

人与人交流,沟通至关重要!哪怕与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倾诉,了解他的想法,尽早发现他的思想倾向,通过循循善诱,慢慢进行引导。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说什么就应该听什么。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处理不好,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的甚至于发生悲剧!

我自己教育孩子,也是望子成龙!但是,我有个底限,即使孩子不能成材,有太大出息,至少不能成为对社会有害的人!

因此,我给孩子的家训是:善念随心恩万物,传承厚道待他人。


古韵淳风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时候是终身的。

分析:

父母之所以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是因为那一刻被“情绪绑架”,理论上说就是情绪阻断逻辑思考中心。 情绪的产生比逻辑思维快8万倍。

“情绪绑架”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这种“瞬间无意识支配行为”束手无策,其实只需6秒钟——在这个时间里丘脑阻断的信息就会传送到脑皮质,相应的逻辑思维分析也就被激活。

“冲动6秒钟”非常有实践意义。比如,有许多冲动自杀的人,如果有人在他冲动的六秒之内阻止他,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当你被孩子气得发疯时,如果我们能默默地数六个数,那些口不择言伤人的话就不会说出来了,避免了对亲子关系的伤害。

解决方案:

1.等待6秒钟。

根据“6秒钟国际情商研究组织”的观点,最简单的转移情绪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情绪到达顶峰即将爆发的时刻再等6秒钟。

(1)当情绪激动时,深呼吸,停顿十秒。

(2)当情绪激动时,离开引发情绪的现场,转移注意力。

(3)在亲子冲突强烈时,不做决定。

(3)培养三思而后行的行为风格。

2.学会“肉夹馍式”说话方式。

人的情绪和环境有关,而环境和内心有关。

如果人和人之间说话用肉夹馍的形式,上面下面的饼是铺垫,中间的肉才是讲话的实质。每一次的语言表达就像吃肉夹膜一样,把美味的腊汁肉也吃进去了,但是也吃了饼,形成一个完美的结合。

例如,妈妈回来了,妈妈把门一开,看见她家上初中的小女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鞋子是左边一只右边一只,书包和衣服胡乱的扔在沙发上……所以妈妈一看这幅景象就生气了,一开口就是:你都这么大年龄了,要考试了,怎么现在还看电视呢?鞋子、书包都没放整齐,书也乱扔,你这还能行,看一会你爸爸回来批评你!

这就是人的条件反射,一回来后就脱口而出,忽视了沟通中的情与理,沟通结果可想而知。

而换成“肉夹馍式”说话方式,又是另一番情景。比如刚才的妈妈,她回来后把门打开看到那种情况,平心静气微笑对孩子说:宝贝呀,回来了,学习很辛苦,累了吧。

这句话就像一股暖流一样穿过孩子的心田,让孩子觉得很温暖。这就是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先别忙着批评,应该先拉近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接纳你。接下来再指出孩子的问题就好多了。

接下来妈妈就说了:鞋子放整齐,书包衣服挂起来,可以先做作业,做完在看电视。这样也是指出了孩子的问题所在,而不是直接指出孩子这不对那不对。现在的孩子心理都比较脆弱敏感。人所犯的错误不会因为你的语气加重减轻而影响错误的大小程度,所以用相对正向的方式引导就比较好了。

结束语:避免语言暴力,一定要做到“先思考,后行动”;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并不是要避开错误,而是不带情绪的加以引导。

(图片均来自网络)

我是“好孩子成长在线”,您的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教师。欢迎【关注】


好孩子成长在线


父母如何避免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你有哪些好办法呢?

在我看来语言暴力比肢体暴力伤害更深!我认为家长要做到以下3点:

1、家长要有耐心

孩子和成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于孩子而言行为的标准也不同,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孩子都毫不知情,因此家长要冷静,有耐心的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并解释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怎样做才是对的,比如,孩子不不听话、不好好吃饭,我们要心平气和的问孩子怎么了,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时不时哪里不舒服?时不时不和胃口等等,而不是一顿批评指责,更不能直接就是一巴掌。

2、家长注意说话方式

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最好的批评就是表扬,如果孩子做错了什么,家长应以正向语言对孩子进行适度的表扬或批评,不要拐弯抹角、冷嘲热讽。表扬时,家长可以直接说“今天你进步了,妈妈很高兴!”而不是“哎呀,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宝宝竟然会自己穿衣服了!”批评时,家长要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你这么做是不对的,妈妈更喜欢爱卫生的宝宝。”而不是“你看你怎么会弄得这么脏呢?唉,你这孩子太不讲卫生了。”特别是孩子屡次犯同样的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口上积德,有的家长会说孩子“狗改不了吃屎”这种话必须杜绝。孩子是敏感的,他们能从每句话的语气、语调中感受到爱或是不爱,所以请家长在和孩子说话时“口下留情”。

3、家长要控制情绪

家长如果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很容易让孩子直面“语言暴力”。“别烦我,回家也不消停,是不是要累死我啊?”“你是不是要气死我啊?我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啊!”面对这些埋怨,孩子百口莫辩,无所适从,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父母话中的深层含义,他们只会觉得父母很讨厌自己,不爱自己。所以,家长要避免把生活、工作的负面情绪带到孩子面前,更不能把矛头转向孩子。无由来地承受家长的抱怨和侮辱只会造成孩子心理的失衡。

  其实孩子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经验较少,自制力较差,难免会犯一些成人看似低级的错误,甚至屡教不改,一错再错。这时,家长不要强逼孩子,应该多些包容和理解,放慢脚步,耐心等待孩子的自然成长。只要是不威胁自身和他人的严重错误,家长都应予以包容,以正常的心态对待之,切勿将孩子的错误放大,恶言相击。


分享就这么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有其他问题欢迎关注或评论区留言,很乐意为您解答。


诚佑爸爸育儿分享


对孩子语言暴力,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冷漠,仇视和自卑心里

因为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关系,血缘关系,往往让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心里成长,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应该说首先要尊重孩子,言行之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位置,想问题看问题,尊重孩子的感受

因为父母和孩子特殊的群体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爱。孩子最看重的就是父母对他的爱,因为爱是最伟大的力量,感动是最强大的武器。风可以让一个人把衣服穿的紧紧的,只有阳光的温暖可以让一个人脱掉外衣,敞开心扉,和别人进行心❤的交流


高任军


一、家长不宜说孩子的哪些事 丢脸的事情

 

  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丢脸出糗的事情,这是由于孩子的经验不足或者熟练程度不够 ,因此,对于孩子自身来说,这本来就是一件伤心的事情。如果家长拿孩子丢脸的事情来说,只会让孩子感觉更加尴尬,自信心受到损害,甚至感到自己备受他人嘲 笑,所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是不好的。

 

  做不好的事情

 

  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行为能力和智力水平也会有区别,可能有些孩子很早的时候就什么都懂的,可是有些孩子却发育比较迟缓的,所以别人会的东西,自己孩子却总是学不会。家长不可以拿孩子总是做不好的事情来说, 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伤害。

 

  隐私的事情

 

  大人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秘密,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有想要藏在内心深处的小隐私。但是,如果家长总是拿孩子的隐私事情来说,那么这会使孩子对家长失去安全感,而且自尊心也受到伤害。

 

  被打骂的事情

 

  孩子犯错,家长就应该适当惩罚并且正确引导教育,这样才能起到知错认错改正的作用。但是如果家长总是把孩子被打骂的事情拿来说,那么会让孩子感觉更加难受,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产生叛逆心理。

 

  二、家长该如何尊重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懂得尊重孩子,虽然孩子的年纪小,但是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那么不仅不利于 孩子的成长发育,还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因此,家长要懂得正确尊重孩子,平时多放下身段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要对孩子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才是尊重 孩子的做法。


飞驰在路上的小罗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长辅导作业时一边辅导一边骂,这不叫爱。跟爱相比,我觉得这更像是家长对孩子一种潜意识的控制欲。用语言暴力来树立我在你心中的“权威形象”,用大吼大叫让你害怕我从而乖乖听话。但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种“爱”只会让孩子更加地胆小、懦弱!

家长们应该避免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而如何做呢?

1.家长们应该先想一想自己一时之间的口舌之快,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内心伤害?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换做自己听到了那样的言语内心是怎样的?自己能忍受得了吗?

2.可以通过和孩子对等沟通,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物品。

3.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可以尝试数数。平复自己的心情,找到替代语言暴力的方法。




厦门滋晨教育


1/6 分步阅读

当你开始教育孩子之前。先平复自己,保证自己能有一个相对平静的心态。不然在你面对发着脾气的孩子时,你的脾气也会跟着上升。就容易冲动说出比较过分的话。

2/6

家长不用压抑自己的情绪。你越是压抑,自己无法疏解。就会容易发泄到孩子的身上。自己先认清情绪。接纳情绪。

3/6

换个说法。比起绝对的禁止。建设性的折中意见。孩子会更乐意接受。比如,当孩子再想多玩一会儿时,可以提出一些交换性的条件。

4/6

不要说太多的不。不字说多了,孩子就有了逆反的心理。你越是不让做的,越是要做。有时,孩子也许知道自己不对。但是为了跟父母别扭。依然就坚持那么做。

5/6

当孩子犯错,先考虑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有时间讲明白,发生了什么。为自己辩解。不要冤枉了孩子。

6/6

不要有意无意的,把恐吓,吓唬孩子当作是教育的方法。说轻了,孩子不听。说重了,孩子愈发的胆小。


唠嗑先森


语言暴力有时候应该比体罚小孩更具杀伤力,它会持续扎根于小孩幼小的心灵,能伴随ta的整个成长过程!影响行为方式,从而触发性格的不稳定形成。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不仅避免了对小孩的伤害,而且更好的建立了彼此间信任,修缮相互之间大眼瞪小眼的尴尬!

首先,树立好榜样。小孩在一定程度上是家长的一面镜头,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能客观的反应了家长自身行为对小孩的正影响或负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会让小孩对你由衷的产生敬仰和崇拜,ta也更愿意和你沟通交流。很多事就是缺乏交流而造成误解或偏差,从而诱发不好事件的发生,譬如本话题所说的暴力语言。

其次,控制情绪。情绪控制是一个人的情感修养。家长作为社会人,来自于生活、工作及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因为一点事就一触即发,特别是面对小孩学习上的问题,那更是随时上戏。什么坏的、不好听的人身攻击,人品攻击满嘴跑火车。总觉得气往小孩身上发是天经地义的事,这就产生了两类结果:一类是家长赢了置之不理,亲子关系恶化;二是家长赢了,但内疚刚才的行为。不管哪一种久而久之就会在小孩的心灵上烙下印痕,这都不是身为父母期盼的结果!

最后,理性引导。小孩天生单纯,是一张白纸,你可以画太阳、画花草、画鸟儿;也可以画乌云密布、倾盆大雨、雷电交加;既然ta是你们的作品,那就得用心去画、去精心打造、去慢慢雕琢!





格凡大叔


好的原生态家庭,是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那么从小经历语言暴力的小孩,自制力差的小孩,很容易在跟小朋友玩的时候,变成老师家长的头疼份子,打架斗殴甚至演变成未成年犯罪。更有的因为本身遭受语言暴力的家长素质不高,放任小孩造成影响很大的,家长为女儿出头杀死捣蛋的男同学事件。一下子毁了至少2个本该幸福的家庭。当然,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接受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比我们出色,我们本身可能存在上一代语言暴力的影响,自身也不经意的存在毛病。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坚持学习,言传身教,对于那些本身不良的语言习惯坚决改正,本身只有家长思想上面站在高度上了,那么才有可能避免孩子学习自己的语言暴力,家长更要注重语言质量,因为言者无意,听着有心的教训常常发生,更何况孩子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

其次,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语言表述变化,现在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可以说语言无时无刻发生着,那么很多孩子很容易去听去学,但是孩子并不清楚那些语言是否会伤害别人,很多都是学着好玩的,这个时候作为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并进行纠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往往孩子真正受到语言暴力的,就是生活的小事。

再次,作为父母要避免孩子承受语言暴力,一定要从孩子的思想上进行教育。让孩子能够对不良信息进行杜绝。

总之,语言暴力可以说无处不在,但是坚持好的方向,教出的孩子一定不会太差。


六维视角


感觉更加尴尬,自信心受到损害,甚至感到自己备受他人嘲 笑,所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是不好的。

2、做不好的事情

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行为能力和智力水平也会有区别,可能有些孩子很早的时候就什么都懂的,可是有些孩子却发育比较迟缓的,所以别人会的东西,自己孩子却总是学不会。家长不可以拿孩子总是做不好的事情来说, 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伤害。

3、隐私的事情

大人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秘密,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有想要藏在内心深处的小隐私。但是,如果家长总是拿孩子的隐私事情来说,那么这会使孩子对家长失去安全感,而且自尊心也受到伤害。

4、被打骂的事情

孩子犯错,家长就应该适当惩罚并且正确引导教育,这样才能起到知错认错改正的作用。但是如果家长总是把孩子被打骂的事情拿来说,那么会让孩子感觉更加难受,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产生叛逆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