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想讓孩子寫好作文,先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高考改革之後,語文考試分值最高的題目,除了閱讀,就是作文了。如何才能寫好作文,這個問題難倒了許多家長。《沒有不會寫作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從心底愛上作文》一書作者結合自己的寫作經驗和感受,以兒子李魯的作文為例,給出了寫好作文的秘密和方法。這些心得感受和方法都是作者和孩子一起探討作文時的收穫,在媽媽指導孩子寫作時非常有借鑑意義和幫助。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關於觀察的內容。

觀察是寫作的基礎。但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情景和事物,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能力不同,寫出的內容也不同。怎樣才能更好地觀察呢?

首先,觀察起於看見。

人只有對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東西才能注意到,才能看得見。而“意義”的獲得可以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有意識地介紹背景知識,佈置具體任務。如,帶孩子旅遊、參觀,或者參加體驗性的活動之前,可以先介紹背景知識,激起孩子觀察的興趣,再提醒孩子注意觀察的重點,給孩子佈置觀察任務,以保持注意力聚焦在重要對象上。

二是保持身心開放,多看、多想、多嘗試。

三是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自然就能看見。

想讓孩子寫好作文,先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看見”只是第一步,怎樣才能深度持久地看,進而由“看見”到達“觀察”呢?

一是保持好奇心,帶著問題去觀察。好奇心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原動力,有好奇就會產生問題意識,而帶著問題去觀察,收穫是最大的。

二是愛上觀察對象,帶著感情去觀察。人的注意力總是嚴重偏向所愛的人和事的。所以,要想觀察得細緻深入,最好的辦法就是愛上觀察對象。

出門旅遊,大人一般會看建築、看風景,而孩子卻愛撿石頭、撿樹葉,石頭樹葉才是他們喜歡的東西。我們也可以出去旅遊之前,讓孩子先了解一些背景信息,生出嚮往之心,等到身臨其境時自然就種親切感,也知道從何入手去觀察和體驗了。

三是保持敏銳,隨時隨地觀察。只有隨時保持敏銳,才能捕捉到有意義的瞬間。做家長的首先要對世界、對孩子的狀態保持敏銳。指導孩子觀察時要順勢而為,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隨時觀察孩子,隨機指導。

四是用足夠的時間連續觀察。人專注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時間,要形成深度觀察的習慣,必須有足夠的時間。深度觀察不僅要觀察一個事物當下的狀態,而且要連續觀察,跟蹤其發展變化。這也需要時間。

想讓孩子寫好作文,先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五是既觀察客觀事物,也觀察自己的內心。作者提到兒子寫吃肥腸粉絲的例子。開始吃覺得辣,後來覺得不辣了。為什麼會這樣?經過思考,孩子發現,以前感覺很興奮的事物會漸漸對它們麻痺,所以才覺得不辣了。再進一步思考,不只這一件事如此,這是一種普遍規律和現象——人隨著長大會漸漸麻痺。經過思考,孩子實現了從“對事物的感覺”到“對這種感覺的分析”再到“對普遍規律的認識”的進階。

觀察的最高境界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也就是洞察。

人具有了洞察力,也就達到了智慧的境界。只要我們對事物保持強烈的興趣,持續專注地觀察、研究,並且不斷地察覺自己對這個事物的感受,不斷去歸因,對所感受到的東西進行解釋和推論,慢慢就可以撥開迷霧,進入事物的核心和本質,也就達到了洞察的境界。

從看見,到深入持久地觀察,再到洞察,這需要不斷地堅持練習,需要父母耐心、智慧的引導。觀察能力提高了,孩子就能從生活這一寫作的“源泉”中汲取到更多營養,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