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二战中的美国,为何不在苏德两败俱伤后出手?将苏联一起收拾?

袁载誉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美国在二战发起后,先是由总统罗斯福发布了战争动员令,随后国内加紧备战,工业设施开足马力,大批量的武器装备和重型军事装备迅速投产,一方面列装军队,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则堆满了仓库,准备大发战争财!


此时的二战战场上,日本在侵略中国以及东南亚小国的同时,正在苦恼另一个问题:接下来的作战部署是该北上还是南下,该与德国夹击苏联抑或与英美虎口夺食!德国已经扫荡了大半个欧洲,只有英国苟延残喘的龟缩在英伦半岛,曾经横行世界的皇家海军被用于防止德军登陆,德军已经打进了苏联腹地,莫斯科城下!

德军在41年发起的巴巴罗萨计划,可谓劲道十足。在大炮,飞机的掩护下,德军坦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近乎围剿了苏联近千公里范围内的任何武装力量,基辅一战,直接打垮了苏联西南方面军。但是苏联红军在莫斯科以及斯大林格勒两座城下,誓死不退,利用地形给予了德军严重的伤亡!


对于几乎承担了同盟国所有物资支援的美国而言,自身完整的工业基础动力强劲,习惯于投机的美国人为何没有在苏联和德国打得你死我活之际,将苏联也消灭呢?

一、美国地理位置的限制

这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殖民时代了,仅仅靠着两万人就可以控制整个殖民地,美国在美洲大陆一家独大,并不是他可以参与欧洲政治的资本!整个欧洲的政治体系是相对独立的,甚至欧洲政治体系的完善超过了美国,作为同盟国的一员,如果贸然发动对苏联的攻击,可能会导致欧洲其他国家群起而攻之,反而得不偿失。事实上,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依然对苏联下了黑手,只不过是封锁和孤立的冷战罢了!


二、欧洲各国的不允许

欧洲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萌芽之地,作为拥有完整的政治体系和军事体系的大陆,任何试图插足欧洲利益的第三者,即使是美国,也会被认为是挑衅!如果二战美国对苏联动手,第一个不答应的肯定是英国,法国,苏联如果失败,空出来的利益该如何分配,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的日落西山以及和美国的崛起对于欧洲诸国来说,泾渭分明,和苏联的红色政权相比,美国更让英法等国忌惮!


总结:美国是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苏联动手的,虽然英法在二战中彻底没落,但是本身在殖民地得到的支持依然保证两国拥有强大的实力,况且苏联也并不是软柿子,经过德国这块磨刀石的锤炼,整个苏联在军事实力上更上了一层楼!


诗涵果果


英国人正有这个想法!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时,就曾建议美国趁着击败德国,顺势把苏联也拿下,何况此时美国还有原子弹。

英国一直是反共产主义的先锋。

苏联成立时,英国就参与过剿灭苏联的战争。

二战前,奉行绥靖政策,就是为了“祸水东引”。

也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才拉开了冷战序幕。

只是由于实力不济,反苏反共的大旗才交到美国手上,但英国比美国更加激进。为此,苏联还制定过“伦敦计划”——用携带生物武器的鸽子,攻击伦敦。

而美国没有答应,原因主要有:

1.美国在二战中获得的已经够多,需要消化。

美国通过二战,成为最大的赢家,并把影响力成功扩展到欧洲乃至全球。

而这些“战利品”需要时间消化,所以美国并不急于开辟新的战场。

2.美国认为,战后秩序需要苏联维护。

二战,打烂了原有国际秩序。而新的国际秩序,单靠美国无法维护。在美国眼中,维护新的国际秩序,苏联甚至比英国更靠谱。

3.瓦解英法等国的殖民体系,比搞垮苏联更重要。

近代以来,以英法等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在全球建立起殖民统治,全球基本被瓜分。

二战后,即便美国实力超群,但由于殖民体系的存在,留给美国的空间也不多,是个光杆司令。

所以,二战后美国打着“民族自决”,苏联喊着“解放全人类”,联手把殖民体系给瓦解了。

4.忌惮苏联的军事实力。

二战末期,苏联已进入战时体制,军工产量惊人,即便是美国,也未必有胜算。

最后,随着苏联则研制出原子弹,美国终于彻底放弃了这一想法。


雁去无痕ty


三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英国当时还很强,摧毁英国霸权才是美国的首要目标。

关于二战期间的大英帝国,很多人想当然的以为是这样的↓


孤悬海外,被德国揍得奄奄一息,好像半个身子就要埋进棺材了一样。

然而事实上,人家当时是这样的↓



当时英国本土虽然被炸的稀巴烂,但它的海外殖民地仍然有很多。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印度都支持英国,愿意为英国的霸权体系而战。

看到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却仍然有如此实力的英国佬,美国人会怎么看待它?

救,当然是要救的了。毕竟美国在英国有大量投资,不救它,这些投资都打了水漂,都归了希特勒。

但是救了之后呢?

是继续扶持它,把它养肥了,等它恢复元气了之后跟自己争世界老大?

还是先打压它,把它的霸权体系瓦解,把它的小弟都抢过来,把它整得半死不活了,再去救它,让它给自己当小弟?

我想任何正常人,有理性的人,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会选择后一个选项吧?

事实上,美国当时也是这么盘算的。

在1944~1945年,在美国即将打垮德国的时间段,英国就变成了美国事实上的头号敌人。


当时的英国是西方自由世界的代言人,美国也是;英国是海权国家,强调海洋霸权,美国也是;英国的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的纽约也是。

世界上只能有一个老大,大家都民主,凭什么你当老大?凭什么就要用你的货币?美国和英国在全方位都存在竞争。这种关系,美国必然要先弄死英国。

至于弄死英国对美国的好处,这个简直不要太多了。

首先,英国小弟会纷纷转投美国。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成为美国的附庸,壮大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大量的市场被美国瓜分,成为美国商品的倾销地。而这些前英国殖民地,以前可是不对美国商品开放的。

第三,美国变成西方世界的老大,拥有了制定规则的权力,享受了世界皇帝的待遇。它说谁不对,谁就肯定不对。而在这之前,制定规则的国家是英国。

所以说,整垮英国霸权,才是美国当时的首要任务。(也包括整垮法国)



第二个原因––进攻苏联只会便宜英法,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

苏联虽然与美国也存在竞争。但是苏联不是海权国家,威胁不到美国海权地位;苏联经济游离于世界体系之外,苏联人自己关起门玩,威胁不到美国的金融中心地位;并且苏联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世界没有号召力,撬不动美国的西方世界老大位置。

最关键的是,苏联是穷光蛋,二战被打德国的一片废墟。如果美国犯二,去打苏联,它除了多死人外,一点好处都没有。先不说打不打得赢,就算美国打得赢,结果也只会让英国和法国原本的殖民体系继续维持。就像当年打赢了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英法坐收渔翁之利,美国当冤大头,被英法当凯子耍。

所以事实上,二战后半段,冷战前半段,美苏并不是死敌,而是若即若离的合作者。它们之间当然有对抗,但在私下里,它们更多的还是合作,共同摧毁英法殖民体系!

丘吉尔为了避免英国被美国肢解,当时一直在挑拨美苏全面开战,可美国人在一战之后已经当过一回冤大头了,这次怎么可能再犯傻?美国的媒体舆论对丘吉尔的反苏言论很配合,但真要具体落实到实处时,就没具体行动了。

另外,不进攻苏联,让苏联拿走了穷困残破的东欧诸国,也能免除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援助义务,减轻美国的负担。虽说这会壮大苏联,但蛋糕再大,也得吃得下去才行。当时的美国不可能既援助欧洲,还援助东欧,这是肯定办不到的。

而甩给苏联,则可以恶心苏联,让世界都看到苏联的无能。东欧本来就落后于西欧,把东欧甩给苏联之后,可以让世界都看到东西欧的差距。这能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让小弟们心悦臣服的跟着大哥。


第三个原因––默认苏联的存在,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欧洲。

美国和欧洲之间,虽然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民主理念,但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美欧也存在巨大分歧。

比如说,美国不让欧洲国家搞核武器,理由是美国有,欧洲国家就不需要了。美国可以保护欧洲。这种论调就有点太欺负人了。

对此,戴高乐曾经就怒怼过肯尼迪,他的话说的很直白——我凭什么相信你的承诺?你为了利益把我卖了呢?

所以,法国后来就退出了北约,独立自主的搞出了核武器。甚至一度还想踢出美国,想让欧洲人拿回欧洲的“主权”。

然而当法国大张旗鼓的搞欧洲自治时,却发现孙猴子怎么跳,都跳不出美国这尊如来佛的手掌心。

而跳不出的原因除了英国是扯后腿外,“苏联威胁论”也是一个原因。



苏联的存在,让欧洲国家心惊胆战,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最大的敌人并非那个曾经是自己小弟的美利坚,而是东边的苏联。为了对抗苏维埃,它们自愿匍匐在美国脚下。

而如果没有苏联,欧洲国家的威胁解除,那么美国就没有必要再待在欧洲,利用北约干涉欧洲了。这对于美国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们就能看到,苏联解体后,北约继续整俄罗斯。这么咄咄逼人没别的意思,用我们的老话说就是“养宼自重”,利用一个威胁来隐藏自己的威胁。


Mer86


这个想法固然非常美好,让苏联人和德国人死耗,出现丘吉尔预想的结局。等苏联的最后一颗子弹打死了最后一个德国人,最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丘吉尔非常精明,他有这种想法也非常正常,可是最后的结局并没有向着自己想象的方向发展。苏联击败了德国之后不仅没有彻底沉沦,反而变得更加强大,甚至有可能统一整个欧洲。相反如果要是德国击败苏联的话,德国就会成为下一个苏联。所以无论怎么样丘吉尔的如意算盘都会落空。二战中的丘吉尔在三巨头中更像一个小人物跳来跳去,结果还是没能阻止大英帝国的衰落。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最终都不能等苏德两败俱伤的把双方一起收拾了。



美国领导人虽然不希望苏联强大,却没有丘吉尔的那种阴险的想法。美国卷入二战以前,虽然奉行中立政策。但是美国中立的初衷并不是等到双方打到两败俱伤,而是治疗经济危机的伤痛,远离战争威胁。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国意识到,英苏等国有可能难以抵挡法西斯军队入侵,逐渐改变了中立的政策,出台了《租借法案》,并逐渐把《租借法案》扩大适用于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战争即将靠近,而且做好了战争准备,只不过美国人民反对战争。就在这时候,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将战火烧到了美国。美国国内的反战之声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美国参战之后,反法西斯同盟迅速建立,为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开始向各国提供大约提供了5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二战后,美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和苏联成为唯二的存在。如果美国不参加二战,或者坐等苏德两国两败俱伤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美国能连苏联一起收拾了吗?我觉得完全没有可能。



美国参加二战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法西斯集团的压力。法西斯国家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解决了亚欧大陆就会全力和美国争霸。美国也怕苏联顶不住德国的进攻。如果苏联顶不住德国的进攻,美国陆军也很难对抗德国。一旦苏联被击败,美国可能会成为孤家寡人。到时候美国在全球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甚至本土都有可能受到攻击。美国又何来的坐山观虎斗,最终渔翁得利。美国领导人正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打算在苏联没有崩溃之前加入二战,并帮助苏联渡过难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连国民党的特务机关都能破获,很难想象美国的特务机关会没有察觉。令人奇怪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夕,美国停泊在珍珠港的航母突然以维修为理由驶离珍珠港。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政府的反应非常迅速。种种迹象不得不让人怀疑美国是有意为之。美国加入盟国之后,立即成为盟国的兵工厂。罗斯福制定了“先欧后亚”策略,集中力量和英国、苏联一起攻击德国,业余时间对付日本。在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军民共同努力下,终于击败了法西斯国家。



美国参加二战以后,有没有过打败德国之后削弱苏联的想法呢。答案是肯定的。美国和英国对待苏联的情感比较复杂。一方面他们必须保证苏联不崩溃,一定要帮助苏联打败德国。他们又不希望苏联在击败德国之后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他们确实希望两者两败俱伤。但是哪能事事都如意,后来事情的发展已经出乎了英美的预料。

1942年以后,世界反法西斯战局逐渐向着有利于盟国的方向发展。苏德战场上,德国军队节节败退。1943年以前,苏联为了减轻自身压力,希望英美盟国快速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以各种理由推迟开辟第二战场。直到1944年,苏联已经把德国赶出家门。如果英美不开辟第二战场,苏联就有可能单独击败德国。为了抢夺战争胜利的果实,英美盟国于1944年6月22日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二战场开辟以后,苏联和英美其实就是在争夺胜利果实。由于有共同的敌人存在,三大盟国依然精诚合作,共同击败德国。但是此时英美希望削弱苏联的想法已经完全破灭。



苏联的军事实力在二战中大大增强,苏联控制的区域也大大增加。只要苏联愿意可以占领整个德国甚至占领法国。英美等盟国在欧洲大陆的陆军人数也就是300万。苏联仅进攻柏林的红军就有260多万,1945年初的时候苏军总人数大概是940万,二战结束之时苏军人数达到了1280万。如此庞大的军队前所罕见,后世也未有。英美盟军对付主要是德国的二三流部队,苏军对抗的则是苏联的一流部队。苏联陆军对抗英美陆军绝对占据优势。此时的英美等盟国军队能保住自己的战果就不错了,根本没有能力对抗苏军,更不说趁机灭掉苏联。二战后期,不光苏军人数在增加,苏联的战争工业也基本恢复。苏联飞机产量虽然不及美国,但是年产作战飞机也到了4万架。



美国曾经预计进攻日本本土可能会造成100万美军伤亡。如果美国要是收拾苏联的话又会死伤多少美军呢。估计可能是500万,600万,甚至可能是1000万。这不是开玩笑吗!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也就是死亡30万。法西斯已经被打败,再让美军战死几百万,那美国老百姓还不得翻天,杜鲁门的总统也不用当了。所以美国不可趁着苏德两败俱伤趁机收拾苏联,也不可能收拾得了苏联。



苏联不仅让美国人失望,更让英国人失望。丘吉尔设想的“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但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愿望并没有实现。德国人确实躺在了坟墓,俄国人却没有躺在手术台上。俄国人不仅没有躺在手术台上,还拿着屠刀站在英国身后。只要苏联人愿意,可能随时砍死英国人。英国人只有在美国人的庇护下才能安全生存。


依稀说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想乐。题主有此一问,那叫芝麻里头加虱子,整个一乱掺和。

这么说吧,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形成俩巨头格局,一曰美国,二曰苏联,这俩人互相瞅对方不顺眼,您别说私下里相互使绊子,他明面上也不客气。

压根就是一对死冤家,死对头。

但您记住喽,这是二战结束之后的事,而题主询问的是,二战当中间发生的事,就这时间点可不一样啊!

老话说的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但他有永远的利益,对于美国来说二战时候的利益,和二战结束之后的利益他是不一样的。

那么美国在二战时候的利益在那呢?你都想不到,他的利益所在其实是在英国人身上。

那么今天,咱就对这事唠叨唠叨。

话说美国是在二战结束以后,才确立了他世界霸权的地位。

而在二战之前,和二战之中的时候,这世界霸权是在人家英国人的手里边。

别的不说,那日不落帝国可不是白叫的。当然您要是单瞅他那英伦三岛,可怜兮兮的,似乎被德国人那炸弹炸的体无完肤,都快被整瘸了。

可您摊开世界地图,您就会发现,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

就现在对美国人惟命是从的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有那阿三,这其实都是人家英国人的小弟。

您就说吧,就这体量大不大吧?

惊喜吧!那么美国人想要做领头羊,横在他眼跟前的绊脚石压根就不是苏联,而是英国人。

最简单的,那个时候一说道西方,说的都是英美。所以那个时候这俩人共同代表了西方。

但您要知道,这一山不容二虎不是,地球就这么大,就这么一个小村子,咱就能明白美国人瞅英国人的心态是很复杂的。

要说实力,英国人那也是个工业国家,而且还是老牌的工业国家,他之所以能崛起,靠的就是海军。

就算那会没落了,但英国人的海军依然庞大,实力就摆在那里。当然咱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瞅英国皇家海军,现在就是一朵调令的花骨朵,不能提了,但二战的时候,可不是。毕竟老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他也比马大不是。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你咋提海军,咋不提陆军?”

其实这也简单,咱地球压根就是个水球,想要把胳膊伸的长点再长点,海军不够强大,这是不可能的事,

您瞅瞅现在的美国为嘛能到处串门,还不是他的海军足够的强大?

在说经济

毕竟不管干嘛,这都得有经济撑腰,没经济说啥这都是空中楼阁,撑不了多长时间。

而二战时候,世界的金融中心是在人家英国那伦敦,就算被德国人炸的都快成废墟了,他还是,英镑依然坚挺。就算是现在英镑的兑换都比美元要贵。

美国人到想借着这机会,在自己家里边整一个金融中心出来,这就是后来的纽约,但这影响力和伦敦还差点。虽然他那美元能流通,主要还是他作为一个产品生产国的存在使然。如果没这事,美元还真就干不过英镑。

那么这个局就会摆在这里。

接着说

而英国其实一直在琢磨在二战中如何消耗苏联人的实力,这不就为第二战场的开辟,英国人使了多少的绊子。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这说的好好的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事,咋突然就提到了苏联人?”

不提不行啊,毕竟英国人他也不傻。二战必然会结束,德国人的命运必然会被按趴下,这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德国被按趴下以后呢?整个欧洲谁有话语权?

这还用问,欧洲最能折腾的有三,德国人,法国人和英国人。

德国人已经被按趴下了,至于话语权这就不是他应该有的,而法国人被德国人打的地盘都没有了,只能蹲在英伦三岛上苟延残喘,所以只剩下了英国人。

但您记住了,说欧洲的时候,大家伙老是忘记苏联,而苏联那可是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说道根子上他也算欧洲国家。

所以二战结束以后,在欧洲这块能探上话的,必然是苏联和英国。

所以英国就借着二战,想着削弱苏联的实力,为之后自己的话语权做准备。

您觉得美国会让英国这么干嘛?不能啊!毕竟你在欧洲说话算数了,美国这世界大佬的位置,他还想不想坐了?

所以美国人的首要目标其实不是苏联,而是依然保存着殖民体系,还有能力在世界话语权中一搏的英国。

英国真不傻,他可一直在挑拨美苏两国,想着法的让俩人闹矛盾,想着法的让德国消耗英国。

至于英国人干的一些个事,有些事,还真不能细说。

美国人在一战的时候,就上过英国人的当,这回死活不上当了。

当然,美国人也不傻,他也不想养虎为患,英国是主要目标,但也不能把苏联给养大了。

所以在瓜分欧洲的时候,苏联拿走了欧洲最穷的一块——东欧,他这头保留最富裕的地区,其实说穿了就是想用经济消耗苏联的实力。

所以美国对苏联的态度就是即要削弱,也要扶持。他要在欧洲保持一个平衡的局面出来,不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这个平衡就是用苏联来顶英国,他俩有矛盾了,那么作为实力弱小的一方,欧洲这就的找外援,没跑这外援最强大的就是他美国,这也是英国人的无奈!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美国有没有这个想法不得而知,但是二战的走向决定了,美国即便是有这个想法,也没有办法去落实。

因为,其实美国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加入到了二战中,面对强大的对手,美国一开始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

所以这个时候,他不仅要大力支持盟友,而且还要担心这些盟友到底撑不撑得住,如果撑不住的话美国就惨了。

首先,美国并没有想在1941年加入第2次世界大战

早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已经嗅到了,世界将会再次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必将会极为惨烈,世界各国所需要的物资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美国位于北美洲,远离于欧洲和东亚地区这两个第2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所以,美国相对来说等于是处于一个第三方的位置静静的去观察亚欧大陆上这场博杀。

当然,罗斯福包括很多的美国人他们对法西斯主义是深恶痛绝的,所以比较偏袒反法西斯一方,但这不影响美国人利用第2次世界大战来获取各方面的利益。

当罗斯福发现第2次世界大战早晚会爆发的时候,就宣布美国将会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要是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那么就意味着美国经济在第2次世界大战的刺激下会快速迎来复苏甚至是发展。

(罗斯福)

当然,罗斯福的说法遭到了很多美国人的反对,毕竟这种表态把美国放到了反法西斯的一方,美国当时奉行的是孤立主义,绝大多数人并不希望美国参与到这场纷争中去。赚钱可以,但是不要站队,不要因此和法西斯国家产生直接冲突。

所以,国内对罗斯福的话反对声风起云涌,以至于后来罗斯福也没办法只好改口了。但是罗斯福的话,也突出了另一层意思,虽然他非常同情反法西斯国家,但是美国并不想积极的参与到这场战争中去帮助反法西斯国家,而是想要依靠自己强大的生产能力,去提供物资。

所以,当德国对英国进行破交战的时候,罗斯福面对英国求援一开始并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直到丘吉尔发出了数百份电报,罗斯福才同意给英国提供50艘破驱逐舰,还要用来换取大英帝国在大西洋上的军事基地。

(1941年的丘吉尔)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什么时候加入反法西斯联盟并不是以他的想法来推动,而是法西斯国家对美国的所作所为来决定的。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让美国被迫提前加入第2次世界大战。

就在美国正犹豫需不需要全面介入第2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人出手了。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想称霸西太平洋,当时日本拥有190万吨的庞大海军规模,可以轻松击败西太平洋的一切对手,但是面对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他心里还是没有底。于是,日本决定提前出手偷袭美国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了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这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由于美国人麻痹大意,日本的这次偷袭非常成功。

5艘战列舰沉没,3艘战列舰受损,2400多人阵亡,让太平洋舰队遭到了重创,短时间内已经没有能力支援位于菲律宾的美军。

(日本偷袭珍珠港,亚利桑那号中弹燃烧的景象)

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让全美国上下大为震怒,人们再也不想奉行孤立主义,只想向日本人复仇,于是美国向日本宣战,加入到了第2次世界大战中。

如果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么在1941年美国人不可能加入到第2次世界大战中,更不会全力去支持苏联人。

美国支持晚一天,苏联在面对德国的时候损失就会更大一些。而美国不全力支持苏联及其其他盟友,他也不敢保证第2次世界大战能够取胜。

美国心里也没底,面对法西斯不大力支持自己的盟友,搞不好这场战争很可能会失败。

美国加入第2次世界大战,让反法西斯国家得到了一个实力强大的盟友,斯大林、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听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都兴奋异常。

有了美国的加入,他们看到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曙光。

但是,虽然美国加入到了第2次世界大战中,前景依旧渺茫。

日本海军和陆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东南亚各地。

而德国虽然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失利,但是仍然没有降低分毫的攻击强度。

东亚战场,虽然大批陆军被调离这里,但我们还只能苦苦支撑。

大西洋上德国的破交战进入到高潮,美国和英国还没有想到破解的办法。

(大西洋破交战)


太平洋上,日本联合舰队让美国一筹莫展。此时应丘吉尔的要求,美国人开始制定先欧后亚的政策,先解决掉德国再全力对付日本。所以,一开始美军在太平洋采取了守势。如果在此期间再有那么一两次重大损失,美军很可能退守到本土了。

最关键的是,美国海军对日本海军恐惧极了,直到瓜岛战役美国海军在一开始对日本海军采取的还是消极避战的对策。

所以,虽然美国的加入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但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仍然距离胜利非常遥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好大力支持各国,尤其是支持英国和苏联。

这个时候,让美国坐看苏联和德国两败俱伤他再渔翁得利是不现实的。如果玩脱了,让德国征服苏联,或者苏联为了自保和德国单方面耦合,让德国军队有能力抽调到西线战场,那德国就可以轻易征服英国。

美国也只好和德国划分大西洋而治了。


历史风暴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并不存在苏德两败俱伤这种情况

1.苏联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被德国打的落花流水,损失了几百万军队。可苏联马上又召集了数以百万计的大军顶上去。在四年的苏德战争中,苏军死亡、被俘以及失踪的总人数差不多有2000万人左右;到战争结束的时候,苏军还拥有1300万人,雄踞个参战国第一位。而德国的人口总量与苏联比较的话差的太多,德国的部队是越打越少,到最后连未成年的孩子都拿起枪上了前线。

2.苏联拥有雄厚的自然资源

苏联是全世界少有的资源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煤、铁、石油、天然气等必须的资源,除了天然橡胶,苏联一样都不缺,而且储藏量都很大。此外,苏联粮食也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二战期间,虽然苏联有一部分矿产产区因受战火波及无法利用,但剩下的矿产区依旧拥有足够的储量,来支撑苏联的战争消耗。无数矿产资源被源源不断的运往工厂,生产出了无数的军需物资。

反观德国,资源不足的问题困扰了德国整场二战,也是导致德国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举个例子:由于没有足够的铁矿石冶炼钢铁,德国不得不将原本用于建造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钢铁,用来建造坦克和装甲车。而处于德军食物链末端的德国海军,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将主力舰项目下马,转而去建造吨位小的潜艇。当然这也成就了“狼群”。

3.苏联工业实力强劲

斯大林上台执政之后,通过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超越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同时在苏联成立后,由于害怕其军事工业集中在西部地区,容易受到外来打击。因此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苏联花费大力在欧亚大陆交界的乌拉尔地区建立起了强大的军事工业综合体。随着战争的深入,苏联强大的工业实力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据统计整个二战大规模爆发时期,德国在战时一共生产了23467辆坦克。而苏联在整场苏德战争中仅T-34坦克就生产了超过5万辆,这个数字已超过德国所有型号的坦克和总和。虽说有德国坦克比T-34精密的原因,但生产力上的差距还是不能忽视的。

此外,二战后期,特别是美国加入战争后,德国逐渐的失去了制空权。盟军轰炸机不分昼夜的对德国境内目标进行轰炸。兵工厂、炼油厂、后勤仓库、交通枢纽、水库等工业、军事、经济目标,都被盟军轰炸机炸的稀烂。德国的军工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

4.苏联等盟友更给力

英国、美国、中国,苏联的这一票盟友,虽然有时会有一些小的误会,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团结一致的。在苏德战争期间,英美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

如苏联的石油加工能力受战争影响,不是很充足,特别是优质汽油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美英为此共援助苏联汽油258万吨。

而德意日三个轴心国,除了彼此拆台扯后腿,基本上就没什么作用了。

综合来看,在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工业实力以及外援等,能影响战争胜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上,苏联均强于德国。这使得苏联在战争中可以越打越强,反之德国则是越打越弱。这样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苏德两败俱伤这种情况的。

美国没有能力将苏联一起收拾,也不愿意与苏联产生直接的军事对抗

二战结束的时候,虽然美国已经成功拥有了原子弹,但受限于当时整体技术水平有限。核武器的生产效率并不是很高,无法像冷战时期像做香肠一样批量生产核武器。而当初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美国核武器的库存被耗尽,一时半会也无力制造。所以假使美国在打败德国后,就和苏联开战的话,其实是没有核武器可以使用的。

没有核武器,那就得打常规战争。二战结束时,苏联拥兵1300万,美国拥兵1050,兵力规模相差不大,且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百战雄狮,双方打起来可以说是胜负难料。

所以说,美国在当时是没有能力将苏联一起收拾掉的。

此外,对于已经将生意和商业深入骨髓的美国人来说,战争同样是一场生意。既然是生意,就可以用投入和产出来衡量。

此时,美国已经通过二战取得了世界的霸主地位,而与苏联开战胜负未知不说,就算是赢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美国将会因此而衰落下去,刚刚坐上还没捂热乎的世界霸主的座位,也会被别人取代。至于书了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和苏联开战,就是一场赔本的买卖。精明的美国是一定不会这么干的。


就到这里,以上是本人个人观点,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东斯坦因



英国首相丘吉尔确实曾让英国参谋部秘密制定过一份名为“不可思议”的军事行动计划书。

英国参谋部制定的这份名为“不可思议”的军事行动计划书,其主要内容是重新武装德国境内的已投降德军士兵,以德军为先导,英美军队尾随其后对德国境内的苏军发动突然进攻,作战目的是使得英美与苏联势力边界尽可能靠近东欧,最低限度英美会“解放”捷克斯洛伐克。

事实上英国参谋部制定的进攻苏联的军事计划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1945年春季,英美盟军在欧洲游600万军队,而苏联有700万军队。英美军队在欧洲一共有7万门火炮,而苏联则部署了12万门火炮。

可除了这两项数据外,英美盟军在其他军事数据上都对苏联有压倒性优势。

英美盟军在欧洲一共有22200辆各式坦克、装甲车,而苏军只有12657辆。

英美各类战斗机、轰炸机数量为32000架,而苏军仅为19447架。

英美摩托化装备共计97万件,而苏军只有38万件。

应该说如果美国方面支持英国的话,英美两国在欧洲对苏联开战,是有绝对的把握将战线推进到二战爆发前的苏德边境的。

可是为什么美国拒绝了丘吉尔的提议呢?


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在1946年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给白宫发去8000字长电报,开启了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之前,美国人对苏联有一种不切实际而又天真的幻想。

这是真的,华盛顿对苏联的好感源自二战期间斯大林对美外交上的“实用主义”以及苏联的牺牲精神。

比如柏林可以说是苏军以伤亡30万人的代价攻下的,可是斯大林遵守了柏林战役前与美国达成的协议,美、英军队兵不血刃的就进驻了柏林;并且联合国总部也还设在了纽约,瑞士日内瓦只是一个秘书处。

这所有的一切,让美国方面,尤其是美国政府对苏联印象很好,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在努力邀请苏联和自己一块加入援助战后欧洲重建的工作。

所以丘吉尔要让美国“背信弃义”对苏联发动战争,这实在违背了美国价值观,也让美国政府没办法向国内以及军队解释为什么要突然“背刺”盟友苏联。

第二,美国不喜欢苏联,但是也不见得有多喜欢英国

之前丘吉尔设想的“联合国模式”其实更像是四大强国划分自己势力范围,美国当然是美洲,然后与苏联分享亚洲,英国和法国势力范围是西欧,而苏联是东欧与亚洲。

丘吉尔这个方案让美国人非常反感,当时美国政府确实不喜欢丘吉尔这种赤裸裸19世纪划分势力范围的行为。


更为关键的是不少美国高层认为丘吉尔其实是想让美国与苏联开战,英国可以借用美国的力量“获得欧洲”。

美国人不愿意帮英国人火中取栗。

第三,美国当时重心已经放在太平洋战场。

美国在冷战开始前对欧洲并没有什么欲望,美国更愿意去教训日本,但是如果按照丘吉尔的计划,那么苏联肯定会和日本结盟,这对于美国人来说当然是非常不好的消息。

美国人不愿意苏联与日本结盟,更不愿意在太平洋战场面对苏军。

综合来看,美国不对苏联动手,主要因为第一美国当时还认为苏联是可信赖的盟友,虽然是不是闹点小脾气;第二,“背刺”违背美国价值观,美国政府没办法向国内解释;第三,美国不愿意帮“英国”人去和俄国人“抢地盘”;第四,美国注意力转向太平洋战场,不愿意节外生枝。


兰台


美国真正介入欧洲大陆的战事,是在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役,那个时候德国军队的精华已经在东线与苏联拼得差不多了,美国绝对算是看到胜负明朗以后才参战来占便宜的。而当1945年5月份欧洲大陆的战事结束之时,美国确实算是兵强马壮,而苏联确实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在那种情况下,美国没有趁机消灭苏联,并不是他们有多么喜欢苏联人,实在是现实情况所逼。首先欧洲大陆的战事结束了,但亚洲方面还没有,日本军队仍然在负隅顽抗,尤其是关东军占据中国大陆,美国需要苏联帮助出兵来解决在中国大陆的日军。为了让苏联出兵,美国方面甚至逼迫中国做出让步,把外蒙古给割让出去,这才让苏联出兵横扫关东军,可见美国是非常需要苏联的亚洲出兵帮助击败日军的。如果不是强大的苏联红军,把百万关盟军彻底击垮,那么美国陆军很难派出如此大量的兵力到中国去消灭日本在大陆的基本兵力。

其次,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士兵们和国内民意都不赞同继续打仗,美国当初加入二战很大程度上其实受了民族主义鼓动。在击败了德国之后,继续和苏联这样的庞然大物开战,美国人民是不支持的,就更别提在一线奋战的士兵了。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立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军,这其实一部分是美国民意的体现。如果要逼着去打苏联的话,美国国内很难会同意这样的决定,美国政治家不能说苏联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必须把它彻底消灭,这样的说法美国人民不会同意。要知道要不是日本人炸了珍珠港,美国民众的孤立情绪还仍然高涨。

当然美国没有对苏联下手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实力方面的因素。虽然苏联军队在经历了与德国的战争之后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但是很令人奇怪的是,战争结束时的苏联红军其实是非常强大的。比起1941年那支乌合之众的苏联红军,1945年的苏联红军已经是久经战阵的军队,经历了大战的洗礼,苏联指挥员的指挥水平和战争艺术有了显著的提高,苏联军队普遍的战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而从具体数据上看,无论如何都很难想象西欧的盟军如何击败那样的庞大苏联红军。

在二战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拥有接近1200万的军队,超过2万辆的坦克,十几万门各型火炮以及2万多架作战飞机。虽然苏联空军在质量和数量上也许不如西方盟国,但是苏联的装甲部队经历二战洗礼之后是相当强悍的,尤其是在技术上,他们也优于西方的同行。在战后于柏林进行的阅兵上,苏联最新式的JS-3坦克出现在柏林时,让西方的将领一个个目瞪口呆。可见面临这样一支经历过战争洗礼且拥有先进装备的装甲洪流,美国在没有原子弹的情况下是不愿意和它开战的。


科罗廖夫


二战后的美国根本不具备收拾苏联的能力!苏俄的广袤领土纵深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就是噩梦,这也是为何巅峰德国跟巅峰法国都败在了进军莫斯科的路上。

苏联在击败德国后整个国家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尤其是陆军实力,总兵力高达1050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大约2200万的准军事作战人员,合计可战斗人员大约在3400万人左右。而同期的美国虽然也有军队1000万人,但是陆军却只有600万人,投放在欧洲战场的只有230万人。且不说整个美国的军力对比苏联不占优势,单单凭驻欧美军的那么点兵力绝对会被苏联给按到粪坑里呛死(苏联西线兵力大约在650万人)

其次,苏联在二战中被重创却也在二战中崛起。苏联本来就是工业大国,在当时仅次于美国,工业总产量甚至超出德国三倍,之所以在对徳作战中处处被动完全是因为科技水平太差所致,但是对徳作战取胜使得苏联的科技实力大增(俘获大量的德国科技),这使得苏联在军事科技上并不比美军差,两强相争,苏联占有地利跟人和优势,美军进攻苏联必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