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果太平天國推翻了清朝,後面中國的結局會是什麼樣?

StrickEurkea


太平天國是清朝後期發生的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運動,時間長達13年之久,席捲大半個中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如果太平天國取得勝利,奪取了大清王朝的政權,那麼中國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呢?讓筆者初步分析設想一下。

本人是不看好太平天國的。作為一個農民政權,雖然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經濟、軍事管理體制,但沒找到符合中國農民階級實際的理論綱領和政治制度。理論綱領是以西方的基督教教義為主體,不切合中國實際,而且不倫不類,不得人心;雖然制定了《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等政治綱領,提出了“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原則,但基本上是空想主義,根本沒有付諸實施,更沒經過實踐的檢驗;政治制度上,實施政教合一,權力系統混亂,神權與皇權矛盾交叉,天王洪秀全是君主,但東王和西王又都可以以天父、天兄附體的形式來制衡天王,為後來“天京事變”的內訌分裂埋下隱患。

同時作為新興政權,沒有新氣象、新作為,內部上層腐敗嚴重,迷信盛行,思想腐朽。所以,如果太平天國取得了國家的政權,一定比大清王朝更糟糕,一定會是中國老百姓的災難。

國家一定會四分五裂

太平天國如果推翻了滿清政府的統治,也很難從根本上消滅滿清的軍事力量,最大的可能就是滿清力量重新退回關外,與內外蒙古形成一個政權存在。如果滿清政府被推翻,而中原太平天國的力量又不可能到達西藏和新疆地區,這兩個地方也很可能會宣佈獨立,新增兩個獨立的政權。

再來分析中原地區。太平天國推崇的是洋教,堅決反對和打倒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歷史的佛教和孔孟之道,特別是反對孔孟的儒家,必將遭到中原廣大士大夫階級和廣大地主階級的強烈反對,即使他們的勢力一時處於下風,但反抗的鬥爭絕不會輕易停止,一定會形成長期的割據和混亂的局面。

同時,太平天國由於自身的制度設計缺陷,一旦取得軍事鬥爭的勝利,也一定會發生內部分裂。太平天國的本身也一定會分裂為好幾個割據政權。如此來看,中原大地,也將四分五裂。

國家很可能會淪為外國的殖民地

天平太國運動發生的時間,已經是十九世紀的中後期,西方國家經過工業技術革命,近鄰日本也經過民治維新,快速發展壯大,帝國主義通過堅船利炮,已經打到了中國的家門口。

清朝政府雖然腐敗無能,在與帝國主義抗爭的道路上,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並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外交條約。但是,當時的中國,還是以一個整體國家的形式存在,雖然不強,但仍然體量很大,任何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想要一口吞下去,都得撐死不可。所以,雖然處處受辱捱打,但至少沒有亡國滅族,也沒有像東南亞國家那樣,完全成為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

但是如果是太平天國取得勝利,而中國又分裂成許多的割據政權,則很可能會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帝國主義國家徹底瓜分,大統一的中國還會不會再出現,都很難說,至少後人在統一自強的道路上,要付出成倍的代價、流更多的鮮血,才能實現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複習。

洋務運動很可能不會發生

太平天國如果勝利了,那麼以曾國藩和李鴻章為首的湘軍和淮軍集團就一定會失敗。若如此,則中國近代歷史上轟轟烈烈的謀求救國強國的洋務運動,就不可能再會發生。中國就會失去一次向西方強國學習的機會,中國的資本主義也會失去一次發展鍛鍊的機會。那麼,後來的資本主義革命還會不會發生,也會是一個大問號。

總之,如果太平天國勝利奪取了政權,對中國,對中國人民,都很可難不是什麼好事,或許還會是災難的到來。


晨風曉月趣歷史


這個問題應該改為:倘若太平天國推翻了清帝國,後面中國怎麼發展?我們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儘管這個分析將會令人腦洞大開,但絕非毫無邏輯。

首先,太平天國運動發生於1851-1864年間。其範圍波及幾乎南中國全部省份,其兵威在鼎盛之際甚至直達直隸。在此期間,太平軍建立了政權,頒佈了意在建設無人不保暖、無處不均勻的《天朝田畝制度》,在後期還立洪仁玕為幹王,主持內政,通過了一些重視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決定。頗有一些新意。不過後來太平軍內訌,高層彼此攻擊,最終敗於曾國藩之手,十餘年的革命運動成了一場悲壯的歷史悲劇。

假如太平軍勝利了,推翻了清帝國,會怎樣?這首先意味著,清帝國用來真大太平軍的那些勢力都失敗了,這些勢力都是誰呢?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是後來整個大清用於維護穩定的支柱性的軍事力量湘軍、淮軍等漢族武裝。假如太平軍勝了,這些勢力肯定是敗了,那麼,這些勢力會不會投降太平軍?不會的。因為太平軍的意識形態是拜上帝教,在曾國藩等人看來是赤裸裸的對中化道德文章的徹底顛覆。怎麼辦?很可能會抵抗到底。不僅是對一種新政治勢力的抵抗,更是對一種外來文化的頑固抵抗。那麼,中國會怎樣發展?熟悉歷史的讀者大概會浮現出明亡後大德高賢隱沒山林從事反清活動的印象。沒錯,假如太平軍勝了,清帝國亡了,在中華腹地,必有一大批士人學子、地主武裝,對太平天國政權展開曠日持久的抗爭。然則天平天國會不會像清帝國初期接受漢文化那樣放棄拜上帝教,重回中華正統文化上來?恐怕夠嗆。因為拜上帝教是他們用以組織行事的基本依靠。由此,天平天國將在最發達的地區陷入文化衝突之中。而結合當時的世界形勢,這種衝突不僅不可能快速得到解決,反而會令中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從而提前進入20世紀初期軍閥割據的時代。

其二,假如太平軍勝利了,它內部的權力鬥爭會不會避免?根據歷史來看,它要勝利,就必需要團結,因此,肯定是先維持了團結,然後才能戰勝清帝國。但是清帝國滅亡之後呢?太平軍不是一直有著先進思想武裝的部隊,太平軍的領導層也並沒有統一的政治思想認識,甚至在如何建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這種根本性問題上,也是大相徑庭。這意味著,太平天國的分裂是必然的。即便在戰爭年代出於戰爭的壓力維持了團結,其分裂也會在戰爭結束之後迅速到來。結果會怎樣?必然是要比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那個更大規模的內戰、純屬於太平天國內部的混亂的內戰。其波及範圍只會更廣,因而受牽連的人更會更多。

其三,太平軍會不會克獲清帝國全境,領有外蒙古、新疆、西藏和東北?可能性幾乎為零。太平軍兵源多來自南方,尤其是廣西、兩湖、安徽等華南地區。其兵種以步兵為主,同時有較大規模的水兵,可以說,極其適宜在南中國作戰,然而並不天然適宜在廣袤的沙漠和高原上馳騁。即便發動如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左宗棠平定新疆的遠征,太平軍也缺乏如同左宗棠那樣的後勤保障,因此,起碼新疆不會被太平軍領有。而蒙古,兼含內外蒙古和東北,因為在地形上與東北連為一體,同時,東北作為滿清的龍興之地,尚未湧入大量的漢人進行開發,從傳統中國士人的看法來說,這些地方,連同西藏,很難被太平軍的高層視為理所應當囊括於中的中國領土。因此,假如太平軍推翻了清帝國,很可能,上述這些地方都將不復為中國所有。中亞的浩瀚國必將崛起,吞併新疆,成為英帝國在亞洲腹地的忠誠楔子;西藏必然會在英帝國的扶持下變成一個獨立王國;內外蒙古呢,則將可能成為沙俄,包括後來的蘇聯的忠誠盟友。甚至滿清,也有可能從北京退居東北,臣服於沙俄。或者在後來日本的威脅下,與日本結盟,甚至臣服於日本。

當然也有一種大開腦洞的可能,那就是滿清退居東北後,放棄既有的僵化的政治治理模式,積極與國際社會接觸,君臣勵精圖治,率先實施維新改革,把東北三省建成了一個率先實現早期工業化的小強國,於是並朝鮮,佔蒙古,重新入關,再奪天下。這樣的話,很可能是滿清的維新改革與同期日本的明治維新同步進行,但滿清的改革因為已經戰敗的緣故,包袱相對更少,因而成就可能更大。而隨著滿清改革的成功,入關恢復清帝國就成為不二之選。這時候,日本改革的活力也已經激發,經海洋向東亞大陸進軍就成為必選之一。於是,在東亞地區,就會出現清日兩強對決,都想瓜分太平天國的局面。至於誰負誰勝,那就要看誰的改革更為徹底,誰的戰力更為強大,誰的國際支持更為顯赫了。不過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隨著滿清退入關外,很難說在那個時候已經頗有獨立思想的優秀的非滿裔智識和精英會自然而然地追隨。而缺了非滿裔精英的支撐,尤其是來自兩廣、江浙、兩湖地區的漢人智識和精英,僅靠已經過了二百年寄生生活的八旗子弟,這個退居東三省的滿清政權,是根本不大可能重新崛起的,就像退出大都的元帝國再也沒有恢復帝國氣象一樣。

但是,不管這些局面如何發展,中國腹地中的革命潮頭都是無可避免的,太平軍的勝利有可能會讓中國實施更為主動的開放政策,從而加速消除守舊文化在新一代年輕人身上覆興的可能性,更加輕易地接受外來事物,尤其是與宗教和宗教改革有關的歐洲新事物。而這些新事物又將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用以改造太平天國社會的有力武器,進而激起太平天國內部更為深刻的新舊矛盾。這些內部矛盾,連同外部國際競爭壓力,一道將中國這塊大地上的革命浪潮推向極致。經過若干年甚至是十幾年、幾十年的革命運動,整個東亞最終還是可能要回到革命統一一切的軌道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