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朱元璋出一上联“老子天下第一”,群臣三缄其口,一才子对出下联,为何被杀?

秉烛读春秋


这就有点像是刚进入职场的小年轻了,自以为“才高八斗”会得领导赏识,结果哪知道那是领导再给你挖坑。

朱元璋晚年为了巩固自己皇位,同时为孙子朱允炆留下一个容易掌控的朝堂,开始了疯狂的杀戮。除了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外,还有很多文官。

文官们不敢在朱元璋面前闹脾气,于是在各种野史小说中编排起朱元璋,杜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但大多都是莫须有的捕风捉影。

一日朝会上,新科进士按惯例朝见皇帝,朱元璋极不耐烦他们满口之乎者也引经据典,心想你们晓得我没啥文化,这是瞧不起咱老朱吗?

面对这些文人卖弄风骚,朱元璋有心想刁难他们,于是心生一计,出了一上联:“老子天下第一”,给他们挖一个坑。

老子既有老子李耳的意思,也有自称的含义,一语双关。朱元璋上联一出,群臣都不说话,老狐狸知道朱元璋又开始下套了,新科进士中的聪明人也知道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但是有一个愣头青出列道出了下联:“孙子盖世无双”,对仗很工整,也是一语双关,孙子是兵圣。只是另一层意思就让朱元璋尴尬了,盖世无双在大明朝只能是朱元璋本人,你这么说不是在骂朱元璋是孙子吗。

本以为没人敢对下联的朱元璋顿时脸就绿了,还敢骂朕,拖出去砍了!


历史小跟班


朱元璋家境贫寒,家里没钱供他读书,于是他就“勤工俭学”,一边放牛挣学费,一边读书。

可好景不长,家乡遭遇了大旱,大旱之后又是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母亲以及大哥相继离开了人世。



连活下去都十分不易,读书更是奢望了。朱元璋告别了勤工俭学生涯,去乞讨流浪了。

二十年过去了,当初的放牛娃摇身一变成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回想当初自己一边放牛一边读书的艰苦岁月,不禁潸然泪下,当初哪怕有一口吃的有口喝的,也会继续读下去的,怎么着,也得拿个本科毕业证吧!

可是,自己仅仅读完了小学四年级,拿的是小学肄业证。朱元璋不助地摇头苦笑。



再看看现在这些养尊处优的小年青,朱元璋就气不打一出来!

多么好的条件,吃的是热馍馍,穿的是不打补丁的衣服,住的是四处不漏风的茅草房,与当年相比,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

然而这些年轻臣子,却丝毫不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整天就知道挥霍青春,不是谈恋爱,就是打游戏,一点不知道上进。

朱元璋决定教训一下这些年轻臣子。



朱元璋把他们叫来了大厅,说要给他们出一道对子。不过朱元璋水平实在有限,毕竟拿的是小学肄业证,他随口说出了一句上联:

老子天下第一

这句话相当粗鄙,而且口气相当之大,除了朱元璋敢说,其他任何人都不敢说。毕竟现在天下就是老朱家的,这样说理所应当。

朱元璋这是来意不善啊!

并且“老子”一语双关,既可以指代朱元璋,又可以指代老子—道教鼻祖的老子。



众位大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

这时候,有一个年轻大臣突然站了出来,颇为自信的答道:

“微臣想到了,可以对孙子盖世无双!”

这个家伙平时自恃才高,喜好与人比拼学问,这次有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自然不会错过。他犹自在那做着白日梦,说不定皇帝一高兴,还能给他提拔一下呢,呵呵!

不过,这个年轻大臣还是太年轻了,他没有理解朱元璋一语双关的含义,“孙子”可以是孙武,也可以是真孙子啊!



这句话,自然可以理解为“朱元璋是个孙子”。

众臣一听,都默默低下来头来,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刹那间,空气似乎凝滞了,大厅里安静的出奇。

年轻臣子这才回过神来,刚要跪下请罪,只听当空一声“炸雷”。

“岂有此理!胆敢辱骂寡人,来人啊,把这个大逆不道的家伙拖出去砍了!”



有个成语叫祸从口出,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能说的就更不要说,年轻人一定要记住。


一半秋色


历史上有一大趣闻,一日朝上,朱元璋出一上联:“老子天下第一”,令群臣对下联,大家面面相觑,无人可对。此时一才子站出来:“臣有一下联相对”。才子的下联是“孙子盖世无双”,话一出口,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将才子砍头。这其中原因纷繁错杂,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朱元璋的上联看似简单粗俗,实际暗藏杀机

从社会底层的放牛娃、乞丐、和尚到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可谓历经无数常人无法体会的艰辛。登上王座之后,性格也变得极其敏感古怪。他出身低微,学识上自然赶不上从小科班出身的大臣们,而每天朝堂上,这些文臣成天卖弄风骚,不是“之乎者也”便是“子曰”,话语间引经据典,颇具文采。

朱元璋坐不住了,便说:“朕出一上联,可有人对?”朱元璋的上联便是“老子天下第一”,这上联看似是在夸春秋时期的老子博学多识,是道家创始人,实际上是朱元璋看不惯文臣卖弄,想凸显自己的权威,意思是“我朱元璋才是天下第一”。这上联一出本就不希望有人来对下联的,朝堂上的群臣懂了他的意思,自然三缄其口。而才子却不合时宜的对了下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太低,不会做人。


(二)才子的下联也有深层含义,只是才子太疏忽大意没有发现

才子对出下联“孙子盖世无双”,本意是想赞誉孙武,与上文的老子相对。可朱元璋并不这么想。朱元璋上联的“老子”本就是自指,这下联才子对出一个“孙子”,那不是变着方儿的在骂自己吗?作为一个非知识分子,这一句下联立刻触动了朱元璋敏感的神经:“这才子莫不是以为朕文化不高故意当众羞辱朕?”

且不说才子有无这层意思,朝堂之上那么多大臣听着,即使没这层意思,这当中的歧义也肯定能被大多数臣子听出来,如果朱元璋装作不清楚内层含义或者饶了才子,那相当于承认自己没文化,对皇上的君威不利。于是朱元璋立刻下令,将才子斩首。一方面为了显示自己不是没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昭示君威。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皇帝面前,说话真的还得三思。这个才子便是前车之鉴,只读了一肚子墨水,到头来不会灵活运用,本想在皇帝面前露一手,结果得罪了皇帝招来杀身之祸,可悲可叹阿!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唯恋无名


这事儿正史上不见记载,只是野史杂谈。那咱们就基于野史来讲。

朱元璋的上联是:老子天下第一

那才子的下联是:孙子盖世无双

看起来很工整对吧?以孙子对老子,从深意来看,一个是兵家至圣,一个是道家创始人;从表面意思来看,一个是长辈一个是小辈。两重意思都对上了,前者天下第一,后者盖世无双,对得天衣无缝。

那朱元璋为何还发怒呢?很简单,他出这上联只是在炫耀,根本不希望有人对出下联。上联中的老子不是指李耳,就是指他自己。从放牛娃逆袭为皇帝,老朱心里很开心,借这上联抒发一下情怀,他既天下第一了,天下臣民俯首听令就是,哪还需要对出下联?

众臣也不傻,不会那么没眼色的非要卖弄才情,所以三缄其口。只有那初入职场的才子以为机会来了,他以“孙子”来对,其实也是在夸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这本没错。

可什么事情都得看时机,你把朱允炆提上去了,把皇太子朱标置于何地呢?何况,就算是孙子,也无法与朱元璋相提并论吧。

最主要的是,这下联给人的感官很怪,细看对得很好,粗看很像在骂人!就像是朱元璋刚自称老子,他就在后面骂孙子。被杀一点儿都不冤枉。

不过,我认为这事儿不太可能发生,是某些厌恶朱元璋的人杜撰出来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朱元璋的狂妄、可笑、残暴。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朱元璋是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人像他一样能够从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出来,然后还只用了16年的时间便打趴了同时代的所有人,一手开创了明朝。

他发迹之前几乎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得几个字,可他的军事才华和政治能力却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是生而知之的,领袖也曾这么评价过朱元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只不过,朱元璋这个人黑料也多,原因或许在于他当时对待文人略有苛刻之处,因为他坐江山之后人手不够,所以不断地招揽人才,可是一部分人自恃有才,又怕朱元璋坐不稳江山,也在于看不起朱元璋的出身,所以也不愿入朝为官,将朱元璋气得不轻,为此还有不少人被砍了头。

这也是朱元璋背负了这么多黑历史的原因之一,毕竟得罪了手握笔杆子的读书人。

话说这一日,朱元璋又在找文官们的茬。

朱元璋虽然发迹之后看了不少书,腹中有了不少知识,可真想找文官们的茬,想为难为难文官们,还真不是一件易事。

想了好半天,他想出了一个对对子的办法。

又想了想,他想出了一个上联,于是开口说道:“咱给你们出个上联,你们给咱对一对,听好了,咱的上联是:老子天下第一!”

文官们一听,顿时愣住了,这什么破上联,还敢不敢在粗俗一点?心中虽然报怨,可嘴上不敢说呀!再仔细一想,朱元璋这个皇帝虽然谈不上什么文采风流,可他这么热爱学习,又学了这么久了,按说出一个好的上联,他还是可以的,难道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老子,说的是朱元璋自己呢?还是说的道家学派的鼻祖李耳?

想到这,文官们心里紧张了起来,恐怕朱元璋还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文字狱,朱元璋可没少弄。

所以,这时候朱元璋突然间玩起了文字游戏,不得不让文官们感到危险正在向自己一步一步走来,这才使得文官们一个个沉默了下来。

谁不怕祸从口出?

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见没人回答,心里也有点不爽了,板起了脸,可正当他准备训斥他们的时候,却有一个年轻官员站了出来。

只见这人先是向朱元璋拜了一拜,然后气定神闲地说:“皇上,臣已经想出了一个下联,孙子盖世无双!”

这个下联对得好不好呢?算不上多好,毕竟上联已经有了“子”字,下联便不可再有“子”字了,可是因为“老子”二字既可指道家老子,也可指朱元璋自己,所以这个年轻官员才不得不保留这个瑕疵。

因为,孙子既可指兵家鼻祖孙武,也可指朱元璋的孙子,如此便能够完美相对了。

但是,朱元璋一听,脸色瞬间变了。

朱元璋怒喝一声:“来人,给咱廷杖此人!”

听到“廷杖”二字,这年轻官员瞬间吓得脸色苍白,廷杖虽然到了明朝中后期之后被清流视为荣耀,可在太祖时期却会真的要命,明朝开国功臣永嘉侯朱亮祖便因获事而被当廷鞭死,那叫一个惨。

见此情形,在场的所有人暗暗摇了摇头,此人到底还是太年轻了呀,这事若真这么简单,哪还轮得到他出头?

读书人身体本便瘦弱,哪经得起打?所以几下打过去,这个急于出头的年轻人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抱负便一命呜呼了。

只不过,朱元璋听到这个下联的时候,为何发怒,又为何要砍了这个官员的头呢?

朱元璋的上联是在自夸,当然,他也确实有这个资格自夸,谁让他能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一个坐拥江山的皇帝呢?

他虽然曾经投靠过以明教起家的小明王,说白了红巾军本身便带有宗教性质,但他当了皇帝之后,实际上一直在打压宗教,尤其是明教,将明教定为妖教,将明教徒定为妖人,不许人们信明教,更不许明教传教。

因为他自己很清楚信仰所能够带来怎样的力量。

所以,他所说的“老子”不可能是指道家的李耳,只能是指他自己。

可是呢,这个官员没想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以为朱元璋所说的“老子”是两个意思,所以才对出了一个“孙子盖世无双”。

如此一来,朱元璋听着当然不爽了,别说你是夸咱的孙子,咱听着你就是在骂咱是孙子!

于是,这个官员也就因此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宁糊涂


以杀人著称的帝王波云诡谲,心思都很难猜测。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最平民”的一位皇帝,由于家中贫困,从小也没读过书。但是朱元璋是一个学习狂,通过后天的勤奋,也学有所成,不能说满腹经纶,但也能让人刮目相看。单凭这些,足以让朱元璋引以为豪。

那么,朱元璋出上联:老子天下第一,群臣三缄其口,一才子对出下联又被杀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洪武年间,江西某地方出土了一个特大号铁制十字架,经鉴定为三国时期吴国的文物。当地官员不敢怠慢,急忙当作“祥瑞”运往南京,呈献给朱元璋。十字架的特殊之处在于刻有两行类似于对联一样的铭文,上联是: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下联为: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朱元璋看完心潮澎湃,颇有忆往昔,“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万丈豪情。百官也啧啧称奇,纷纷大赞当年吴国富庶,吴主孙权雄才大略云云,但唯独忘记了顺便奉称朱元璋几句,这是不应该的。

朱元璋也曾做过吴王,但成就远超孙权,如今大臣们对吴国的一脸向往和艳慕让朱元璋很是郁闷。在朱元璋看来还这帮大臣既不知天高地厚,而还有吃里爬外之嫌,于是就有了敲打众人的想法。朱元璋思考片刻有了主意,于是当众宣布要出一上联,让大臣们对出下联。朱元璋出的上联是:“老子天下第一”。大臣们听了不仅面面相觑,而且三缄其口,因为都意识到了朱元璋是挖了一个坑,等着有人往里跳,或者是朱元璋料定没人敢往里跳。


稍有学识的人都懂得对联讲究的是对仗工整,平仄押韵。举个简单例子即:天对土,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这样看来,朱元璋的上联就成了“绝对”了,因为“老子”二字本身就是个难题。可是自古就有如杨修一样自作聪明、不识时务的人。正当朱元璋一脸神气的时候,一才子出列上奏,说可以对出下联。朱元璋故作惊讶说:“爱卿讲给咱家听听!”此人也不客气,张口就来:“孙子盖世无双”。“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孙子”有传世兵法,论二人成就,放在一起没什么问题。但朱元璋听完,马上下令将此人拉出去斩首。

有些事情别人不说,不代表别人不懂,有些人喜欢卖弄,四处张扬,不仅不能证明其学识渊博,反而容易引火自焚,这就是做人的情商问题。(注:此故事为虚构)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网上关于朱元璋的黑历史,真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这不,又出来一个对联的故事,据说这是发生在洪武三年的时候,当时徐达和李文忠第一次北伐,基本肃清中原地区的蒙古残余势力。

消息传回南京,朱元璋非常高兴,于是一时兴起就脱口而出:老子天下第一。

这是朱元璋出的上联,在他看来,这上联简直太完美,既可以表达他当时的心情,又完美的展现出他自身的实力,更关键是,这个老子又可以寓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说这位老子是天下第一并不过分,因为他确实有这个实力,而是朱元璋当时本身也非常推崇道家。

因此,朱元璋对他的上联非常满意,他忍不住在心里叹道:“自己虽然没读过书,却竟然可以想出这么完美的上联,简直不要太能干。”接着,朱元璋又让下面的大臣们出下联,看有没有人能够对得上自己这完美的上联。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要求,那些官场老油条一时也不知道朱元璋葫芦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但多年来得官场直觉告诉他们,枪打出头鸟,所以他们就都选择以静制动,假装思索了半天,最后齐声声告诉朱元璋,这个上联太完美,自己才疏学浅,对不上来。

对此,朱元璋更是满意得连连点头。然后,就在朱元璋眉笑颜开之时,有一位年轻的官员突然站出来说出了下联:“孙子举世无双”。

客观来说,这个下联对得很工整,堪称经典,和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既暗指兵家孙武,同时此番北伐的徐达和李文忠,也属于是兵家之人,正好可以表达明军横扫蒙古的威武。

因此,这位年轻的官员那是自鸣得意,内心还在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但是,他却不知道,朱元璋在听完这个对联,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官员是在骂他是孙子,朱元璋觉得这位官员内心里瞧不起他,因此才会这样出言不逊。

本来,朱元璋就对自己的出生非常自卑,平时都不允许别人提他过往的不堪经历,就是生怕别人瞧不起他,觉得他不配当这个皇帝。

现在这个年轻的官员竟然还敢骂他是孙子,真是是可忍熟不可忍。于是,朱元璋直接大骂道:“好一个狂妄之徒!”说吧,他便让士兵将其拖出去处死。



最后,这个故事被传得是有鼻子有眼睛,但其实它并不是出自正史,甚至在野史中都很少有记载。关键是,从逻辑上来说,它也是禁不起推敲的。

因为,历史上的朱元璋,从来就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生而自卑,他曾很自豪的说过一句名言:“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底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出生而自卑呢?

其次,朱元璋虽然杀过很多大臣,但杀他们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官员们自己贪污腐败或结党营私,他很少会因为这种小事情来杀一个朝廷大臣。要知道,明朝可没有文字狱,朱元璋可不是康熙和乾隆。

最后,这个所谓的“老子天下第一”,实在谈不上什么好的对联,充其量就是个打油诗或口头禅,朱元璋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在争夺天下的几十年中,汇聚在他身边的人,那都是当世最杰出的人才。

说句不好听的,朱元璋身边,什么样的才子没有,就单说宋濂、刘伯温,那都是明初最杰出的文学家。朱元璋天天和他们呆在一起,经过几十年的耳濡目染,他即便再蠢,基本的欣赏水平还是有,决计不会这样傻缺。

况且,朱元璋的文学水平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差,大家可以仔细翻看朱元璋所写得一百多首诗,虽然质量确实不算太高,但基本的文学修养还是具备,而且他的诗词都非常有气势。

从这层意义上说,朱元璋就不可能因为说出一句“老子天下第一”而自鸣得意,更不会因为别人说一句“孙子举世无双”就将其杀掉。这更多应该是后人的杜撰而已,大家权当民间故事来看即可。


我是赵帅锅


朱元璋家境贫寒,经历过民间疾苦,饿过肚子,当过和尚,面对亲人的离世,他连张裹尸的席子都没有。如此境况,自然是无法接受系统的学习。可以说大字没识得几个,在后来零零星星学了一些,肯定也都是一知半解。

所以这样的一个平民皇帝,他的性格是矛盾的,多重的。即有拥有天下的霸气,又有一丝丝的自卑,即有对贪官污吏的嫉恶如仇,又有对百姓的赤子之心。他多疑,怕别人看轻他,又眼里揉不得沙子。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尤其像朱元璋这样性格复杂的帝王。他不是蜜罐里长大,等着继承皇位的太子,不喜欢附庸风雅,卖弄风骚,他更看重实实在在的东西。

所以想在朱元璋身边混,光有才是远远不够的,得学会揣摩圣意,否则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要了卿卿的性命。

正如此题,才子光顾卖弄学识,还幻想着能得到老朱的赏识,可他没考虑过老朱心里是怎么想的,结果玩死了自己。

到底怎么回事?

朱元璋自己没学历,所以他把期望都放在太子朱标身上。有一次老朱喊上大臣一起去书房检查太子朱标的学业,进到书房,看到太子正在写对联,忽然眉毛一动,脱口而出:老子天下第一。

随从的大臣听完后有一刻的恍惚,随后立马给足朱元璋面子,拍手称快,感叹这是千年难得一遇的绝对,没有人可以对得出来。

实话说这个大臣反应真快,马屁拍在了点上。这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很有说头,老子即能理解为古代的道家宗师,也能理解为就是霸气外露的老朱本人。


这个上联放在老朱这就是个绝对,你咋对都有可能掉脑袋。你要说古代道家老子天下第一,那你把老朱置于什么位置?你要说老朱天下第一,那也有点太不谦虚,是不是吹牛?最为可怕的是最终解释权都在老朱那,左右都是老朱占理。

老朱越想这个对子越得意,甚至笑出了声。他想治一下那些科班出身,内心里轻视他,爱卖弄羽毛的人。于是第二天早朝他当着众大臣的面说出了这个上联,问有人能对出吗?

当然很多人都揣测出老朱的本意,都奉承这个对子的绝妙,都说对不出来,老朱顿时虚荣心大涨,正美滋滋了,就在这时却有个声音冒出来。

“孙子盖世无双”,一个自以为才子的人对出了下联。众大臣都愣了,都为他捏了把冷汗。老朱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了。

从对子本身来说没有问题。孙子即能理解为古代兵圣,又能理解成真孙子。与上联的老子对仗工整。

可老朱不这么想,他不想让人对出这个对子。一来这是打了他的脸。二来老朱不管古代兵圣孙子,字面理解这就是骂人了。



老朱一怒后果很严重。直接下令把那个人拉出去斩了。这真是祸从口出啊。


说史听涛


秦始皇、刘邦、李世民、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乾隆皇帝等都是话题度非常高的皇帝,而其中的朱元璋和乾隆皇帝身上最是各种野史故事数不胜数,乾隆皇帝故事多多半是因为他的自嗨,而朱元璋的故事多则与他的奋斗史有关系,他从一个乞丐变成明朝的开国皇帝,本身就是极度励志的故事,后来他称帝后又杀了那么多的官员,更增加了他身上的故事性。

朱元璋自小过着贫穷的生活,曾经有过给地主放牛谋生的经历,也曾当过和尚、要过饭,混迹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成年后参加了一场推翻元朝的起义革命,并在战争中摸爬滚打着建功立业,最终在1368年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成为皇帝后的朱元璋努力做一个好皇帝,他做了多项政治改革,不断加强皇权,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他惩治贪官污吏,真正想打造一个好的朝廷班子,让大明江山永固,但朱元璋又是非常的狠辣,他杀了太多的官员,很多都是开国功臣,这也是他最为人诟病的地方。

回首相望,过去的岁月犹如闪电一闪而过,朱元璋从最初的放牛郎,摇身一变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从最底层走到了金字塔的最顶端,朱元璋经历了一般人所没有经历的人世沧桑会让世态炎凉,这也导致了他的性格复杂多变,既是自信与自卑的矛盾共同体,也是宽宏大度与心胸狭窄的双重人格的象征。总之他是一个极其别扭又性格有些扭曲的皇帝,这样的一位皇帝注定是很难伺候的。

朱元璋并没有上过学,并不认识几个字,这让他的内心深处非常的自卑,要知道过去的大部分皇帝都是才高八斗,智慧超群,朱元璋对于自己的才学浅陋总是耿耿于怀,心中不免认为朝中官员有瞧不起自己的时候。面对自己学问上的缺憾,它想通过孩子们来弥补,所以他很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

有一次他看见皇子们正在学习对联,这也激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仔细揣摩,也算是懂了其中的诀窍。后来在一次朝堂上,当和大臣们谈论如今越来越强大的大明帝国时,大臣们对朱元璋赞不绝口,朱元璋更加飘飘然。一时起兴,便和臣子们对对联,朱元璋沉吟片刻出一联“老子天下第一”,朱元璋对于这个对联很是自信,要知道老子不仅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李耳,也指朱元璋自己这个皇帝,可谓一语双关。

此联一出,大臣们犯了难,开始后悔刚才的阿谀奉承,对于这个对联不知如何是好。这个对联对于朝堂上的恨过官员来说,实际上是小事一桩,因为他们自小享受荣华富贵,接触古今文化,但众人皆知这对联表面指老子德高望重,受世人尊敬,地位很高,实际上则是说皇帝自己的地位至高无上,千古一帝,学问高深。

大家都知道当朝皇帝喜怒无常,一旦不顺心意,杀人不眨眼睛。大臣们三缄其口,纷纷称赞这对联出的极妙,都以才学浅陋来推辞。朱元璋自然很开心,但有一年轻的臣子想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便大胆地说出“孙子举世无双”。大臣们都低下头露出了嘲弄的神色,嗤笑这个人不懂得察言观色,涉世太浅。

这个对联对的如何?单纯就对联来说当然是好的,这对联表面是赞赏春秋战国时期孙武的兵法才学,实际上又是称赞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优秀。和朱元璋出的上联完美契合,但是朱元璋却生气了,并直接让人把这名官员拖出去斩了。其中的原因无非有这么几个:

其一,朱元璋出对联本就是向臣子展示自己的才学,臣子们最好都对不上来才显得他才高八斗,而这名臣子偏偏揣摩不到圣意,以为这正是自己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以至于惹恼了朱元璋。

其二,即便对联中的孙子可以远指孙武,近指朱允炆,但是“孙子”这个词有时候又是骂人的意思。比如“谁不去谁是孙子”,所以朱元璋非常生气。

其三,夸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优秀不是不可以,相反,朱元璋自己也很喜欢自己的孙子,但是说朱允炆“举世无双”,那朱元璋呢?他还没死呢,怎么可能忍得下这样的对联?所以这名官员被杀的不冤枉。

当然这只是野史,并不存在于真正的史籍中,之所以有这样的故事出现,不过是想说朱元璋是一个残忍好杀的皇帝,诚然他确实杀了很多的官员,也确实性格复杂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扭曲,但朱元璋仍称得上是一位好皇帝。


尚宫女史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老祖宗教育我们要“慎言”,就是因为一旦说错话,可能就要丢了性命。可惜,很多人熟读圣贤书,一朝金榜题名,入朝为官,意气风发之下纷纷忘记了书本里的金玉之言,在朝堂之上挥斥方遒。

然而,很多人因为不经过大脑的言语而丢了性命,比如朱元璋的这一副绝命对联,就成功地钓住了一个才子,并最终要了此人的性命。

话说数百年来人们每次提到朱元璋,总是会笑话人家——做过和尚讨过饭,身是农民却披了黄袍。农民也能做皇帝?好没道理!

然而,朱元璋确实可以当皇帝,还做的不错,他不但打仗厉害,其实本身还是有点文化的。在他幼年时期,父亲给一个先生打工,朱元璋趁此机会读过几年书,放在现在,应该也有个小学二年级水平。

以一个小学生的实力,开创了强大的大明王朝,所有的儿子都封王,所有的女儿都公主,他还弹指间差点杀光所有的老部下,一时间感觉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甚至文思涌动,忍不住要歌颂一下自己的功绩,自我吹捧一番。于是,这一天老朱突然来了感觉,大吼一声:老子天下第一!

然后他扫视台阶下的满朝文臣,心里盼着这些人赶紧出来拍马屁。但是下面的大臣一听这对联立马傻眼了:这就是一副绝对啊,谁对谁死!此绝对非彼绝对,这是一副真正的绝命对联,为什么这么说呢?

前面的“老子”二字,当然是指朱元璋自己,不过他毕竟也是读过书的,道家的老子他必然是知道的。所以,这个老子,其实是有两重意思的。但是,就因为知道了这个,所以很多人没法对了。

皇帝都自称老子了,那我们对什么?儿子?孙子?那不是骂皇帝吗?如果说对孔子孟子,这又只能对得上道家老子的那层意思,没有照顾到皇帝老子这层意思。所以,朱元璋吼完这句对联后,下面的大臣三缄其口。

这时候,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大臣看见一众同僚竟然都对不上,心中一阵窃喜:这么简单都对不上,饭桶!他抓住机会,赶紧站出来,在老朱期盼的眼神中,把自己的下联读了出来:孙子盖世无双!

他一说完,所有的同僚不禁暗笑:你夸皇帝盖世无双没毛病,但是你大概没想清楚,孙子不但能指代孙武,也能映射皇帝啊!你这么优秀,怕是要小命不保!于是大家没有一个人说好。

朱元璋听到这幅对联后,原本文化不高的他,竟然真的读出了这层意思,于是立马拉长了脸,猛地又是一声大吼:来人啊,给我把这个敢嘲讽皇帝的家伙绑了,拉到外面砍头!

看看,其实古人的很多话都是很有道理的,那都是许多人拿人头堆出来的至理名言,可是总有人在关键时候就忘了,结果白白地丢了自己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